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渭源地方文化融入当地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

2022-06-11石玺

新课程·上旬 2022年12期
关键词:渭源语文文化

目前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特别是十分重视小学教育。在小学时期所开展的课程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就是语文,所以想要实现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就必须借助合理的措施。作为一名渭源籍教师,应该将渭源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对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还可以良好地传承渭源地方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渭源地方文化的主要功能

在我们周边的知识资源中,最丰富、最宝贵的就是渭源地方文化,它具有独一无二的地理优势,更能体现出渭源当地人民具有的生活方式和人文情怀。渭源地方文化具有如下主要功能:

(一)文化传承

渭源地方文化属于始祖文化、黄河文化这些主流文化的支流,其中包含当地所有的优秀历史作品,蕴含着历代祖辈的智慧[1]。后人不仅需要承担继承和发展的责任,还需要采用批判的眼光进行学习,只有通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够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

(二)德育功能

地方文化能够体现当地人民先进的思想,也能够集中体现他们的素养和道德,渭源是渭河的发源地,渭源人民表现出了勇往直前、不怕困苦、不怕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在缺乏道德约束的情况下,文化难以得到灿烂发展,但是最好的教材就是地方文化,然而根植于渭源大地,更能够使孩子的发展具有全面性。学生在渭源地方文化的引导下,可以得到稳定的发展。此外,还能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健全,使其心理更加健康地发展,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三)美育功能

在课堂上通过对古代优秀作品的欣赏,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并且使学生具备更强的文化欣赏能力。如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的全国独一无二的悬臂式纯木拱桥灞陵桥,紫红色的曲拱单孔桥,像一道彩虹横跨清源河上,被誉为“渭水长虹”。它独特的造型、精巧的技术是世界桥梁史上仅有的品类。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让人赞叹不已,灞陵桥上诸多名家的书法作品更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陶冶学生思想情操的好素材。

(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中华文明通过优秀的地方文化能够得到体现,而渭源文化也是一颗明珠,这么优秀的文化更应该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做好对其持续传承和发扬。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渗透渭源地方文化,比如,讲孤竹国二圣伯夷和叔齐不食周粟,最后饿死于首阳山,也葬在了首阳山的故事,使学生知道先贤,也让学生明白他们高尚的情操,更能使学生坚持政治理想的耿介、清高和坚持道义的仁心、仁道。通过对渭源地方文化的深入了解,可以加强学生对渭源文明的弘扬和传承,让他们更具使命感。也能够使外来多元文化在西北这个边陲小城发展,不会给当地青少年带来负面的影响和冲击[2]。

(五)探究语文学习

学生最初在学习渭源地方文化时需要先了解,然后做到对其掌握,最后才是透彻领悟。经历这几个阶段,再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和爱好等,通过对某一知识点的探究。如灞陵桥精湛的技术、独特的构思,可以实现对学生自我创新能力的提升。所有学生可以在发现的同时学到全新的知识,在探究的同时加深自身的领悟。

二、渭源地方文化目前在我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现状

在新时代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所融入的地方文化资源大多为古文,因此无法在教学期间有效地渗透地方文化,再加上小学生难以理解古文,无法体会古文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我们应该实现对渭源地方文化的有效渗透,达到文化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要想达到这样的要求,需要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渭源地方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融入渭源地方文化[3],以此达到双赢。

三、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融入渭源地方文化

(一)优化语文教材案例

针对目前在小学时期所开展的语文教學来说,需要做好对教材内容的优化,在语文教材中融入大量优秀的渭源地方文化,以此让学生体会渭源地方文化的魅力。首先,需要采用简单易懂,蕴含地方文化的教材内容,采用部分优秀的古诗词。比如,明代诗人王予望赞美五竹寺而写的《游五竹寺》,诗曰“山行到处即为家,饭煮胡麻雪煮茶。欲借白云一赠客,天分齐扫入松花”。明代诗人张息敬曰“五竹惟若雪,人言颇信哉。平顶横天白,露骨亦皑皑,相连秀峰下,兰若列其隅……”清代诗人吴震赞曰“寺名五竹枕南岗,钟磬声中绿筱长。若使七贤游此处,也应随列黜蔱山王”,著名学者顾颉刚畅游五竹寺时,即兴题诗“五竹交相辉,万松成大观”。所以,通过对教材案例的优化,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渗透渭源地方文化,进而实现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采用渭源地方文化激发语文课堂的生机

