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历程、基本内涵以及时代特质
2022-06-11尹勇王福兴
尹勇 王福兴
摘要: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历程、基本内涵及时代特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表征;以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設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圭臬,遵循“学着走路、试着走路、自己走路、走自己的路、共同走路”历程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符合“本国国情,全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之路,这一道路体现的“规律性与目的性,自主性与人民性,逻辑性与结构性”是我们党的重要历史经验总结,是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中国走向复兴之路的重要保障,也是可供世界选择的智慧与方案。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现代化道路;中国道路;人类文明
中图分类号:F062.3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1672-4496(2022)03-093-07
基金项目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冶渊20VHJ010冤曰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野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研究冶渊20SZB12冤遥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到某一阶段的表现,反映的是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历史过程。在西方学者看来,现代化遵循“古代—中世纪—现代”的人类发展脉络,具体体现为从中世纪过渡到现代,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转变的一个漫长过程[1]。立足我国,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分别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命题后,依次展开相关研究。基于此,在梳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从我国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历程、基本内涵及其时代特征作以探究。
一、文献回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相关学术史梳理
自党的十二大开幕式指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3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3]64这一期间,学者们围绕现代化道路的相关研究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党的十四大至党的十八大。在此期间,学者们主要围绕中国现代化道路进行横向研究、纵向研究、交叉研究。一些学者围绕中国现代化道路进行横向研究。如朱新方从土地规模经营、制造业发达、产业链延伸、组织结构分析了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一般性,从坚持现行土地制度、集体经济形式多样化、技术对农业的改造等方面强调了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特殊规定性,并指出农业现代化道路选择的“五条”路径[4];陆学艺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小城镇建设、发展方向、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对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展开全面研究[5];另一些学者主要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纵向研究。王桂堂从二元经济的时代特征与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问题着手[6],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继续推进提供了借鉴。对中国现代化道路进行交叉研究,主要立足法学视角。朱新林通过分析法律之外是否存在“第二条道路”,对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路径进行了反思[7],从法律视野探析道路问题,更好地凸显了法治道路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中的合法性。
第二阶段为党的十八大以来。相较于第一阶段而言,学者们在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纵向、横向、交叉研究的基础上,也有一些新颖之处,尤其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通过后,其研究思路主要偏向于以下方面:一是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或新道路与共同富裕的研究。例如,董慧从“革命求富,建设谋富,改革致富,脱贫致富”和“党的领导,理论创新,道路发展,经济建设,人民至上,胸怀天下”分别论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8];韩文龙从三个方面阐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现代化的新道路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健全和完善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机制[9]。二是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研究。王岩、吴媚霞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角度审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合理性和进步性,指出不仅要看到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同时也看到,中国式现代化包含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文明逻辑[10]。三是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意义的研究。段妍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既表现为对以往现代化发展模式的超越,也表现为人类现代化道路探索做出新贡献以及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贡献中国智慧[11]。同时,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研究学者们也从其哲学意蕴、理论基础、逻辑结构、科学内涵、时代特征、时代意义等方面展开,其研究思路、研究结构、研究范式与上述较为一致。因此,本文不再展开阐释。
综上所述,从研究的结构分析,学者们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或新道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发展历程、科学内涵、时代特征、时代意义研究,其研究思路可从以下角度阐释:一是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为切入点,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民主政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二是以辩证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为逻辑,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动力、规律进行分析;三是从历史脉络梳理、总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历程、时代特征等。从研究动态来看,学术界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研究起步较晚,党的十四大至党的十六大期间,研究成果达到峰点;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八大期间相关研究呈逐渐下降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研究再次迎来“高潮”。可以看出,学者们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研究已取得一系列新成果,但在研究内涵中既未对相关研究成果作出梳理与总结,也较少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现代化的论述中进行分析与归纳。因此,本文在梳理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尝试从其发展历程、基本内涵、时代特质作以解析。
