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疑”驱动,培养思辨能力

2022-06-07尹群娣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65期
关键词:思辨质疑思维品质

尹群娣

【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以“疑”驱动,引发学生独立辨证地思考,学会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特征抓住本质,揭示事物发展的原因与动力,掌握规律,预见事物发展过程。笔者试图以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掷一掷》一课为例,通过对四个教学片段的分析,在教学中采用“引疑、思疑、探疑、用疑”四个环节发展学生质疑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辩证、批判性地思考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关键词】质疑;思维品质;思辨

“质疑”是学生数学思维品质个性差异体现的其中一个方面,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掷一掷》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可能性》这一单元学习结束后的一节综合与实践活動课。笔者试图以《掷一掷》一课为例,通过对四个教学片段的分析,在教学中采用“引疑、思疑、探疑、用疑”四个环节发展学生质疑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辩证、批判性地思考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案例描述

片段一:创设游戏活动情境,设置悬念

师:今天,我们用两颗骰子与大家一起玩“夺红旗”的游戏。想一想,同时掷两颗骰子,朝上的两个面的点数之和可能是多少?

生:2,3,4,5,6,7,8,9,10,11,12。

师:现在,老师把这些数字分配到三条线路当中。(板书)

师: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当掷出两个骰子的和是2、3、4、5由线路一向上移动红旗一格,掷出两个骰子的和是6、7、8由线路二向上移动红旗一格,如此类推。最先到红旗或距离红旗最近的线路获胜。

师:这三条线路如果让你选,你会选哪条线路?为什么?

生1:我选择线路一,因为它有4个数字。

生2:我选择线路三,因为它里面的4个数字都比另外两条线路的大。

生3:选择线路一或者线路三都可以,因为这两条线路都有4个数字,比线路二的数字多,获胜的机会应该会大一点。

生4:……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环节目标:通过创设“夺红旗”的游戏情境,把两颗骰子点数和的11个数字巧妙地分配到三条线路当中,设置悬念。让学生对线路进行选择,为接下来疑问的引出作好铺垫。

片段二:小组活动操作,引发疑问

(小组开展游戏并汇报游戏的结果:线路二获胜的有9个小组,线路一获胜的有2个小组,线路三获胜的有3个小组)

师:看到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 怎么会这样的呢?

生2:为什么线路二的数字个数少,反而更容易获胜呢?

生3:明明线路二只有3个数字,而线路一与线路三都有4个数字,获胜的机会应该会比线路二大啊?怎么这么多小组都是线路二获胜?

生4:……

环节目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现实际操作的结果与刚才的选择分析不一致,从而对此产生质疑,引发学生对疑问继续探索、思考的兴趣与欲望。

片段三:实验探索,揭示规律

师:看来获胜的奥秘与数字的多少、数字的大小没有必然的关系。到底线路二容易获胜的原因是什么?

生1:我选的是线路三,不知为什么总掷不到和是9、10、11、12的这几个数,而掷到和是6的机会特别多,所以线路二走得特别快。

生2:会不会与数的组合有关?

(教师相机板书:)

学生用列举法、列表法等探索各点数和的组合情况,如下图:

师:通过大家刚刚的讨论,你发现线路二容易获胜的奥秘了吗?

生:我们发现所有这些点数和的组合一共有36种,其中线路一与线路三数字的组合各占10种,而线路二的数字占了16种,点数和是6、7、8出现的可能性会比另外两条线路的数字大,所以线路二更容易获胜。

师:是的。因此,我们选择线路时,我们不能只看表面,要学会理性思考,分析背后真正的原因。

环节目标:带着疑问,通过猜想、试验、验证的学习过程,对由两个骰子朝上的两个面的点数之和2至12这些数字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逐一进行研究,在观察、分析、讨论中寻找线路二容易获胜的真正原因。

片段四:反思应用,积累经验

(出示某商场周年庆活动的抽奖方案)

师:看到这个活动方案,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分别从老板与顾客的角度对该方案分析。

环节目标:透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抽奖方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理性的分析、判断与思考,辨识事物背后的真象,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积累活动经验。

二、案例分析

心中所疑,提出以求得解答。在“掷一掷”案例中,以“疑”为驱动,通过“引疑、思疑、探疑、用疑”四个环节的实施,发展学生质疑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辩证、批判性地思考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1.巧设情境——引疑

“疑”的引出,一方面需要打破“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放下“权威”,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夺红旗”游戏情景的创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抓住学生刚学习了“可能性”的相关知识,对简单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问题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的契机,抓住事情表面现象与实质内涵之间的冲突,以学生认为“4个数字出现的机率会比3个数字的多”的认知为切入,巧设了三条线路,在有效的情境中引发思考,为接下来引发质疑作好充分的前期铺垫。

2.认知冲突——思疑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是思维的开端。案例中,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发现实际的结果与原先预想的结果不一致:竟然是数字少的线路二反而更容易胜出。面对实验结果与原有认知经验产生的矛盾冲突,学生不由对此产生一连串的疑问,并激发起探索与思考的欲望和兴趣。

3.动手操作——探疑

带着因对问题的思考而引发产生的探究欲望与动力,为解开疑问,学生展开了思考、探索研究之旅。在这个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将会运用各种方法与策略,运用所知、所学在不断地重复着猜想、尝试、试验,被推翻,再猜想、再尝试、再试验的过程,直到释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经历沮丧、挫败的情绪体验,但当寻求出答案时,却会体验到别样的喜悦。

案例中,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发现,游戏实际产生的结果与原先的猜想并不一致,“数字多的”“数字大的”并非易获胜的原因。当猜想被推翻后,学生对影响获胜的原因进行再次猜想、再次试验,通过探索研究,发现游戏背后中所蕴藏的规律与奥秘,从而解开心中疑惑。

4.灵活应用——用疑

“教育即生活。”对质疑思维品质的培养,不应只停留在我们的课堂学习当中,而应在生活中灵活应用,引导学生学会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出质疑,学会独立分析判断,不人云亦云,不盲目跟风、不盲目崇拜权威,善于质疑、勇于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对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类似“某商场周年庆抽奖方案”这样的现象进行分析,辨识社会中常见的一些“陷阱”,明白到遇事不能只看表面,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本质的核心规律,练就一双“火眼金晴”洞察事物现象背后的真相。

“质疑”是一种思维品质。它不像具体的数学知识那样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内容呈现在我们的教材当中,对它的培养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像“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样,巧妙地把对质疑这一思维品质的培养融入到日常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让学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理性分析的习惯,学会抓住事物的本质,不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敢于“质疑”、勇于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罗燕燕AC5BD9FF-9FA0-43BD-830B-FAA59F1C84BF

猜你喜欢

思辨质疑思维品质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