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就是兴趣,只有真正结合孩子的生活和社会需求,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知识,才能够从内心深处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使他们真正爱上语文,使语文课堂更具生机活力。

各阶段的语文教材中都包含了地方文化,例如,《竹石》中的内容能够实现对渭源文化的体现。在学习《竹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竹子正直虚心的特点说一说渭源县五竹镇五色竹的故事,让学生表达自己认识和理解的竹子,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会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联想到竹之品质等。在进行课外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秀峰山五竹寺,可以让当地的老人介绍五竹寺的由来、五色竹的由来。在学生对家乡文化充满兴趣的时候,教师需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让他们探究渭源地方文化中蕴含的风土人情。最后,还可以播放具有渭源羌蕃鼓舞风韵的音乐,在学生鉴赏完古诗、古乐后,老师需要让他们在课堂上分享自身对家乡渭源的热爱,对祖国繁荣昌盛的感受。兴致盎然的学生在课堂中争先恐后举手,课堂氛围十分活跃,他们在激情飞扬地讲述的同时,能够对语文学习和家乡产生热爱之情[4]。

(三)创设教材主题情境

在对教材主题的情境进行设计的时候,要结合渭源地方文化的内容。学生在教师所设计的情境中进行学习,特别在开展对渭源地方文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课本的特点,对实物、多媒体课件等合理利用,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更加直观,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探索,增强渭源地方文化在语言实践中的积极性,这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还能够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更好地培养学生对渭源地方文化的兴趣。通过所创设的情境,学生能够得到个性化的发展空间,对其地方文化形成有很大帮助。

(四)重视民俗文化的收集

学生通过操作能够产生智慧,能够产生探究兴趣,也能够逐渐认知外部世界。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的前提就是材料,选择与学生兴趣相符的材料是关键。渭源的地方文化十分丰富,有迎春社火、渭源皮影戏、渭源泥塑等,这些都能够作为教育学生的素材[5]。所以,教师需要考虑什么样的民俗文化更具教育价值,然后在实践活动中合理地对其进行运用。此外,还可以在实践活动中融入具有渭源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如羌蕃鼓舞、麻家集高石崖花儿会等。需要做好以下两点:首先,教师需要进行大胆创新,采用集体教研的形式对自己收集的成果加以展現,并与同事进行讨论交流,从种类和方法方面,对材料的收集进行确定。教师所收集的材料要具有针对性,并合理地对此类材料进行分类。其次,需要与家长开展合作,采用家校共育的形式,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材料收集活动中。可以在家长会上对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进行讲解,并介绍为什么要收集民俗材料,以此使家长能够与学生共同收集材料。采用亲子活动这一平台鼓励家长参与到学生材料收集活动中来,激发家长参与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在对语文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对渭源地方文化的了解,能够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来自渭源先进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养成家乡意识,也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语文教学素材。通过与渭源地方文化特色的结合,对整个渭源地方文化的挖掘利用,能够使语文教学更加精彩,更能凸显本土特色,这是开展高质量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学林.本土文化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探讨[J].作文教学研究,2010(6):125-126.

[2]张艺凡.洋县地域文化与小学语文地方课程资源的建设[D].汉中:陕西理工大学,2020.

[3]赵晓英.浅论地域文化资源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7):77.

[4]戴兵.地方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7(12):70-71.

[5]赵芳.如何把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小学语文教学[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5):45.

注:本文系2021年度甘肃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渭源地方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应用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1]GHB0462)成果。

作者简介:石玺(1985—),男,汉族,大学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阅读及写作。

猜你喜欢

渭源语文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渭源境内石窟寺调查及保护建议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渭源灞陵桥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