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的可视化比较分析及启示

2022-06-06李龙娟李盛兵

高教探索 2022年3期
关键词:知识图谱可视化

李龙娟 李盛兵

摘 要:本文以CSSCI和SSCI数据库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性地可视化分析和比较。研究发现:国外发文起始年份较国内早,发文数量远超国内。国内研究数量整体趋于稳定,国外波动相对较大,国内外近年的研究数量均有下降;国内外研究机构均以高校为主,国内研究机构数量和合作程度远低于国外;国内外研究均受组织政策影响较大,知识基础有相似之处,国外研究引用已有文献更多,作者数量及合作情况优于国内;国内外研究热点均含质量文化、课程、政策、在线教育等主题,但也有不同;国内关注对国外经验的借鉴,国外关注学生、模型建构、跨学科领域的研究。对比结果的启示在于:未来国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应加大力度,研究视角上增加多学科领域和微观层面的研究,研究方法上适当增加量化研究。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4.4%,步入普及化阶段。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从“有学上”转变为“上好学”。为实现“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2021年3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四十三章第三节提出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质量建设成为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关系高等教育自身的生死存亡,同时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息息相关。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是高等教育学科发展和实践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国内学者主要采用比较法和文献法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进行了研究:一是对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经验研究,这类研究主要是分析国际上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做法具有典型借鉴意义的国家或地区的先进经验,并结合中国高等教育实际情况,指出对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启示。如别敦荣通过考察11个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总结了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特点、评估立法和方法等方面的先进做法,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8条建议[1];熊志翔以欧洲英、法、荷兰、比利时4国为例,研究了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主要模式的共同特征,为我国建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出强化质量意识、调整高教结构等4条启示。[2]二是关于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的研究。该类研究大多聚焦高等教育中教学、研究生培养等人才培养的模块或环节,分析成效、存在问题并构建相应质量保障体系。如刘振天认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须着眼于系统、刚性和常态[3];李国强指出我国高校在深化教学改革、形成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完善治理结构三方面取得了成效,但部分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存在能力弱、矛盾多、科学性不足等问题,高校应凝聚意识、民主管理、依据学校章程进行管理、重视综合配套改革。[4]三是关于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的研究。这类研究主要对高等教育认证、专业评估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手段进行研究。如张民选系统梳理了高等教育认证的历史、程序、特质与优势等[5];刘献君认为教育评估包括目标、过程、主体等四种取向,应选择合适的评估模式,推进本科教学评估健康发展应分类指导、研发评估技术、建立评估数据库、降低成本、提供管理咨询等。[6]

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内容丰富、涉及面较广,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研究内容方面,对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介绍多,中外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的异同比较少;二是研究方法方面,以主观分析、解读和总结居多,采用计量的量化研究较少。已有量化研究,如邱均平等采用Ucinet和Netdraw对CNKI上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论文进行了计量分析[7],王小明对新世纪CNKI上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核心期刊文献进行了统计[8],尚未从国外或国内外比较视角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进行量化分析。鉴于此,本文拟运用可视化计量工具CiteSpace,对中外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的文献题录数据进行分析,客观展现中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的异同,以期为国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理论研究和现实实践提供参考。

一、数据收集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收集

文献题录数据是使用CiteSpace分析工具的基础,为确保分析的科学性,本研究选取了中外社会科学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数据库——CSSC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SSCI中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为尽可能检索到所有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核心文献,经过多次检索尝试,比较检索结果,最终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检索(检索日期为2021年11月22日):

国内文献方面,在CSSCI数据库中,通过高级检索功能,設置检索条件为:篇名(词)=高等教育与关键词=质量保障或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年=1998-2021,检索到2001至2021年的文献共199篇。

