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高效之策

2022-06-11方成安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幽默激情实践

方成安

[摘 要]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笑”声中感受物理有用、有趣,感受物理的魅力,让学生乐学好学,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课堂教学高“笑”(效),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关键词]幽默;激情;情境;探究;实践

[中图分類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08-0056-03

调查发现,部分学生不喜欢物理,感觉物理很难学。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这就需要物理教师不断努力,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把物理知识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包装”起来,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手段)展现出来,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笑”声中不知不觉地进入物理知识的学习中。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高效之策。

一、用幽默“放松”学生

上海师范大学著名心理学专家卢家楣教授研究表明,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本无预定的苦乐属性,孰苦孰乐具有动态特点。当学习满足学生需要时,学生就会有乐的体验;当学习不满足学生的需要时,学生则会有苦的体验。在教学中,乐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教育价值,应为我们所倡导。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也明确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因为学生在心情愉悦的时候,接受知识最快,因此让学生乐起来,才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我们在教学中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使优秀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使后进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受到触动和启迪。因为乐观,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特征,能排遣和挫败一切痛苦与烦恼,给人生活的勇气、信心和力量。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因此,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更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积极的人生观,让学生在课堂上笑起来、乐起来。

课堂上,让学生笑起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幽默的口头语言、肢体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在实际教学中就是用风趣的语言、精心创设的情境(活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表达观点。幽默不但使人发笑,而且促人深思。在物理教学中,倘若教师语言乏味,平淡没有起伏,教学方式单一,就等于给学生唱催眠曲。若是教师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往往能出奇制胜,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内涵。因此,教师需要提高教学技能,掌握必要的幽默艺术。在教学中,适时、合理地使用风趣诙谐的语言、动作,使学生绷紧的神经得以放松,精神到振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消除疲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教学“摩擦力”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摩擦力,可让学生双手互搓,并且唱起歌“搓搓手呀搓搓脚”,与此同时还配以相应的动作。学生通过自己亲自感受和教师风趣幽默的肢体语言,就能消除学习疲惫感,放松并愉悦心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表达,但是,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常常闭口不说,对此,教师可针对性地用上一句俗语:“君子动口,小人动手。”把学生说成君子,动口说,教师是小人,动手写。当学生不想参加某项课堂活动时,教师可以用激励的语言说:“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再不进店吃饭,就要挨饿了。”一句话让原本沉闷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也因此跃跃欲试。有趣的物理语言加上幽默的肢体语言,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有很大的帮助。

在教学中运用幽默的语言,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化解课堂尴尬,使课堂教学转入正轨。 有一次,在课堂中,有一位学生一直在嚼口香糖,这时教师没有批评他,而是说了这样的话:“请同学们看李×同学,他学知识时细嚼慢咽,易消化!很好。我们应向他学习,学知识就需要细嚼慢咽,好好消化吸收。”这时,学生都把目光投向李×同学并发出笑声。李×同学也知道自己错了,马上改正。这样,既没有造成气氛紧张,学生的自尊心也没有受到伤害,不会影响他的学习。

二、用激情“感染”学生

激情,是指强烈的、具有爆发力的情感,是一种最能感染人,最能让人折服的情感。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做任何事情(尤其是教学)都需要激情。因为激情能让我们热爱教育事业。”初中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中有一个重要的目标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即情感目标)。激情属于情感目标,它是课堂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激情不仅能够产生互动,还能够产生促进作用,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激情,对生活的激情,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的激情。言传不如身教,教师的言谈举止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当教师充满激情地面对学生时,就是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学生之际。因此,教师应用自己的激情去激发学生的激情,让他们的生活、学习在激情的浸润下永远充满阳光。

实践证明,多数学生都喜欢幽默、有激情的教师,因为这样的教师的课堂一定不沉闷、不枯燥,学习氛围轻松愉悦。课堂气氛活不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不集中,教师的激情和教学语言起相当重要的作用。就如听故事、听演讲一样,故事讲得娓娓动听、激情四射,就容易吸引听众,物理教学也是如此,精神饱满、充满激情的教师,必然会在课堂上忘却课外的一切烦恼、杂念,眼里看到的是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和一张张纯真可爱的笑脸;充满激情的教师和蔼可亲,上课时声音抑扬顿挫;充满激情的教师在课堂上表情丰富,精神抖擞,甚至手舞足蹈。充满激情的课堂必然会气氛活跃,充满欢声笑语,让学生学得如痴如醉。特别是炎热夏日,下午的课堂更需要幽默、激情来驱赶学生的困意,激发学生的激情与斗志。

