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22-06-02姜琳
【摘要】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使新媒体全方面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当中,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而如何利用好这把“双刃剑”,使其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了信息化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题。本文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展开探索,文中先对新媒体技术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概述,再对在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学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意义进行阐述,最后通过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进行探索,从而推动新媒体技术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中的应用,使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课堂教学更加科学、完善和新颖,以期达到转变教学模式,适应时代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新媒体;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演唱与排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5-074-03
【本文著录格式】 姜琳.新媒体技术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民族博览,2022,03(05):74-76.
基金项目:本文系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2019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媒体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中的运用实践研究–以粤西地区为例”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ZYCQ23
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变得更加丰富和便利。新媒体技术是以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代技术之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用新媒体技术,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初始环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20年,教育部颁发《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纲要)①中对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规划;2012年,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②进一步强调推进“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等五个文件的通知③,其中明确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必须“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能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
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多媒体技术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中的应用进行探索、研究,从而促进新媒体技术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中的应用,使这一课程教学更加科学、完善和新颖,以期达到转变教学模式,适应时代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新媒体技术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新媒体技术概述
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下,我国新媒体技术逐步发展,进入21世纪,我国步入“新媒体时代”。一般来说,新媒体又叫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技术基础之上利用数字电视、电脑、手机、平板等终端,实现跨时空传播的媒介总和。它不紧具有传统媒体的功能,还具有实时性、交互性、大容量性等优点,毫不夸张地说,新媒体技术已经渗透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了人们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
(二)新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020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④中提出要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针对基础教育阶段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现实需求,在各地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探索信息化背景下的育人方式和教研模式。
新媒体技术在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了更多积极的影响。首先,新媒体技术丰富了教学终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终端的形式愈发多样,我们经常使用到的有手机、电脑、平板和数字电视等,这些电子终端让我们的学习活动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使我们的学习活动变得更加便利;其次,新媒体技术丰富了教学资源。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教育教学资源的传播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这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师生可以通过各类软件随时随地调整自身学习需求,获取相关的学习资源进行教和学,这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再次,新媒体技术改变了教学模式。新媒体技术使教学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多样,从而促进教学模式的优化,极大程度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新媒体技术提升了教学效果。及时地应用新媒体技术可以更直观、迅速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动态,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中新媒体技术应用研究的意义
(一)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课程概述
学前音乐教育一般指对0—6岁儿童进行的有目标、计划的音乐教育活动,教师借助各种手段以及各类音乐材料,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引导他们正确的审美体验,以期促进他们感知、认知等方面的发展,从而实现达到美育的目标,因此,幼儿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现今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大纲要求和幼儿园教师岗位实际需求,我校学前教育音乐专业主要开设以下五门必修专业课程:《乐理与视唱练耳》、《声乐基础》、《钢琴基础》、《幼儿歌曲演唱与排练》、《幼儿歌曲弹唱》,其中《乐理与视唱练耳》、《声乐基础》和《钢琴基础》属于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相结合的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认知、表现和审美,并为之后的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幼儿歌曲演唱与排练》与《幼儿歌曲弹唱》是以综合实践性为主的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弹”、“唱”、“演”的综合表现能力,能够灵活地整合三种艺术手段,把音乐的真情实感和音乐艺术的美准确地传达给幼儿。
(二)學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课程的特点
俗话说“人生百年,立于幼学”,3—6岁是幼儿艺术启蒙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通过良好的音乐教育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陶冶情操,引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8400E107-3EEF-473E-A9E3-2F6F0B4E6F25
