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参照模式的汉英时间方向对比
2022-06-14包容
包容
(澳门大学,中国澳门 999078)
1 问题的缘起及研究现状
时间的“前”“后”方向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是不同语言的时间方向有时好像是矛盾的。比如,汉英的时间方向有时一致,有时恰恰相反。在同一种语言中,时间方向似乎也是混乱的。比如,汉语中,时而“前” 指向过去,“后” 指向未来;时而“前”指向未来,“后”指向过去[1-2]。所以,汉语时间方向认知:面向过去还是面向未来?
在时间前后方向的研究中,时间在动和自我在动是最早被提出而且至今都非常流行的模型[3]。时间在动隐喻以时间为参照,时间从过去向未来移动;自我在动隐喻以自我作为参照,自我从现在向未来移动。该参照模型认为,当观察者采用时间在动的视角时,将时间看作从未来流向过去的河流,流经静止的自我,过去在前,未来在后。相反,如果采用自我在动视角,是自我沿着静止的时间线从现在走向未来,未来在前,过去在后。McGlone and Harding(1998),Lai and Boroditsky (2013)和赖姿吟(2002)等中外学者们认为汉语倾向于使用时间在动模型,英语倾向于使用自我在动模型,汉英优先使用不同的模型是汉英时间方向不一致的重要原因[4-6]。笔者不认同以上观点,区分时间在动还是自我在动不是时间方向的主要影响因素,更非汉英时间方向不一致的根本原因。
张建理、骆蓉(2007)提出时间在动和自我在动都是面向未来的时间认知模式,除此之外还有面向过去的时间认知[7];Alverson(1994)认为英语中自我是“面向将来”,而汉语是“面向过去”[8]。中国文化偏重过去、重视历史导致汉语在表达时间方向时大多是面向过去的,而主流西方社会以未来为取向是英语较频繁使用面向未来的时间认知模式的原因之一[9]。
根据时间焦点假说[10],时间方向取决于注意力焦点,所以受到各种文化、环境、价值取向等影响,英语、阿拉伯语是未来导向的,艾马拉语、摩洛哥阿拉伯语是过去导向、面向过去的[11]。李恒和张积家(2017)提出“文化说”,汉语讲话者具有面向过去的心理倾向,把认为相对重要的过去置于面前;英语讲话者为面向未来的心理倾向,把认为相对重要的未来置于面前[12]。於宁(1998)反对汉语中自我面向过去的观点,认为汉语像英语一样使用时间在动和自我在动,所以汉英时间方向中自我都是面向未来的[13]。该文认为观察者的朝向与时间在动和自我在动不存在相关关系;以观察者主体作为参照时,汉语和英语一样,观察者都是朝向未来的。
Núñez and Sweetser(2006)和Moore(2006)提出自我在动和时间在动只是时间隐喻模型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不涉及观察者的参照[14]。因此,研究者们在之前的理论和参照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自我参照模式和时间参照模式。Núñez and Sweetser(2006)认为自我参照模式包含自我在动和时间在动,但是Moore (2006) 认为时间序列参照是时间在动隐喻的一种。笔者不赞同上述观点,因为观察者主体参照并非只有自我在动或者时间在动。例如,时间点和自我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
该文基于陈忠(2021)提出的自我参照模式和时序客体参照模式[15-16],讨论汉英时间方向一致与不一致的条件和原因。自我参照是以观察者作为参照,观察者面向方向是前、是未来,背对的方向是后、是过去。客体参照模式就是以客体时间序列作为参照,不会随着观察者视角的变化而变化,不区分现在、过去和未来。较早的事件在较晚的事件前面,较晚的事件在较早的事件后面。汉英两个民族、两种语言的优势参照模式不同,汉语倾向于使用时序客体参照模式,英语倾向于使用自我主体参照模式,导致二者时间方向不一致。
2 时序客体参照模式和自我主体参照模式
时序客体参照模式是以时间序列客体作为参照,该参照模式不涉及观察者,时间方向以早先为前,晚迟为后。早先的时间点在晚迟的时间点前面,晚迟的时间点在早先的时间点后面。如图1 所示,t1在t2前面,t2在t1后面。
图1 时序参照模式
自我主体参照模式时间方向如图2 所示,观察者t* 面朝未来,背对过去。观察者面向的方向是forward(前),如时间点t2和t3在观察者t* 的前方;观察者背对的方向是back(后),如时间点t0和t1在观察者t*的后方。
图2 主体参照模式
如果时间点是移动的,则有移动之前和移动之后的时间点均位于观察者背后或面前两种情况。当时间点均位于过去时,时间点从t0移动到t1,是从相对远离观察者的时间点向相对靠近观察者的时间点移动,所以时间的移动方向是forward(前);反之,时间点从t1移动到t0,是从相对靠近观察者的时间点向相对远离观察者的时间点移动,所以时间的移动方向是back(后)。当时间点均位于未来时,时间点从t2移动到t3,是从相对靠近观察者的时间点向相对远离观察者的时间点移动,所以时间的移动方向是back(后);反之,时间点从t3移动到t2,是从相对远离观察者的时间点向相对靠近观察者的时间点移动,所以时间的移动方向是forward(前)。
3 汉英前后时间方向
3.1 零语境下汉英前(forward)后( back)时间方向不一致
如果汉语语句中不提及观察者和观察者视角,即在零语境下,汉语优先使用客体时间序列作为参照表述前后时间方向,时序客体参照模式是汉语的优势参照模式。英语采用“forward”“back”表示时间方向时,优先以观察者自身为参照,优先使用自我主体参照模式。
(1)a. That was a few years back.
