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
2022-06-16梁进
为了很好地鼓励企业减少碳排,只用处罚方式显然是不够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就是利用市场加以调整。所谓的碳市场,狭义的是指碳配额排放许可权的交易市场,广义的还包括碳排污权、水权等环境产权,以及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的大宗交易这些可交易品的市场。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开放,碳金融也应运而生。
碳金融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特别是把碳排放量当作一个有价格的商品,进行现货、期货等的交易。在碳金融和碳市场运行过程中,碳金融衍生品定价问题应运而生。在金融衍生产品定价过程中,对金融资产价格运行过程进行合理简化,应用布莱克—斯科尔斯(Black-Scholes)模型,理论相对成熟。类似地,在碳市场中,适当假定碳排放权价格的变化过程,也可以将金融衍生产品定价的基本理论框架应用于碳金融定价模型中。此外,碳金融有些特别的性质,如标的虚拟性、市场国际性、政策依赖性、较大波动性等。
从整个大宗商品市场的情况看,随着节能降耗、产业结构升级,传统过剩行业大宗商品也会随着基础需求的调整而相应出现萎缩。而随着全球气候治理行动的推进,碳配额以及排污权、水权等环境产权,以及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的大宗交易的发展步伐却势必加快。世界银行在其《2010年碳市场现状和趋势》报告中估计,碳市场在2030年将有望超过石油,成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市场。
通过市场可以调节碳排放权,但如何应用已有的金融市场建立和管理这种新型市场,有很多新问题要探索要解决。主要有以下方面。
建设碳金融市场
b
在2011年《“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中,国务院首次提出“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初步设想。同年10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为试点,开展碳排放权交易业务。经过几年的发展,在市场调查、系统设计、企业培育、交易安排、限额抵消等7个试验点进行交易系统、市场建设和产品创新的全流程测试。2013年6月18日,第一个试点深圳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式开放,这也是中国自提出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设想以来的第一个碳排放交易所,交易规模和品种均大幅提升。它标志着中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15年,中国认证自愿减排(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 CCER)正式纳入交易绩效体系。7个试验点相继发布了自己的碳抵消管理方法并全部启动,共纳入20多个行业2600多家重点排放单位,年排放配额总量约12.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4653万吨,累计成交金额达13.51亿元,均价29.04元/吨。试点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量的18%,预计未来全国配额可达60亿吨,其中首批配额30~40亿吨。相信这些碳市场会越来越成熟。
定价碳资产
碳资产也称为碳金融原生产品,也叫碳现货,主要有碳排放配额和核证自愿减排量。其交易随着碳排放配额或核证自愿减排量的交付和转移并完成资金的结算而达成。交易形式主要包括配额型交易和项目型交易两类。项目型交易主要包括清洁发展机制和联合履约机制下产生的减排量。由于在市场上交易碳排放权等标的物大多是虚拟资产,因此,如何定价、如何交易、如何转账等问题不仅需要系统设计,也需要数学计算,还需要计算机程序实现。
设计计算碳衍生品
已有的碳衍生品有:碳远期、碳期货、碳期权、碳掉期、碳基金、碳債券、碳质押/抵押、碳信托、碳产品的违约互换、碳保险、绿色信贷、绿色结构性存款、绿色信用卡等。在碳金融和碳市场运行过程中,碳金融衍生品定价问题应运而生。金融数学有相对成熟的理论。在金融衍生产品定价过程中,对金融资产价格运行过程进行合理简化,可以应用布莱克—斯科尔斯、马科维茨(H. M. Markowitz)等的理论进行定价和优化。类似地,在碳市场中,适当假定碳排放权价格的变化过程,也可以将金融衍生产品定价的基本理论框架应用于碳金融定价模型中。在定价和优化过程中,还将用到数学已有的人口模型、GDP模型、环境模型、气温模型、污染扩散模型、人口经济科技与环境污染模型等方法。例如,属于人口经济科技与环境污染的STIRPAT模型,解释了人口和生活水平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其形式为I=aPbAcTde,其中a~d是参数,e是均值为1的正误差项。容易看出这个模型允许非线性关系存在。对该方程两边取对数后即可用线性回归方法估计各个变量对污染量的影响权重。
