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析
2022-06-17杨永乐
杨永乐
【摘要】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综合技能的主要平台,教师加强优化应用题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对基础概念知识的运用能力.本文基于学生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目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实践研究法等,分析小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解题兴趣的激发、审题、公式定理运用、解题技巧渗透等方面,论述实施应用题教学的科学策略,旨在说明创新应用题教学体系的必要性,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从而切实强化学生应用题探究兴趣和综合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析
前 言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课型,应用题对学生数学知识技能的考查体现在多个方面,而有效的应用题教学可以同步发展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锻炼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综合实践素养.现阶段,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手段缺乏新意,学生对解题技巧和方法的掌握效果不佳,还未能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为此,教师必须明晰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根据学情和应用题内容,采用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思维空间.下面,我们就对此目标展开策略探析.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用题教学手段单一,学生解题思维发展受限
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有效性的必要因素,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但就目前情况而言,部分教师的教学手段创新力度不足,如在题意理解方面,一些应用题涉及的条件事物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师只让学生阅读题面,没有跟进采用辅助性引导手段,导致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不够透彻.在这种条件下,学生解题思维的发展会受到限制,影响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深一层学习.基于此,现阶段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手段亟待革新.
(二)忽略解题技巧渗透,降低学生应用题解答效率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要强调方法和技巧的渗透.数学应用题的类型十分庞杂,每种类型应用题的解答方法也不尽相同,如路程问题、归一问题、植树问题等,各个类型的应用题都具有对应的解答公式,教师唯有向学生渗透科学的解答技巧,才能使学生少走弯路,并快速构建解题思路.然而就现实情况而言,部分教师都忽略了解题技巧的渗透,比如在应用题教学中鲜少向学生渗透题目的所属类型,或是没有针对具体的应用题类型向学生介绍解题公式,使得学生无法迅速抓住应用题解答的核心,解题思维比较混乱,从而降低了学生的解答效率.
(三)审题习惯培养不力,学生解题存在马虎现象
高质量的数学应用题教学应重在审题.审题既是一种必备的数学学习能力,也是难能可贵的学习习惯,教师落实应用题审题习惯的培养,可以防止学生陷入应用题解答的误区.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如部分学生审题时只是粗略地阅读题面,并未将题目中的已知、未知和隐含条件完整罗列出来,这样很容易遗漏题目中重要的解题条件,影响学生研判、构建解题思路.教学时,教师应当着重加强审题习惯培养,避免出现学生解题马虎等不良现象.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一)创设多媒体情境,调动学生的应用题探索思维
部分学生对解答数学应用题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主要原因是应用题题面具有抽象性,对学生的思维发散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教师必须想办法化解应用题的抽象性,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应用题解答探究过程中.多媒体具有生动、具象的优势,适合于减轻学生对数学应用题解答的畏难情绪;与此同时,创设多媒体情境还能提升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趣味性,开发学生的智力.在创设多媒体情境时,教师可以根据题目内容出示相关的图片、短视频等素材,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模拟软件,模拟和题目对应的图像或情景,这样纸面文字形式的数学应用题就得到可视化转换,从而调动学生的应用题探索思维,提升学生的思考和分析兴趣.例如,在数学应用题“从时针指向4点开始,再经过大约多少分钟时针正好与分针重合”的教学中,教师在创设多媒体情境时,可以先在電子白板上展示时钟的钟面图(如图1所示),使学生对题目内容建立具象感知;同时向学生提出解析问题:同学们,这道应用题中存在哪些数量关系?学生交流后作答:分针的速度是时针的12倍,时针和分针的速度差是11[]12.教师认同学生解答后,继续在白板上用图示表现学生描述的数量关系(如图2所示),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钟面的一周共有60格,分针每分钟走1格,每小时走60格,时针每小时走多少格?每分钟走多少格?分针每分钟比时
针多走多少格?学生探讨后汇报:时针每小时走5格,每分钟走1[]12格,分针每分钟比时针多走1-1[]12=11[]12格.教师结合题目内容再问:那么钟面4点整时,时针和分针是怎样的位置关系?两针相距多少格?学生回答:4点整时针在前、分针在后,两针之间相距20格.教师赞道:非常棒!这是一道常见的追及问题应用题,追及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是追及时间=追及路程÷(快速-慢速).下面请大家根据多媒体图示,在数量关系式中代入题目数值,列出解题算式,并求出结果.学生合作讨论后列出解题式20÷1-1[]12≈22(分);汇报时针指向4点时,再经过大约22分钟时针正好和分针重合,这样学生既有效掌握了追及问题的解答方法,也拓宽了数学应用题探索的思维.
