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信息类专业高职生择业价值观的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X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6-10陈一鑫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电子信息就业指导问卷

陈一鑫

(广西教育研究院,南宁 53002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也越发严峻,“最难就业季”“更难就业季”在每年六月如期上演,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择业价值观,也逐渐成为了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择业价值观是指个体对于其择业目的和择业意义比较稳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包括择业心理动机、择业理想、择业认知、择业价值取向、择业实现途径等多个方面。[1]由于本科院校的持续扩招、毕业生越来越多,相比于本科院校大学生,高职生在就业市场上逐渐处于劣势,而无人智能流水线、无人机等全自动化机械设备的推广,在增加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使得很多高职毕业生可选择的就业岗位被进一步挤占。因此,了解高职学生择业价值观现状,讨论如何塑造、发展学生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对高职院校来说非常重要[2]。由于大学生的择业观通常具有较强的主体差异,一般意义上的理论普适性不强。因此,本研究将通过对X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高职生展开调查,了解其择业价值观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基于调查结果分析,对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就业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X 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该校是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曾于2019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并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而该校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是建校后较早开始重点建设的专业,其师资队伍和生源质量水平在省内同类型高职院校中均处于前列。因此,以该校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研究结果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和推广价值。

(二)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高职)生择业价值观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包含人口学信息统计和择业价值观调查两个部分,采用了选择题和李克特五级量表两种形式,涉及学生的择业认知、择业理想与价值取向、择业动机与途径三个维度。问卷设计完成后首先进行了小范围的试调查,收到有效问卷58 份,随后将试调查数据导入到统计分析工具SPSS 22.0 中进行可靠性分析,得出问卷的Cronbach’s Alpha 系数①为0.718,大于0.7,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同时,本研究采用全体一致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Scale-Level CVI/Universal Agreement)作为评价问卷效度水平的标准。首先,邀请心理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领域以及高职招生就业办(或就业指导中心)具有高级职称的5名专家,对问卷中的每一项条目与其所对应的内容维度之间的关联性和有效性做出判断;其次,计算问卷当中5位专家一致认为有效的题目数量占题目总数的百分比;最后,得知本问卷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说明问卷的内容效度较好[3]。因此,本次研究所使用的调查工具具备较好的信度、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相关标准,可以应用于正式调查。

(三)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首先,确定了X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校内学生中(不含在校外实习的、不便参与调查的学生)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分别所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其次,将所得的年级比例分配到800个计划抽样总数当中,得到每个年级的抽样名额;最后,根据各年级的抽样名额,分别在三个年级中随机抽取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其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经过问卷回收和数据清洗,本研究最终回收有效问卷755 份,有效率约94.4%。排除无效样本后,各年级有效样本所占比例与年级学生占比大致吻合。各年级样本数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样本数随年级呈递减趋势是因为在高职院校中高年级学生需离校参加各类实习,校内学生总数比例递减。

表1 各年级样本数分布表

二、调查结果

(一)学生择业认知情况

本次问卷对于学生择业认知水平的调查问题均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的形式,给出关于就业、择业活动的表述,请调查对象依据本人对表述的同意程度,选择相应的指标,并对五级量表中的各项指标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赋值1~5 分,通过总体和每个分项的平均分判断学生的择业认知情况。通过调查结果得知,目前学生在择业认知方面各个表述平均分在3 至4 分之间,总平均分为3.52 分。可见,调查对象群体的总体择业认知水平处于中等偏上位置。每个指标的选择人数和平均分如表2所示。

表2 学生择业认知水平概况

除了基本的择业认知之外,学生对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就业指导课程的认识水平随着年级的增长表现出了较为显著的递减变化。具体来说,首先,对于“我通过学校的就业指导课获得了丰富的就业理论,可以指导我的择业”的量表表述,一至三年级选择“同意”和“非常同意”选项的比例分别为56.67%、44.57%、42.86%,大三与大一相比下降了13.81%。其次,对于“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让我获得了更多的就业信息”的表述,一至三年级选择“同意”和“非常同意”选项的比例分别为62.63%、51.63%、46.43%,大三与大一相比下降了16.2%。究其原因,除了学校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课程质量亟待提高之外,也是由于部分低年级学生没有真正参与择业活动,仅凭主观臆断对就业指导中心和指导课程进行评价,表现出同意率的虚高;而高年级学生通过参加择业活动了解到自身择业理论的缺失和就业信息的不足,因此导致对表述的同意率产生显著降低。

(二)学生择业理想与价值取向情况

本次问卷对于学生择业理想与价值取向的调查问题均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围绕调查目的对调查对象提出相关问题,请其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最符合的选项。

