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病患者血常规参数的临床探讨

2022-06-13季娴吴亚娟朱云凤

系统医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血常规精神病

季娴,吴亚娟 ,朱云凤

1.张家港市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张家港 215600;2.张家港市第四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江苏张家港 215600;3.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检验科,江苏张家港 215600

精神疾病又被称为“精神病”,主要是各种因素下共同导致的一种临床疾病,常见的有生理学因素,心理学因素及社会因素等, 长期受到刺激导致患者大脑功能失调、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最终表现为不同程度上的情感障碍[1-2]。 临床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 同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结合其他支持下治疗为主, 但是精神疾病的患者病程比较长, 需要长期服药治疗, 就会出现其他并发症,因此,定期对其进行血液检测十分必要[3-4]。 由于治疗精神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 对于人体的造血、免疫以及内分泌功能都有着严重的影响。为了精神疾病患者的健康, 应该对其血常规指标进行严格的监测,同时根据指标进行有效地治疗[5]。 选取该院 2019 年 9 月—2021 年 7 月接受的 92 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主要探究血常规检查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受治疗的92 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患者中男50例,女 42 例;年龄 31~63 岁,平均(48.41±1.21)岁;病程 1~15 年,平均(6.42±1.24)年。 该次研究均已经获得了医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并提交了相关资料,患者及家属对此次研究均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①经诊断研究组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与诊断标准》中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6];②有临床完整的就诊资料; ③均接收相关精神药物进行治疗;④均可正常沟通,无意识障碍。

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患者;②近半年进行过其他手段治疗的患者; ③既往史包含严重的分泌以及血液、原发性循环以及消化等系统疾病,或者有其他影响生命的严重类型疾病; 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以及癫痫患者;⑤药物过敏患者。

1.2 方法

纳入的92 例患者均使用抗精神药物进行治疗,使用盐酸氯丙嗪片(国药准字H33020545),口服,剂量以起初小剂量开始,然后每次剂量在25~50 mg 之间,服用的次数为2~3 次/d,在连续服用3 d 后根据患者的情况增加剂量,一次服用25~50 mg,其每日服用的剂量不超过600 mg,这是对于精神分裂症或躁狂症的患者方案。对于其他类型的精神疾病患者,其剂量比较小,对于体弱的患者,其剂量应偏小,根据反应慢慢增加。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进行记录纳入的92 例患者分别在服药前后血常规参数的变化情况, 其指标包括白细胞(WBC)、 血 红 蛋 白 (Hb)、红 细 胞 (RBC)、血 小 板(PLT)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中,分别在患者在服用药物前、后进行血常规检查,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并且空腹进行检查,取3 mL 静脉血,放进不同的试管中,然后分别添加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摇匀,然后对细胞中的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血小板(PLT)含量进行检测。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来表示,采用 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服药后, 患者在使用精神疾病药物后的WBC、RBC、Hb 和PLT 含量明显低于用药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92 例患者分别在用药前后的血常规指标对比()

表1 92 例患者分别在用药前后的血常规指标对比()

时间 WBC(×109/L) RBC(×1012/L) Hb(g/L) PLT(×109/L)用药前用药后t 值P 值6.93±0.47 6.11±0.21 15.279<0.001 4.76±0.45 4.14±0.11 12.837<0.001 146.76±11.03 135.66±9.64 7.268<0.001 171.58±22.12 162.56±19.73 2.919 0.004

3 讨论

造血的过程会受到造血生长因子、造血微环境,白细胞介素等因素影响, 对于患有长期精神疾病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精神药物,从而影响机体内的造血功能,免疫功能等,为有效的进行治疗,临床上需要定期检测患者的血常规,观察其血常规的变化,进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帮助临床医生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促进患者康复。

精神病一般是指精神障碍的统称。 精神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大脑神经活动功能紊乱, 表现为认知、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精神活动异常,并影响其社会功能[7-9]。区别于神经科疾病,以往认为精神病是功能性疾病,目前研究发现,精神病也存在大脑器质性发病基础,一般认为是生物学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精神科大多是重型的精神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精神病、情感性精神障碍等。治疗精神病的常用药物像盐酸氯丙嗪片,该药物主要是用于精神分裂症,存在行为紊乱,精神幻觉,妄想,躁动等病人中,对于其他类型的精神疾病也常用[10]。 研究显示,患者在服用精神类药物后,血常规指标影响明显[11-12]。 对于有精神疾病患者来说,长时间使用药物治疗,随着用药的时间延长,其身体的各个机能均会受到影响,包括内分泌、造血、免疫等功能[13-14]。 并且对于人体多物质的新陈代谢功能也会有着严重的不良影响。像盐酸氯丙嗪片是一种多受体阻滞剂,长期服用后, 患者会出现很多不良反应, 例如食欲不佳,口干,腹部不适,乏力等。 也有研究显示,服用该药物后,会出现迟发性的运动障碍,体位性低血压,女性患者月经不调等[15-17]。 一般情况下,精神疾病的患者在没有服用精神药物的情况下, 其血常规指标多数正常,但是在服药之后,其血常规相关指标发生变化,这是因为,抗精神药物在服用之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造血功能造成影响, 进而改善其机体相关功能,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因此,精神疾病的患者在服用精神药物的情况下, 需要定期对其血常规指标进行观察,以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该次研究中,92 例患者在使用精神疾病药物后的 WBC(6.11±0.21)×109/L、RBC(4.14±0.11)×1012/L、Hb(135.66±9.64)g/L 和 PLT(162.56±19.73)×109/L 含量明显低于用药前,这与陈茜等[18]的研究,精神疾病患者使用精神疾病药物后的WBC (6.23±0.38)×109/L、RBC(4.44±0.48)×1012/L、Hb(136.48±8.46)g/L 和PLT(161.37±18.35)×109/L 含量明显低于用药前的结果一致,由此可知,精神病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可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

综上所述,通过给予精神病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并对于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有着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血常规精神病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完形填空专练(五)
精神病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如何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危急重症的征兆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血常规检验的六大误区
精神疾病康复护理注意事项
都有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