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中国网络词语的产生及应用
2022-06-11申远
摘要: 从2020年初开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影响着中国乃至全世界各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2020年初这段时期内,作为人们沟通新媒介的网络词语是如何产生及应用的呢?研究的结论是,网络词语创造途径呈多元化趋势,在语音,词汇,语法层面均有表现。同时,网络词语的使用频率呈平稳发展并伴有上升趋势,网民使用网络语言的热情持续高涨。
关键词:网络词语;互联网;社交媒体
一、研究背景
众所周知,网络语言是在虚拟空间中产生,并依托互联网为媒介,逐步成为了人们利用计算机进行沟通与交流时使用的语言工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与革新以及智能手机的高度普及,这种新兴的语言形式已经渐渐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开始影响人们的交流方式,同时也大大丰富了中文语言词汇。
2020年初,是华夏儿女众志成城抗击新冠疫情时期。在此期间,互联网成为了人们居家办公,上学,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因此,新兴的网络词语也随之大量产生及应用。那么,在2020年初,网络词语是如何产生的呢?网络词语的应用具体是什么情况呢?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展开调查和分析。
二、研究主體
为了实现对此时期新产生的网络词汇研究的目的,笔者选择了《小鸡词典》作为筛选相关词汇的语料库。《小鸡词典》是一个网络流行语词典,诞生于2017年,已收录相关网络语言词条约3万余个。笔者筛选了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间《小鸡词典》新收录的网络词汇,共提取到22个相关的网络词语,分别为:Covidiot,Funny mud pee,Right your mother right,WFH,阿冠,爱情肺炎论,别来无恙,不安倍增,钉钉时代,懂王,肺得乐,肺祥,肺愈清,焊武帝,好响出去丸,开局炸裂,雷克萨斯,女王出逃,热干面加油,鼠到难,送口罩,疫情别恋。
三、实证研究:2020年初22个新产生的网络词语的量化研究
(一)词性分类
在对这22个网络词汇的词性进行分类与统计之后,得出的结论为:2020年初,新诞生的网络词汇以名词居多,约占总数量的50%,动词与形容词的数量接近一致,分别约占总数量的27%和22%。
(二)产生时间分析
根据这22个词语在《小鸡词典》内的词条添加时间来看,其中一月份为新网络词汇的高频产生月,虽然二月至三月间新产生的网络词汇数量有一定的反弹,但总体数量较一月大幅减少。进入四月后,新网络词汇的产生数量呈断崖式下降趋势,仅有一个新词录入进了语料库中。
回溯2020年初的时间线,1月24日至1月31日为法定春节假期,在筛选出的22个网络词语中,有6个词语是在这个时间段内出现,并且词语多与春节主题紧密相关。可见网络词语的诞生与疫情的变化和热点时事密切相关,也从侧面反映网民们时刻密切关注疫情的发展。
四、从语言本体研究视角分析2020年初22个新产生的网络词语
(一)语音分析
从语音角度分析,在22个新产生的网络词语中,共有9个出现了语音层面的变化,它们分别是:疫情别恋,肺得乐,肺祥,肺愈清,焊武帝,好响出去丸,雷克萨斯,鼠到难, Funny mud pee。
将它们的构词法进行详细的分类,可分为两大类,具体为声调的变异与谐音变异,而谐音变异又可分为汉字谐音与外语谐音。其中,共出现声调变异一例,汉字谐音七例与一例外语谐音。
“疫情别恋”这个词是源自声调变异,张颖炜学者在她的著作《网络语言研究》中提到过,网络语言声调的变化主要可以分为阴平变为上声,去声;阳平变为上声;上声变为阴平,阳平;去声变为阴平;轻声音节不读轻声[1]。具体到这个网络词汇,“疫情别恋”的首词“疫”是由原词汇首词“移”通过声调的变化而来的,属于新的一种阳平到去声的声调变化。这个词条是在2020年2月14日添加,正值情人节,网友以戏虐的方式提醒大家专注防疫工作。
而谈到谐音变异时,我们发现像“肺得乐”,“肺祥”,“肺愈清”,“焊武帝”,“好响出去丸”,“雷克萨斯”,“鼠到难”这些词语都是保留了原词的发音不改变,通过更换相应的汉字来实现新的词语涵义的转变。比如,“肺得乐”,“肺祥”,“肺愈清”,“焊武帝”是通过人名的谐音变化而来,前三者是表达对于肺炎疾病尽快治愈的美好愿望,后者是指武汉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建设时的电焊工作组人员。
而“Funny mud pee”这句话是利用了英文中“Funny”,“mud”,“pee”三个单词的组合发音来代替中文中的一句粗口,三个英文单词的原意完全没有体现在新创造的网络词汇中,而仅仅利用了它们在语音层面的谐音价值。
(二)词汇分析
从词汇角度分析,在22个新产生的网络词语中,共有12个出现了语音层面的变化,它们分别是:Covidiot,Right your mother right,WFH,阿冠,爱情肺炎论,别来无恙,不安倍增,钉钉时代,懂王,开局炸裂,女王出逃,送口罩。
将以上网络词汇的构词法进行详细的分类, 可分为三大类,略缩词,网络詈词和合成词。其中,根据张颖炜学者在她的著作《网络语言研究》中表示,合成词又可以分为复合式,如联合型,偏正型,补充型,动宾型,主谓型,以及附加式,重叠式[1]。其中,略缩词有两例,网络詈词有一例,剩下九例均为合成词。
通过分析两个以略缩词形式出现的网络词汇,我们不难看出,略缩词形式即利用中文略缩,又利用外语词略缩,比如“WFH”是“work from home”的略缩形式,表示居家办公,而 “爱情肺炎论”来自于长句“爱情都轮不到你,肺炎能轮到你?”摘取了其中重要信息词汇进行略缩。
不同于“Funny mud pee”,网络詈词“Right your mother right”没有利用英文单词的语音谐音,而是充分利用了每个词相对应的中文意思,与语音毫无联系,同样通过英文单词的形式来代替一个中文粗口的句子。
