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高职新商科专业群建设:目标、挑战与路径
2022-06-12王昕石伟平
王昕 石伟平
摘 要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过程中,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高职院校面向数字经济的专业群建设迎来新机遇。“新商科”作为蕴含数字经济时代商学教育新理念的新概念,为高职院校专业间联结、融通、共生提供新的构建逻辑。面对商业模式转变、经济转型发展、数字技术应用带来的教育教学挑战,高职院校应在培养目标定位、内容体系重构、课程数字化转型、师资团队建设、产教协同育人等关键领域推进变革,培养服务数字经济发展的德才兼备的新型商科专门人才。
关键词 新商科;专业群;专业变革;人才培养;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2)11-0011-06
作者简介
王昕(1977- ),女,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200062);石伟平(1957- ),男,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
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研究”(21FJKB012),主持人:石伟平
2022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經济的深度融合,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过程中,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1]。构建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产业发展模式面临转型,职业教育肩负着为数字经济国家发展战略培育多样化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2019年2月国务院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在国家战略体系中的地位,将建设高水平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作为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同年,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了首批197所“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双高计划”是国家“示范引领、以点带面”高职发展策略的延续,以类型特征为出发点,通过建设高水平专业群等重点任务,促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2]。专业群建设不仅是“双高计划”的核心内容,也已成为高职院校专业治理的新模式[3]。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肯定“双高计划”在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方面的重要作用,彰显出鲜明的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新商科”作为蕴含数字经济时代的商学教育新理念的新概念,用以指导高职院校财经商贸类专业群建设,将有利于传统专业在新发展阶段凝聚共识、协调行动、达成融通、实现变革。
一、数字经济时代高职院校新商科专业群建设的目标定位
数字经济时代,以“新商科”理念构建专业群,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人才诉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财经商贸类专业围绕这一新发展目标,促进专业内外部有效融合,发挥专业间协同作用,有利于形成整体优势,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水平持续提升。
(一)新商科教育的社会使命
商业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商科教育主要采用学徒制的松散教育模式。新中国成立以后,商科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繁荣而快速发展[4]。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商科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西方商业教材及课程的引入,提升了商科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并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培养了大批财经商贸类人才。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长期高速增长奇迹[5]。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但服务中国经济管理实践的新商科人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职业教育应当肩负起社会使命,为中国经济发展培养新型高素质人才。
1.培养经济管理实践需要的新商科人才
进入新世纪,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并在金融危机和全球新冠疫情下展现出强劲韧性和巨大潜力。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14万亿元,人均GDP达到1.25万美元,超过世界人均水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中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方向,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加快推进。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外商投资法》同步实施,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额跃居世界第一。国内外商业环境复杂多变,未来世界经济整体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当中国逐步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中国经济管理工作者面临的问题也必将是前所未有的。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经验的价值日益凸显,传统西天取经式的商科教育无法满足立足本土实践的高素质新型商科专门人才的培养。“新商科”的“新”体现着立足中国经济管理实践经验的专业特征。
2.培养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商科人才
