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民日报》载文量试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官方语言影响力

2022-06-02兰凡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5期
关键词:人民日报倡议一带一路

【摘要】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参与其中的国家与日俱增。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要素,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均需要对沿线国家的语言使用情况,特别是官方语言有细致了解。作为国内权威性极强的报纸,一国的官方语言在《人民日报》中的出现频率也反映了我国对其了解程度以及该国官方语言在我国的影响力。同时,沿线国家的以官方语言为核心的语言国情也值得我们关注,进而更好的了解世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人民日报》;官方语言;载文数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H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5-126-03

【本文著录格式】兰凡.基于《人民日报》载文量试析“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官方语言影响力[J].中国民族博览,2022,03(05):126-128.

《人民日报》作为我国官方媒体报纸,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影响力。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对外开放拉开了新的序幕。本文中出现的官方语言以《一带一路》官网中“各国概况”所指的官方语言为准(其中,因俄语、哈萨克语、塔吉克语、蒙古语为跨境语言,因此本文统计的上述语言是以其作为境外语言身份出现的),查找其在《人民日报》数据库《人民数据》中出现的载文数量(本论文查找对象以国外官方语言为调查对象),以此作为其影响力的鉴定标准。

一、官方语言定义

官方语言是为了适应管理国家事务的需要,在国家机关、正式文件、法律裁决及国际 交往等官方场合所规定的一种或几种有效的语言。官方语言不一定是本国境内的本土语言,也有可能是外语,同时,官方语言是为了满足管理国家的需要,能够确保在对外交往中体现本国特色,符合本国利益所需并能实现国内政令畅通的语言(表1)。

二、官方语言价值

(一)官方语言的政治价值

官方语言是一国政府公文表达的载体,直接关系着政令通畅,也是对外交往的连接枢纽,在一国语言生态环境中内具有最高地位,这些也正是官方语言与国家通用语言、主要语言、行政语言的区别所在。同时,官方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如,新加坡有四种官方语言: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这四种语言为其境内使用人数较多的语言,给予四种语言相同语言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基本国情。

(二)官方语言的经济价值

根据表 1 可知,不少国家在选择官方语言的同时,蕴含着促进经济发展的初衷。如,英联邦国家,选择英语作为官方语言,不仅仅是由于历史原因,也是为了在英联邦这一框架内能够争取更多经济利益,实现更大的发展,促进本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同时,语言本身具有的经济属性也在官方语言的选择上有了更广阔的内涵,比如,所用官方语言时体现了其对外适应性以及便利性的需求。根据表 1,沿线国家中共有 31 国的官方语言并未选用国内主要语言或国家通用语言,不少国家选用的官方语言系曾经的殖民国所用语言,选用该种语言,在加强对外交流以及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如,贝宁、马里、苏里南等国。

(三)官方语言的社会价值

官方语言不一定是该国主要语言,但是因为其为政府公文以及时政报道的载体,从而有带动全社会掌握官方语言以及学习该种语言有关的知识的引导作用。如,新加坡选用四种语言作为官方用语,并将其中的英语列为行政用语(教育用语),这有助于鼓励该国公民学习英语,这种选择,蕴含着新加坡地处马六甲海峡要道,对外交往频繁的客观背景,因而,将其同时列为官方语言与行政用语,显示了其进一步提升对外交流能力的愿望。

三、沿线国家官方语言概况

基于《一带一路》官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含中国)共计 145 国,其中亚洲国家 43 个;欧洲国家 26 个;非洲国家 45 个;中北美及加勒比海国家(地区)10 个;南美洲国家 9 个;大洋洲国家(地区)11 个。其中,官方语言为单一语言的有 72 国家(地区);官方语言为两种的有 20 国家(地区);官方语言为三种语言及以上的有 11 个国家(地区);涉及汉藏语系、印欧语系、闪含语系、阿尔泰语系、尼日尔-刚果语系、乌拉尔语系、南岛语系、达罗毗茶语系、南亚语系、高加索语系、克丘亚语系共计 11 种语系 69 种语言。

四、影响力统计

通过对 69 种语言在《人民数据》中的实际出现频率统计,得出以下数据:

由表 2 可知,载文数量排名前 10 的语言除联合国工作用语外,还包括葡萄牙语、意大利语、印地语、乌尔都语、希腊语。

基于表2数据,以语系类别为单位进行划分,得出此表:

据表可知,印欧语系语言载文数量超过 1 万篇;闪含语系语言载文数量接近 1000 篇;阿尔泰语系语言、南亚语系语言、南岛语系语言、尼日尔-刚果语系语言载文数量较为接近;达罗毗茶语系语言、乌拉尔语系语言均介于 40-50 篇之间;克丘亚语系语言、高加索语系语言均为 10-10 篇之间;本文所查找汉藏语系语言只有不丹语,其载文数量只有 1 篇。

五、成因分析

(一)語言使用地区分布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其使用地区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世界对该种语言的接纳程度。历史上,由于新航路开辟、殖民、贸易等原因,英语使用范围最广,因而也成为不少国家的官方语言。巴基斯坦、新西兰都属于此类情况。与之相反,适用范围较小,仅限于一国领域内使用的语言载文数量较少。如:毛利语、拉脱维亚语等。此外,受历史因素影响,不少国家属于英联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适用范围。除个别国家以法语或西班牙语作为其官方语言之外,大部分官方语言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国家均已英语和本土主要语言作为官方语言。

