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劳模精神传承主体赋能英雄城市建设新征程
2022-06-11张志元顾海洲李娟娟
张志元 顾海洲 李娟娟
摘要: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聚焦劳模精神传承主体赋能英雄城市建设新征程。指出:劳模精神是塑造沈阳英雄城市、展现沈阳文化魅力的鲜明标识,是凝聚沈阳振兴发展奋进新征程的磅礴伟力。充分挖掘沈阳英雄城市的历史,积极弘扬和践行劳模精神,需要聚焦劳模精神传承主体,赋能沈阳英雄城市建设。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提升党员领导干部勇于担当作为的过硬本领,激发工人农民凝聚敬业奉献的奋进力量,培养知识分子增强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践行正确义利观,推动沈阳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关键词:劳模精神;英雄城市;传承主体
中图分类号::D412;D648.1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1672-4496(2022)03-067-07
基金项目:沈阳英雄城市塑造专项重点课题野沈阳劳模精神研究冶渊YXCS2022-02-07冤遥
劳动模范是时代的楷模和民族的英雄,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树立了先进典范的时代标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1],并要求我们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是沈阳英雄城市历史最好的彰显者和践行者,劳模身上的精神品质是沈阳英雄城市特有的文化标识,将劳模精神融入沈阳英雄城市建设,为沈阳实现振兴发展筑牢精神根基。在沈阳塑造英雄城市的关键时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敢于担当、开拓创新,需要传承劳模精神的信念信仰,深入挖掘劳模历史,讲述劳模故事,发挥劳模精神传承主体引领风尚的作用,让崇尚劳模、尊重劳模、争当劳模成为社会价值共识与文化自觉,持续为建设沈阳英雄城市和实现振兴发展赋能。
一、提升党员领导干部勇于担当作为的过硬本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党员领导干部的培养工作,多次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落实党的好干部标准,提拔重用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领导干部。习近平总书记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对新时代如何培育党员领导干部提出明确要求。首先,从世界观层面要求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就会土崩瓦解”[2]。其次,從人生观层面要求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要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严格要求亲属子女,过好亲情关”[3]356。再次,从价值观层面要求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这些重要论述为培育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指明了正确方向。进入新时代振兴发展的关键期,劳模精神融入沈阳英雄城市建设,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提高精神境界,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勇于担当的过硬本领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以劳模精神融入沈阳英雄城市建设,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勇于担当作为的过硬本领,实现劳模精神传承主体的有效培育,主要表现在主体、内容、方式、机制以及环境五个维度。第一,在主体层面,既要充分发挥劳模精神的主导作用,又要尊重培育对象的主体地位,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接受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将劳模精神内化为对从政境界的自觉追求,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水平,提升勇于担当的从政道德境界。第二,在内容层面,既要体现时代要求,又要合理借鉴历史上的优秀思想资源,实现历史与现实的融合互补。根植于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发展,以劳动模范的鲜活事迹为榜样,大力倡导忠厚、尚德、重行的文化传统,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时代适应性。第三,在方式层面,既要坚持思想理论教育,又要重视实践淬炼,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把劳模精神中“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本质外化为廉洁奉公、忠于职守的从政操守,增强对新时代劳模精神的情感认同,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第四,在机制层面,既要重视正面的引导教育,又必须发挥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作用,推动劳模精神融入沈阳英雄城市建设,切实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勇于担当作为的过硬本领。“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4]119制度具有强制性特点,约束着党员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引导党员领导干部积极奉献,投身于服务沈阳英雄城市建设的伟大实践。第五,在环境层面,既要重视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显性教育,又要重视环境的隐性引导作用,在潜移默化中让党员领导干部接受熏陶,锤炼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过硬本领。
在思想认识层面,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员领导干部能力建设重要论述作为理论指导;在方法论上,坚持将劳模精神融入沈阳英雄城市建设的社会工程思维方法,在实践中打好组合拳。第一,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主导作用,激发培育对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各级党组织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劳模精神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地位,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在建设沈阳英雄城市过程中的使命感、紧迫感。倡导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劳模精神融入沈阳英雄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明确责任分工,压实沈阳英雄城市各级建设主体责任,尤其是各级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强化忠诚履职尽责担当,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第二,契合新时代构建沈阳英雄城市目标,优化党员领导干部勇于担当作为的过硬本领。