1.择业中最优先考虑的因素

对于择业中最优先考虑的因素,有42.12%的学生选择“薪资待遇”,37.88%的学生选择“个人发展前景”,选择“职业稳定性”“工作地点”“社会需要程度”选项的比例分别为11.79%、4.37%、3.84%,具体情况如表3 所示。可见,电子信息类高职学生在择业时最注重的因素是薪资待遇与个人发展前景,而社会需要程度很少被列入考虑范围。

表3 “择业最优先考虑的因素”问题选项分布

2.择业时优先考虑进入的行业

对于择业时优先考虑进入的行业,有70.33%学生表示会优先选择“所学专业对口的行业”,20.26%的学生表示会“顺其自然,遇到什么行业就做什么行业”,另有9.4%的学生选择“与所学专业无关的行业”。问卷对于没有选择“所学专业对口的行业”的学生设置了追问问题,了解其不愿意选择对口行业的原因,37.95%的学生选择“对本专业不感兴趣”,22.77%的学生选择“担忧本专业的职业前景”,16.96%的学生认为“本专业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15.63%的学生表示“不喜欢本专业的工作环境”,6.7%的学生认为“本专业对口工作平均薪资水平不高”,具体情况如表4 所示。可见,大部分电子信息类高职学生在择业时愿意进入专业对口的行业,少部分学生由于对本专业不感兴趣等原因,不愿意进入专业对口行业工作。

表4 “不愿意从事对口行业的原因”问题选项分布

通过深入分析发现,不同年级学生对于是否优先选择对口行业的问题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至三年级学生表示优先选择对口行业的比例分别为77.21%、56.52%、60.98%,比例最高的大一年级比最低的大二年级高20.69%,而到大三年级又有所回升。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大一不愿意选择对口行业的学生中,很多是通过调剂途径录取入学,入学前对本专业并不了解,也并不想从事该专业对口工作;而到了大二,由于学校没有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专业宣讲和前景教育,再加上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理科成分较强,如果缺乏良好的专业基础,在学习中后期较难保持学习兴趣,导致不想从事对口行业的比例上升;而到了大三,就业、择业近在眼前,许多学生或已经对所学两年的专业产生好感,或决定顺其自然,因此情况又有所好转。

3.择业时优先考虑的地区

对于择业时优先考虑的地区,93.25%的学生都选择优先考虑在城市就业。通过设置追问问题了解,44.89%的学生优先选择在一线城市及新一线城市择业,26.14%的学生选择非一线的省会城市,22.16%的学生选择非省会的二线城市,其余6.82%的学生选择三线城市。具体情况如表5所示。

表5 “优先考虑的城市类型”问题选项分布

通过追问,了解这些学生没有选择在乡镇就业的原因,43.18%的学生选择“乡镇工作工资低于城市”,35.23%的学生选择“乡镇工作个人发展前景受限”,这也与前文所述的学生择业最优先考虑的两个因素相吻合,具体情况如表6所示。在告知学生“部分乡镇职业在领取基层津贴后,收入水平高于同层次城市的平均收入水平”的信息后,74.29%的学生愿意考虑到乡镇工作,另外25.71%的学生选择依然不考虑。

表6 “未考虑在乡镇工作的原因”问题选项分布

(三)学生择业动机与途径情况

在学生的择业动机与途径方面,择业动机水平主要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进行测量,而择业途径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调查。在择业动机上,通过表7可知,目前学生在择业动机方面各个表述平均分在3.5 至4 分之间,总平均分为3.74 分,可见学生总体择业动机水平较高。

表7 学生择业动机水平概况

在择业途径上,42.25%的学生选择优先通过参加招聘会择业,27.28%的学生表示会优先选择自己在网络上寻找择业信息,17.09%的学生优先考虑老师、亲友介绍的择业机会,3.31%的学生优先从杂志、报纸等纸媒当中寻找择业信息,另有10.07%的学生表示会选择其他择业途径,具体情况见表8所示。但从年级维度上看,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择业途径的选择上,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主要选择通过参加招聘会进行择业,比例分别为42.71%、45.65%,选择通过网络寻找择业信息的比例仅有24.44%、23.91%;但大三年级学生则主要通过网络寻找择业信息,比例高达51.19%,比大二年级的比例高27.28%,大三年级学生选择通过参加招聘会进行择业的仅有32.14%,比大二年级下降了13.51%。通过深入了解发现,形成此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在疫情防控期间采取封闭管理措施,尚在校内的大三学生较难自由离校参加招聘会,所以主要选择网络途径广泛搜集择业信息、在线投递简历,需要现场面试时再向学校履行请假外出手续。

