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辽宁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反思与超越路径

2022-06-11乔莉莉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立德树人高校

摘要:在阐述立德树人凸显劳动教育的独特时代价值和综合育人功能的基础上,总结立德树人视域下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反思,进而提出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超越路径。高校劳动教育必须充分遵从素质教育的属性、遵从全面育人的属性、遵从院校治理的属性,通过探究劳动教育的功能定位与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科学处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与独立设置之间的关系,构建与完善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校;立德树人;劳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G40-015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1672-4496(2022)03-114-04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野十三五冶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野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研究冶渊JG20EB168冤遥

2021年辽宁省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发挥好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作用,将劳动育人作为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将劳动育人渗透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共同构建综合育人体系已经势在必行。立德树人语境宏阔、语意深远,将高校劳动育人置于重视知行合一、加强意志锤炼、促进全面发展的语境下,探寻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新内涵、新要求、新转变和新发展,对推动新时代高校劳动育人成果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劳动教育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中具有突出的价值,具体来说是以德为先、以智为源、以体为径、以美为核、以劳为重。为此,高校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摆正劳动教育的观念、目标、过程与评价,保证高校劳动教育的正确方向,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

一、立德树人凸显劳动教育的独特时代价值和综合育人功能

(一)有助于彰显高校劳动育人的独特时代价值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成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要求和基本遵循。劳动教育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任务,需要调动高校教职员工甚至校外社会力量,需要贯穿整个大学学业学习过程,需要横跨思政教学、学团活动、专业教学、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多个工作领域,需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覆盖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的培养。劳动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方式和实践媒介,在高校立德树人目标实现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深入分析劳动教育与立德树人的内在关联,积极研究劳动教育在高校开展的实践之策,能有效促进高校立德树人使命的实现[1]。

(二)有助于彰显高校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规定了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方向、起点和目标,要求高校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育人导向。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职业人员的教育类型,侧重于对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的淬炼[2]。因此,逐步摸索出一条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主线、以提高大学生素质为目标、具有鲜明特色的综合育人模式尤为重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探索建立劳动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3]。有鉴于此,高校有必要重塑劳动价值导向,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摆脱路径固化,探索多样化劳动教育实践路径;补齐评价短板,构建常态化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聚焦劳模人物,塑造和谐的社会劳动环境等,发挥、彰显和强化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充分挖掘行业企业可利用资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使新时代高校劳动育人的实践更加立体化和系统化。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反思

近年来,辽宁各个高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相关部署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劳动教育,做好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树立正确的理论认知、工作理念和价值引领,构建运转顺畅的工作网络和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形成劳动教育評价方案,在评价标准方面树立新价值观、落实培养要求、专业通识融合、加强师资建设;在评价内容方面加强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通过科学设计优化路径和评价系统,充分发挥劳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4],从而提升学生职业劳动技能、夯实职业之本。

(一)构建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的协同育人体系

创新劳动教育模式,包括提高学生劳动素养、打造综合劳动课程、搭建实践教学平台、丰富教育形式手段以及建立劳动培养体系。一些高校致力于建设特色劳育课程体系。以必修课为中心、以选修课为拓展、以实践教学为延伸、以网络教学为覆盖,构建劳育课课程体系。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并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些高校开展“劳育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以亲近自然、体验农作、农村调研等为重点,组织劳动教育大讲堂系列讲座;鼓励劳育课教师担任学生社团指导教师,把握学生活动的价值导向,使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教育入耳入脑入心。一些高校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工作格局,把劳育课课程建设与学校党建、宣传思想、意识形态、学生管理等工作密切结合,打造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紧密配合、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密切结合的坚不可摧的综合育人模式的前沿阵地。劳育课课程建设与学生德育工作紧密结合、与学生日常管理紧密结合,构建思政课教师、劳育课教师、辅导员、党团干部、学生管理干部五位一体的网络化学生管理体系。

(二)注重专业实践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同频共振

一些高校强化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学习,提高劳动素养。例如,规定专业课教师每学期必须听4课时劳育课,召开劳育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座谈会,强化专业课教师的劳动理论认同。严肃课堂纪律,把教师是否培育学生尊重劳动的价值观,能否激发大学生的内在热情,扬弃异化劳动、重视幸福等,作为教师业绩考核的重要部分。一些高校实施教学改革,加强产学结合,培养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例如,某高职院校开展项目化课程改革,实施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与劳育课同向同行的思想,把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5];某高校实行劳育达标证书、专业合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考核方式,劳育不达标者不能毕业;某高校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提升学习效果,结合不同时间节点和内容主题,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和教学实践活动,充分挖掘各类课程中的劳育资源,将劳育教学延伸到课下,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价值观教育,全面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对劳动教育的支撑作用。

(三)建设高校劳动教育“三全育人”多层次教师队伍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与担当在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6]。高校坚持充分发挥辅导员、班导师、班主任的生力军作用。例如,某高校将辅导员视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在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学校大力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选择在大学生劳动教育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工作团队作为典型,遴选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的教师作为学生班导师,要求全体学工干部必须带班,并从学校管理干部中选聘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党总支部书记,每人承担1~2个班级辅导员工作,包括对大学生实施劳动教育。在劳动教育路径优化上,实施非遗文化入劳动教育、乡村振兴促劳动教育、志愿劳动服务进社区、校内设置义务服务岗、树立模范与典型案例等方式,强化劳动教育“三全育人”多层次教师队伍建设。劳动教育手段方式创新方面,通过提高学生劳动素养、打造系统劳动课程、搭建实践教学平台、丰富教育形式手段等四个维度加以强化[7]。教师选择特色鲜明的典型案例,对特色劳动课程、职业素养护照、志愿服务和综合实践基地等现实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学院、专业、课程和生产实习等不同层面,采用前后测对比组设计,以学生的学习效果检验劳动教育落地落实情况,为实现高校劳动教育各要素的有机融合提供参考范例。