国外文献方面,在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中,通过检索式Topic=(the Quality Assurance of Higher Education)OR(Quality Assurance in Higher Education)OR(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时间跨度为所有年份,文献类型精炼为ARTICLE OR PROCEEDINGS PAPER,共检索到2102条结果。通过剔除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不相关的文献,共得文献1507篇。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两种研究方法:量化研究的文献计量法和比较分析法。CiteSpace是一款被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文献计量工具,能分析文献中的潜在知识,在科学计量学、数据和信息可视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款可视化分析软件。[9]本文采用CiteSpace分别对在CSSCI和SSCI上检索到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领域的文献,使用软件版本CiteSpace 5.5.R2(32-bit);节点类型选取机构、作者共被引、关键词等生成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比较,深入剖析中外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的异同。

二、结果对比分析

(一)基本情况对比分析

1.年度发文量对比

根据系统自动统计的CSSCI和手动统计的SSCI中各年度发文量绘制图1。从图中可见,从发文整体数量来看,国外各年的发文数量远超国内,说明国内相关研究数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发文起始年份看,国外比国内稍早。国内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起于1998年,李延成对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中的认证制度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在我国《高等教育法》颁布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可适当借鉴该制度。[10]国外相关研究起于1992年,即Restino MSR等在《美国医院药学杂志》发表的对评估学生表现的药物信息质量保证计划的研究。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探索了药品信息服务开发的质量保证程序用于客观衡量药学博士生在该服务中的轮换表现,提供了一种结构化、客观的评估学生表现的方法。[11]

从发文数量增长趋势看,见图1。国内研究整体增减幅度不大。2007年之前发文数量增长缓慢。2008年发文量增长最快,一直持续到2018年,每年发文量都在10篇以上。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3.3%,接近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规模居世界之首,而经济危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造成了强大冲击,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之后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在数量增长的同时确保质量引起了学者们的持续思考。2019年及之后发文数量有所下降。国外研究方面,1992年至2013年,发文量在波动中增长;2014年至2017年增长非常迅猛,2017年发文量增至顶峰(173篇);2018年之后数量在波动中减少。可见,国内外发文量的差异是:国内发文量整体稳定,国外发文量波动较多;相同点是近4年国内外发文量都出现下降现象。发文量减少值得思考,因为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如何保障高等教育质量应当成为一个永不过时的研究问题,应该得到学者们的持续关注。

2.研究机构对比分析

在CiteSpace里把“Nodetypes”设置为“Institution”,运行之后得到研究机构合作发文情况,见图2和图3。相同点方面,从机构名称看,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机构基本是高校,其他类型机构少。不同点方面,从机构数量和合作情况看,图2国内研究机构共179个,连线数量仅16条;图3国外研究机构共1628个,连线数量2070条。连线越多表明合作越紧密。可见,国内研究机构数量远少于国外;国内机构较少开展合作研究,国外机构合作研究较多。

(二)共被引作者对比分析

共被引作者分析是为了发现中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这一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及其发表的有影响力的文献,分析知识基础与合作情况。为方便对共被引作者进行对比,使用Citespace对CSSCI和SSCI的题录数据进行共被引分析,分别见图4和图5,并对节点、连线、高共被引和高被引作者信息情况进行统计,见表1。通过对比,国内外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具有以下相似处和区别。

相同方面,第一,国内外共被引作者知识图谱的节点类型中除作者姓名外,都有组织部门名称。首先,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排名前10的共被引作者都包括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检索文献发现,UNESCO的多个文件被国内外作者同时引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件、倡议对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的影响非常大。其中2005年的《跨境高等教育质量提供指南》[12]、2008年的《UNESCO/APQN工具包:跨境教育质量管理》[13]和《全球质量保证能力倡议》[14]被引次数最多。进一步研读文献发现,引用UNESCO的文献的研究主题都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是研究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其次,图4和图5节点中都有ENQA(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协会)。国内外ENQA的文献被引用最多的是多个年份的《欧洲高等教育领域质量保证的标准和指南》以及ENQA的多次关于“欧洲高等教育领域及其以外的质量程序”的调查。另外,图4国内节点中还包括教育部和QAA(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构),表1国外共被引作者排名前10的还包括OECD(经济合作发展组织)。上述组织中,UNESCO和OECD都属于世界组织,ENQA属于区域组织,QAA和中国教育部属于国家组织。可见,从世界、区域到国家各个层面都非常注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通过制定制度、文件等方式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保障。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都较大程度受组织政策制度的影响。

