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文化和红色文化融入民办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和措施研究
2022-06-11李严严
李严严
摘 要:民办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影响力相对较低,文章探究“诗词文化”与“红色文化”的融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动作用,初步探索民办高校开展“诗词文化”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的优势,思考在普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如何创建有效发挥辅导员的主体作用、促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创新工作模式。
关键词:中华诗词;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大学生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1-0029-04
一、吸收 “诗词文化” 与 “红色文化” 的必要性
(一)“诗词文化”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詩词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诗歌,其语言高度凝练,依照一定的节奏和韵律来形象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志向,对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部分的中华诗词进行研究与学习,能够进一步认识诗词的功能和诗人的社会责任,这对当代大学生提高创作和运用中华诗词的文化自觉,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教育实践意义[1]。
温故“诗词文化”的同时,也是在知新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民办高校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诗词文化系列活动,比如诵读名作、吟诗作对或者情景再现演绎经典等,不仅可以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领悟诗人的写作意图,了解历史背景,挖掘诗词内涵。
高校应通过搭建的中华诗词学习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中汲取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和高尚精神追求。谈到精忠报国,古有明代诗人于谦的“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今有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从中华诗词中,大学生可以感悟中华历史的源远流长且经久不衰的中华文明,习得努力拼搏、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中华优良传统和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人生态度,从而在大学期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争做社会主义“四有”好青年[2]。
(二)“红色文化”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动作用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为实现国家统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浴血奋战形成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主要包括苏区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3]。
民办高校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发展教育,以弘扬红色文化为切入点,引导鼓励学生加强红色文化学习,夯实政治理论基础,带领学生瞻仰烈士陵园、参观革命遗址、走访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诵读经典书目,演绎爱国歌曲,讲述抗战故事,观看革命电影等红色精神遗产。作为大学生思想认知形成的重要时期,民办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强调以红色文化为校园文化主基调的思想政治引领,将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唯物辩证历史观,还可以感悟秋瑾同志“他年成败利钝不计较,但恃铁血主义报祖国”的高尚民族精神,深刻领会毛泽东“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崇高政治理想[4],于潜移默化中形成道德典范,培育良好的道德品格,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指导大学生将吸收的政治理想信念的红色文化核心通过自身价值观的转变转化为个人思想政治观念,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融合“诗词文化”和“红色文化”的优势
(一)有效推动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从丰富的经典作品和伟大革命实践中可以看出,“诗词文化”和“红色文化”具有较大相似性,都蕴含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丰富的民族精神和政治理想,所以历史性和民族性是“诗词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共同点。另外,“诗词文化”和“红色文化”是辩证统一的,这两种文化的结合,不仅为学生搭建了有效的学习平台,把握了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还夯实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强化了各级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发展了工作新模式。
诸如思想政治、形势政策、军事理论、就业创业指导等课程中,辅导员等育工作者可在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引据“诗词文化”和“红色文化”经典,以英雄人物为榜样,以先进典范为引领,通过对古往今来仁人志士优秀事迹的解读与传扬,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要求学生学会读书、倾于表达、乐于分享。将思政元素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学生在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中华文化内涵的理解,还领会了古人诗词中蕴含的伟大精神和人生抱负。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5]。所以,这两种文化的融合有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提升文学涵养,进一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加快提升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力