挖掘和发挥劳模精神的德育价值,开展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理论教育、政治忠诚教育、政治担当教育、政治纪律教育,抓好宗旨意识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实干意识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廉洁意识教育,突出集体主义教育、修身文化教育,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铸就光明磊落、坦荡无私、心系人民的光辉品格。第三,创新劳模精神融入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方式,提升党员领导干部在沈阳英雄城市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科学的培育方式合乎党员领导干部认知规律,通过开展高质量的沉浸式培训教育,将劳模精神融入党员领导干部的组织生活。“一切理论观点,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应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且从这些物质生活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5]597同时,要强化实践锻炼,建设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教育实践中锤炼勇于担当的过硬本领。第四,健全赏罚机制,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制度保障是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勇于担当作为增强过硬本领的重要一环,合理的制度设计能够发挥激励和警示作用。推进“甘于奉献”的选拔任用制度,把“甘于奉献”贯穿于党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健全以政治、品德、能力、业绩和廉洁为标准的选人用人机制,细化奖惩考评激励制度的方式方法,匡正党员领导干部选人用人导向。第五,以劳模精神引领党员领导干部形成勇于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沈阳英雄城市建设注入动力支持。创设甘于奉献的环境和氛围,是沈阳英雄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劳模精神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需要端正党风政风、加强政德建设,实施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建设工程,传承沈阳英雄城市建设的精神动力。
二、激发工人农民凝聚敬业奉献的奋进力量
敬业奉献是劳模精神中关于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在塑造沈阳英雄城市光辉形象的过程中,需要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群众,发扬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劳模精神,激发辛勤劳动的行为自觉,激励广大劳动者实现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让敬业奉献的高尚品格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以劳模精神培育工人农民形成敬业奉献的核心价值观。第一,以劳模精神提升工人农民对于敬业奉献的认知,助力沈阳英雄城市建设。通过对行为规范、行为成效、行为关系的认识,提升道德判断的水准,推动形成工人农民勤勉劳动、甘于无私奉献的道德品质。集中开展学习劳模精神,邀请劳动模范作报告、召开座谈会等,让劳动模范现身说法,利用劳动模范的质朴语言和真实情感,激励工人农民的敬业奉献意识。第二,以劳模精神培育工人农民涵养敬业奉献的劳动情怀,助力沈阳英雄城市建设,凝聚工人农民的劳动热情和奉献意识,提升劳模精神在工人农民群体中的传播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增强爱岗敬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政府要充分发挥网络、报纸、新媒体等媒介的宣传效果,凝聚工人农民对敬业奉献职业道德的共识。第三,以劳模精神促进工人农民敬业奉献行为,助力沈阳英雄城市建设。通过劳动模范示范,践行精诚敬业、倾情奉献行为,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工人农民要在生产劳动中主动学习劳动模范的行为,把对劳动模范的学习转化为实际鞭策,提高岗位技能,追求更好的工作业绩。第四,以劳模精神涵养敬业奉献习惯,助力沈阳英雄城市建设。在学习劳模精神的过程中,要加强工人农民自身学习习惯的养成,自主地进行思考和实践,将学习教育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的自身修养。
以弘扬劳模精神加强工人农民敬业奉献教育。第一,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传承榜样力量,加强工人农民敬业奉献教育,服务于沈阳英雄城市建设。教育目标的设定要符合新时代的新需要,遵循现实性和人性化的原则,根据工人农民的差异状况设定不同的教育目标,以满足国家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需要。挖掘和树立勞模榜样典型,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效应,通过宣传劳动模范的典型事例,强化工人农民对服务沈阳英雄城市建设的认同。第二,加强对工人农民敬业奉献教育,服务沈阳英雄城市建设。引导工人农民学习劳动模范坚定的理想信念,包括树立积极的人生理想、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等,将理想信念融入劳动实践。学习劳动模范不畏困难、奋发上进的精神以及德行合一的道德品质,在实践中践行劳模精神。第三,创新工人农民敬业奉献教育的方法,服务沈阳英雄城市建设。要让劳动模范走近工人农民的实际生活,例如通过劳动模范报告交流会、英雄人物演讲等形式,拉近人们与道德榜样的心理距离,改善自己的行为方式,扩大劳动模范的社会效应。第四,拓展工人农民敬业奉献教育的途径,服务沈阳英雄城市建设。重视社会的引导作用,通过树立和宣传劳动模范,弘扬敬业奉献精神,凝聚精神力量,引导工人农民广泛参与其中。
以践行劳模精神激发工人农民劳动热情。第一,树立先进榜样典范。坚持先进性原则,善于发现和挖掘符合行业特性、体现个性的劳动模范,激励广大工人农民投身沈阳英雄城市建设。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导向,把握时代的动态发展特征,适应社会主流价值观,彰显时代精神。第二,以劳动模范为学习榜样,讲好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真实展现劳模风范,营造争当劳动模范的浓厚气氛。第三,完善劳动模范立法制度。建立和完善劳动模范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和保护工人农民的合法权益,消除社会上“好人难做”的道德困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制定关爱和重视劳动模范的相关制度,将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形成热爱劳模、尊崇劳模、学习劳模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培养知识分子增强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