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的知识基础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排名前10的共被引作者都包括Harvey L。国内外Harvey L分别被引260次和8次。通过文献检索对Harvey L的高被引文献进行了总结。在2004年的《Transforming Quality Evaluation》中,Harvey L提出应从机会主义政客手中收回质量评估,转变外部质量评估,重建对高等教育的信任,将注意力集中在内部过程和激励因素,改善学生学习体验。[15]在2010年的《Fifteen Year of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中,Harvey L用文献综述的方式分析了《高等教育质量》创刊15年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贡献,从外部质量保障流程、改进和问责、审计、委派、股权、国家资格框架、工业模式对高等教育的适用性、管理和领导、国家系统、质量保证过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16]可见,Harvey L对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高等教育质量评估转变等方面的研究具有权威性,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的知识基础,对国内外学者开展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具有较大影响。

二者也存在以下三点不同:第一,国内所有题录数据的参考文献条数共1558条,共199篇文献,即平均每篇文献的参考文献数量是7.8条;国外参考文献总条数是37251条,共1507篇文献,即平均每篇文献的参考文献数量是24.7条。可见国外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参考文献数量更多,国外学者在研究时更加关注已有研究成果并在自己的研究中进行引用。第二,从节点数看,国外4491个,约是国内(1250个)的3.6倍。节点表示作者的数量,节点越多,说明研究该领域的学者越多,研究力量越大。可见,国外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的学者数量较国内多。第三,从连线数看,国外18355条,是国内4768条的3.8倍。連线数量越多,表示作者间的合作越紧密。可见,国外学者之间的合作较国内学者合作多。

(三)研究热点对比分析

在CiteSpace里把“Nodetypes”设置为“Keyword”,运行之后得到关键词分析图谱,详见图6和图7。相同点方面,国内外学者均提出通过形成质量文化、优化课程设置保障高等教育质量。图6中聚类标签“#18课程设置”“#6质量文化”和图7中“#5 curriculum”“#15 quality culture”相对应。可见,国内外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热点均包括质量文化和课程。课程方面,国内学者张军认为优化课程设置是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战略。[17]国外学者通过调查发现,课程的多学科/跨学科性质、学生参与互动讨论以及学生研究作为终结性评估的一部分,都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影响。[18]质量文化方面,国内张应强教授认为要从根本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需形成一种全社会范围内的整体性质量文化。[19]国外学者Hildesheim C开发了在高等教育中实施质量文化的一种综合方法——质量文化清单(QCI),QCI允许高等教育机构根据经验证据评估其质量文化的现状,并制定以目标为导向的质量改进建议。[20]

相同点还表现在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排名前20的高频关键词除都包括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之外,还都包括质量保障政策、质量评估或评价、远程高等教育和在线学习等线上教育,见表2。在质量保障政策方面,国内刘志林和国外Lee J P都对博洛尼亚进程进行了分析,并就所在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提出政策建议。[21][22]在质量评估方面,国内外学者都对质量评估方法或政策进行了研究。如李志义等介绍了国外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内容、组织、方法等,并分析对我国新一轮本科教育评估的启示。[23]Kontio J对主要目标是在参与的高等教育机构中开发和实施自我评估模式的北欧项目“高等教育质量保证”进行研究,详细介绍了自我评估的过程。[24]在线上教育方面,国内外学者均对如何保障线上高等教育质量进行了思考。如国内赵建华介绍了美、英、埃及、挪威四国的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做法,提出建立适合中国实际的远程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25]国外Skalka J介绍了线上课程质量评价框架的概念,并对线上学习课程质量框架本身进行评估,创建了一套程序规则。[26]

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热点也存在不同之处。首先,图6国内研究关键词聚类标签中包含“#7英国高等教育、#17欧洲、#4澳大利亚高等教育、#3英国质量保障和#0美国”,表2中国内排名前20的高频关键词中包含“英国、英国高等教育、澳大利亚、欧洲”。而图7国外研究关键词聚类标签和表2国外高频关键词中均都没有出现类似的词语。可见,国内不同于国外的研究热点之一是对国家或区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经验进行研究。