“诗词文化”和“红色文化”具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基因,蕴含丰富的民族精神和理想信念。前有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后有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从这些仁人志士和老一辈革命家的名篇佳作和红色经典中可以看到,在时代背景下的要求和人民的心声。对百姓生活的悲悯与关切是诗词文化的主要特质,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是红色文化的显著特征。因此,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列举诗词文化中杜甫、李白等诗人名句来彰显古时青年的政治抱负和志向,并与“红色文化”中表现民族大义、赤忱爱国情的鲁迅、李大钊等同志的经典佳作相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体会感悟,通过“诗词文化”与“红色文化”融合等系列活动的开展,基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特色,提升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说服力,进一步加深思政教育的影响力,使得学生在古往今来的伟大民族精神渗透下,成长为更加具有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6]。
三、促进思政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凸显辅导员职能,发挥教育主体性
辅导员工作贯穿学生的在校过程,影响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同时,辅导员也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主要宣传者,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所以,辅导员首先应该强化自身理论学习,在学生的成长关键期起榜样示范的作用。其次,辅导员应深刻认识辅导员岗位的特殊性,在新的历史时期,需扮演好政治思想领航者这个角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此外,辅导员应深入理解“诗词文化”与“红色文化”内涵,把握思想精髓,充分发挥自身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为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7]。民办高校还应整合教育资源,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的影响,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进而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管理水平。
1. 深入强化理论研究,提高教育完整性
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同时也是学生思想问题的解惑者、专业学习的指导者、人生发展的导航者[8]。“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辅导员应该充实自身,具备扎实深厚的业务素养、广泛全面的文化知识,在高校开展“诗词文化”和“红色文化”系列校园活动背景下,更应熟悉了解这两种文化,并将这两种文化渗透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中。辅导员应从点滴细节入手,创新工作路径,帮助学生剖析“诗词文化”与“红色文化”的思想精髓和精神内涵,以多元化的工作方式深入研究分析“诗词文化”教育、“红色文化”教育与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共性和差异性,思考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诗词文化”与“红色文化”的融合,挖掘可以用于促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资源。民办高校也应为辅导员学习相关理论和学科知识创造学术交流机会,引导教师积极申报相关研究课题或项目;努力探索将师生学习和研究成果转化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打造教育管理品牌,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性[9]。
2. 全面整合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影响力
民办高校在开展“诗词文化”与“红色文化”的融合教育过程中,应注意按照分层次有主线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同时,在教育教学内容选择上,教师应当优先选取与教育教学目标较为贴近、能够充分佐证教学主旨达到预期目标的“诗词文化”和“红色文化”中历史事件或人物来进行剖析。例如,讲到爱国主义,教师可以结合学校或者本土的历史事件及红色资源进行讲述和解读;在重要时间点,可考虑当下学情,结合本土红色资源,开展具有教育意义的纪念活动;民办高校也应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化、思政课程化等活动,充分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全方位、多渠道融入思政元素,使得学生从先进事迹中得到道德情感激励,树立崇高道德理想,提高进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以期进一步增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说服力和管理影响力,提高民办高校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
(二)开拓新型教育模式,创新工作方式
随着新媒体与现代社会融合的紧密度越来越高,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管理出现了新的矛盾和转变,高校应顺应时代变化,构建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培养红色管理团队,开通微信公众号,积极弘扬社会主旋律、主动宣传身边正能量事件,并有意识地让广大学生群体参与运营过程。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辅导员也应考虑学生专业背景,从学生特长爱好出发,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模块成立研究小组、文学社等;还可以结合生源地特征,以宿舍为单位形成学习搭档,需要注意的是,组织“诗词活动”或“红色文化”教育要面向大多数学生,尽量避免研究学习内容、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局限性,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扩大“诗词文化”和“红色文化”活动的影响面,使这两种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活动真正深入学生群体中,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综合能力要求奠定良好基础。
1. 引入体验教育法
