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脑肿瘤CT的临床鉴别诊断研究

2022-06-10威,彭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8期
关键词:脑膜瘤母细胞符合率

罗 威,彭 川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影像科 广东 广州 510060)

颅脑肿瘤有良恶性之分,种类较多,包括脑膜瘤、胶质瘤、转移瘤等,但早期症状表现缺乏特征性,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眼球震颤等症状,部分可伴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1]。因此,早期明确诊断,确定手术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术前对肿瘤准确定位、确定肿瘤性质,对手术方案的选择以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影像学检查在颅脑肿瘤的诊断中有重要地位,CT、MRI均是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CT能显示病灶部位、大小及形态,通过增强扫描能提高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度,并利用后期三维重建,从多角度观察病灶情况,从而为临床鉴别诊断不同颅脑肿瘤类型提供可靠依据[2]。MRI对组织分辨率高,可确定肿瘤的性质、结构等,也可评价手术效果,确定有无肿瘤残留或复发[3]。但颅脑肿瘤涉及的结构复杂,表现多样,部分类型肿瘤发病率低,容易发生漏诊、误诊,需要临床早期诊断,选择最佳影像学检查方式,提高诊断效果[4]。本文进一步分析颅脑肿瘤CT的临床鉴别诊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0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治疗的60例颅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60例患者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44.14±4.84)岁;病程1~6个月,平均病程(2.05±0.53)个月;伴语言障碍16例、感觉障碍28例、情感障碍16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呕吐、头痛、眼球震颤、颅内压增高等症状及体征;②入院后患者均行头颅CT及MRI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或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③能够配合研究,病历资料完整者;④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继发性或转移性颅脑肿瘤患者;②合并其他颅脑器质性疾病者;③不能配合检查、影像学资料不完整者等。

1.2 方法

CT检查:采用GE Discovery CT750 HD扫描机,患者取仰卧位,保持身体不动,头部置于架中,下颌内收,扫描范围为头顶至颅底,先行常规平扫,设置扫描参数:层厚5 mm,扫描视野250 mm,矩阵512×512,电压120 kV,电流300 mA;再行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推注非离子对比剂碘海醇注射剂,注射速率为2.0~3.0 mL/s,延迟扫描时间为50~60 s;扫描完毕后根据实际情况,应用容积重建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最大密度投影(maximal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法,形成3D或多平面图像[5]。

MRI检查:采用GE SIGNA Pioneer 3.0T超导型磁共振机器和32通道头部线圈扫描,造影剂使用钆喷酸葡胺注射液,进行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扫描,采用常规FSE序列横轴位T1WI,层厚5 mm,矩阵为320×256,FSE序列横轴位T2WI,矩阵为416×416。增强后进行SE序列冠轴位T1WI,FSPGR序列横轴位T1WI,以及3D BRAVO序列矢轴位T1WI的薄层容积扫描,层厚为1 mm,矩阵为256×256[6]。所有图像资料均由两名工作经验5年以上的影像诊断学医师按双盲法进行诊断,意见不一致时讨论后出具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

统计脑膜瘤、蛛网膜囊肿、室管膜肿瘤、髓母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等不同颅内肿瘤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记录两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计算对恶性颅脑肿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比较

CT检查脑膜瘤、蛛网膜囊肿、室管膜肿瘤、髓母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检出率及总颅脑肿瘤检出率与MRI检查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CT检查脑膜瘤、髓母细胞瘤的诊断符合率与MRI检查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CT检查蛛网膜囊肿、室管膜肿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符合率及总颅脑肿瘤诊断符合率均低于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对不同颅内肿瘤的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比较[%(n/m)]

2.2 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

病理结果显示,阳性44例(恶性脑膜瘤9例、室管膜肿瘤5例、髓母细胞瘤21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9例),阴性16例(良性脑膜瘤9例、蛛网膜囊肿7例);CT诊断结果为阳性42例,阴性18例;MRI诊断结果为阳性44例,阴性16例,见表2。

