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调查研究
——以广西高校为例

2022-06-10刘晓飞赖志鸿刘军杰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形势观念毕业生

刘晓飞,赖志鸿*,刘军杰

(1.广西医科大学,南宁 530021;2.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宁 530021)

引言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加强对现阶段大学生就业观念的研究,深入了解大学生当前就业观念,有利于大学生对自我进行重新定位,同时对高校如何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现代化人才具有参考价值,关系社会的稳定发展[1]。关于大学生就业观念现状的研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通过对高校学生进行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调查研究,总结分析当下大学生们的就业观念,既可以让大学生意识到形成正确自我就业观的重要性,又能为高校设置就业相关课程提供新思路。此外,本研究有助于就业单位进一步了解当下高校学生就业观念,进而制定符合单位发展的招聘计划与培养方案。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等14 所广西高校不同专业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发放问卷1360份,回收有效问卷1211 份,线下访谈86 人。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等方法,旨在对不同高校在校学生的就业观念进行深入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进一步得出结论。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见表1),男女大学生比例分别为27.99%和72.01%,参与此次调查问卷填写的女大学生人数明显大于男大学生人数。从样本的专业类型上看,基本涵盖广西区内高校所有专业类型,其中,医学类占33.03%,比例最大。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n=1211)

(二)就业问题关注度对未来职业选择的影响

由于P=0.008<0.05,在校大学生对就业问题关注程度对考虑改变未来职业的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表中显示,考虑改变未来职业的在校大学生中,很关注就业问题的人数最多,仅有少数大学生关注就业问题;而在没有考虑未来职业改变的大学生中,仍有部分大学生很关注就业问题,而稍有关注或没有关注占大部分。对于是否考虑未来职业改变仍不清楚的大学生占少数。这说明,关注就业问题的大学生会更多地考虑改变未来职业选择,而不关注就业问题的大学生较少考虑改变未来职业。

表2 在校大学生对就业关注情况与是否考虑改变未来职业关系分析(n=1211)

(三)大学生所处年级与对就业形势看法的关联性

由于P=0.012<0.05,在校大学生对国内就业形势看法与其所处年级存在统计学关系(见表3)。表中数据显示,在大一学生中仅有少部分认为当前就业形势堪忧,还是有较多学生认为目前就业形势良好。大二、大三、大四学生认为就业形势良好的人数依次减少,且高年级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良好的人数极少。但从所处年级比例上看,大二学生认为就业形势良好的约占该年级比例的30%,而大三、大四学生认为就业形势良好的在该年级占比均不足10%。总体上看,大多数学生对就业形势不看好,高年级的大学生中认为就业形势不乐观的人数比低年级大学生多。

表3 在校大学生对国内就业形势看法与其所处年级关系分析

(四)疫情之下的就业问题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见图1),高校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是多样的。在问卷所列举的常见就业问题中,每一项问题的选项均有超过50%的样本选择。大多数学生认为,受疫情影响,许多企业面临经营困难问题,并通过大量裁员以减少企业开支,就业机会减少。此外,认为就业人数多、竞争力大,社会适应能力低,网络招聘环境不好的大学生占比相似,各项比例均超过60%。在众多就业问题中,认为招聘人数岗位减少、就业形势不好的样本比例最大。

图1 疫情之下的就业问题分析

(五)就业压力的体现

从就业压力方面看(见图2),数据显示,新冠疫情给高校学生带来较大的就业压力,其中招聘规模缩减、延迟毕业而导致错过就业时间是大学生倍感就业压力的主要原因,占比分别位居众多原因中第一、二名。此外,物价上涨薪资低、就业规划被打乱、交通管制出行不便等原因造成的压力均超过50%,说明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多样。

图2 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分析

三、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1.对就业问题的关注程度影响未来职业选择

据调查,大部分很关注就业问题的大学生将考虑改变未来的职业选择。在疫情影响下,经济受到一定冲击,许多企业面临倒闭,各行各业呈现出招聘萎缩状态。此外,企业裁员、大量海外留学生归国,往届未就业毕业生人数增加,就业问题的逐渐堆积,导致就业竞争压力剧增。就业市场形势日益严峻,很多应届毕业生表示会根据疫情常态化的市场需求改变原有的职业规划。同时,也有部分大学生已经做好“专业不对口”的准备,在临近毕业的一两年根据未来的就业市场发展趋势,开始学习新技能以更适应未来改变职业选择的需要。

2.高年级大学生对就业形势不看好

调查数据显示,大一年级中有86.3%的大学生对未来就业形势感到良好,而到了大四年级对就业形势看好的大学生仅占8.8%。大一学生刚踏入大学生活,尚未考虑未来的就业选择,较少关注当下就业市场形势。并且,当前步入大学的基本为“00 后”,他们的生长环境和生活条件均较好,很少会为就业问题感到担忧。随着年级的递增,高年级的大学生们更近距离地接触社会现实,尤其是临近毕业的大四学生更能感受到不断增大的就业压力。虽然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已经早早做好了毕业后的就业规划,但由于疫情的影响,他们的就业计划被打乱,不得不重新对就业市场进行观察,以调整原有计划或制定新的就业计划。