表8 “优先选择的就业途径”问题选项分布

三、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学校就业指导质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

通过调查结果得知,许多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毕业年级学生对于学校就业指导课程和服务满意度不高,并且通过深入了解发现,部分高职院校存在“重招生轻就业”“重就业指标轻择业指导”的情况,以至于学校就业指导工作质量欠缺,未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择业引导服务。而在校学习期间是学生做好职业准备和规划的重要阶段,也是大学生获得知识、提高素质和能力,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最佳阶段[4]。对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高职生而言,由于培养目标的倾向性,相对于其他第三产业类专业学生,他们可能更多地擅长于技能领域,但因对于择业所需要的信息搜集、职业规划能力不足,他们更需要依靠学校的就业指导形成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和就业竞争力。因此,学校应着力提高就业指导质量,包括就业指导课程质量和就业指导服务质量,多管齐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在就业指导课程上,打破原有的单一就业指导课程模式,将择业价值观等内容融入到学生的专业课程当中,使专业课教师在平日授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为学生搭建本专业的择业认知、择业途径、择业取向等价值观框架,而不仅仅是在学生进入实习阶段前,简要地以合班教育的形式进行一两节课的空洞说教式择业指导课程[5]。在就业服务上,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等职能部门需要转变完成上级指标任务、被动等待学生上门咨询的工作观念,通过开展“择业活动周”“择业大讲堂”等活动,设立“择业咨询室”等方式,积极主动地面向学生开展择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熟悉国家和地方的相关就业政策,提高包括电子信息类专业在内的各类专业学生对于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度。

(二)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丰富培养学生择业价值观的途径

正如前文所述,X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目前在择业价值观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例如,盲目追求大城市择业、对本专业择业意向不强、关注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需要等。而在高职院校择业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除了采用传统讲座、就业课程、择业指导等“显性”方式,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环境等“隐性”方式,丰富培养学生择业价值观的途径。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学生就业社团,举行模拟简历大赛、模拟面试大赛、模拟“职来职往”节目等活动,发挥第二课堂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合理确定就业期望,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价值观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择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借助短视频平台、微信公众号、校园APP 等新媒体,报道社会上关于择业就业的先进事迹。例如,广西某高职院校在2019年曾开展“争做黄文秀式好青年”主题活动,向学生宣讲时代楷模、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原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同志毕业后毅然放弃高薪工作返回家乡,投入脱贫攻坚工作的第一线的先进事迹。此外,还可以结合电子信息类专业特点,通过宣传与学生职业前景相贴近的大国工匠、劳动模范等事例,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择业理想与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达到自我发展与社会需要相统一[6]。

(三)紧密家校之间的联系,营造良好的择业价值观发展环境

择业价值观的塑造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如果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取得的效果将十分有限。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以血缘为纽带、以家族为核心的文化,其特殊性决定了家庭因素将在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的塑造过程中产生重要的影响[7]。但在目前,由于学生的家庭环境、家长的价值观念都各不相同,很多时候家庭因素对于学生择业价值观所产生的影响并不一定是正面的。例如,在调查中发现,部分电子信息类专业高职生家长对学生所学的专业并不支持,甚至存在一定的误解。有些家长认为电子信息类专业未来从事的工作会每天接触电磁辐射,将对学生的健康产生威胁,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为以后从事其他行业做准备,导致学生临近毕业时既没有学好本专业知识,也没有学到其他行业的技能,影响学生的择业。

因此,学校需要进一步密切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家校联系群、微信公众号、网络平台等渠道,向家长介绍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就业方向、职业晋升途径等信息,以及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帮助家长建立起对学生所学专业和学习情况的全面认知,使家长能够在家庭环境中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择业价值观。另外,在传统工作模式下,辅导员或就业中心在向学生推荐择业信息或就业政策时,一般直接向学生本人推送,而在紧密家校联系的背景下,学校工作人员可以有针对性地向家长介绍部分优质择业机会和重要就业政策,帮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时下的择业形式,以便更好地对学生的择业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家校联合共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择业价值观发展环境。

四、结语

通过本文的调查研究分析可以看出,X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择业价值观总体来说是比较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不现实的不良取向。如何引导高职学生建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依然是社会、高校、家庭所共同面临的问题[8]。

注释:

①Cronbach’s Alphat 系数是社会科学研究中最常使用的信度分析指标,系数越大代表量表内在一致性越好。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就业指导问卷
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与处理的措施探讨
以创新力为导向的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电子信息工程系
针对电子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
问卷网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问卷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