知识分子是推动知识创造、传播和创新的劳模主体,也是勇立时代潮头,锐意创新改革,推动沈阳持续增强竞争力的核心资源。新时代,知识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科技型人才在沈阳英雄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实现沈阳振兴突破发展,需要躬行劳模精神传统,充分发挥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作用,增强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铸就精益求精的实干本色,创造英雄城市的新辉煌。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育苗期”“拔节孕穗期”,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期,广大青少年对于劳动价值观的认知,对劳动生活的方式以及对劳动行为、劳动技术的养成,决定着时代新人的综合素质。以劳模精神为导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劳动教育,培养青年学子成为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敢于作为的时代新人。而劳模精神则是工人群众劳动精神创造的必然产物,对经济社会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2022年,《辽宁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将“劳动能力培养工程”纳入国家重点项目,创新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第一,推动劳动精神与劳动实践的融合创新,以宣传劳模人物、弘扬劳模精神为主要内容,结合本区域劳模特点,创办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区域知名度的精品特色活动[6]180。创新广大青少年学生认识、接受全国劳动模范事迹的途径,突破“教科书式”单一传播方式的限制,组织更多的全国劳动模范深入到学校“现身说法”,全面展现带有显著工业化色彩的“工业女神”姜妍等一批先进劳模人物的事迹,积极开展编撰特色事迹图书及介绍劳模精神的图书,营造学生课外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氛围。第二,持续拓展劳动教育场所,结合沈阳地方特色,全力打造一批共建共享示范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鼓励沈阳鼓风机集团、新松机器人公司、东软集团、华为技术集团等企业向学校开放劳动实践场所,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新形态提供支持,增强学生争创一流、勇于创新的主人翁意识。第三,借助新文艺群体的力量推动劳模精神实现演绎形式与内容的更新,如将劳模人物事迹以动漫形式呈现、组织独立音乐人编写劳模精神之歌等,不断增强劳模精神在辽沈大地的感染力和认可度。第四,进一步加强学校劳动教育,充分发挥普通高职与职业院校实习教育的特点,重点建设一批产教一体化实习基地、科技研究创新中心、新兴技术产业及先进技术应用平台等,以培育广大中小学生的科学创造精神和劳动实践能力。
企业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是顺应时代发展、主动适应变革的创新力量,特别是以劳模精神引领的企业高层次人才梯队,能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新出现的知识经济对传统工业经济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引导、完善和替代作用,逐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7]45-46。在知识经济时代,以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为特色的企业劳模精神已日益成为制造业精神和制造文明发展的主导,将为促进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打造创新涌动的新时代英雄城市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进入新发展阶段,亟须培育和践行新时期劳模精神,把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增强制造业的自主创新意识,强化关键核心共性技术供给能力,激发“共和国工业长子”的创新活力。在建设制造强市目标的指引下,推动沈阳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实现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中心的目标。沈阳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今后五年要聚力加快建设创新沈阳,打造新兴产业策源地,以平台、环境、新经济为重点打造人才成长型城市。在全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演进的时代,沈阳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决于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支撑的创新价值链,需要加快提高智能制造生产效率。第一,应尊重发扬劳模文化的积极作用,推动劳模精神嵌入企业文化建设,实行“企业协作、项目主战、部门主建”的矩阵式组织管理模式,依托项目合作扩展企业管理交流和研讨平台,培养具备全流程管控能力和系统思维的高端管理人才,建好应用性创新的“人才蓄水池”[8]。第二,以“百名创新人才、百名技术带头人、百名体系运营专家、百名博士”为抓手,探索构建以劳模精神为引领的全任务链条提升履职能力的制造业企业培训体系,推进技工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深度融合制度化,培育具有独创性的核心技术能力。第三,推动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相互交融,利用特色劳模工作室、技能工作室品牌文化优势吸纳名校博士、硕士,破除人才引进的地域限制,缓解沈阳高端人才供给难题,为制造业企业创设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第四,充分发挥劳动模范作用,提高企业科技研发管理水平,由企业劳动模范牵头成立科技研发队伍,建立企业劳动模范创新工作室,推动企业科技研究和创新产品研发,逐步形成劳动模范带领的技术研发小组阶梯制度,建立健全创新成果转化链,为公司的长期创新经营提供完善的科技和体制保障,让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劳模精神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高校科研群体是创造、传播和研究劳模文化的主要力量,沈阳作为劳动模范的聚集地和引领地,加大对劳模精神内在思想性、示范性和教育性的研究,建设弘扬劳模精神的体制机制、立体平台和评价评估体系,对于打造劳模文化引领的创新文化和沈阳英雄城市塑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第一,要大力强化沈阳英雄城市建设与劳模精神的关联性研究,推动实现劳模精神内涵阐释更“接地气”。第二,要结合新时代东北各省市文化发展的实际,推动劳模精神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高度融合。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从国情出发,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9]668。劳模精神的内涵阐释应融入英雄城市建设新征程,二者形成良性互动。第三,政府应积极组织成立东北特色文化研究团队,推动劳模精神品质融入高校科研团队梯队培育体系,增设丰富的劳模人物事迹和劳模典型案例,打造东北大学、辽宁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8家驻沈高校和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等7家驻沈科研院所为引领的劳模文化研究主阵地,为发挥劳模精神在沈阳英雄城市建设中的价值提供重要素材。