在碳金融中,会用到较深的数学理论和复杂的计算方法[1],如随机分析、偏微分方程、数值计算、概率统计、数据处理等。对于实际的碳金融问题,需要建立数学模型,并应用相应的数学工具来处理。碳金融每天都以随机的方式产生大量的数据,而数学正是要找到这些随机性背后的规律,从而对碳金融产品进行定价。这里一般先用随机分析方法建立碳排放和碳交易的随机微分方程,然后通过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校验,然后通过数学理论和工具求出解析或数值解,再用实际数据检验。通过检验的解可以应用,以此来解释实际现象、做一定预测,甚至发现一些“肉眼”看不见的规律。在今天计算机的辅助下,数学就像插上了翅膀,使之具备了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金融衍生品自诞生以来,不断发展壮大,并在现代市场体系中已扮演着套期保值和投机套利等重要角色,尤其在风险管理中具有难以替代的功能和作用。碳衍生品属于金融衍生品中的以碳资产为标的的产品,也具备同样的功能和作用,包括反映碳价格预期、提高碳交易活跃度、增强碳市场流动性、提供碳风险管理工具等。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允许符合条件的机构投资者以对冲风险为目的使用期货衍生品工具,清理取消对企业运用风险管理工具的不必要限制,为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打开了大门。在碳交易中,除了直接的碳现货外,其他交易品种的合同或多或少有附加条件,所以大多数碳合同都可以看成是衍生品。而衍生品定价正是金融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部分市场上的碳衍生品及其案例如下所列。
碳远期
碳远期指买卖双方签订远期合同,规定在未来某一时间进行碳排放权交割的一种交易方式。原始的CDM交易实际上属于一种远期交易,买卖双方通过签订减排量购买协议(Emissions Reduction Purchase Agreement, ERPA),约定在未来的某段时间内,以某一特定的价格对项目产生的特定数量的减排量进行的交易。
碳期货
碳期货是以碳排放权现货为标的资产的期货合约。碳期货与碳现货相对,都是对标的物CO2排放量进行买卖。但碳期货是在将来进行交收或交割的标的物。买卖碳期货的合同或协议称为碳期货合约。与传统期货类似,碳期货相对碳远期而言,合约在标的数量、交收日期方面更加标准化,交收日期可以是一星期之后、一个月之后、三个月之后,甚至一年之后。买卖碳期货的场所叫做碳期货市场。
碳期权
碳期权是一种碳金融衍生品,指交易双方在将来某特定时期或确定的时间,可以以特定的价格出售或者购买一定量温室气体排放权指标的权利。碳期权的持有者可以实施该权利,也可以放弃该权利。碳排放权期权也可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
2016年6月16日, 深圳招银国金投资有限公司、北京环境交易所、北京某碳资产管理公司在第七届地坛论坛上,签署了国内首笔碳配额场外期权合约,交易量为2万吨[1]。交易双方以书面合同形式开展期权交易,并委托北京环境交易所负责监管权利金与合约执行工作。
碳掉期
碳掉期也称碳互换,是交易双方依据预先约定的协议,在未来确定期限内,相互交换配额和核证自愿减排量的交易。主要是因为配额和减排量在履约功能上同质,而核证自愿减排量的使用量有限,同时两者之间的价格差较大,因此产生了互换的需求。
碳基金
碳基金是由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个人投资设立的,通过在全球范围购买核证自愿减排量,投资于温室气体减排项目或投资于低碳发展相关活动,从而获取回报的投资工具。碳基金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狭义碳基金、碳项目机构和政府采购计划。其中狭义碳基金被理解为:在碳交易市场产生的初期,利用公共或私有资金在市场上购买京都议定书机制下的碳金融产品的投资契约。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资金的投资范围也拓展到其他低碳相关领域。
2000年,世界银行发行了首支投资减排项目的原型碳基金(Prototype Carbon Fund),共募集1.8亿美元。之后,类似基金以每年10只的数量在增长。
2014年10月11日,由深圳嘉碳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主办、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和深圳南山区股权投资基金(PE/VC)集聚园协办的嘉碳开元基金路演正式启动。参与该次路演的产品包括“嘉碳开元投资基金”和“嘉碳开元平衡基金”。其中,嘉碳开元投资基金的基金规模为4000万元,运行期限为3年,而嘉碳开元平衡基金的基金规模为1000万元,运行期限为10个月,主要投资新能源领域、核证自愿减排项目、中国碳市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等。根据嘉碳资本的预计,嘉碳开元投资基金的预期保守收益率为28%,若以掉期方式换取配额并出售,按照配额价格50元/吨计算,乐观的收益率可达45%;嘉碳开元平衡基金的保守年化收益率为25.6%,乐观估计则为47.3%。