表2 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 单位:例

2.3 两种方法对恶性颅脑肿瘤的诊断效能比较

CT诊断恶性颅脑肿瘤的灵敏度81.82%、特异度62.50%、准确性76.67%、阳性预测值85.71%、阴性预测值55.56%均低于MRI诊断的97.73%、93.75%、96.67%、97.73%、9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比较[%(n/m)]

3 讨论

颅脑肿瘤是神经系统常见肿瘤类型,主要起源于颅内的组织结构,有良恶性之分,但良性及恶性颅脑肿瘤的早期症状表现类似,随着肿瘤的增大,均可产生占位效应,损伤正常颅脑组织结构,甚至危及患者生命[7]。而不同类型颅脑肿瘤在治疗和预后上有明显差异,因此,早期准确定位、定性,对临床确定治疗方案、评估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8]。对于颅脑恶性肿瘤来说,早期的诊治更为重要,当肿瘤病情局限时进行手术切除,对改善预后、抑制肿瘤复发和转移至关重要。而当恶性肿瘤发生进展,可侵袭和浸润周围脑组织,继而引发继发性肿瘤病灶,不仅加大了治疗难度,而且明显影响预后[9]。

早期影像学检查是明确颅脑肿瘤诊断的主要手段。通过对颅脑肿瘤定位,确定其数量、大小、边缘、血供、与周围组织关系等,能给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信息。CT是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特别是应用MSCT,具有操作简便、空间分辨率高、扫描快速、层距及层厚更小等特点,能显示脑颅内微小血管病变[10-11]。同时,采用增强CT扫描,能增强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密度差,提高对软组织结构的分辨率,不仅能观察血管的解剖结构,还可明确血管与病灶之间的关系,观察血流动力学情况,显示病灶内有无钙化,提高对颅脑肿瘤不同类型的鉴别诊断效果[12-13]。但CT也存在一定不足,在轻微活动下即可产生伪影,且对于直径<1 cm的病灶容易漏诊,在病灶定性时也容易受病灶部位、大小等影响,导致CT对颅脑肿瘤的诊断具有一定误诊、漏诊率[14]。MRI也是颅脑肿瘤重要的检查手段,能够在矢状位、冠状位、横轴等任意角度切面成像,对软组织分辨率高,整体成像效果优于CT,对不同肿瘤呈现出不同信号变化,还可进行三维立体成像,避免了颅内其他组织影响,提高病灶的观察及诊断效果,特别对于CT不易查出的微小病灶,有较高诊断效果[15]。此外,MRI无辐射,安全性高,但成像时间相对较长,不利于病情重或情绪烦躁的患者检查,且无法观察病灶内钙化情况[16]。

本文结果显示,CT检查脑膜瘤、蛛网膜囊肿、室管膜肿瘤、髓母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检出率及总颅脑肿瘤检出率与MRI检查无显著差异(P>0.05);CT检查脑膜瘤、髓母细胞瘤的诊断符合率与MRI检查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蛛网膜囊肿、室管膜肿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符合率及总颅脑肿瘤诊断符合率均低于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恶性颅脑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低于MRI诊断(P<0.05)。说明CT对颅脑肿瘤的鉴别诊断效果上不及MRI,但CT时效性好,对颅脑肿瘤的检出率与MRI相当,可先行CT检出,若需进一步定性可再行MRI检查,以提高诊断效果[17-18]。

综上所述,颅脑肿瘤CT的临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但整体效果不及MRI,临床可根据病情情况,先行CT检查,无法明确诊断者再行MRI检查。

猜你喜欢

脑膜瘤母细胞符合率
侵袭性脑膜瘤的诊断及研究进展*
软骨母细胞瘤样骨肉瘤穿刺标本免疫组化H3F3B、IMP3、Clusterin 联合H3F3B 基因突变检测的意义
脂肪瘤性脑膜瘤相关研究进展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脑袋里长瘤一定得手术吗
查出脑瘤怎么办
胶质母细胞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2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这种恶性肿瘤,3岁以下是高发期
口服等渗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
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