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乡土红色文化教育的路径

2022-06-15陈国玉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4期
关键词:渗透语文教学

陈国玉

摘要:乡土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乡土红色文化是十分必要的,对此,国家、社会和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师也要积极探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乡土红色文化的新路径,让更多学生受到乡土红色文化的熏陶,培养爱国情怀,弘扬革命精神。

关键词:语文教学 乡土红色文化 渗透

一般说来,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少年时期初步形成,到青年时期趋向稳定与成熟。青少年大部分时间在校园度过,因此,在这一阶段加强乡土红色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塑造“三观”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了解更多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从中感悟革命先辈的献身精神。学生对于中国革命的历史更加了解,学习起来就更加认真刻苦,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简要论述,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乡土红色文化。

一、结合课堂知识,渗透乡土红色文化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向学生弘扬乡土红色文化的主阵地,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融入乡土红色文化。例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材《少年中国说》(节选)一文中写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学生初读可能不理解其中的含义,教师一味地进行生硬的解释,也很难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深意。这时就可以对课本中的乡土红色文化进行深入挖掘。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少年中国说》一文写作的时代背景。1900年,梁启超先生流亡日本时目睹其他国家的强大,明白了中国之所以饱受欺凌是因为自身弱小。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解背景知识,学生听得格外认真。当历史照进现实,学生才能进一步明白,只有国家富强,民众才能真正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从而在无形中下定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相比之下,无论是仅仅进行课堂知识的讲授,还是仅仅进行乡土红色文化教育,其作用都是单一的。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将乡土红色文化与课堂教学融会贯通,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作用。

二、阅读鄉土红色故事,丰富知识内涵

广泛丰富的课内外阅读可以让学生加深对人对事的认知,也是文本学习的必要补充。通过阅读的形式向学生弘扬乡土红色文化是十分有效的。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的阅读活动中适当渗透乡土红色故事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乡土红色文化的熏陶。教材中的一些文本也为教师开展乡土红色故事阅读提供了方向和考量。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教材《月是故乡明》一文中,季羡林先生通过对“月亮”这一事物的描写,深情地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其表达的主题是热爱故乡、思念故乡,这就为教师开展乡土红色故事阅读提供了借鉴。教师也可以借“故乡”这一词,寻找关于乡土红色文化的阅读材料,寻找孩子们家乡的红色事迹、红色故事,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整理,让孩子们以阅读的形式接触了解这些故事。教师可以利用班会、晨会、阅读课,以“家乡的红色故事”“时代英雄”“走近×××(革命时期英雄人名)”等为主题,开展红色乡土故事阅读活动。学生不仅会从乡土红色故事中得到启发,在阅读中受到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教育,学习先辈的精神和品质,而且语文素养也会得到提升。

三、创造和谐课堂氛围,共享红色故事

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学习起来更有效率。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乡土红色文化,首先就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这样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压力,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效率也更高。教师可以在正式上课前进行一些活跃课堂氛围的活动,例如抽出5~10分钟的时间进行故事分享。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每节课前由一个小组进行故事分享,故事的内容和背景与乡土红色文化相关。教师要对学生所选择的故事内容和题材进行严格把关,引导学生选择积极向上的乡土红色故事。学生可以讲一讲长征和抗战时期的故事。课堂开始后的十分钟,由指定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故事分享。在此之前,教师要指导每个学生承担不同的工作,搜集资料,寻找故事和编辑故事。不同小组分享完自己准备的故事之后,其他学生可以根据这个故事提出问题,由小组同学进行解答。这种活动将乡土红色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开展实践活动,践行乡土红色教育

除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融入乡土红色文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践行乡土红色教育。例如,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当地的党史博物馆,参观有关乡土红色文化的展厅,或者参观烈士纪念馆。学生在参观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联想,受到触动,想到革命先辈当时处境的艰难以及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所做的伟大贡献。参观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通过专题阅读课“我的小小红色之旅”,有意识地让学生回顾此次参观中的所见所感。也可设计几个主要问题,如:你重点了解的文物或革命先辈有哪些?他们的背后有什么故事?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感悟?通过这样的问答帮助学生回味此次实践活动,在思考中收获。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新模式

课堂上的口述与书写,有时难以让学生想象到革命战争年代的壮烈和激烈场面,这时新媒体、新技术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一些发生在当地的主要战役,仅仅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可能很难想象到当时的紧张局面。这时就可以通过视频的形式将这些战役真实地还原出来。真实的场景和战况模拟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地了解当地发生的重要战役,激发学生的共情。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材《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中,教师可以播放《跨过鸭绿江》中的相关片段,让学生再次走进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强烈的视觉冲击令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毛主席痛失爱子的心情及对国家对人民的大爱,理解战争的残酷,以及人民渴望和平的迫切愿望。因此,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乡土红色文化,教师就需要不断提高应用新媒体、新技术的能力,创建课堂新模式。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乡土红色文化是必要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平台,通过不同形式渗透乡土红色文化,将乡土红色文化以更加通俗、便于理解的方式展现出来。同时,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乡土红色故事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要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进行相关红色文化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还可以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学生理解,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达到渗透乡土红色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梁诗丰.立足乡土红色文化,提高小学语文教育价值[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8):229230.

[2]李天芳.乡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缺失与对策[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21):117118.

[3]蒲岳山,王淑霞.乡土文化资源渗透到山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渗透语文教学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