二、发展历程:遵循“学着走路,试着走路,自己走路,走自己的路,共同走路”发展进程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为依据,大体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探索与艰辛探赜,即“学着走路,试着走路,自己走路,走自己的路,共同走路”,这一主线表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逻辑,具体可从以下方面阐释:
(一)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学着走路”到“试着走路”
这一期间,在党的带领下蹚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道路问题上大体经历了“学习”与“争论”两个阶段。就“学习”而言,自鸦片战争开始,一些仁人志士强调坚持自身力量,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企图走一条自强求富道路和改良道路,事实证明以上观点均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均未触动封建制度和帝国主义的根基。就“争论”而言,随着十月革命的结束,我们党看到了革命道路胜利的曙光,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在道路选择问题上仍然经历了“问题与主义论战”“无政府主义论战”等论战,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道路的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大革命”的失败,一些中国共产党人在道路选择上依旧按照苏联指示,坚持“城市中心论”,导致了一系列起义、运动的失败,给我们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恰逢其时,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汲取历史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为推动我国现代化道路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从“试着走路”到“自己走路”
这一期间,我们党成功走出一条“以苏为鉴”的现代化道路。在现代化道路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党既汲取经验也面临挫折。就经验谈,一是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同志在考量了苏联发展模式弊端基础上,提出不以国外的经验为教条,坚持以我国的国情为基础,走一条“以苏为鉴”的社会主义道路;二是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对“重工轻农”的关系做出阐释,提出“工农轻重并举”的方针,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我国现代化道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政治保障。就挫折来谈,由于我们党忽视道路发展的基本规律、忽视基本国情,造成了诸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反右倾斗争”以及“文化大革命”等严重错误,但这并不能否定我国现代化道路的整体性成就,毕竟符合“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总体看来,我国在现代化道路发展的进程中基本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学会了如何自己走路。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自己走路”到“走自己的路”
在此期间,在党的领导下成功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自己如何走路”问题上,我们党在理论上曾陷入沉思、实践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消除十年动乱的影响,继续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把我们党的工作中心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取得明显的进步;同时,为了进一步肃清党内的错误思想,邓小平同志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断。此后,在《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等文章中,邓小平同志也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强调了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特征,明确了我国现代化道路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背景下,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既不是苏联模式,也不是东欧模式,而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2]69-70进一步廓清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方向。党的十六大以来,在胡锦涛同志的领导下,我们党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事实证明,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走自己的路”到“共同走路”
步入新时代,我们党成功走出一条全面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成功地走上了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如此,我们党才由“跟走者”变为“并行者”,且以优异的成绩步入新时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有能力也有责任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同各国一道为解决全人类问题做出更大贡献。”[13]的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显著增强,服务业、制造业稳居世界前列,持续占据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表明我国正在走一条全面发展的道路。这条全面发展的道路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可以说,“共同走路”一是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3],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二是我国现代化道路发展,具体体现为:在经济层面,走一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道路、走一条“几亿农民同步迈向全面现代化,能够释放出巨量的消费和投资需求”的现代化道路;在民主政治层面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和“全过程民主”,不断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在军事层面,强调走新时代强軍之路等。以上表明,从“走自己的路”到“共同走路”标志着我国现代化道路的正式形成。
三、基本内涵:囊括“本国国情,全民共同富裕,物质与精神文明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术界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涵的研究观点各异。一些学者从“五位一体”“四个全面”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另一些学者从“八个明确”或“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展开论析。显然,学者们对其进行分析与阐释是基于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的一系列原创新成果展开的宏观阐释,从微观层面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研究已成为该论述的合理、新颖之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14]既体现了我国现代化道路发展的新思路,也体现了我国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内涵。
(一)人口规模大是我国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内涵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取得了历史进步,经济总量已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规模已达到14.43亿,充分证明了我国人口规模大的现代化特征。人口规模大在我国现代化道路的发展进程中既是优势也是劣势,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人口规模大的优势体现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广大人民在维护现代化道路发展的稳定性、合法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口规模大也有其劣势:从经济学概念来说,人口规模与GDP、GNP值和现代化速度成反比,也就是说人口规模越大人均收入越低,人口规模越大现代化速度越慢。人口规模大的机遇表现为:人才资源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在科学技术的研发、综合国力提升等方面的作用明显,合理把握这一基本国情,有利于加速现代化进程;人口规模大的挑战体现于:从政治学角度来看,人口规模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尤其体现在就业、分配等方面。以此看来,人口规模大已成为我国现代化道路推进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为了有效化解这一难题,要在积极把握这一国情的优势与机遇的基础上,顺应时代要求,力争走出一条“难中求胜”的道路。