良好的学前音乐教育往往具有以下特点:1)审美性:这是学前音乐教育最根本的特点,通过音乐的美感来激发幼儿的认知力和感知力,促进大脑发育;通过音乐的美感来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通过音乐的美感来激发幼儿对美的向往,为今后的艺术发展奠定基础。2)趣味性:趣味性是学前音乐教育中最明显的特征,一是因为音乐本身的趣味性,不断变换的节奏,高低起伏的旋律更能刺激到幼儿的大脑皮层,使幼儿保持愉悦的状态,这也是很多幼儿一听到音乐就手舞足蹈、开怀大笑的原因;二是因为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这就使得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保持新鲜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得。3)综合性:学前音乐教育的综合性首先体现在教和学的方式上,音乐可以综合唱歌、跳舞、乐器演奏、游戏、表演等内容进行教和学,这样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有不同的学习角度,对其全方面素质的培养具有良好的影响;其次体现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除了进行音乐素养的培养,还传递了许多知识性的内容,如《家族歌》《好孩子要诚实》等通过音乐的形式将家庭人物认知、家庭人物逻辑关系和品德塑造等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完善了教育的内容。4)隐形性:学前音乐教育大多都是通过熏陶潜移默化地进行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容易让人发觉,因此具有隐形性。
基于以上特点,探索新媒体技术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教学应用,促进幼儿园教师的音乐美育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必要。
(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中新媒体技术应用的积极意义
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中广泛应用新媒体技术对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首先,多媒体技术能使师生突破教学中的局限性,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教学的方式、手段和途径都变得更加多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提升,学习主动性得以增强,课堂教学得以顺利的展开,从而提升了教学的效果;同时,通过各类软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学习和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和紧密,以助于师生之间更好地获得教学评价和反馈,为课程的持续良好地发展提供助力;此外,通过各类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在课后持续的进行相关课程学习,有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和知识储备的增加。
三、新媒体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必修课程主要可分为乐理与视唱练耳、声乐演唱和钢琴弹奏三大类,下面我将以这三大类音乐课程教学为线,展开对新媒体技术的音乐课程教学应用探索:
(一)新媒体技术在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熟悉相关的音乐术语,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培养正确的节奏感和音高概念,为声乐、钢琴和舞蹈等音乐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传统的乐理课程是相对抽象和枯燥的,借助新媒体技术,可以改变这种境况,使课堂重新焕发生机。如,教师在进乐理课堂教学实践中,借助了“慕课”学习平台和教学平台进行教学,首先在“慕课”平台中截选了一段乐理教学的精品在线课程视频,在课前通过教学平台发布,让学生自行观看学习,并提交预习练习;通过这一形式的课前预习,使学生对新课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也及时的收到了学生的预习反馈,并调整了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内容。这一尝试极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使乐理课程学习变得不再乏味。在视唱练耳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借助数字化音乐软件设置游戏环节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如,在节奏练习环节中,教师事先选取几段音乐,每段根据音乐节拍安排一些动作在不同的,最后制作成闯关视频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游戏,课后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类似的小游戏,这样,不仅收获了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还使学习得到了延伸。
除此之外,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也可以使乐理与视唱练耳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将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更好地作用于实践,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优势。
(二)新媒体在声乐演唱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声乐演唱是一门专业技术课程,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歌唱发声方法,塑造良好的声音形象和演唱形象,能准确的表达歌曲情绪,为今后的幼教生涯提供必备的专业技能。众所周知歌唱的发声、呼吸和声音的表达是非常抽象的,在专业院校的学习中,经常会使用一些只可意会的词来形容,但是这些词并不适用于没有基础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这个时候借助新媒体技术,就可以很好地提升教学的直觀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歌唱的发声、呼吸过程中,身体各部位器官的运动直观的展示给学生,使他们能够清晰的了解整个歌唱的过程,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沟通。我们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软件帮助我们解决歌唱中出现的音不准、节奏不对等问题,在传统的课堂中,这些问题,只能依靠老师指导进行纠正,但是大班制的教学模式使老师没法兼顾到每个同学,更重要的因为声音的传播途径较多的关系,导致每个人听到的声音是存在差异的,这就使得学生接收到的声音难以准确,而借助新媒体录音软件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录音后得到的波纹条与原版之间的对比,可以很明确的指导自己问题的所在,从而通过练习,迅速地解决这一问题。除此之外,在声乐演唱的表演环节中,可以拍摄一些学生的表演视频,让学生自行观看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有点与不足,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不足;教师还可以收集一些优秀的学生视频,制作成表演示范曲库,并将它传播推广,以带动更多的同学加入学习。
(三)新媒体在钢琴弹奏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疫情期间,网课模式下,钢琴弹奏与新媒体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融合,教师借助手机、平板中的钢琴软件展开了弹唱教学,钢琴软件不仅可以弹奏单音,也可以弹奏和弦,为特殊情况下的钢琴弹奏教学,提供了非常多的便利。在线下课程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更多地体现在陪练中,学生通过陪练软件可以及时地纠正错音和节奏,大大提高了练琴的积极性和效率。8400E107-3EEF-473E-A9E3-2F6F0B4E6F25
小结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持续发展,新媒体技术将更深入、全面地融入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该顺应职教改革发展的需要,不断学习新媒体教学技术,积极探索,努力提升教学水平,为促进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纲要)[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7062/200209/ t20020904_82366.html,2018.5.30.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的通知[OL].http://www.moe.gov.cn/ srcsite/A16/s3342/201203/t20120313_133322.html,2018.5.30.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等五个文件的通知[OL].http:// www.moe.gov.cn/srcsite/A10/s6991/202104/t20210412_525943. html,2021.9.13.
④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OL].http://www.gov.cn/zhengce/ zhengceku/2020-03/16/content_5491791.htm,2021.9.15.
参考文献:
[1]包国军. 新媒体技术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 传播力研究,2020-07-25(第105期)..
[2]王 阳. 移动学习终端对于提高幼师生儿歌演唱水平的策略研究[J]. 黄河之声,2019-11-26 (第21期).
[3]石 燕. 新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 当代家庭教育,2022-01-25.
[4]王晖楠.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现状与改革对策[D]. 华中师范大学,2014-11-01.
[5]张惠倩. 数字化技术 在幼教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 第二课堂(D),2021-09-08.
[6]吴国彬. 学前音乐教育对幼儿素质培养的影响探究[J]. 知识文库,2021-03-29( 第08 期).
[7]李晔; 徐光庆. 基于实践取向的高职学前音乐教育研究[J]. 当代音乐,2021-09-05(第 9 期).
作者简介:姜琳(1988-),女,汉族,湖南长沙人,艺术硕士,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音乐助教,研究方向为音乐、学前教育音乐。8400E107-3EEF-473E-A9E3-2F6F0B4E6F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