最后,通过合成词创造网络语言的途径是最为丰富的,其中包括了之前提到过的附加式,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添加前缀或者后缀的形式进行网络词汇的创造,如这里的“阿冠”是通过添加前缀“阿”,而“懂王”是通过对动词或名词添加后缀“王”来实现造词的。
同时,还出现了联合型的复合词,如“钉钉时代”,“covidiot”都是通过联合两个名词来实现造词的。除此之外,“别来无恙”是通过联合两个动词造词的。
同样,动宾型和主谓型短语造词法也很普遍,如“送口罩”属于动宾型,而“女王出逃”,“不安倍增”,“开局炸裂”都属于主谓型短语。
(三)语法分析
从语法角度分析,在22个新产生的网络词语中,共有3个属于语法层面的构词,它们分别是:“热干面加油”,“Covidiot”,“懂王”。所有这三个网络用语都是使用了修辞的手法,其中包括拟人和讽刺。
“热干面加油”来源于一副网络的漫画,是微博用户“陈小桃momo”以热干面的卡通人形象为主角,创作的画作。这里将武汉名小吃热干面拟人化,用來指代当时处于疫情中心的武汉,表达全国各地人民对疫情中的武汉人民的关怀与鼓励。
至于讽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体现在“Covidiot”和“懂王”这两个词语上面。其中前者是对盲目囤积防疫物资,听信谣言的部分人的讽刺,值得一提的是,“懂王”一词一度在社交媒体中广泛传播,这是网民们针对美国前总统川普在疫情爆发后发表的不负责任和过于自大的言论的一种讽刺。
五、2020年初22个新产生的网络词语在社交媒体中应用的数据分析
为了能够清楚地了解22个网络词语的应用情况,笔者做了一个详尽的数据分析。将这22个网络词汇放入微博这样更为庞大的语料库中,采集其2020年1月至4月期间的词条出现数量的相关数据并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懂王”一词是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网络用语,出现了超过1800次的词条数量,然而“别来无恙”是网民们使用较少的网络用语,出现次数不足100次。
从时间角度分析来看,在2020年1月至4月之间,22个网络词汇的出现次数处在一个相对平稳并伴有递增趋势之中,说明在此期间,网民们使用这22个网络词语的频率持续保持高涨,从侧面也反映了网民们对疫情发展处于持续的高度关注状态中,并对疫情的讨论热情随着时间发展逐步升温。
六、讨论
(一)2020年初,网民使用网络语言的热情保持高涨
实证研究发现,在这段特定时间内,虽然网民创造新兴网络用语的能力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步减弱,但是使用已创造出的网络用语的热情保持高涨。在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和对象都是网民自身,网民参与了网络流行语从生成到传播过程的所有环节。从传播主体角度来看,网民每天从大量网络信息、媒体话语、社会事件中寻找新鲜丰富的语料作为创作网络流行语的素材,一般选取具有较强娱乐性或者背后蕴含深意的词语或短句等,进而以当前社会文化语境为基础采取一定方式对其进行编码,完成对该语言符号意义的生产[2]。由此可见,热点事件的出现频率对网络用语的创造能力有很大影响,就2020年1月份来说,此月份是四个月份中网民造词能力的巅峰,因为关于疫情的热点事件在一月份不断出现,加之正值春节假期,各种热点事件交织重叠,给了网民以启发,随意涌现了一系列的网络新词。但随着疫情发展相对平稳,新词涌现的频率在接下来的三个月中逐渐减弱。但是,网民们在日常交流对话或谈论其他热点事件时仍然持续高频率使用已创造的新词。网民是网络流行语传播的目标人群,也是网络流行语能否长时间存在的关键因素。网民不是简单地接受信息,也在寻求和使用信息,同时兼具再传播的功能[2]。因此,在不同语境之中,网民们又会赋予这些新词不同的新涵义,新生命。
(二)2020年初,网络词语创造途径多元化
通过对22个网路用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网民们通过多元化的途径创造新兴网络用语。其中,谐音与合成词构词法是使用频率最为高的两种方法。
我们俗话所说的“谐音梗”便是利用汉字之间的谐音,产生一种诙谐幽默的谈话效果。但是,网民们并不局限于利用中文汉字的谐音进行网络词语的创造,而是充分利用了各语言之间语音的相似性,从侧面也反映出网民们对于各种语言的认识,学习能力在不断提高,能够找到中文与各种外语间从语音层面的联系,也体现出中文与各种外语间出现的融合交流现象,这是在传统汉语发展过程中少见的。因此,我们可以说,网络用语的发展也为各种语言的交流提供了可能性。
除此之外,网民们沿袭了传统中文词汇的构词法,充分利用了固定短语结构,如动宾型和主谓型短语造词法,网络语言是中文的一条分支,网络语言多元化的构词法也不可能完全脱离传统中文的语法结构。
七、结束语
2020年初,是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的开始阶段,从此阶段出现的新兴网络词汇来看,它们都显示出中华儿女对于抗击疫情坚定决心。网络语言,也无时不刻地传递着人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化解困难的决心。
作者单位:申远 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 信息科学学院
参 考 文 献
[1] 张颖炜. 网络语言研究 [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5.
[2] 王欢, 庞林源.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要素解读 [J]. 青年记者, 20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