b. 那是几年以前的事。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2)a. The next scene takes the story forward five years.
b. 下一个场面是描述故事中五年后的情况。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根据例句(1)和(2),我们发现汉语早先的时间方向“前”与英语中参照者背后的方向“back”对应;汉语晚迟的方向“后” 与英语中观察者面朝的方向“forward”对应,从而出现了汉英前后时间方向不一致的现象。此时,汉语和英语中观察者和时间点均未移动,无法根据前人提出的自我在动和时间在动分析汉英时间方向一致与否。汉语使用时序客体参照模式,英语使用自我主体参照模式,不同的参照模式导致汉英时间方向不一致。通过收集并分析相关语料,我们发现在零语境的前提下,汉语优先使用时序客体参照模式,英语优先使用自我主体参照模式,汉英不同的优势参照模式导致汉英时间方向不一致。
时间点未移动时,如例句(1)和(2),汉英时间方向不一致;若移动过去时间点,根据例句(3)和(4),我们发现时间方向依然不一致。
(3)a. If she is right, it would push back the date of the creative explosion by tens of thousands of years.
b. 如果她是对的,那么创造爆发的时间就会向前推数万年。
(Tmxmall 汉英平行语料库)
(4)a. In America, the answer seems clear; move forward 100 years and you find yourself in an age of unprecedented prosperity, a society as free and rich and healthy as it had ever been.
(The Economist)
b. 在美国,答案似乎很清楚;往后移100年,你发现自己身处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一个前所未有的自由、富裕和健康的社会。
如果以时间序列为参照,将过去的时间点向更加早先的时间推移,时间移动方向为“前”“forward”。如果涉及到观察者视角,时间向远离观察者的方向移动,移动方向为“back”“后”。例句(3)汉英选用了各自的优势参照模式,汉语使用时序客体参照模式,英语使用自我主体参照模式。因此汉语时间方向前和英语时间方向back 相对应,时间方向不一致。
将过去的时间点向相对晚迟方向的过去时间点推移,如果采用时序客体参照模式,时间移动方向为“后”“back”。如果涉及到观察者视角,时间是向靠近观察者的方向移动,若选择该参照模式,时间移动方向为“forward”“前”。例句(4)汉语选择了时序客体参照模式,英语选择了主体参照模式。因此汉语时间方向后和英语时间方向forward 相对应,时间方向不一致。
3.2 汉英前(forward)后(back)时间方向一致
当汉英同时使用自我主体参照模式或时序客体参照模式时,即二者参照模式相同,汉英前后时间方向一致。特殊地,如果移动未来时间点,虽然汉语为时序客体参照,英语为主体参照,但是汉英前后时间方向恰巧一致。
3.2.1 汉语语境涉及观察者
当语句提及观察者时,如例句(5)a 受该语境影响,以观察者自我作为参照,放弃汉语优势时序客体参照模式,使用自我主体参照模式。
(5)a. 他问了几个有关公司前途的问题。
b. He asked several questions concerning the future of the company.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前途”“前程”原指前面的路途、路程(journey ahead),比喻未来的光景。“前景”是前面的景象,将要出现的景象。“前景”“前途”和“前程”都是由空间义引申到时间,表示未来。王灿龙(2016)指出这是一种有标记的用法[17],相关词语都是具有原始的空间义,人们使用空间隐喻时间,并逐渐形成了词语的引申义,用前面的路比喻前方的、未来的时间。例句(5)b将前途翻译为future, 未使用forward、back 表达,未造成前后时间方向混乱,暂不进行讨论。
(6)有些同志总是明哲保身,面对矛盾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一筹莫展。