(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我国现代化道路的重要表征
共同富裕反映的是数量与质量统一问题。共同富裕既立足“全体人民”,也追求“全面富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推进的过程中,始终牢牢把握这一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党情、国情、民情,对推进共同富裕作了定位,即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首要位置,强调了人民的主体性;同时,也指出共同富裕的内涵:“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15]展开来说,一是强调富裕的广泛性是“全人民”的富裕,而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二是强调“富裕”的全面性是不仅涉及物质富、精神富、生态富,还指向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与生态文明建设内部协调发展;三是强调“富裕”的长期性在于“不是整齐划一,而是差别有序”,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道路是在动态过程中推进的,强调阶段性目标与特定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进而实现阶段性与长期性的统一。总体说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是共同富裕的广泛性、全面性与长期性。
(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内涵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16]34可以看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后,又反作用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中,既要发挥经济实力对道路的基础支撑作用,又要发挥精神力量推动道路发展。比如,在农村现代化道路发展过程中,既要加速区域经济、农业经济发展,又要推动移风易俗活动、加强乡村道德建设、提升乡村文明建设,坚持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又比如,在城镇化道路发展过程中,既要根据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与区位优势加强城市经济联系与分工协作,又要开展有别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城镇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引导、管理城乡健康有序发展;还比如,在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过程中,既要发挥工业化带来的经济优势与效益,又要注重工业化对人民的危害,满足劳动者的精神需求,平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工业化建设中的地位。可以说,农村现代化道路、城镇现代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进的具体模式,是在平衡、协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关系的基础上推进的。
(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又一重要内涵
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定义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符合我国的总体布局、新发展理念、基本方略、治理方略。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占据一位;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融入其中;在基本方略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千年大计;在治理方略中,“防污”工作作为一战。不仅如此,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也符合我国的发展阶段,即203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达到峰值,2050年美丽中国终要建成,2060年前后我国将实现碳中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不仅仅体现在理论层面,更归于实践之中。一方面,党和国家整治了一批破坏环境事件,例如甘肃祁连山生态破坏案件、陕西秦岭北麓违建别墅案件、青海木里矿区非法开采案件等,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合乎规律性与目的性;另一方面,党和国家积极采取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措施,诸如,加强长江三角洲修复工程、合理使用土地、坚持走“新四化”协调发展之路等。以上均证实,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
(五)和平与发展也是我国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走的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集中体现在我们党对“和平与发展”主题的把握,体现在我们党一系列实践活动中,也蕴藏在我们党的先进理论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由积贫积弱发展到如今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是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人民勤勞、维护和平。”[17]具体说来,我国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不仅体现在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也体现在通过自身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同时,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还体现为:一方面我们既积极坚持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等全人类共同价值,也积极贯彻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理念;另一方面,我们既强调合作共赢,维护民族与地区和平稳定,也始终聚焦发展主题,努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四、时代特质:符合“规律性与目的性、自主性与人民性、逻辑性与结构性”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真实表现,既具有鲜明的历史特色与时代特色,又具有普遍价值与世界意义。于此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时代特征,可以更好地诠释中国道路、讲解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理念。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具体体现为:规律性是指既合乎自然规律又合乎发展规律。就合乎自然规律来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坚守“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敬畏自然”的基本方针。始终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遵循。可以看出,我们党和国家并没有破坏生态环境,而是积极探索、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发展中积极利用、合理利用自然,坚持走发展与效益并重的现代化路线。就合乎发展规律而言,我们党既强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也注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现代化道路推进中,我们党始终强调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不以破坏自然规律、发展规律为代价,坚定走立足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目的性具体体现为,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土地”,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探索、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走“工业,农业,军事,国防”道路;无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三步走”战略、建设小康社会,还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均是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展开的,换句话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百年探索符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目标。