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 T2-mapping检查在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2-06-06王仓义李月河钱冬乐贾春岩
王仓义,李月河,钱冬乐,程 军,贾春岩
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是引起颈痛的重要因素,生理性改变是引发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最主要原因,中老年人为其多发人群,但随人们生活习惯改变,本病呈年轻化趋势发病,青少年患者比例逐渐增高[1]。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但随蛋白聚糖成分减少、渗透压降低,病变椎间盘可发生变扁、突出等病理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3]。目前临床首选影像学检查初步判断受检者是否发生颈椎间盘退行性变,而MRI又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无创且有多种成像序列选择,对人体软组织显影效果佳。故本研究对2020年2月—2021年5月我院53例受检者,经MRI测量颈椎间盘髓核T2值以探讨T2-mapping检查在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评估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1年5月受检者53例,其中男30例,女23例;年龄22~45(28.59±7.84)岁,其中22~30岁33例、31~45岁20例。入选标准:5年内无持续颈痛及上肢神经症状;无压缩骨折;无畸形、感染、肿瘤等脊柱疾病。排除标准:5年内出现持续颈痛及上肢神经症状或明确有颈椎疾病者;伴畸形、感染、肿瘤等脊柱疾病者。
1.2MRI检查方法 使用3.0T超导型MRI仪(德国西门子公司),受检者取仰卧位,扫描前5~8 h避免颈部剧烈运动,先头后足入床。常规扫描序列及参数:SE横断面T1、T2扫描,FOV:200 mm×200 mm,层厚3 mm,SET1WI:TR 3500 ms,TE 83 ms,回波链长度4;T2WI扫描用脂肪抑制序列,TR 3000~3500 ms,TE 80~100 ms,回波链长度19。T2-mapping扫描用多回波自旋回波序列,TR 1200 ms,TE 13.8~69.0 ms,回波间隙13.8 ms,FOV:200 mm×200 mm,层厚3 mm,间隔20%。
1.3图像分析 由同2名高年资MRI诊断医师,参照颈椎Pfirrmann分级系统[4]评估53例受检者颈椎间盘Pfirrmann分级情况。将MRI扫描图像传入Syngo工作站,用T2值测量功能重建颈椎矢状面正中层面T2图,以髓核中部为中心设置约100 mm2感兴趣区(ROI)测量髓核T2值,测量3次取平均值为最终髓核T2值。
2 结果
2.1不同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受检者髓核T2值情况 53例受检者共265个颈椎间盘,不同Pfirrmann分级受检者间MRI髓核T2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髓核T2值与Pfirrmann分级呈负相关(r=-0.673,P<0.01)。
表1 53例受检者265个颈椎间盘Pfirrmann分级及髓核T2值情况
2.2髓核T2值对Pfirrmann分级的诊断准确度 ROC曲线显示,髓核T2值诊断Pfirrmann分级Ⅰ级和Ⅱ级、Ⅱ级和Ⅲ级、Ⅲ级和Ⅳ级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的AUC分别为0.739、0.817及0.784,提示准确度中等。见表2。
表2 髓核T2值诊断不同颈椎间盘Pfirrmann分级者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
2.3不同年龄段、颈椎间盘节段受检者颈椎间盘MRI髓核T2值情况 在22~30岁年龄段受检者中,不同颈椎间盘节段MRI髓核T2值存在明显差异(P<0.01);31~45岁受检者不同颈椎间盘节段MRI髓核T2值明显小于22~30岁受检者(P<0.01);31~45岁受检者中,不同颈椎间盘节段MRI髓核T2值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段、颈椎间盘节段受检者颈椎间盘MRI髓核T2值比较
3 讨论
颈痛能给患者带来身体痛苦并增加心理负担。目前多认为椎间盘、椎旁肌肉、椎间小关节、椎体和神经根痛与颈痛有关,其中椎间盘退行性变及继发性改变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5]。基于此,如何采用有效工具具体量化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对制定治疗方案、评估预后意义重大。目前MRI广泛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其可据人体正常组织与病灶间信号差异特征初步判定疾病,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在脂肪、乳腺等部位具有较高的清晰度[6-7]。MRI有扩散加权成像、FLASH-2D等多种成像技术选择,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扫描序列。
MRI T2-mapping扫描原理为在MRI信号采集过程中,经测量组织中每个体素横向磁化矢量衰减情况进而反映组织病变情况,该检查尤其对水密度组织较为敏感,并可量化反映关节、软骨中内生化成分变化[8-9]。本研究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髓核T2值与Pfirrmann分级呈负相关,表明颈椎间盘髓核T2值越高其Pfirrmann分级越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越轻微。Pfirrmann分级是主要经矢状位T2WI信号改变来评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一种常用工具,病变组织内糖胺聚糖随受检者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因而颈椎间盘MRI髓核T2值也随之降低,故认为用颈椎间盘MRI髓核T2值定量评估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可行[10]。本研究在对不同年龄段、颈椎间盘节段受检者颈椎间盘MRI髓核T2值比较后发现,31~45岁受试者不同颈椎间盘节段MRI髓核T2值明显小于22~30岁受检者,此结果与髓核水含量减少规律相一致。本结果表明髓核T2值对Ⅰ级和Ⅱ级、Ⅱ级和Ⅲ级、Ⅲ级和Ⅳ级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有中等的诊断准确度,AUC分别为0.739、0.817及0.784,提示MRI T2-mapping可用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的评估。
综上,MRI T2-mapping检查可用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的评估,髓核T2值具有定量检测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的潜能,在疗效评估、病情监测等方面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