(2)立足生活经验举例,帮助学生透彻理解题意
小学生的认知经验还不够齐备,部分数学应用题中出现的事物学生了解甚少,导致学生在理解题意时遇到难点.针对此类题目,教师可以立足生活经验举例,促进学生思想认知上的替换和转化.如数学应用题中出现的事物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教师就可以将其替换为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减少陌生事物条件对学生产生的干扰,这样学生就能够透彻地理解应用题的含义,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题的类型以及适用公式,锻炼学生解答数学应用题的迁移和转化等思维品质,使学生发现应用题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解题兴趣与发散思维.4564BCC3-594A-4023-8C5F-32C953879871
(3)指导学生认真审题,理清应用题中的数量条件
现阶段,学生数学应用题审题习惯培养方面亟待加强.审题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占据深刻地位,很多时候学生数学基础牢靠、解题方向正确,但往往在审题时落下关键的数量条件,造成列式和求出的结果与正确答案大相径庭.为此,教师在优化数学应用题教学时必须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先详细阅读应用题的题面,把重要的条件、数值、所求条件罗列在演算纸上,然后分析题目中是否存在隐含条件,涉及哪种问题类型、数学定理及公式,这一步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分小组审题探究,梳理题目数量条件后让组间对照和复核,复核无误后再开展列式计算.如果各组对应用题数量条件分析未达成一致,教师可以适度点拨,使学生发现审题中的认知错误,消除数量条件异议.这样,学生数学应用题的审题习惯和技能就可以获得提高,并逐步形成严谨认真的数学探究精神.例如,在数学应用题“小亮睡前总是将两双不同的袜子放在床头,早上没有看清就随便穿两只,小亮正好穿同一双袜子的可能性是多少”教学中,这道题并未直接给出明显的数量关系,教师必须指导学生精细审题.教师可以做出下列假设:同学们,我们假设小亮的两双袜子分别是A袜和B袜,那么4只袜子就可以设为A1,A2和B1,B2,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小亮的4只袜子共有多少种组合搭配形式.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教师在此期间可以指导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纸裁出小圆片代表4只袜子,进行实物组合搭配,记录搭配情况并轮组汇报.根据学生的搭配汇报结果,教师在黑板上用树状图总结学生的搭配组合形式(如图3所示).同时,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请大家数一数两双袜子共有多少种搭配情况,其中同一双袜子的组合情况出现了几次?学生观察分析后作答:两双袜子共有12种搭配情况,恰好是同一双袜子的情况出现4次.教师继续提问:那么求可能性可以运用哪项公式呢?学生:可能性=总量÷所占数量.这样学生就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隐含条件全部挖掘出来,并列出12÷4=1[]3的解题式,即小亮正好穿同一双袜子的可能性为1[]3,这样便达到了培养学生仔细审题习惯的目的.
(四)精心设计启发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构建解题思路
在以往的应用题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启发手段的应用,他们或是让学生独立解题,或是在学生解题遭遇思维阻滞时,直接将正确答案告知学生,这种教学模式很难提高学生的自主解题能力,容易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久而久之学生面对难度较高的数学应用题时就不会积极开动脑筋,而是等待教师公布正确的解题过程和答案.针对这种不良现象,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启发问题的方式加以改善.如面对复杂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先结合题意抛出低难度问题,引导学生解答,使学生顺利进入思考状态.随后,教师再根据题目提出进阶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自主构建解题思路,发挥问题启发的抛砖引玉作用.例如,在数学应用题“小欢和小喵共有25个桃子,如果小欢吃掉3个桃子,小喵又得到2个桃子,他们的桃子就一样多了,求他们原来各有多少个桃子”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设计提出一个简单的数量关系分析问题:同学们,根据题目大家能发现小欢和小喵原来的桃子个数相差多少?学生思考后作答:小欢吃掉3个桃子,小喵得到2个桃子,两人的桃子个数才能相等,那么两人桃子个数最初相差5个.教师跟进提出启发问题:你能用线段图画出题目中的倍数和等量关系吗?学生踊跃参与画图探究,教师点2—3名学生上台画出数量关系图(如图4所示).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互相核对数量关系图,并自主交流、构建解题思路.几分钟后,学生分组汇报列式和计算结果:小喵原来的桃子个数为(25-5)÷2=10(个),小欢原来的桃子个数为10+5=15(个).这样,借助教师的问题启发,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数学应用题的技能显著增强.
(五)科学应用画图策略,促进学生对题面的直观想象
学生在解答数学应用题过程中,遭遇的最突出的障碍就是对题面的直观想象思维十分薄弱,这个弊病如果得不到破除,学生理解应用题数量关系势必会受到不利影响.画图策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也是数形结合思想在应用题教学中的集中体现,对发展学生解答应用题的直观想象思维很有帮助.基于此,教师在创新数学应用题教学方式时,必须科学应用画图策略,根据应用题题面的文字叙述,绘制线段图、平面图、立体图等形式的图示,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理解自主画图,把应用题数字信息用图示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就能一目了然地参透题意、数量关系和所求目标,数形结合运用能力得到显著加强,从而提升学生直观想象、画图辅助等应用题解答技能.例如,在数学应用题“两个同学制作五角星,小红制作的数量比小丽3倍还多5个,她俩一共制作53个五角星,问小红和小丽分别制作多少个五角星”教学中,学生乍一看题面一头雾水,很难精准捕获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教师可以根據题意作线段图(如图5所示),同时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开展解析: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画的线段图,你能发现什么?有学生反馈:把两人制作的五角星总数53个减去5个,再分成4等份,其中1份就是小丽制作的五角星个数.教师再问:那小红的呢?学生讨论后作答:把小丽制作五角星的个数乘以3再加上5,就是小红制作的五角星个数.教师鼓励道:那就请大家列式计算吧.在线段图的指引下,学生列出小丽制作五角星个数:(53-5)÷4=12(个),小红制作五角星个数:12×3+5=41(个).最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检验计算:同学们,如何验证大家求出的结果正确与否呢?有学生抢答:把小丽和小红制作五角星的个数相加,数字是53就证明结果正确.其他学生立刻列出12+41=53的检验式.这样,学生不仅养成绘制图示解答数学应用题的好习惯,检验答案意识和直观想象思维也得到了有效发展.
