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主导,深层教学

2022-06-02王晓红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故事类故事情节教师应

王晓红

故事类文本包括童话、神话、寓言等。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多种故事类文本,此类文本符合小学生成长需要。通过故事类文本引导教学,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从中获得领悟。小学生年纪尚小,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故事类文本能够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在成长阶段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充分明确故事类文本的重要性,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提高兴趣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最为有效的途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主动投入知识的学习中,避免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对于小学生而言,故事类文本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在为学生讲述故事的同时让学生明白人生哲理,在强化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促进语文教学的有序开展。作为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指引者,教师需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语文课堂主体,应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在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拓展故事情节,组织学生立足于故事主人公角度分析故事情节,切实体会主人公真实情感,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语文故事的魅力。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语文知识储备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订教学方案,保证教学的多元化,以此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在开展《乌鸦喝水》一课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与故事相关的背景音乐,激发学生想象能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故事情境中,感受故事的魅力。在学生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乌鸦是采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呢?”在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结果给予评价。问题的提出,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印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使学生能够从故事中感悟人生道理。

二、强化学生体验,培养表达能力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的应用性较强,培养学生认知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中能够健康成长。教师应充分利用故事文本,为学生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另外,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想象能力,应引导学生在故事中探索知识,使学生在阅读故事的同时,了解语文知识的魅力。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利用故事文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要通过故事实现知识的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故事演绎中所采用的手法。

例如在开展《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这篇故事采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如果让你们预测故事最终结果,你们会想出什么情节?”通过提问的方式,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利用故事情节的预测,能够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强化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中,从而实现小学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利用故事鉴赏,塑造良好品格

学生处于成长阶段,教師开展故事类文本教学,应通过带有寓意类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使学生能够在了解故事情节后,积极主动地学习主人公优秀品质,实现自我能力提升。教师进行故事类文本教学,在组织学生赏析故事类文本的同时,应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深入分析故事的中心思想,强化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为后续语文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小学语文故事类文本中的主人公,大多具有良好的品质,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领悟主人公精神,使学生能够在故事类文本教学中形成健康的品格。

例如教师在开展《女娲补天》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应组织学生建立小组,引导小组成员间互相沟通,从不同的视角分析故事情感,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故事主人公的无私精神并从中获得感悟。

四、转移迁移视角,展现故事情节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充分利用不同种类故事文本为学生展现情节内容,通过故事的语言赏析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立足于不同角度感受故事情节,分析故事所潜在的本质含义,将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作为重心,为学生打造更为全面、科学的语文教学课堂。

例如《精卫填海》属于经典的神话故事,而该故事主要以古文的形式呈现于课本中,教学时,教师需引导学生从注释着手,分析古文所表达的意境,形成对故事的深入理解。在学生已经掌握整篇文章所述含义的同时,教师需组织学生思考,《精卫填海》故事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何种价值和意义,让学生从不同的维度思考该故事价值并从中获得感悟,从而达到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另外,学生基础情况不同,在针对学生开展故事类文本教学时,教师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基本情况制订学习计划,使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能达到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方位发展。

五、拓展知识范围,提升实践能力

教师在开展故事类文本教学过程中,需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行故事拓展,组织学生发挥想象,丰富故事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从而提高实践能力,确保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例如在教学《一支铅笔的梦想》一文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阅读同类型的其他故事,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在课上学习此篇课文时,对学生进行提问:“如果你是一支铅笔,你想要做些什么?”此种教学方式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还能够拓展学生知识范围,使学生能够了解故事情节特点,从中明白其艺术哲理。同时,经过设想也能使学生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让学生明白,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情有很多,引导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抱有感恩的心理健康成长。与以往教学方式相比,故事类文本能够在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建立知识与哲理的联系,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语文知识储备的同时,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审美体验,使学生从中获得感悟,实现全面发展。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在保证教学质量基础上,减少学生学习压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故事类文本教学具有较强趣味性,符合小学生成长特点,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丰富学生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应合理地将故事类文本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根据学生成长特点实施多元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故事类文本中获得成长感悟,真正地喜爱上语文学科,从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林南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故事类故事情节教师应
全国大学生朗诵大赛故事类稿件分析
《多维阅读》
歇后语知多少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故事类作文材料应当怎样审题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情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