中国数字经济充满活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入融合,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不断涌现。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8.6%[6]。中国近几年的创新实践表明,数字经济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数字化的相互促进,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数字经济日益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7]。数字经济领域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的突破与应用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显著特征。当数字技术加快与各行业的融合,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移动支付广泛普及的新商业环境下,行业企业迫切需要新型商科人才,能够以综合性视角理解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中蕴含的深层逻辑。“新商科”的“新”体现着多专业领域知识技能跨界融合的结构特征。
3.培养商业模式创新应用需要的新商科人才
数据要素不仅是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核心引擎,亦是驱动商业模式创新应用的关键。数字化方式有效打破时空阻隔,极大提高资金、产品、信息的流转效率,跨境电商平台、财务共享服务、智慧仓储物流等新模式应运而生。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迈上“云端”,在5G网络、电子发票、数字货币、电子税务、电子政务等基础条件与设施的支持下,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催生商业领域内数字产品、应用范式、运营模式、管理方式、治理体系等全面变革。与此同时,模式创新应用受制于人的局面日益凸显,不同行业企业间鸿沟尚未有效弥合,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培养新型商科人才,促进多样化的商业新技术、新工具、新模式的广泛应用。“新商科”的“新”体现着服务行业企业数字转型实践的应用特征。43219887-3193-47EA-89EB-1AB3825AF3B7
(二)新商科专业群的构建逻辑
“新商科”具有立足本土、跨界整合、应用实践的显著特征,体现为“新思维、新理论、新工具、新能力”[8],核心要义是立足于中国所处的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回应新科技革命、中国新发展阶段、国际格局新变化、社会科学中国化等新需求。新商科不仅意味着传统经济管理类学科面向中国经济发展需求的适应性变革,亦包含受技术创新、产业融合、社会变革影响的多专业领域知识技能的交叉融合。新商科专业群建设应当将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融入传统财经商贸类课程,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面向数字化商科职业的高等职业教育。新商科的内涵特征为专业群构建提供了新方向,为专业间的联结、融通、共生提供新的行动逻辑。
1.目标维度:实现专业间联结的发展导向
专业间的联结总要指向共同的发展目标,实施目标导向有利于进一步激发专业内在的凝聚力。新商科专业群着眼于服务数字经济的新商业人才需求,摆脱传统商科教育按照职能划分专门化人才的培养模式。以新的依据重新设定专业间的联结逻辑,可选用新业态新模式中的商业组织、职业领域、业务环节等要素作为参考依据,融入数字化技术工具的应用要求,在界定岗位群的基础上结合院校实际进一步确定专业群的联结方式,共同实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技术型新商科人才的目标。
2.能力框架:实现专业间融通的基础骨架
單一领域知识背景无法支持新商科复合型职业能力构建。新商科专业群着眼于数字经济背景下新商科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在加强财经商贸类专业内部融合的同时,积极融入计算机技术等理工科类相关专业,利用跨专业优势促进复合型职业能力培养。以多种思维方式、多种工具方法、多领域知识原理的融会贯通为表现形式,形成体系化的跨专业平台课程。通过体现新商科职业能力培养的平台课程及其教学,激发专业间相互融通的内在发展活力,形成匹配新商科职业能力框架的稳固的专业间交叉融合结构。
3.协同优势:实现专业间共生的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专业间不均衡、不协调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新商科专业群着眼于数字经济发展助推产业聚集化、融合化和生态化的趋势,在不同专业间共享、共建专业教学资源。变分工为协同,进而实现优势互补,变竞争为共生,提升专业群的整体效能。应用数字技术推动课程教学资源在不同专业间汇聚、共享与流转,打破传统专业间的隔阂,有利于发挥整体优势,促进专业间由联结融合进一步发展为协同共生,实现多专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新商科专业群的建设目标
行业企业正快速推进数字化转型,依托现代信息网络的支撑,数字化技术与传统生产服务领域深度融合,推动商业服务模式、企业运营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高职院校应当把握新商科发展机遇,实施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专业交叉融合,立足中国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德才兼备的服务数字经济发展的商科专门人才。新商科的教育教学创新,需要转变教育理念,深入认识新技术、新经济、新时代对商科专业教育的影响,立足学校专业课程实际,保持危机感和紧迫感,把握变革的方向,确定专业群建设的总体目标。
1.坚持育人根本任务符合中国发展人才需求
新商科专业群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新商科专业群建设应当将“立德树人”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起整体性的育人环境。新商科专业群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整体优势,通过深入解读中国经济发展以及对世界的贡献,从而提升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在专业教育的全过程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2.构建职业能力框架符合行业企业人才需求
新商科专业群应依据职业能力设定培养规格。新商科专业群要基于与商业价值链相关联的职业岗位群进行构建。商业领域中职能的交叉融合,岗位群核心能力既呈现共通性,亦呈现局部性差异。新商科专业群应当结合区域产业人才需求,利用地方院校的区位优势,合理构建面向地方性行业企业实际需求的新商科专业群职业能力框架,明确人才的具体能力结构,培养符合数字经济行业企业所需的商科人才。
3.开发商科平台课程符合专业技能人才需求