(二)语言使用人口数

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独联体成员,在苏联解体之前,其官方语言为俄语,而在解体之后,其境内主体民族语言成为官方语言,如:乌兹别克斯坦,其官方语言为乌兹别克语,俄语为其境内国家通用语言,且使用频率高,前苏联加盟成员国拉脱维亚同属此类情况。上述两国的人口数量均低于俄罗斯,虽然其在 1991 年之后以主体民族语言为官方语言,但是因其使用人口数量较少,所以在载文数量方面与俄语相比有显著差异(俄语: 1742 篇;乌兹别克语:27 篇;拉脱维亚语:8 篇)。

(三)语言使用国家的综合国力与影响力

官方语言使用国家的综合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门语言的影响力,这一点,在载文数量上有一定体现。如,同属欧洲,且地理位置接近的波兰(发展中国家)和意大利(发达国家)两国,因其综合国力的差距,意大利语的载文数量为 256 篇,而波兰语的载文数量为 81 篇。作为联合国日常使用工作语言之一的西班牙语,其使用地区主要为西班牙以及拉丁美洲(除巴西),其载文数量为 1011 篇,稍高于德语(956 篇,德国、奥地利、瑞士为主要使用国家)。与以德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相比,拉美国家(除阿根廷为发达国家外)均为发展中国家,虽然其使用国家数量、人口数量均高于德国、奥地利、瑞士三国,但因其综合实力与影响力与上述国家相比具有一定差距,所以在载文数量上并没有体现出明显优势。

(四)与中国的交流合作关系

一国的官方语言在《人民日报》的报道中出现的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国与我国之间的联系程度。例如,作为联合国日常使用工作语言之一的西班牙语,其使用地区主要为西班牙以及拉丁美洲国家(除巴西),与以法语为官方语言的非洲国家相比,拉美国家综合国力较强,但普遍晚于非洲国家与我国建交,因而载文数量明显低于法语,其载文数量为 1011 篇,低于法语(1985 篇,法國、非洲部分国家以法语为官方语言)。同时,位于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位置的希腊,自古丝绸之路时就与我国有着密切联系,因而希腊语的载文数量较多。综上所述,与我国建交较早、处于我国海外贸易通道核心位置的国家的官方语言影响力较强。

(五)与中国的交流史

丝绸之路上的大部分以印欧语系语言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历史上与中国有着密切的往来,并有较强的影响力,这在客观上决定了中国对上述国家的关注度较高,例如,作为古丝绸之路重镇的意大利,其官方语言意大利语在《人民数据》中的载文数量共计 256 篇(1946-2020),报道内容主要集中在中意两国多领域交流方面。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后,意大利语的载文数量为 70 篇(在此之前为180篇),且报道内容集中在两国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实施领域。可见,该项倡议出现后,意大利与我国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同属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位置的希腊,自古丝绸之路时就与我国有密切的经贸往来,因而希腊语的载文数量较多。这充分说明,与中国的历史往来是影响该国官方语言在《人民数据》中出现频率的重要因素。

(六)官方语言政策的变化

部分国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官方语言,因此当语言以不同身份出现时,其载文数量也有一定差异。巴基斯坦 1973年宪法规定,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可存在一段时间,乌尔都语在该宪法实施 15 年后应成为官方语言。1988 年之前(1946-1987),乌尔都语在《人民日报》中的载文数量为 30 篇,成为官方语言之后(1988-2020),乌尔都语的载文数量为100 篇,前后两段时间大致相等,但载文数量有较大差异,这充分说明乌尔都语成为巴基斯坦的官方语言之后,其影响力发生了较大变化。在部分沿线国家中,其官方语言有等级之分,即多种官方语言可分为第一官方语言、第二官方语言等,或将官方语言按照使用场合进行划分,如,卢森堡共有法语、德语、卢森堡语三种官方语言,其中法语主要用于行政、司法、外交,德语多见于新闻报道,卢森堡语多用于日常口语交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卢森堡语的载文数量低于前两种语言。

六、结论

从沿线国家整体来看,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少使用人数较少的官方语言在《人民日报》上的出现频率增多,同时,联合国工作语言的出现频率也在不断增长,这反映出“一带一路”建设充分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得到了绝大多数国家的积极响应。从语言的社会属性角度而言,语言使用人口数量、地区分布、使用国综合国力、与中国的历史往来、语言政策等因素是影响官方语言在我国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黄行.“一带一路”国家语言“软实力”的实证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20(02):8-17.

[2]蓝博,陈美华.“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的语言选择思考——以东帝汶为例[J].翻译论坛,2018(02):67-73.

[3]李宇明,王春辉.论语言的功能分类[J].当代语言学,2019,21(01):1-22.

[4]钱伟. 多民族国家的国语、官方语言和通用语言[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8-23(003).

[5]王辉,王亚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状况[J].语言战略研究,2016,1(02):13-19.

[6]谢清松. 波罗的海三国的语言政策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9.

[7]邹晓燕.非官方语言传承的国别化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9(03):79-83

作者简介:兰凡(1996-),男,回族,新疆乌鲁木齐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人民日报倡议一带一路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倡议书的写法
Happy Afternoon Tea
欧盟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新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