(人民日报,2013)
例句(6)中“瞻前顾后”基于自我主体参照模式,前是观察者的前方,表示未来;后是观察者的身后,表示过去。由于涉及观察者视角,汉语使用自我主体参照模式,汉英参照模式相同,时间方向一致。吕叔湘(1984)指出汉语的前后不对称,前可以指过去和未来,但是后只能指未来[18]。然而“瞻前顾后”的“后”指向观察者身后的方向,指向过去。因此,语境中出现观察者视角会导致汉语放弃优势参照模式即时序客体参照模式,选择自我主体参照模式,进而影响时间前后方向。瞻前顾后的英语翻译为look forward and backward,此时英语采用其优势参照模式,以观察者视角作为参照。汉英皆使用主体参照模式,参照模式相同,时间前后方向一致。
3.2.2 英语使用表述时序方向的时间词
客体参照模式是汉语优先使用的模式,英语中也存在客体时序参照模式。不同之处在于汉语“前”“后”既可以用于客体参照,也可用于主体参照;英语中有单独表述时间序列的词语,例如,“early”“late”,对应汉语的“早”“晚”。英语“previous” “following”“ago” “later” “before” “after” 等仅用于表述时间早先和晚迟,此时时间方向不涉及观察者主体,不以观察者视角的改变而改变。英语时间序列词不会使人们对时间方向感到迷惑困扰,且该文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时间方向词“back”和“forward”,所以不对英语的时序词语展开讨论。
3.2.3 移动未来时间点
未来时间点向晚迟的方向移动,以时序作为参照,时间点是向“后”“back”方向移动。如果以观察者主体作为参照,时间是向远离观察者的方向移动,即向“back”“后”方向移动。在此情况下,如例句(7)b使用时序客体参照模式,(7)a 使用自我主体参照模式,时间方向分别为后和back,出现偶然的一致现象。
(7)a. However, a local shortage of cement had pushed back the completion date to August 2012.
b. 不过,由于当地水泥短缺,完工日期被推迟到2012年8月。
(Tmxmall 汉英平行语料库)
(8)a. It was decided to bring the meeting forward two weeks.
b. 已决定把会议提前两周。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如果选择时序客体参照模式,将未来时间点向早先方向移动至某一未来时间点,时间移动方向为“前”“forward”。如果选择自我主体参照模式,以观察者本身作为参照,从远离观察者的时间点向靠近观察者的时间点移动,移动方向为“forward”“前”。如例句(8)b 使用时序参照,(8)a 使用主体参照,虽然参照模式不同,但是时间方向一致。综上所述,移动未来时间点时,汉语和英语优先使用各自的优势参照模式,参照模式不同,时间方向一致。
4 结语
至此,我们可以回答该文题目提出的问题。汉语时间方向认知既不是面向过去,也不是面向未来,汉语优先选用时序客体参照模式,而非优先选择自我主体参照模式。换言之,汉语优先采用时间自身序列为参照来确定方向。
综上所述,汉语优先选用时序客体参照模式,英语优先选用自我主体参照模式,汉英优势参照模式不同,是汉英前后时间方向不一致的主要原因。零语境下,汉英不受语境影响,直接使用各自优势参照模式,所以汉英前后时间方向大多数是不一致的。当汉语语境涉及观察者,这是一种有标记的用法,汉语会使用自我主体参照模式,比如前景、前途、瞻前顾后,以观察者视角为参照,观察者面对的时间方向是前,背对的时间方向是后。此时汉英参照模式相同,均为自我主体参照模式,前后时间方向一致。当英语使用仅表示先后时序的时间词时,比如,使用early,previous,before 表示早前的时间,使用later,following,after 表示晚后的时间,只以时序为参照,不会引起歧义;同时汉语优先采用时序参照模式,汉英前后时间方向一致。如果时间点向更早或者更晚的时间方向移动,当移动改变过去的时间点时,汉英分别采用其优势参照模式,时间方向不一致;特殊地,当移动改变未来的时间点时,即使汉英使用不同的优势参照模式,时间前后方向受到“面前突出效应”影响,会出现偶然一致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