新商科专业群应构建稳定的知识技能内容体系。新商科专业群依据平台课程实现专业间的交叉融合。商科平台课程以综合性的视角,展现如何通过专业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来解决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数字经济中商业体系及其运行规律的深层逻辑,从细微处着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技能技术人才。
二、数字经济时代高职院校新商科专业群建设的现实挑战
新商科专业群建设面临来自内外部环境多方面的挑战。数字经济体现为经济模式的转型,劳动者就业方式也发生明显变化,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巨大挑战,学生实习实训模式也需适应企业对新型劳动者的迫切需求。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深受数字技术的影响,专业课程教学方式呈现多样化,构建更有效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一)商业模式转变与岗位职能融合
商业模式转变致使商业领域中的岗位职能呈现融合化的特征,生产规划与销售运营、财务控制与业务流程的职能边界变得更加富有弹性。企业对具备跨界融合能力的劳动者的需求变得前所未有的迫切。岗位职能融合大大提升了依据岗位工作任务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难度,必须深入岗位工作任务的深层逻辑构建能力框架。业财融合是数字经济背景下财务领域的新模式。在以商品生产和交换为基本特征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一切业务活动及具体环节、作业行为都必须有利于价值创造。在此基础上,业财融合新模式的本质即体现为业务与价值的融合,打破原有业务与财务的分工,实现组织变革成为解决融合问题的关键[9]。企业组织变革必然带来内部分工协作的系统性变化,企业组织内部岗位职能融合成为必然。
模式创新意味着新要素被引入传统实践中,形成某种范式的转换,突破了原有职业能力的要求。新的非传统专业领域的能力常常成为创新模式应用推广的关键因素。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大型集团企业财务组织模式的创新,调研显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员工需要了解的知识领域排名前十位的无一与财务会计知识相关,排名首位的是“流程优化、标准操作规程设计和管理架构”[10]。流程管理知识成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一新型财务组织的首要知识领域,而这并非财务会计专业教学所关注的。面对模式创新带来的知识领域的多学科交叉融合,聚焦融合性关键技能准确定义核心职业能力难度很大。新商科专业群需要厘清商业领域岗位职能融合所引发的职业能力框架变迁,并据此加快前沿课程开发和传统课程转型。43219887-3193-47EA-89EB-1AB3825AF3B7
(二)经济转型发展与就业形态转化
技术发展让商科领域面临一场深度分工,常规化的工作任务逐步被信息系统自动化所取代[11]。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连续多年以投票方式开展影响会计从业人员信息技术的调研[12]。会计是企业的信息系统,是企業信息技术应用的核心部门之一,因此该评选结果亦能反映商业领域信息技术应用的整体趋势: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数字化技术总是获得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不断拓展从业者技术知识能力的边界;财务云、移动支付、数据挖掘、专家系统等高集成度综合化应用的技术平台始终发挥重要的影响力,从业者工作内容越来越非标准化。依托通信网络的高速传输,多种形态的云端服务应运而生,打破了原有的空间限制,加之电子印章、电子发票、数字货币等广泛应用,为传统工商业活动拓展了渠道和方式。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税务等快速发展逐步构建起成熟的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商业专业领域的工作重心由规则执行转向原则应用,非标准化的创新性工作内容成为主要形式。就业形态的转化要求从业者提升专业能力,强化数字技术工具应用能力。
高度集成和复杂多样的系统平台及技术应用,为校内开展模拟实习实训带来巨大挑战:其一,引入或构建与企业应用能级相当的仿真实训系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其二,从综合性强的复杂系统中分离出独立模块开展实训教学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其三,支撑数字化商业系统平台功能发挥的庞杂数据难以梳理。面对商业领域复杂系统和庞杂数据,专业实训课程在建设开发、教学组织方面均缺乏有效应对方案。
(三)数字技术应用与课堂教学变革
在数字经济时代,教学的重心逐步从占有知识转向应用知识,利用多种数字化技术构建新商科跨专业领域的问题情境显得尤为重要。图片、视频、虚拟场景等不同的数字化技术均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但不同技术方案的开发制作成本差异较大。商科专业案例问题情境植根于社会经济生活,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容易理解与想象,这与宏观宇宙、微观细胞等高度抽象的情境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虚拟仿真技术在商科案例情境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限制[13]。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合理地平衡技术成本和教学效果间的关系颇具挑战性。
从知识观的维度来看,未来学校的价值呈现出由知识的贯通、知识的运用转变到化知识为智慧[14]。伴随着在线课程、MOOC、SPOC、微课、可视化等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与推广,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成为创新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然而,最新的调研表明高职院校专任教师数字素养整体水平尚待提升,教师普遍具有较高的应用数字化技术的态度与意识,但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却明显不足[15]。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专任教师数字化教学应用能力的任务非常迫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培训学习与教学实践交替进行、螺旋上升的过程。技术赋能教学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复杂环境中得以有效实现,需要教师依据教学实际进行创造性发挥。应用数字化教学工具,减轻教师常规性教学工作负担,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成为课堂教学变革面临的重要挑战。
三、数字经济时代高职院校新商科专业群建设的实施路径
