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级联动: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区域探索

2022-06-15乐素芬林绿洋

中国德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劳动评价活动

乐素芬 林绿洋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实施劳动教育已有较长的历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北仑区教育局提出要科学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内涵,明确将新时代劳动教育作为全面育人的助推器,整体规划,三级联动,从教育整体发展和学生完整成长角度出发,围绕五育并举进行实践和探索。

一、行政推动:整体谋划区域

劳动教育的行动方案

(一)提供明确的政策导向

北仑区教育局于2018年11月率先在全市出台《关于加强北仑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实施意见》,让劳动成为必修课,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计划。该意见向全区中小学提出明确要求:强化课程实施中的劳动实践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内劳动,鼓励中小学生开展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拓宽校外劳动实践途径。2020年3月,区教育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仑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实施意见》,该意见对组织管理保障机制、课程建设、劳动评价等作了进一步规定,将劳动教育作为推进全面育人的教育重点工程。

(二)培育先行的典型样例

区域层面选取有劳动教育基础的学校作为重点培育对象,让其先行先试,深入领会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开发探索形成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机制健全的学校劳动实践教育体系。区域层面通过现场会、劳动技能竞赛等活动,搭建学习交流、比赛激励的平台。

2019年,北仑区召开劳动教育现场会,典型学校分享经验做法;2020年,举行劳动教育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现场展评活动;2021年,举办“童心向党”中小学生现场劳动技能大赛。这一系列活动,强力推进了区域劳动教育的实施。此外,部分典型示范校的优秀经验还在各级各类平台交流分享。目前,北仑区已有全国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学校1所,省级劳动教育试点学校7所,宁波市劳动教育示范学校9所,北仑区劳动教育示范学校8所。北仑区为浙江省劳动教育实验区。

(三)建设共享的实践基地

在各校基本拥有劳动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北仑区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建立健全社会实践基地开放共享机制。北仑区域产业丰富,有5个国家级的开发区以及全国改革与发展示范职高等优质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为学生职业启蒙、职业生涯规划等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区教育局联合区文广旅体局等8部门已评估认定26家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资源基地、几十家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为学校拓展了劳动实践场所,丰富了学生的劳动实践基地资源。

(四)保障方向的导评机制

为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在区级层面,我们以“规范+激励”的方式推进劳动教育。将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进行督导“四纳入”,即纳入每学年的学校发展综合业绩评估,纳入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導内容,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评估的指标体系,纳入中小学德育工作评价指标。在校级层面,建立各具特色的学生劳动评价制度,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六一儿童节、五一劳动节前后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的展示活动,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各类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

二、教研带动:着力提供区域劳动教育的

专业支撑

(一)组织项目团队探项目活动

在北仑区教研室的组织下,以北仑区综合实践与劳动教育中心组成员、骨干教师为项目领衔人,组建项目团队,自选项目活动,开展项目探索。如区名师孙飞娜项目团队从“空中花坛改造”入手,着眼学校空中花坛存在年久失修等现实问题,引领学生从土壤、花种、浇灌等子项目出发,通过劳动实践进行真实学习。从团队组建、项目申报、开题入项,到过程实施、结项展示,既有各项目团队在领衔人的统一设计下,校内校际协同开展,也有项目间进行阶段性交流展示,深入探讨,互学共进,积极推动了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推进劳动实践项目化实施

在区教研室推行的“跟着节气去种植”项目活动中,各项目团队利用项目化学习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近节气,了解节气对农事的重要影响作用,并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形成劳动思维,感受劳动的价值。以小港实验学校为例,学生在农艺园承包了一小块农田,根据节气罗列适合种植的菜单,然后根据菜单自主选择想要种什么。种植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并为自己的田地命名。学校在春季和秋季分别举行种植启动仪式,通过节气浸润、动员宣传,让孩子们感受到种植劳动的与众不同。在种植和养护过程中,学生请教农艺园师傅关于种植中遇到的问题,还查找、收集了本班种植蔬菜的养护资料,做成养护知识卡,将种植劳动从浅层走向深入、从抽象走向细节,在日常养护中掌握种植的知识和技能,收获劳动经验。

(三)引导项目成果的物化表达

在项目团队探项目活动中开展的项目化劳动实践,既是引导学生在深度的劳动实践中发展劳动素养的过程,也是劳动教育指导教师专业成长的实操课程。对学生而言,项目化劳动实践促进了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既出力流汗,又以知促行、知行合一,发挥了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健体”“育美”的作用。区教研室在原先组织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评活动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活动的成果展评,鼓励学生“劳创结合”。项目活动结束后,区教研室组织项目团队进行展示和交流,并将活动整理成册,积累活动成果。经过几轮活动,指导教师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也为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提供了人力资源的保障。

三、内生驱动:努力创新学校劳动教育的

校本特色

(一)综合实施新载体

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全新的理念,但不是全新的事物,学校需要基于原有基础,挖掘相关资源,创新教育载体。淮河小学基于原有“阳光城”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载体,将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整体设计和实施,致力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从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四个维度形成劳动素养体系。

(二)情境模拟新体验

要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学校就要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开展沉浸式劳动体验。泰河学校积极打造“多彩劳动课程”,将校园内的池塘、绿地等重新打造,将涵盖“农林渔牧”的项目打包,按班级竞标分包制的形式招标,每个班级“包田到户”,自负盈亏,盈利自由支配,在创设真实的劳动情境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理财意识和能力。

(三)自产自销新供给

小港实验学校将“一间厨房”作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通过“自种自产、自主加工、温暖营销”的方式,形成一条富含人情味的劳动成果“供给链”。学生将劳动实践的“作品”,加工为有故事的“产品”,升级为可以营销的“商品”,在这过程中,他们懂得了“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内涵。

(四)“四色”评价新模式

建立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要求,对学生的劳动评价要关注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等。学校在遵循这些评价原则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原有的评价体系,创新学校劳动评价。新碶小学结合“四色”劳动小能手评价,设立绿色劳动之星、红色劳动之星、金色劳动之星和黄色劳动之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各类劳动的热情。

(五)职业体验新形态

区域层面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系列活动,以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引领新时代劳动教育,感受不同行业优秀人物的职业精神和职业品质。很多学校利用区域企业优质资源,邀请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走进校园,对学生进行职业启蒙教育,同时也创造条件让学生走进企业,去感受和体验不同的行业,初步形成职业规划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北仑职高有着与企业深度融合的实践经验,学生工学结合、理实一体,为义务段学校和普通高中提供了产教融合的实践经验。

【乐素芬,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教研室,高级教师;林绿洋,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教研室主任,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李 敏

猜你喜欢

劳动评价活动
“六小”活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活动随手拍”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