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插花艺术》课程为例

2022-06-06柳静李聪玲朱涛李芳菲李冰冰

智库时代 2022年26期
关键词:花材插花学时

柳静 李聪玲 朱涛 李芳菲 李冰冰

(河南城建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插花艺术”是农林院校园林、园艺等相关专业的一种专业课或专业选修课,它所涉到的知识与有关专业较多,是一项艺术价值和实践意义较强的专业课。与其他课程比较,“插花艺术”专业课不仅仅是一个专业课,它更是一项技能和艺术作品,它需要学生在掌握坚实的植物基础上,更要拥有较好的动手能力和美感素质[1],这就导致“插花艺术”专业课的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有着较大的难度。目前在“插花艺术”课程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注重于理论教学,但实践教学却比较单薄,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脱节以及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这一问题,怎样根据“插花艺术”教学的特点,寻找合理的教学方法,是高等院校农业技术类课程开展该教学面临的共同问题[2]。

针对“插花艺术”课程改革,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依据“精简理论教学,完善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活动”的思路,优化整合课程教学内容(见表1),完善设计教学活动,进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力求建立一个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实现“教”与“学”的高效融合。具体改革尝试如下:

表1 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精简理论教学环节,优化理论教学内容

(一)精简理论教学学时比例

针对我校“插花艺术”课程现状,我们在2019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将“插花艺术”从“盆景与插花艺术”课程中分离出来单独开设,将课程设置为2学分32学时,其中理论28学时,实践14学时。夯实的理论基础是学生进行插花艺术实践操作的基础和前提,课程理论学时虽然减少,但理论知识内容却未减少。对于理论教学环节,我们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部分理论知识前移到课前,通过课前学习、课上测验、课后巩固的形式来进行。通过理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形式,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插花艺术理论知识体系。

(二)优化理论教学内容

“插花艺术”作为一门专业类课程,它有着自己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理论体系[3]。理论教学环节中,本课程主要设计三方面内容,一是插花艺术概论、中外插花艺术发展史及插花艺术基本理论三部分理论知识。这三部分内容理论性强,授课形式不当容易产生枯燥感,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所以,在这部分的理论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对图片资料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图片资源生动地讲解插花艺术特点、类型、我国插花艺术发展史及插花造型基本要素和基本原理。二是插花艺术基本知识的学习,这部分主要涉及到插花花器、花材及插花的基本技能。对于插花花器和花材部分的内容采用现场教学的形式,课上准备若干种类花器和花材,让学生通过实物更直观地对所学内容进行掌握,对于插花基本技能的知识则采用实操演示的教学方式。如花材的修剪部分,我们通过散尾葵(黄椰子)等枝条的修剪来解释花材修剪的各个要点;花材的弯曲造型,我们则是通过一叶兰、沿阶草、鸢尾等叶材的弯曲来示范草本枝条的弯曲造型。三是将东、西方插花艺术和现代插花艺术等章节核心内容糅合到实践教学中,在理论教学中仅保留各类型插花艺术特点、风格及创作理念等理论知识,从而达到精简理论教学的目的。

二、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一)增加实验教学学时比例

实践教学环节是“插花艺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关键环节,是实现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4]。“插花艺术”课程作为一个实践性技能很强的专业类课程,在实践环节的教学中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训练和对插花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充分调动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开展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理论教学环节中插花艺术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5]。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和教学经费不足的问题,课程教学多限于理论讲授,而实践课环节开设较少。2019年前,我校园林专业的“插花艺术”课程2学分32学时,且全部为理论学时。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仅停留在教师的实操演示,学生缺少动手锻炼的机会。2019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后,我们将园林专业“插花艺术”课程的32 个理论学时调整为18个理论学时,14个实践学时(理论课实操演示6学时,学生实操实践8学时),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及创新能力。

(二)科学设置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能够较好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展示插花艺术的艺术魅力。要学好插花艺术这门课,就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科学设置实验内容,强化实践操作技能[6]。课程改革后,我们将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为五个模块,其中“插花基本技能”为基础技能实践,“东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和“现代花艺”三个模块为基本花型插制实践。实践教学设计从易到难,顺应认识基本规律,引导学生由基础技能到各类花型的尝试与实践。与传统单一的插花类课程实践教学相比,本实践性教学模式设置的一大革新就是将实践性教学内容增加了一个“插花艺术课程设计”模块,以此模块为依托,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完善教学过程的设计,突出学生能力培养

在“插花艺术”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首先,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课前,我们会在课程平台上传课程教学资源后,按照教学进度安排,每次课前发布一定学时的课前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线上章节内的视频、PPT等资源,完成对应测验题及相关主题的讨论,教师通过后台数据可以掌握每位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通过系统反馈的结果在课前对本次授课的重难点知识和易错点进行适应调整,从而实现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中心,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课中我们采用理论讲授+实践操作的形式,包括理论探究、作品赏析、示范实践、创新设计4个方面。教师采用讨论式、案例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利用课程平台设计提问、测验、讨论、答疑等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点构建成为完整的知识体系。课下是对知识的复习与拓展,通过课程平台发布测验、作业及相关拓展内容,学生完成课堂知识的内化吸收和拓展。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课程平台对学生给予及时反馈与辅导,对于课程平台统计的共性问题,在下节课进行统一讲解与解答。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从而保证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扎实掌握,实现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

四、改革教学考核模式,保障教学模式的有效施行

课程考核评价也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课程考核形式是验证教学效果的一把“尺子”,通过这把“尺子”可以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课程考核评价也是一条“鞭子”,通过这条“鞭子”可以鼓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鼓励学生较好的完成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进步[7]。

课程考核重视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重视考核实施过程,强化学生全方位参与教学全过程。课程成绩评定包括平时成绩60%(线上学习20%、线下学习20%、实操成绩20%)及期末考试成绩40%。平时成绩中的线上学习由章节测验、专题讨论和线上自主学习三部分组成;线下学习包括考勤、作业、课堂互动等环节组成。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形式进行课程考核。

五、改革成效

“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重点突出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改革与尝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尝试也为农林类院校园林、园艺相关专业的 相关课程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花材插花学时
插花吟
压花花材的选择、采集、前处理和压制技术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植物压花的制作与欣赏
讽刺插花欣赏
教你插一束靓丽花
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