2014年12月26日,华能集团与诺安基金在武汉共同发布全国首支经监管部门备案的“碳排放权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基金,规模为3000万。该基金由诺安基金子公司诺安资产管理公司对外发行,华能碳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作为该基金的投资顾问,将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投资。
碳债券
碳债券是由政府、企业为筹集低碳经济项目资金而向投资者发行的、承诺在到期日偿还债券面值和支付利息的信用凭证。其符合现行金融体系下的运作要求,可以满足交易双方的投融资需求、政府大力推动低碳经济的导向性需求、项目投资者弥补低于传统市场平均水平回报率的需求、债券购买者主动承担应对全球环境变化责任的需求。其核心特点是将低碳项目的减排收入与债券利率水平挂钩,通过碳资产与金融产品的嫁接,降低融资成本,实现融资工具的创新。
2014年5月12日,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附加碳收益中期票据在银行间交易商市场成功发行。该笔碳债券的发行金额10亿元,发行期限为5年。
碳质押/抵押
无论是配额或者核证自愿减排量,碳资产都是一种可以在碳市场进行流通的无形碳资产,其最终转让的是温室气体排放的权利。碳资产非常适合成为质押贷款的标的物。当债务人无法偿还债权人贷款时,债权人对被质押的碳资产拥有自由处置的权利。
2015年11月2日,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受理了深圳市富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碳排放配额质押登记的申请。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曾为其机构会员广东南粤银行和深圳市富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推介并撮合成功全国首单碳配额作为单一质押品的贷款业务。交易所受主管部门的授权为双方提供了质押见证服务,出具《配额所有权证明》和《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预分析报告》。南粤银行深圳分行对深圳市富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批复了5000万元人民币的贷款额度。
2017年8月10日,国内首笔民营企业碳排放配额抵押融资业务在广东完成,广东肇庆四会市骏马水泥用125万吨碳配额抵押融资获得广东四会农村商业银行600万元贷款。
碳信托
管控单位将配额或核证自愿减排量等碳资产交给信托公司或者证券公司进行托管,约定一定的收益率,信托公司或证券公司将碳资产作为抵押物进行融资,融得的资金进行金融市场再投资,获得的收益一部分用来支付与企业约定的收益率,一部分用来偿还银行利息,信托公司或证券公司获得剩下的收益,从而可以充分发挥碳资产在金融市场的融通性。
2015年4月初,中建投信托推出名为“中建投信托·涌泉1号”的国内首支碳排放信托,产品总规模为5000万元。据介绍,这支产品通过在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进行配额和国家核证资源减排量之间的价差交易盈利。这是首支信托公司与私募合作,投资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的金融产品,也是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首个碳信托产品。
绿色信贷
绿色信贷是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为了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而在2007年7月30日联合提出的一项全新的信贷政策。在信贷活动中,把符合环境检测标准、污染治理效果和生态保护作为信贷审批的重要前提,提高了企业贷款的准入标准,将环保调控手段通过金融杠杆来具体实现。绿色信贷的本质在于正确处理金融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绿色结构性存款
在获得常规存款收益的同时,绿色结构性存款在其到期日还将获得一定碳排放权配额。对于存款人来说,在实现经济收益的同时还将获得稳定预期的配额指标,解决了企业因履约需求而影响配额流动性的问题。通过购买绿色存款产品,还推进了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与成熟,更大程度发挥了市场手段促进节能减排的作用,践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对于银行而言,既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经济回报和专业化碳资产管理的增值服务,也为增加碳市场流动性提供了金融工具。
2014年11月,深圳落地国内首笔绿色结构性存款,惠科电子(深圳)有限公司通过认购兴业银行深圳分行发行的绿色结构性存款,除了获得常规存款收益外,在到期日还将获得不低于1000吨的深圳市碳排放权配额。
绿色信用卡
向拥有绿色信用卡的用户在他们购買绿色产品和服务时,提供折扣及较低的借款利率,信用卡利润的50%用于世界范围内的碳减排项目。
[1]梁进,杨晓丽,郭华英. 碳减排数学模型与应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
关键词:双碳行动 碳金融 碳减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