其次,图7国外研究的关键词聚类标签包括“#3知识管理、#6专业发展、#8领导力、#9情商、#11就业能力”,这些词均与评估高校学生的发展情况有关。表2中国外关键词中包括“大学、学生”,而图6和表2国内关键词中没有出现这些词。可见,国外不同于国内的研究热点之一是国外研究注重从微观的学生视角来研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问题。

然后,图7中出现了词语“模型(Model)、满意度(Satisfaction)”,同时表2中,国外研究高频关键词包括模型、影响、标准,这些词常出现在量化研究中。可见,国外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常用定量研究法。

另外,图7聚类标签中还出现了“#12牙科教育(Dental Education)、#13药房(Pharmacy)”,这些词属于医学领域。可见,国外的研究热点之一是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医学教育相结合,注重学科交叉研究。已有研究的学科分布也印证了该结论。根据CSSCI 和 SSCI两个数据库在检索结果页面显示的已有研究所属学科情况,国内学科分布只有3个,其中教育学学科194篇,其他几篇属于经济学和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国外学科领域类别分布涉及100多个,其中超一半是教育学领域的文献,其他学科包括管理、工程、医学、计算机科学跨学科应用等多个学科领域。可见,国内外相关研究都主要分布在教育學。不同之处在于国内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基本集中在教育学,而国外研究涉及的学科领域类别非常广。

三、研究结果与启示

本研究通过运用CiteSpace对CSSCI和SSCI中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从基本情况、作者共被引、研究热点三个方面分析了国内外的异同。研究发现:首先,发文量方面,国外文献总数量远超国内;国内发文数量在中间年份有一定增长,总体较稳定,没有大的波动;国外先是缓慢增长,再加速增长后有所下降;国内外近年来的发文数量都出现了减少的现象。其次,研究机构方面,国内外研究机构均以大学为主,国内研究机构数量较国外少,合作紧密程度不如国外。然后,共被引作者方面,国内外研究受组织政策制度的影响都很大,知识基础有一定的相似性;国外学者平均每篇文献引用的参考文献数量更多,对已有研究的关注度更高;国外研究人员数量更多,学者间合作更紧密。另外,研究热点方面,国内外均关注质量文化、课程设置、质量保障政策、质量评估、在线教育等主题;国内外研究热点也存在不同:国内关注对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借鉴,国外则关注学生、模型和跨学科领域的研究。

基于以上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认为未来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具有以下启示:

加大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力度。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时代,规模的不断壮大需要相应的理论研究来为保障高等教育质量提供参考。在国家和省部级课题项目申报指南中,设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专题,鼓励国内知名学者积极申报,以众多课题、项目的形式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出。鼓励各研究机构合作申报课题、项目,发挥各自优势,联合攻关,合作开展研究,形成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学术共同体,增强研究的影响力。在国内多个有条件的高校成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中心,招募专门研究人员,为每个研究中心设定研究任务并提供资金支持,定期检查研究中心的运作成效。

开展多学科领域研究。我国设有14个学科门类,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不仅是教育学学科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其他各个学科领域也都涉及质量保障问题。开展多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能够增加各学科领域学者们的合作交流机会,发掘新的研究问题,提高科研创新水平,为促进各学科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同时还可借鉴各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当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整体水平。各级单位应出台政策鼓励成立跨学科研究团队,让成员发挥各自学科优势,在多学科中寻找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的结合点,开展科学研究,推出更多创新成果。

重视从学生发展视角研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深入学生微观层面的研究,能够为政府、高校制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提供依据,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消费者(学生)有了更多选择权,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主体(学生)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感知和评价需受到更多关注。应从微观的学生层面研究高等教育质量现状,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另一方面,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最好说明。应将反应人才培养质量的各項指标,如学生能力、就业、满意度等作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中的重要方面。

适当增加量化研究。在大数据和数字经济时代,通过数据收集、分析、挖掘数据背后信息的量化研究具有便捷性、客观性等优点,能够有效弥补质性研究的不足。国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应适当增加量化研究,做好研究设计,广泛调研,获取真实数据,运用科学计量方法或统计工具进行分析,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探索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理论模型和指标体系,探究确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和影响因素等,丰富理论研究方法和成果,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现实决策提供参考。随着信息化时代5G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采用基于挖掘数据特征的量化方法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进行研究将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别敦荣,易梦春,李志义,等.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发展趋势及其启示:基于11个国家(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考察[J].中国高教研究,2018(11):35-44.

