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智慧课堂”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质量的思考与探索

2022-06-02叶胜兰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童谣智慧课堂大人

叶胜兰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又恰逢“双减”,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该如何实施,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增设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给了教师教学上的方向指引。本文借助智慧课堂这一教学手段,在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上进行思考,通过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园地八“和大人一起读”——《春节童谣》为例进行教学上的探索。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生活上便利,更是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互联网+”时代全面到来了。

这种教学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不断深化融合。课堂上生成的教学数据可以直接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采集处理并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使得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更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与反馈。不仅如此,技术手段的使用使课堂教学的互动和课后的有针对性辅导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操作,学生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自此,“智慧课堂”应运而生,课堂教学环境由传统的师生间一对多的面授向利用信息技术的智能化方向发展,课堂教学发生了新的变革,有了新的思路和实施条件。

一、概念的界定与阐释

(一)智慧课堂

因为理解的角度不同,不同的作者为智慧课堂下了不同的定义。有一种说法认为,智慧课堂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現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智能化,构建富有智慧的课堂教学环境,这里是相对于使用传统教学手段的“传统课堂”而言的。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以“智慧”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培养与生成的过程,智慧课堂的根本任务是“开发学生的智慧”,这里是相对于“知识课堂”而言的。

2021年7月,教育部发布了“双减”文件。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学校的教学该如何结合“互联网+”点燃孩子心中学习的火苗,并一步步激发出孩子的阅读主动性,从而让孩子爱上学习,主动学习?笔者认为,可以从部编版教材中的新板块“和大人一起读”入手进行探索和尝试。

(二)“和大人一起读”

部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在《“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一文中提到“‘和大人一起读’是新教材的一个亮点”,所以新教材在一年级上下两册课本的每个学习园地中都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板块,旨在让刚进入小学阶段的一年级学生能在有效阅读中爱上阅读,进而爱上语文。

“和大人一起读”板块,阅读主体中的“大人”,家中的长辈和学校的老师都可以成为阅读的主体,但在“双减”的背景下,在家中进行的亲子共读还需要在课堂上转化为师生共读;在阅读对象的选择上,“和大人一起读”板块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本,教师可以将阅读延伸至课外,科学推荐阅读文本,适当进行拓展;从阅读策略方面看,可以将常规阅读教学策略和智慧课堂的技术支持进行整合,注重课堂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最重要的,要引导学生将阅读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二、以“和大人一起读”——《春节童谣》为例

笔者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园地八“和大人一起读”——《春节童谣》为例,探究“智慧课堂”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提升方法。

(一)了解选材

这是一首关于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童谣作品。童谣是一种适于儿童吟唱的口头儿歌,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理解能力,篇幅短小,简洁易懂,语言轻快,富有韵律,能激发孩子对汉语音韵节奏的感觉,培养语感,提高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

(二)走进文本

这首《春节童谣》描绘了中国北方老百姓过年时的情景:在深深的胡同、古老的四合院里,一进腊月人们便忙碌了起来,过腊八节吃腊八粥,做糖瓜,洒扫,备年货,一直忙到除夕守岁,大年初一初二走亲访友拜大年,浓浓的年味儿从字里行间流露了出来。

这首童谣体现出来的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劳动人民一年到头辛勤劳动,快过年了总算歇下来,花上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为过年作准备。这是中国人对于团圆,对于家庭的理解和坚持。

(三)熟读成诵

《春节童谣》的前四行最后一个字分别是“馋、年、天、三”押“an”韵,相同的字数押相同的韵脚,读起来富有节奏感。不仅如此,从第五行开始,童谣由原先的一行七个字改为一行六个字,三个字三个字断开,和《三字经》有相同的节奏,每一行的前三个字都是在数日子,从“二十三”数到“二十九”,每一天做的事都不一样,但都是往一个目标去努力,那就是过年。到了年三十,童谣又变回七个字一行,与前四行相呼应。

这样的结构和押韵也是一年级学生所熟悉的,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可以分享优秀的诵读音频(视频)给学生听,不需要过多的指导,在把握好发音与节奏的情况下,每个学生都能有模有样地读出这首童谣,多读几遍即可成诵。

(四)联系生活

这首童谣讲的是北方地区老百姓过年时的情景,与现在南方的过年有一些区别。教师教学时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对比感受,通过对比让学生更充分地感受童谣中浓浓的年味。

1.时间维度。童谣里介绍的是传统的春节习俗,现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的过年习俗被简化了,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原来过年还有这些传统习俗。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还可以让学生回去问问家中长辈他们小时候是怎么过年的,祖父母一辈是怎样的,父母一辈又是怎样的,在对比中,加深对童谣内容的理解。

2.空间维度。北方的四季分明,到了冬季无农事了,人们就在家中休息准备过年,等来年开春再继续开工。但南方不同,春天与秋天是不明显的,冬季的寒冷也是不够的。一大家子为过年作准备,围坐在热炕上说话聊天的情景,学生是没有切身体会的。这时,一些北方地区过年的资料就必不可少。如剪窗花贴窗花、制作糖瓜、祭拜灶王爷等等。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购买糖瓜等极富北方特色的过年物品给学生亲自感受,尝一尝,摸一摸。

(五)阅读推荐

《春节童谣》只是一个关于阅读的“引子”,教师通过这个“引子”带领学生从童谣这个形式、从过年的传统习俗入手,广泛阅读。可以推荐学生再去找一些童谣来读一读,甚至自己创编童谣;可以推荐学生再去找一些和中国传统习俗相关的文章来阅读,可以是关于春节的,也可以是关于别的节日的,比如端午节、中秋节等;还可以推荐一些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词让学生诵读,了解文人笔下的中国传统节日。

“双减”政策的实行,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那这些阅读的“引子”就要好好用起来,教师应更主动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和大人一起读”更有效地实行起来,指导学生在老师、家长的陪伴下进行广泛阅读。

作者简介:福建省厦门市民立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童谣智慧课堂大人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大人都不知道的事
让我们学着长成一个大人
假如我是大人
如果没有了大人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