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考虑还原一个历史情景,通过让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来演绎再现,以达到教育目标和教学效果,这就是体验式教育法。比如,宣传解读建党精神时,辅导员可以让学生诵读红色经典书目,或讲述相关红色故事,或走进纪念馆,模拟或营造令人感受真实而有教育意义的学习氛围,以此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红色精神内涵。在讲解诗词文化时,辅导员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或者情景剧表演的方式融入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对当时社会事件、历史背景和思想精髓有更为深刻且全面的认识。
民办高校还应该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建党建军节、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等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相关纪念活动,唱响愛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旋律;利用“两微一端”有选择性地采集、整理、推送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资源,通过体验教育法,让学生对“诗词文化”和“红色文化”的理解更加入脑入心,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校办学理念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 应用自主学习法
现在高校大学生多为“00后”,熟悉网络资源使用,辅导员可以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牢牢把握网络学风建设的主动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比如,要求建设班级学习微信公众号,每月定一个主题,每星期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心得想法和观点进行交流。辅导员也可以在公众号中推出自己求学经历的《辅导员札记》,面向不同阶段的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应对技巧,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和生活。同时,辅导员可以建立线上学习督导小组,每日提醒学生完成自习打卡任务,督促学生自觉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自觉组队学习的意识,养成与他人分享知识的习惯,让学生在相互督促中共同进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把本学期的主要教学目标和学习成果向学生简要说明和展示,将学习模块大致分组,布置给学生分头分组收集整理资料并定期汇报反馈,实践出真知,这样学生通过在实践中思考总结,更能加深对“诗词文化”和“红色文化”内涵的了解,真正实现教育的“双向选择和奔赴”。
(三)丰富文化教育载体,推进文化育人
1. 积极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主题活动
辅导员可以在所带年级中推动开展大学生宿舍文化、班级文化建设,以班级为整体、以宿舍为单位开展“诗词文化”和“红色文化”等理论书籍诵读和演讲活动,培养大学生读书的好习惯,利用早晚自习时间,减少碎片化电子阅读,回归纸质书籍;同时,加强运用班级宣传栏、班级社交平台客户端等宣传载体,发挥宣传舆论阵地作用,并在班级自习室布置与“诗词文化”和“红色文化”有关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学作品;组织学生开展个人或班级摄影展等活动,营造高尚、健康的人文景观氛围,夯实对这两种文化内涵的理解与熟悉,进一步加强班级内同学间的沟通交流,提升班级凝聚力,并通过年级系列活动的评比考核增强班集体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2. 引导学生有效参加校内外社会实践
知行合一,民办高校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应积极拓宽第二课堂教学面,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校内外实践活动。高校应结合学校所在地的红色资源,改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理论教学为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受到沉浸式的“诗词文化”和“红色文化”教育;同时,积极带领学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地方基层、青年志愿服务等其他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了解城乡,结合课堂上的“诗词文化”和“红色文化”,进一步在社会实践中践行初心,担当责任使命。
此外,重大政治事件发生期间,辅导员也可将当下学情与“诗词文化”和“红色文化”的思想精髓结合,考虑时代特征,鼓励学生开展正确合适且能够表达爱国情的纪念活动,从而使得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效促进。探索“诗词文化”与“红色文化”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有机融合,是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研究课题。深入挖掘这两种文化的思想内涵和精神遗产,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碰撞思想火花,还可以加深对学生中华文化的认同,从而促进新时代青年更加自觉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10]。
参考文献:
[1] 周文彰. 诗词的功能和诗人的社会责任[J]. 智慧中国,2021(10):62-63.
[2] 陈岩,邓禄. 论毛泽东诗词对大学生的德育价值[J]. 人物研究,2020(05):6-8.
[3] 黄蓉生,丁玉峰. 习近平红色文化论述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析[J]. 思想教育研究,2018(09):3-8.
[4] 李雨檬. 从习近平的引用和阐释中领略毛泽东诗词力量[J]. 毛泽东研究,2021(04):94-101.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6] 曾长秋. 论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44-47.
[7] 肖瑜. 紅色基因传承与高校学生工作的契合[J]. 百色学院学报,2021(07):125-130.
[8] 黄恩华. 高校应成为红色基因传承的主阵地[J]. 中国高等教育,2019(03):43-45.
[9] 李洪昌,王禹栋. 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幸福感有效性研究[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3):267-269.
[10] 程小强. 红色基因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J]. 人民论坛,2021(01):106-108.
(荐稿人:杜志强,郑州师范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作者简介:李严严(1991—),女,硕士,宿迁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