[2]熊志翔.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的形成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1(5):99-103.

[3]刘振天.系统·刚性·常态: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三个关键词[J].中国高教研究,2016(9):12-16.

[4]李国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成效、问题与展望[J].中国高教研究,2016(2):1-11.

[5]张民选.关于高等教育认证机制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5(2):37-44.

[6]刘献君.以质量为核心的教学评估体系构建:兼论我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J].高等教育研究,2007(7):37-43.

[7]邱均平,吕红.国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2(12):70-75.

[8]王小明.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轨迹、特征和未来走向:基于2000~2016年CNKI五十三种教育类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7(5):108-118.

[9]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7.

[10]李延成.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一种高等教育管理与质量保障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1998(6):97-101.

[11]RESTINO R,KNODEL C.Drug Information Quality Assurance Program Used To Appraise Students Performance[J].American Journal Of Hospital Pharmacy.1992:06.49(6):1425-1429.

[12]UNESCO & OECD.Guidelines for Quality Provision in Cross-Border Higher Education[EB/OL].(2005-05-12)[2020-05-09].http://www.oecd.org/general/unescooecdguidelinesforqualityprovisionincross-borderhighereducation.htm.

[13]UNESCO&APQN.UNESCO-APQN Toolkit:Regulating the Quality of Cross-Border Education[EB/OL].(2008-04-16)[2020-05-09].https://unesdoc.unesco.org/in/rest/annotation SVC/Download Watermarked Attachment/attach_import_b4d4719b-ac11487d-a3bd-636f30dc5f87?_=146428eng.pdf.

[14]UNESCO.Global Initiative for Quality Assurance Capacity(GIQAC)[EB/OL].(2008-01-25)[2008-02-10].http://portal.unesco.org/education/en/ev.php-URL_ID=56173&URL_DO=DO_TOPIC&URL SECTION=201.html.

[15]HARVEY L,NEWTON J.Transforming Quality Evaluation[J].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2004,10(2):149-165.

[16]HARVEY L,WILLIAMS J.Fifteen Years of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J].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2010,16(1):3–36.

[17]張军,邢亚林.浅议成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J].江苏高教,2010(2):153-154.

[18]VAROUCHAS E,SICILIA ,SNCHEZ-ALONSO S.Academics’ Perceptions on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Shaping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J].Sustainability,2018,10(12):4752.

[19]张应强,苏永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反思、批判与变革[J].教育研究,2014,35(5):19-27+49.

[20]HILDESHEIM C,SONNTAG K.The Quality Culture Inventory: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wards Measuring Quality Culture in Higher Education[J].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2020,45(4):892-908.

[21]刘志林.博洛尼亚进程下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反思[J].现代教育管理,2018,342(9):113-117.

[22]LEE P.Study on Recognition Policies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fications of Europe and Their Implications[J].Th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uropean Studies,2019,37(4):113-144.

[23]李志义,王会来,别敦荣,等.我国新一轮本科教育评估的国际坐标[J].中国大学教学,2019(1):33-38+81.

[24]KONTIO J,ROSLF J,EDSTRM K,et al.Improving Quality Assurance with CDIO Self-Evaluation:Experiences From a Nordic Projec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y Assurance i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IJQAETE),2012,2(2):55-66.

[25]赵建华.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9,31(7):87-91.

[26]SKALKA J,DRLIK M,VEC P.E-learning Courses Quality Evaluation Framework as Part of Quality Assurance in Higher Education[C]//2012 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active Collaborative Learning(ICL).IEEE,2012:1-5.

(责任编辑 赖佳)

猜你喜欢

知识图谱可视化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思维可视化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国内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研究主题分析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