在教育教学中的教师应该有激情、有亲和力,教师的语言要有启发性,要抑扬顿挫、娓娓动听,不同的内容应用不同的语气来表述。当教学重要的、需要强调的内容时,可用高昂激动的语气;当提问学生或请学生帮忙时,可用商量和信任的语气;当表扬学生时,宜用激励的语气;当批评学生时,可用严厉又慈爱的语气;当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时,宜用鼓励和加油的语气;等等。实际上,教学过程也是一个营销过程,教师应多学一些心理学、多学一些营销策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用激情感染学生,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心,更好地把物理知识“推销”给学生,让学生喜欢物理、学好物理。

三、用情境“触动”学生

情境包括生活情境、生产情境、社会情境、科技情境等。所谓创设物理教学情境,就是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精心设计一定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如使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概念冲突,使学生感受到原有知识的不足,造成认知的不协调,从而激起学生疑惑、惊奇、诧异的情感,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在“功率”教学中,可利用2020年武汉“火神山”医院建造过程的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看到医院建造的震撼场面,感受中国速度,感受祖国的强大,感受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用此情境引发学生对做功快慢知识的探究。当学生看到此视频后,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探究欲望也就被激发起来了。同样,在“能量”的教学中,可用我国发射卫星的场景创设教学情境;在“速度”的教学中,可用中国高铁复兴号动车组的运动创设情境;在“浮力”的教学中,可用我国航母、潜艇创设教学情境;等等。这些情境容易触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更好地把学生引进物理知识殿堂。

部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足,特别是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空间想象力不足。在一些相对抽象的物理知识教学中,需要把抽象的物理内容创设成直观情境,如在“电压”的教学中,因为电压在电路中是看不见的,所以学生总是感到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将电压、电流与电路的关系和水压、水流与水流路径的关系进行对比,利用水压类比演示电压,水流的流动类比电流。通过类比启发,学生理解电压、电流就没有那么困难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相应的情境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通过类比启发,可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较抽象的物理知识,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用探究“释放”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而在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效,在具体教学中要重视科学探究,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总怕学生听不懂,弄不明白,因此不停地讲解。这样的教学,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物理教师必须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究。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学生探究实验,有效设计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机会。在探究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全员参与,积极动手、动脑,不搞“黑板实验”。在探究实验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要注意锻炼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声现象”时,有关声音的常识,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而有关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音调、音色、响度的探究实验,涉及的实验器材比较简单,学生利用身边的日常用品就可以完成,同时这些实验的操作难度也比较低,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为此,教师可先让学生明确探究方向,提出猜想。然后,让学生设计实验,并动手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经过动手探究、交流讨论,就能得出结论,教师只需要加以点评即可。最后,还可以让个别学生发表自己的实验心得,促进学生相互学习。这样的“探究”活动,能有效释放学生的天性,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用实践“放飞”学生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物理的有效方法,受应试教育影响,现在仍有一些学校还是以统考科目的“平均分”“及格率”“优分率”来评价教师,这就迫使教师为了“分数”加班讲,拼命补课,迫使教师采用 “灌输+题海”的教学方式,另外,部分家长关注的也是考试“分数”,课后常让学生参加相应的辅导班。2021年国家落实“双减”工作之前,学生的学业负担很重,学生的天性得不到释放,厌“物”现象越来越明显。物理教学不应把学生束缚在物理教材周围,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课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展一些小制作、小创造、科普调查等活动,带领学生参观科技馆或参加游学等,少一些课后机械化的“题海训练”,应让学生与自然界的物理现象充分接触,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物理实践活动。有时,有的教学就应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如“惯性”的教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到运动场上进行短跑比赛,然后提问:人跑到终点时为何不能马上停下来?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得出规律、结论。这样的教学,学生最感兴趣,学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识也容易。在学完“压强”后,教师可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帮父母切菜做饭,细心体会“磨刀不误切菜工”的物理意义,深刻认识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在复习课中,也可设计类似活动,让学生在家时给家人做饭,然后把做饭过程中涉及的力、热、声、光、电的相关知识都列举出来,并用物理知识解释相关现象。学生可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列举的内容,看谁列举得多,解释得好。而教師则针对学生的错误,再纠正、梳理、归纳相关知识要点。这样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学生面向社会、面向生活,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得到了延续。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变得丰满、深刻。让学生觉得物理有用、有趣,感受物理的魅力,才能促使学生在物理世界中自由驰骋。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由浅入深地把抽象枯燥的物理知识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感兴趣的方式“包装”起来,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觉得物理是有用、有趣的,这样,物理教学才能真正高效。

(责任编辑 易志毅)

猜你喜欢

幽默激情实践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百万英镑》的创作艺术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美国导演昆汀电影的幽默元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