新商科专业群建设在跨专业领域的关键职业能力培养中,促进了不同专业间的课程整合与融通。专业群建设实践应注重从课程层面推进变革,激发校内教师积极开展教学创新,通过重构新商科职业能力框架,对现有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团队进行全面的变革。
(一)以“职业道德、数字素养”为核心,重构商科专业群职业能力框架
新商科专业群是职业指向非常明确的专业类别,职业道德教育一直就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客观、忠于职守等职业道德原则性的要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商业概念框架、商务活动规则本身也包含着强烈的价值取向。这些框架原则始终贯穿于各个专业课程内容之中,因此,教师总是能在专业知识点本身,或其拓展、联系的知识点中找到待发掘的思政教育资源。具体来说:一方面,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需要教师在价值层面把握专业内涵,依托课程内容创建合适的微观育人情境,引导学生做相应的思考与讨论、探索与尝试,丰富其实践体验,提升其道德感悟,进而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数字素养的培养不是以掌握数字工具为目的,而是要以掌握数字工具为手段,提升专业能力,特别是形成专业领域方面的问题解决能力。把数字工具应用作为能力提升的手段,需要学生能够灵活应用工具,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前提。数字工具还能为学生提供改变现状的方式,这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可能。
(二)以“技术赋能、创新驱动”为原则,推进两维度的课程数字化转型
技术赋能教学来自于技术进步和教学发展需求之间的互动,其过程实质是技术驱动下的持续创新的变革过程,总体表现为课程数字化转型。传统专业课程在一个广泛存在的数字化技术环境中,通过综合应用多重数字技术不断迭代课程内容与创新教学模式,而呈现出持续改善的动态发展的过程。一方面,从教师、学生、课程的视角分析,这一发展过程的具体表现不同:从教师的视角来看,课程数字化转型意味着在数字化课程资源、教学平台和教学模式的支持下,教师能够实现更高的教学效率,达到更精准的教学效果;从学生的视角来看,课程数字化转型意味着,在限定的课程学习时空范围内,学生能收获更广泛更深入的知识与能力,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从而更快速的实现专业成长;从课程自身的视角来看,数字化转型意味着,在综合应用数字技术的条件下,课程内容呈现多种形式与立体结构,其拓展与更新也更为便捷,从而能以灵活的方式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另一方面,数字化工具融入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路径包含两个维度:商业数字化工具作为教学内容组成的融入、教育数字化工具作为教学支撑手段的融入。其中,将商业数字化工具融入教学内容的核心是将主流的商业模式、业务流程、实务经验、技术应用与传统的概念知识框架融合,形成数字化教学案例库,以便给学生提供直面商业领域真实问题的环境与条件。43219887-3193-47EA-89EB-1AB3825AF3B7
(三)以“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为标准,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质量文化
经过40余年的发展,成果导向教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是追求卓越教育的正确方向[16]。成果导向的核心关切,并不在于人才培养的具体产出,而是以实现专业群設定的培养目标为导向,理顺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内部结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建立清晰且具有可行性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之间的联系,这是确保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内部一致性的质量标准。成果导向的质量标准突破职业证书的狭隘定义,以目标体系为表现形式,把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素质的整体性要求作为质量标准。因此,成果导向中的“成果”是灵活且多元的,“导向”才是质量提升的抓手。导向的作用发挥在以下方面:其一,目标体系在培养方案与课程间建立明确关联,有利于专业群各利益主体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形成一致性行动。其二,成果具体形式因校而异,有利于专业群在多维评价标准指导下形成自身专业特色。其三,支持目标达成的教育教学手段多元化,有利于专业群立足教学实际推动关键领域的问题解决。其四,成果的获取及应用具有开放性,有利于专业群发挥产学研协同育人优势,集聚创新要素,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其五,成果的有效性需得到持续检验,有利于专业群建设中围绕目标体系持续改进,规避线性思维,构成回路,促成良性发展的态势。
(四)以“师资团队、产教融合”为支撑,激发产教协同育人的生态活力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不仅是教育问题,亦涉及经济问题,体系构建依赖复杂的人的相互作用的社会建制,呈现不确定性高、难以简单复制、动态化发展的特征[17]。在高职院校的具体实践中,产教融合的形态可以划分为课程层级、专业层级及学院层级。首先,层级形态体现了点、线、面的逻辑关系。课程层级主要是学校在若干门课程中引入商业领域的实务内容,强调课程的实践面向,主张通过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对于真实商业世界的真实问题的理解、体验与感悟。专业层级则表现为若干实践导向课程的关联性、整体性、系统性,并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或体现在不同模块中的相互呼应,或体现在能力培养上的循序渐进。学院层级体现为全面的与某个产业或行业的系统性整合,不仅包括专业人才培养,还体现在非课程性的文化氛围、职业素养等软环境中。其次,不同层级形态依赖的校内外师资结构有差异。一般来说,校外专家资源应更多地投入在学院或专业层级,采取措施保证参与产教融合项目的企业人员的高素质、稳定性、参与度。在课程层级,应当以校内教师为主体,在企业业务骨干的协助下,快速实现企业实务资源的教学转化。以丰富多样的、灵活设置的、与现实工作紧密联系的各类型课程,创建适合于开展主题学习、项目学习、互动学习、合作学习、混合学习的良好环境。在此过程中激发校内教师的创新活力,使其成为推动专业群建设重要的内生力量。
数字经济时代新商科专业群建设意义重大,它不仅关系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专业发展,也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是否能持续获得优质劳动者。立足国情、跨界融合、技术赋能、持续变革是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新商科建设的期望,因此,必须围绕新商科专业群建设的目标,在培养方案、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师资团队等关键领域落实改革举措,促使新商科专业群建设成为高职院校传统财经商贸类专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变革范式。