(六)巧用解题公式定理,提高学生应用题解答效率
小学数学应用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数学基础公式、定理的运用能力,要求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准确代入相关公式或定理,强化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实践技能.部分学生在解答数学应用题时经常会出现用错公式和定理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数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无法根据题面研判适用的公式和定理.教师在优化数学应用题教学时,应当专精于数学公式定理的运用指导,如解答一道陌生数学应用题之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和哪一基础知识板块有关,回顾该知识板块中出现的定理和公式,尝试代入其中一种定理或公式,探究其是否适用于应用题解答需要,如果适用就开展正式的列式解题,如果不适用再替换另外的公式和定理,并在尝试中不断总结数学公式、定理的运用规律,减少尝试的次数,进而提高学生数学应用题解答效率,巩固强化学生使用数学公式定理的技能[6].例如,在数学应用题“将一个正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表面积就增加8平方米,求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教学中,本题涉及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教师可以先在白板上画出正方体透视图(如图6所示),引导学生回顾正方体表面积公式,有学生上台写出公式“S表=6a2”.随后,教师再根据题意作图(如图7所示),同时提问:同学们请看老师画的立体图,增加的8 m2实际上是什么?学生观察解析后回答:4564BCC3-594A-4023-8C5F-32C953879871
增加的8 m2是正方体两个面的面积.教师认同后继续深入提问:那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是多少?若已知一个面的面积,能否求出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表面积公式在这里如何运用?在教师的点拨下,
学生先列式8÷2=4(平方米),求出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然后联系正方体表面积公式,列出4×6=24(平方米),从而锻炼学生在数学应用题解答中合理运用基础公式和定理的能力.
(七)重视应用题类型归纳,针对性渗透解题技巧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涉及的题型非常多,每种题型都有其对应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学生掌握每种题型的含义、数量关系和一般的解题思路,就等同于掌握了解答数学应用题的金钥匙.过往教师实施应用题教学时忽视题型的归纳和讲解,导致学生摸不清题设规律,解答时多走了很多弯路,降低了学生解题的探究质量.为此,教师在革新数学应用题教学模式时,应当重视应用题类型的归纳.比如,在日常解题教学中,根据题目向学生讲解题目属于哪种问题类型,如归一问题、归总问题、和差问题等,让学生了解每种题型的基本特点,再有针对性地渗透解题技巧.例如,在数学应用题“一工厂原有水泥2500吨,用去五分之三,还剩多少吨”教学中,这道应用题的类型属于百分数问题,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在演算纸上画出线段图(如图8所示),然后在白板上写出百分数、标准量以及比较量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即:百分数=比较量÷标准量,标准量=比较量÷百分数.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题目找出和关系式对应的数值,学生合作讨论后反馈:题目中的标准量是水泥总吨数2500吨,百分数是单位1减去35,即25,结果求水泥的剩余吨数就是比较量.这样,学生对百分数类应用题的题型特点就总体掌握了,并可以自主梳理题面中的数量关系了.随后,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列式:同学们找出的数值十分准确,那么这道题該如何列式呢?学生交流后呈现解题式和计算结果:2500×1-35=1000(吨),并自觉运用1000÷25=2500的式子检验答案,这样学生再面对百分数问题的应用题时就能灵活应对了.
总 结
综上所述,现阶段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教学手段缺乏创新、忽略解题技巧渗透以及审题习惯培养不力三个方面,影响学生应用题解答技能的发展.为此,教师在革新数学应用题教学模式时,可以通过创设多媒体情境、立足生活经验举例、指导学生认真审题、精心设计启发问题、科学应用画图策略、巧用解题公式定理、重视应用题类型归纳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应用题探索思维,引导学生对题面展开直观想象,帮助学生透彻理解题意、理清数量关系、自主构建解题思路,从而实现解题技巧的合理渗透,并大幅度提高学生数学应用题探究和解答的质效.
【参考文献】
[1]方勇清.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讨[J]. 考试周刊,2022(8):59-62.
[2]白小强. 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J]. 智力,2022(6):64-66.
[3]李宏照.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分析[J]. 新课程,2021(15):149.
[4]张秀娟. 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如何提升学生审题解题技能[J]. 学周刊,2021(8):25-26.
[5]曾美华. 小学应用题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J]. 试题与研究,2020(21):77.
[6]黄泽梅. 巧用数学谋略 彰显教师智慧——小学应用题教学分析[J]. 读写算,2020(17):110.4564BCC3-594A-4023-8C5F-32C953879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