同时,通过采取物质与精神激励兼具方式、制定完善诸如“寻找最美身边人、发现最美身边事”等政策,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劳模精神传承发展的实践工作中。第四,要构建不同学科体系下的劳模精神研究平台,基于跨学科融合研究,高校知识分子应充分发挥理论创造的作用,强化跨学科话语表达与交流机制建设,形成多维度探讨劳模精神的学术协作平台,比如结合东北劳模文化特色,将由多所高校联合创建的劳模精神会议、项目化研究会议、座谈会等交流平台,整合可利用的研究资源,增强理论的原创性、创新性研究。第五,打造高校教师与青年创新人才的学术共同体意识,构建开放型劳模精神研究空间,特别是将劳模精神与沈阳工业文化、价值观培育、人格塑造等现实需要相结合,增强劳模精神对提升沈阳英雄城市建设的感染力、影响力、塑造力和贡献度。第六,增设有利于弘扬劳模精神的宣传载体,比如有关弘扬劳模文化的特色期刊、网站、宣传栏等。一方面,有利于为科研群体提供科研成果的发表平台,进一步宣传劳动观念、信仰追求和道德规范,提升科研理论的思想引领力;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高校明确劳模和劳模精神在服务地方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更好组织和创新高校进行劳模精神文化研究竞赛,促进高校加强和改进劳模培养和劳模教育,做强做大做优劳模精神的宣传阵地。
四、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践行正确义利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依法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健康发展要发挥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并指出:“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既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关系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关系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必须深化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各类资本及其作用的认识,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发挥其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10]2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各种形态的资本,市场活力来源于“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社会群体,在规范和引导市场资本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升资本治理效能,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文化,既要不断健全事前引导、事中防范、事后监管相衔接的全链条资本治理体系,又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引导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健康、向上向善的诚信文化,教育引导广大资本主体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实践者[11]。用好资本力量、聚合资本要素,需要挖掘经济伦理的基本内容和合理内核,夯实“见利思义”的传统美德根基,筑牢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最强烈的情感认同,厚植“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怀,增強企业家精神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充分发挥繁荣沈阳英雄城市建设的积极作用。
以劳模精神塑造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核心价值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价值观标准既要符合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又要在尊重主体性的前提下符合主观需要,激发其内生动力,这样的价值观标准才更加具有实际意义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可能性[12]。弘扬劳模精神,可以在分层次、分主题的基础上,吸引各方力量做到有真心、有办法、有落实、有监督。第一,爱国与奉献。对潜在的劳模精神资源中蕴藏的爱国、奉献等因素进行深挖和传承,强化爱国意识和奉献意识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提高企业家对劳模精神价值的认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爱国奉献中展现自身的价值。第二,公平与平等。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中弘扬劳模精神,运用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经常性开展劳动模范教育和公平平等观念方面的专题党课,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促进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第三,诚实与守法。这是每个劳动主体都必须坚持的价值观规范。从主观方面来讲,就是要促进社会形成学习劳模、践行劳模精神的良好氛围,使诚实做人、乐于敬业的劳模精神深入人心,促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自律的前提下做到诚信经营,在他律的前提下做到遵纪守法,促进各种股权资产的融合发展,形成健康良性的资产运营环境,助力沈阳英雄城市建设。第四,敬业与负责。趋利性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所追逐的目标之一。而社会化则是彰显以“义利兼顾、以义为先”为核心的精神品格。要指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趋利性与社会化之间寻找平衡点,辩证地对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的逐利性,在可控范围内加强对资本的规范管理和科学运用,筑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资本基础,引领他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勇做沈阳英雄城市建设者的担当者、奋斗者。第五,奋斗与创新。通过在公共区域设置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广告牌等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帮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拓宽视野。注重对不同年代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引导的针对性,比如,老一辈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他们的敬业精神、奋斗精神、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较强,但创新意识稍弱。新一代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他们的公正法治意识强,创新意识较好,但是责任感和奋斗精神有待加强。第六,尊重与荣誉。政府的作用不是去制造企业家,而是创造由市场发现企业家的制度环境,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要在弘扬劳模精神的同时,注重倡导企业家精神,树立企业家的良好形象,形成人人尊重企业家、处处爱护企业家的社会氛围,为优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提供尊崇敬重的精神环境。