(四)遵照大学生成长规律,构建劳动育人优化路径

一些高校尊重教育规律性、把握时代性、增强针对性、加强实践性,努力实现劳动教育的价值认同和行为认同。一年级把“实现理想,从现在做起”作为重点教学内容,激发大学生参与劳动的主观能动性,将热爱劳动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成长成才目标,为完成好四年学业起好步、开好头,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二年级重点在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中开展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三年级重点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尤其重视参加省、市举办的校园实践类、校外实践类、学习实践类等校内外活动,为学生搭建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的实践平台。四年级重点在就业指导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职业形成与发展的立场、观点及人才成长规律,帮助毕业生有效提高专业实践课程、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效果,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建立健全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体制机制,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荣誉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为毕业生就业出实招、办实事,促进学生更好胜任工作岗位、服务社会发展。

三、立德树人视域下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超越路径

综观高校的育人过程与青少年整个受教育过程,教育功利化现象仍旧比较严重,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距甚远。新时代优化劳动教育实施路径、创新劳动教育模式,实现劳动教育育人价值从缺失到复归、育人功能从削弱到增强,具有极其重要的导向意义。

(一)从对本质要义进行辨析到加强对劳动教育价值反思转型

就现有研究状况看,学术界和实践领域并不缺乏对高校劳动教育单一育人功能的研究,而是缺少针对、聚焦融合效果的综合育人体系的深入探究。一些高校能充分利用劳育课程、科研管理、实践教学、校园文化、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多种劳动育人途径,打造各种平台与载体,将高校劳动教育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一些高校以教育教学课题为媒介,加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价值的反思与实践。例如,2018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理论研究重點项目“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的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重大课题“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对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体系建设的示范与引领”、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研究”等。这些研究打破了从平面视角看待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的局限,从整体视角把握综合育人关系,不局限于以往的思维定式或对政策文件的表层解读,有助于增强高校劳动育人的实效性。

(二)从单一课程建设向多主体协同育人课程群开发转向

如何破解高校劳动教育存在的育人目标不明确、育人标准不统一、育人手段不规范等问题,既是关于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的研究,也应该成为高校实践的重点所在。一些高校以学生为核心、以学工系统一体化绩效考核育人为基础,加强各个部门全方位渗透。从实践角度看,辽宁高校能够聚焦劳动教育综合育人的时代特征并进行创新性尝试,但是尚未真正“渗入”多数高校教学与管理环节,这导致对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认识不清晰、共识度不高。在一些高校,校领导亲自联系班级,兼做学生辅导员工作。党委书记、院长与学校其他领导干部都亲自联系班级,密切参与基层大学生的劳育工作。他们到课堂中听理论课程、到班级中参与学生班会、到劳动实践中参与劳动,为学校劳育工作的积极开展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学工部牵头做好全校劳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工作;党委宣传部结合日常工作做好劳育的教育宣传工作,总结先进经验,宣传先进典型,在意识形态方面指导劳动育人工作深入开展;教务处在教学管理中对班主任制、导师制工作作出部署,检查、指导教学单位开展劳育工作。

(三)从补齐劳动教育短板到重构五育融合教育体系转变

在劳动教育内容选择上如何达到“质与量”并重,突出强调劳动精神培养;在劳动教育实现方式上如何体现不同要素之间的联动,实现教育资源供给“内与外”协同,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在劳动教育考核评价上如何实现“知与行”合一,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发展,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格局,这些理论与实践问题都值得进一步商榷与探究。各高校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评估、奖励机制,逐步完善劳动育人整体思路规范化、制度化工作。例如,某高校实行辅导员制、班主任制、专业导师制,以劳育人员、专任教师、教辅人员、行政人员为承担主体,建立分班、分阶段、分专业、分片的劳动育人工作体系;某高校各部门把劳动育人工作列入岗位责任制,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形成劳动育人工作考核制度,教职工要定期总结育人情况,将学生劳动个人总结材料装入“劳育第二课堂档案”;某高校每年按比例评选一次劳动育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对劳动育人工作突出的系(院、部)、教研室和教师,授予“劳动育人先进系(院、部)”和“劳动育人模范教师”称号,对管理育人工作表现突出的处室和干部,授予“管理育人先进處室”和“管理育人先进工作者”称号。

四、结语

经过几年的实践,对于劳动教育的内涵、特点、机制、作用以及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研究,各个高校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深刻阐释与实践验证,为新时代高校劳动育人理论与实践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高校劳动教育实施状况却仍旧不容乐观,包括认识不到位、统筹力度不足、重视程度不高、教育内容碎片化、缺少统一标准以及流于形式等问题。探寻高校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优化路径的实现机制极为迫切。通过大数据对比,了解高校劳动教育的师资力量、政策导引以及社会环境等,构建优化路径,即通过劳动素养与实践教学结合、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创业就业与价值实现结合等机制,引导学生培育劳动情感、涵养劳动品德、提升专业技能以及促进就业创业,进而对进一步明晰劳动教育的价值与功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靖庆磊.劳动教育的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之维[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8):52-54.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7(1).

[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N].人民日报,2020-10-14(1).

[4]徐青,朱素阳.高校劳动教育育人价值及其实现路径选择[J].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36(7):30-37.

[5]乔莉莉.教学共同体视域下职业教育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9(26):32-34.

[6]耿萍.高校思政课建设过程中的价值引领与思考[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4):113-116.

[7]林克松,熊晴.走向跨界融合: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认识与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0,19(2):57-63.

责任编辑:王兵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立德树人高校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