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网格化管控城乡居保基金风险
2022-06-02逯东海
■文/逯东海
古人云: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风险防控是社会保险基金安全的客观要求,没有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社会保险事业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尤其对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而言,参保人群庞大且居住较为分散,做好该险种的风险防控工作,难度尤为明显。实践中笔者发现,按照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规则,县级经办机构可通过网格化管理和大数据分析相结合等方式维护基金安全。
利用网格化管理核实上级下发数据
网格化管理,就是运用系统化思维、网格化架构,统筹疑点数据核实、待遇领取人员资格认证、大数据分析、基金风控安全教育等内容,将所有的服务人口编织在一张网里,形成“县级——镇乡街——村(社区)——组长(片长)”的四级立体经办模式;形成村(社区)协理员为网格长、组长(片长)为网格员、网格里的居民为信息员的管理架构;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联动机制。这既能避免基金的“跑、冒、滴、漏”,又能把服务直接送到百姓手里,真正实现服务百姓“最后一公里”的要求。当县级经办机构接收到部级比对核查系统下发的待核实的疑点数据时,可第一时间将数据按户籍地址分发到所属的镇(乡、街),各镇(乡、街)第一时间将数据分发给所属的村(社区),再由各村(社区)的协理员将数据分发给所属的各村的小组长或者社区片长,各村的小组长或者社区片长直接深入农户或住户家去核实信息。通过这种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立体经办模式,部级比对核查系统需要核实的“假人”信息、同时领取两份不同险种的养老保险待遇的重复信息、参保人死亡后家属未及时上报造成的死亡冒领信息、参保人因违法而在押服刑期间继续违规领取养老金的信息等,都可以通过网格化管理编织的密网直接找到当事人(即使个别的当事人出现了人户分离的现象,也可以通过网格化管理找到本人所在村的直系亲属,或者其他联系方式),确保将上级需要核实的数据逐一核实到位,逐一整改到位,每一个疑点数据做到销号处理。
视觉中国
除了利用网格化管理的架构之外,还要充分利用村(社区)协理员微信群——由村(社区)协理员建立本村(社区)的微信群。根据国务院关于“放管服”改革和服务百姓“最后一公里”的要求,社会保险业务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告知承诺制存在着诚信风险,一方面失信成本较低,另一方面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山区仍然存在居民死亡后不火化的现象,依然存在死亡冒领的风险。为此,设立村(社区)协理员微信群,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各种政策直接宣传到村(社区)协理员微信群,将政策宣传、风险防控一竿子插到底,要求村(社区)网格员及时直接上报死亡人员信息,从源头上控制死亡冒领现象的发生。同时,对于“假人”、重复领取待遇人员、在押服刑人员违规领取待遇问题,充分利用部级二期平台数据,充分利用县、镇(乡、街)、村(社区)协理员、村(社区)网格员四级业务经办服务体系,让各种疑点数据第一时间得到核实,及时进行销号处理。
通过网格化管理服务直达每一名群众
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群体大部分在农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风险防控的重点也在农村。造成城乡居民养老金冒领的主要原因,是领取待遇人员死亡后家属不及时上报。同时,对于“假人”信息的核实、重复领取两份养老金、在押服刑人员领取养老金这些问题,都需要下沉到当事人进行核实。这就需要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这张密网,直接联系当事人或其亲属进行核实。具体做法如下:线上微信培训和线下实操相结合。遵循寓认证于无形的原则,大力推行网上认证。通过四级立体经办模式,及时将手机认证流程发到各级微信群里,从微信群里指导待遇领取人员通过手机进行自主认证。由于很多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可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架构,组成县、镇(乡、街)两级的工作小分队直接深入村组(社区),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群众提供手把手的服务,同时培训村(社区)网格长和村(社区)网格员,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引导群众使用智能手机认证,学会用一部手机为多人进行领取待遇资格认证。
待遇领取人员死亡报告制度。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偏远山区火化制落实难以到位,通过四级立体经办模式,可由村小组长或社区片长及时汇总死亡信息进行上报。在村级或社区微信群里由死亡家属进行直报,社保业务经办系统及时停发待遇。利用网格化管理的密网,利用村级微信群,及时发布“假人”信息、重复领取待遇信息、在押服刑人员违规领取待遇信息,群策群力,鼓励社会监督,共同维护基金安全。
严格待遇领取人员认证时间节点。产生死亡冒领养老金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及时进行待遇资格认证。一旦发生死亡冒领养老金现象,追缴工作往往难度很大,工作量也不小。可将待遇资格认证工作前移,提前部署,及时认证,防范死亡冒领养老金现象发生。因此,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从年初就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网格化管理架构、网格化管理微信群及时将手机认证流程及详解发放到领取待遇资格人员手里。要求一个认证周期全部完成认证,因没有及时进行待遇领取资格认证造成冒领养老金的,从当事人亲属领取的丧葬补助金里进行扣除。通过四级网格化管理,地毯式的排查直报和每年固定时间节点的领取待遇资格认证,让死亡冒领待遇现象无处可藏,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安全。
网格化管理与大数据分析、警示教育相结合
严格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时间节点,还会有在时间节点认证完成之后出现死亡的现象,这时候需要采取多种手段进行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即通过网格化管理和大数据分析比对相结合。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数据,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在具体的业务经办中务必 “唤醒”数据,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以大数据应用为支撑,推动业务经办精确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充分利用各个险种的业务系统数据进行大数据比对,严把“入口关”,严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新参保业务,从入口上避免重复参保;严把“出口关”,严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待遇发放业务,在待遇发放前通过待遇库数据进行比对,从出口上避免重复领取待遇。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信息与高铁出行人员信息、乘坐飞机人员信息、各种住院人员信息等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比对,同时,结合网格化管理架构进行准确确认待遇领取人员的生存状态,根据网格化管理最终确认结果进行停、续、发处理。每月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数据与民政火化数据比对、与公安数据比对,将比对疑点数据通过网格化管理下沉到村组,或社区通过村组、社区小组长直接与本人或其亲属进行核实,从源头上杜绝死亡冒领、重复领取、在押服刑冒领待遇现象的发生,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
同时,通过四级立体经办模式,开展风险防控警示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全国媒体公布的各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典型案例,对各级经办人员进行风险防控教育;积极利用网格化管理宣传渠道,开展骗取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犯罪警示教育,通过网格化管理模式把全国媒体公布的警示教育内容直接宣传到每一名领取待遇人员使之知法、懂法、守法,不触犯法律。认真剖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死亡冒领、重复领取等典型案例,通过网格化管理进行讲座、在村级微信群开展交流等方式,增强待遇领取人的法纪观念,自觉做到遵纪守法。
总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风险防控,是守住百姓养老钱的头等大事,要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风险防控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做到未雨绸缪,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要不断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利用网格化管理对各级经办人员和领取待遇人员进行风控管理,以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把风险防控各项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