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022-06-02周媛媛
周媛媛
高中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广,考查是多元化、多角度的,过于强调应试反而不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获取。
一、删繁就简,确定核心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环节是受时间限制的,在45分钟的时间内,教给学生最有用、最有价值的知识,就得在教学上有所取舍。高中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语文水平,對教学内容删繁就简,精选核心内容。对于学生赏析或自读的课文,让学生课外完成,教师布置自学要求,也可以利用检测的方式了解自学效果。短小精悍的课文,要缩短教学的时长安排,直击教学重点,保证对核心内容的教学。在教学重点课文的时候,也要能删繁就简。根据高中生学情制订教学核心内容,就可以省去相关教学步骤,精简后能够保证更多的时间对核心内容的讲解。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李白的《行路难》等名篇,学生在之前肯定已经接触过,两位作者也是耳熟能详,课堂上对作者及写作背景可以精简,将教学重点安排为引导学生对作品内容的赏析和写作方法的借鉴。
二、拾级而上,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进入高中后,语文教学的要求与初中有了很大的不同。初中更关注的是知识点的积累,高中以后语文考查的重点是在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基础上,形成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因此,在教学目标上要区别于初中阶段,拾级而上,把培养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放在首位。
以《荷塘月色》为例。作者、时代背景、重点字词留给学生预习,上课的时候老师当堂检测预习效果,重点引导学生对内容消化。可以设置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摹荷塘月色的?这样设置有什么好处?这样的问题能激发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更能促进学生结合个人的鉴赏水平答题。
三、巧妙引领,浓厚语文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课堂的高效性与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让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浓厚起来,促进高效课堂的形成。以李白的《行路难》为例。这篇课文放在高中课堂,要想教好,让学生喜欢听是有一定难度的。高中阶段学生的记忆力是非常旺盛的,《行路难》这样的名篇很多同学都读过、背过,课堂上若不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难以形成高效的课堂。热爱朗诵的老师可以在课前精心准备,以个人朗诵的欣赏导入课文,自然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师生朗诵竞赛,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也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四、读写融合,有机渗透写作方法
传统的教学是将作文教学单独分开的,这样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作文讲解、点评。从教与学及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将作文教学贯穿于阅读教学中,通过读写融合,有机渗透写作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在教学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模仿文章中的段落,进行仿写训练。这样的练习可以在每节课上都进行, 一段话或者一句话都可以成为仿写的例子。长久的训练自然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形成。
五、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知识储备
俗话说:“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这句话通俗易懂地表达出知识储备的重要性。高中语文老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精心备课,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丰富的知识面和专业水平。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我们就做什么样的老师。从高中生的年龄角度来看,大多数学生都喜欢旁征博引的老师,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能拓展课堂的知识容量,将各科的知识融会贯通。依然以前面提到的《行路难》为例。照本宣科式的教学不利于高效课堂的形成,多角度、多元素的知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形成。李白创作这首诗歌的时代背景,李白相关的逸事,李白诗歌的风格,《行路难》中李白矛盾的心理等,都可以成为我们课堂上拓展的知识点。古诗文的教学与历史是分不开的,详细的年代和具体的事件,让学生在听故事中接受语文知识,这样的课堂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因此教师的知识储备是非常重要的,不要仅仅局限于语文学科,要能够把历史、地理等知识与语文结合起来,充分展现出语文学科的魅力。
高中语文教学,教师在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尤其要关注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写作方法的渗透,并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知识储备,精准施策,以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进而构建起灵动高效的语文课堂。
作者简介: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