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自主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自主性的特点是,我国现代化道路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走出来的,是我们党坚持“走自己的路”的理论成果。“走自己的路”是百年来我们党的基本经验总结。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们党就把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我们党提出走“以苏为鉴”的独立自主的工业化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道路发展问题上,我们党与时俱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不是封闭僵化的老路、改旗易帜的邪路,也不是我国既有道路的模板、资本主义道路的再版、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翻版。恰恰相反,在现代化道路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原则与方法与我国的党情、国情、民情相结合,蹚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百年来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赋有人民色彩。中国共产党“打军阀,分土地”为了人民,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为了人民,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国家等为了人民,实行“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等为了人民。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以“吾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状态服务人民,坚守“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人民高不高兴,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检验自己的圭臬。不难看出,我国走的现代化道路就是一条体现人民性的道路。
(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逻辑性与结构性的统一
一是从发展时间上看,我国现代化道路属于“后发外生型”而不是“早发内生型”。以美国、英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具备先进的生产力,率先完成工业化,走上“早发内生型”的资本主义道路。在他们成功之后,我国也对这一模式进行了尝试,最终并未成功。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化起步较晚,经济实力较弱,并不能遵循西方的模式,必须遵循“后发外生型”的特点,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二是从发展过程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在世界上罕见,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在世界上罕见,面临的困难和风险在世界上罕见[18]66-67,决定了我国现代化道路只能选择“并联式”发展模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与西方串联式模式不同,我们要将‘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19]24-25。事实证明我国走“并联式”现代化道路是合理的。三是从发展手段与发展目的来看,我国现代化道路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明显区别在于我们遵循人民利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最終指向是人的现代化。资本主义道路遵循资本逻辑,采用“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纳”等手段将工人的劳动能力转化为资本和利润,最终是为了服务于资本家、金融家和银行等利益集团。
五、结语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20]我们党和人民从长期的实践中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学着走路,试着走路,自己走路,走自己的路,共同走路”为圭臬;从革命、建设、改革中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体现人口规模大、共同富裕、精神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与发展的道路;这一道路秉持的规律性与目的性、自主性与人民性、结构性与逻辑性是党和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经验,也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现代化强国的有益资源。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同心同力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来之不易的道路,是一条立足我国国情的道路,是一条供其他国家选择借鉴的道路,还是一条奉献全人类的道路;事实也证明,以史为鉴,走自己的路,是我们党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是我们党经过实践检验的结论,唯有坚持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才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才能更好地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国道路的崭新图景。
参考文献
[1]赵义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意蕴与价值追求[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2(1):5-12.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4]朱新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特点内涵[J].调研世界,2008(3):3-4,8.
[5]陆学艺.中国农村现代化的道路[J].教学与研究,1995(5):18-24.
[6]王桂堂.中国二元经济特征及农业现代化道路选择[J].学术交流,1997(1):16-19.
[7]朱新林.法律移植之外的第二条道路———中国法制现代化路径之反思[J].河北法学,2011(12):77-82.
[8]董慧,杜晓依.走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历史进程及经验启示[EB/OL].[2022-04-13].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46.1012. C.20220412.1736.002.html.
[9]韩文龙.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实现共同富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11):19-24.
[10]王岩,吴媚霞.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逻辑理路[J].思想理论教育,2021(11):12-19.
[11]段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及其实践的世界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2021(8):42-43.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13]习近平.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N].人民日报,2021-06-02(1).
[14]习近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N].人民日报,2021-05-01(1).
[15]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N].人民日报,2021-10-16(1).
[16]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17]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7-01-20(1).
[18]秦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20]习近平.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8-01-06(1).
责任编辑:韩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