参考文献
[1][7]“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EB/OL].(2022-01-12)[2022-02-2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1/12/content_5667817.htm.
[2]李鹏.“双高计划”的治理逻辑、问题争论与行动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3):126-131.
[3]徐国庆.基于知识关系的高职学校专业群建设策略探[J].现代教育管理,2019(7):92-96.
[4]汪光华.我国近代新式商业补习教育的产生[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8):23.
[5]林毅夫.论中国经济:挑战、底气与后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1:71.
[6]中国信通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EB/OL].(2021-04-23)[2022-02-22].http://www.caict.ac.cn/kxyj/qwfb/bps/202104/t20210423_374626.htm.
[8]张国平.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与实现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1(2):43-44+50.
[9]谢志华,杨超,许诺.再论业财融合的本质及实现形式[J].会计研究,2020(7):3-14.
[10]2017中国共享服务领域调研报告[EB/OL].(2017-11-20)[2022-02-22].http://www.ztccloud.com.cn/research-report-content/876634/.
[11]孙铮,刘凤委.改革与创新是会计未来发展的主旋律[J].会计研究,2019(1):5-12
[12]影响中国会计从业人员的十大信息技术(2017-2021)[EB/OL].[2021-10-14].http://news.esnai.com/focus/survey/
[13]田元,周晓蕾,宁国勤,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基于35项实验和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21(8):42-49.
[14]张良,易伶俐.试论未来学校背景下教学范式的转型——基于知识观重建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20(4):87-92+117.
[15]易烨,薛锋.“数字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研究——基于浙江省335名专任教师的实证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5):55-61.43219887-3193-47EA-89EB-1AB3825AF3B7
[16]李志義.适应认证要求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4(6):9-16
[17]石伟平,郝天聪.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93-97.
Construction of New Business Specialty Groups of Higher Vocational in the Era of Digital Economy: Goals, Challenges and Paths
Wang Xin, Shi Weiping
Abstract In the era of digital economy, digital technology and the real economy are deeply integrated. In the process of digit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dustrial digitalization, new industries, new formats, and new models continue to emerge.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 groups for the digital econom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shered in new opportunities. As a new concept containing the new concept of business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digital economy,“New Business”provides a new construction logic for the connection, integration, and symbiosis between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brought about by the transformation of business model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focus on key aspects such as training target positioning, content system reconstruction, curriculum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eacher team building, and industry-educatio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Promote changes in the field, and cultivate new-type business professionals with both political integrity and ability to 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Key words New Business; specialty groups; specialty reform; talent training; curriculum reform
Author Wang Xin, PhD candidate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Shi Weiping, professor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43219887-3193-47EA-89EB-1AB3825AF3B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