3.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大程度来自于疫情影响

调查数据显示,因疫情影响而导致的企业招聘规模缩减、就业规划被打乱等因素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剧增。部分受调查者表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就业压力还是源于疫情影响。首先,疫情影响劳动力市场,就业市场的用人需求量供大于求。大批企业倒闭,招聘企业数量急剧减少,招聘单位在校园招聘中开始缩减招聘职位或取消招聘。其次,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之下,大学生创业挑战大、成功率低,需要对生产模式和销售模式进行巨大调整以适应疫情影响下的市场,这就导致大多数打算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会选择先就业。最后,毕业生原有的就业规划被打乱,需要对就业要求进行重新考量和对就业观念进行新的调整,因此,易对未来产生不确定感,焦虑和压力油然而生。

(二)对策建议

分析发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的若干问题及就业压力增大导致就业观念的改变。大学生就业问题存在长期性和复杂性,社会各方应相互合作,尽可能缓解疫情给高校毕业生带来的就业压力,减少因大学生就业问题给市场经济和当代社会带来的影响。

1.大学生应树立健康就业观念,积极适应市场需求

有研究表明,往往有着积极就业观念的人,未来的就业预期也会显著地提高[2]。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毕业生要敢于直面疫情带来的就业问题,多关注当前就业市场形势,根据不同企业的招聘要求完善个人简历,也可以根据市场就业趋势适当改变原有的就业规划,敢于打破传统的就业观念。

首先,专注学习,勤于实践。面对疫情下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勤于实践,多参与社会基层实践,增强自身工作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其次,正确认识自我,做好就业准备工作。高校毕业生应理性看待疫情,建立积极的就业心态,根据个人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主动参与就业竞争。最后,在面对疫情带来的压力时,需提高心理抗压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和快速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树立健康积极的就业观念。

2.高校指导学生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开展有效的就业辅导

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表示面对疫情带来的就业困难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求职技能不强、社会适应能力较低。因此,高校在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时,要进一步明确学生需求,借助帮扶政策,指导学生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如通过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开展生涯咨询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应变能力,以减轻疫情给毕业生带来的就业压力。

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是当前高校在日常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两大部分,也是帮助学生实现就业的重要力量[3]。高校可聘请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对国家在疫情防控期间出台的政策和实事热点进行精准分析,给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此外,还可开辟毕业生创业渠道,增加校园创业孵化基地的数量,建设高校孵化园,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帮扶[4]。在疫情影响下,高校还应注重实践和职业培训,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实践实习项目,增长社会阅历。如,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线上培训、线上招聘、线上宣传等项目,拓宽校企联合的创业渠道。

3.各企业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扩增人才储备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外迅速蔓延,各行业的复工复产时间被推迟,这也对企业单位的运营及收支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5]。面对此次危机,各企业单位要正确分析社会形势,制定应对市场变化的政策,在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同时,积极落实国家政策,配合政府、高校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首先,广大企业应当顺应用人需求的增长趋势,吸纳企业需要的专业型、创新型人才,积极为应届毕业生创造数量多、质量高的就业岗位。其次,社会各大企事业单位要拓宽网络招聘渠道,如建立线上交流直播平台,使毕业生能够“云学习”各企业的招聘需求,了解未来就业市场趋势,减轻学生的就业焦虑及心理压力。最后,企业可在各高校开展“新苗计划”“管理培训生”等人才培养项目,进一步开拓校企合作渠道,加强与学校就业管理部门的沟通联系,提前与高校对接,便于尽早开展招聘工作[6]。

4.政府需对就业市场加强宏观调控,落实就业政策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市场就业问题主要体现为“疫情影响复杂多变,‘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较大,给就业增加了不确定性和挑战性”和“国内疫情防控仍有薄弱环节,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稳就业压力较大”两方面[7]。受新冠疫情防控要求影响,较多企业处于不乐观的运营现状,就业难问题不仅仅是学生所面临的个人问题,而且是影响社会稳定发展的社会问题[8]。为解决就业难问题,国家出台过相关政策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如增加各高校研究生名额、支持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提高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帮扶等政策,政府应加大就业政策的执行监督力度,维护就业市场秩序,增加高校毕业生的择业选择,加强政府对就业市场的宏观调控,摆脱“毕业就是失业”的心理阴影,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就业观念。

四、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给各高校的就业工作带来了诸多困扰,疫情防控常态化也将成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环境因素,高校大学生就业择业观念因此而转变的问题值得深思。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高校应重视疫情对大学生就业择业观念的影响,企业应尽可能多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高质量岗位,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就业市场的宏观调控。总之,社会各主体都要各司其职、加强合作,共同解决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出现的就业难题,助力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猜你喜欢

形势观念毕业生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健康观念治疗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最“叛逆”的毕业生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
适应形势 增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