以劳模精神支撑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沈阳英雄城市建设,必须加快建立以劳模精神为支撑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机制,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第一,坚定政治引领机制。劳模精神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观念的影响下,多种思想交流,社会价值多元,一些投机取巧、贪图享受的错误思想滋生。在多样化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中实现市场的自我净化,必须推动形成长效思想引领机制,坚持把思想引领与发挥劳模的先进辐射作用结合起来,发挥商会组织重要作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淡泊名利、忠于奉献的业绩观和政绩观,积极投入到沈阳英雄城市建设的浪潮中。第二,强化情感认同机制。劳模精神具有行为导向价值,系统广泛宣传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优秀品质和高尚精神,建立健全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关爱机制、谈心机制、榜样激励机制,通过举办报告会、讲座、文艺演出、展览、参观、宣讲等多种形式,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内心充满钦佩,从而在精神、心理、人格、行为等方面学习、赶超先进,坚定建设英雄城市争创一流的信心和决心。第三,狠抓教育培养机制。组织民营企业家等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党校、社会主义学院开展劳模专题培训学习,创新更多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培训方式,以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实践调查、交流探讨等多种方式,传承和弘扬创业精神,切实提高民营企业家经世济民、服务社会的意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第四,落实政策支持机制。党委政府要重点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调研力度,真正了解民营企业家生产和运营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加大对民营企业名牌产品的奖励力度,引导优质资源回归实体等,制定劳模精神进企业常态化、制度化政策,推动劳模精神引领的企业文化建设,为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以劳模精神凝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奋进力量。第一,将弘扬劳模精神与坚定民营企业发展信心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13]在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劳模精神,强化创新意识,使得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掌握政策利好、坚定发展信心,增强海纳百川的胸怀和超前发展的意识,推进经济发展新思路,以自身的健康成长助力推动沈阳英雄城市建设。第二,把发扬劳模精神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相结合。政商关系并不仅仅是指政与商的关系,还包括政府权力和资金,与政策运行机制和社会经济机制之间的关系。建立亲清政商关系,尊重、激励、宣传劳模文化传统,要加强法治意识和法律水平建设。从立法、执行、司法、守法等各领域和方面讲好劳模故事,提高非公有制企业成员的维权意识。对于社会上不良的评论,如“民营经济离场论”“新公私合营论”“党建控制论”等都要及时辟谣,净化政治生态环境。第三,把弘扬劳模精神与带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干事创业结合起来。各级党委政府都要从健全政策机制上下功夫,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学习劳模精神规范化、常态化,特别是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改革中,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充分挖掘科技创新潜力,为沈阳塑造英雄城市提供有力支持。第四,将弘扬劳模精神与引导资本规范运行相结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中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14]877-878在资本逻辑的主导下,社会财富的无限积累造成资本的增殖,资本的逐利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越发凸显。现阶段,我国存在国有资本、集体资本、民营资本、外国资本、混合资本等各种形态资本,并呈现出规模显著增加、主体更加多元、运营速度加快等特征。因此,促进各类资本良性发展,要对各类资本主体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根植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推动弘扬劳模精神成为维护市场秩序的强大动力。同时,以强有力的法律手段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健康发展,培育资本主体遵守基本道德规范和法律,重视社会责任,为沈阳振兴发展和英雄城市建设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20-11-24(2).
[2]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6(9):3-13.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田鹏颖.东北(辽宁)老工业基地劳模文化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7]齐心.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精神动力研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5.
[8]张志元,郑吉友.劳模文化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6(4):78-83.
[9]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1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11]田鹏颖.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视野中的资本治理[N].沈阳日报,2022-06-23(8).
[12]魏国力,王娜.主体性视域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引领研究[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20(6):54-59.
[13]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1-01(2).
[1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