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土音乐文化融入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中的研究

2022-06-02吴丹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5期
关键词:师范学校音乐教育

【摘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是基础教育的骨干力量,将本土音乐文化融入三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教学,有利于促进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专业办学特色,进而有效提升小学尤其是乡村小学的美育教育质量。

【关键词 】本土音乐文化;师范学校;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5-071-03

【本文著录格式】吴丹.本土音乐文化融入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中的研究——以三年制小学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2,03(05):71-7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助力本土音乐文化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C1462)研究成果。

在各類文化中,音乐是最生动、最方便、最容易普及的文化形式,源自乡村的本土音乐文化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广大乡村民众在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创造的带有浓厚乡土气息与人文气息的一种本土文化。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而“文化”就是乡村振兴的“魂”。加强本土音乐文化建设,对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积极的意义:有利于促进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推动乡村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高度融合。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农村地区小学的办学环境及硬件条件均已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整体而言农村地区的小学音乐教育仍旧存在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状况。三年制小学教育专业主要培养的是能承担小学多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且具备专业发展能力的三年制专科层次的“全科+专长型”小学教师。三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是基础教育的骨干力量,尤其是广大乡村等偏远地区基础教育的中流砥柱和重要支撑。作为未来基础教育的骨干力量,将本土音乐文化融入三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教学,在提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办学特色的同时,促进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本土音乐文化素养。

一、音乐的美育价值探析

1793年,德国哲学家和文学家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Johann ChristophFriedrich von Schiller),在《审美教育书简》(又译《美育书简》)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世界美学史上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美育思想,并从本质上系统论述了美育不可或缺的独特价值。《美育书简》作为世界美育思想的首部著作,不仅集中展现了席勒的美学观念,同时也是审美教育走向独立理论体系的重要标志。席勒的美学思想认为,美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通过美育可以促进人格的提升和完善,并把审美教育上升到人生美学的重要地位。

音乐作为美育的核心构成部分,是美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媒介,更是落实美育教育的重要路径。以音乐活动为主体的美育教育形式,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高雅审美情趣的培养起到积极的影响。我国对音乐美育价值的研究源远流长,古代常用“通五经贯六艺”来形容一个人的满腹才华,并将“乐”列为仅次于礼的第二艺,体现了古人对音乐的极高追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不少思想家提出过自己对于美育的认识和见解,如孔子提倡诗教、乐教即美育,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人的修养从学《诗》开始,自立于学礼,完成与学乐),对于健康心性的涵养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在音乐的教育熏陶下更能够培养出高尚的人格,将音乐推至至高的地位。音乐的美育功能具体体现在:通过音乐欣赏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进审美素养的提升,培养良好品格、激发创造性思维,有益于推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养成。小学音乐课程作为提升小学生美育素养的重要途径,应明确音乐学科的课程价值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审美经验的感受价值、创造思维的培养价值、社交能力的促进价值以及音乐文化的传承价值 。

二、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一)现阶段小学音乐专任教师整体缺乏。

通过对教育主管部门及部分城乡小学的调研了解到,目前小学音乐专任教师需求缺口较大,小学音乐专任教师师生比的比例、师班比的比例都高于国家义务教育的相关标准。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的小学,由于小学音乐专任教师缺乏,大多数音乐课程多为转岗教师或兼职教师负责授课。2021年5月三孩生育政策正式实施,我国生育政策逐渐放开。随着三孩政策的落地实施,未来几年小学学龄人口和在校生规模将呈持续上升的态势,这将使本已紧张的小学音乐专任教师的师资更为紧缺。在大力倡导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育并举”的当下,小学音乐专任教师的不足将对小学音乐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一定影响,也将直接影响基础教育阶段的美育教育质量。

(二)小学音乐教师布局待优化,特别是农村小学音乐专任教师师资布局亟待优化

1.小学音乐专任教师师资尤其是农村地区小学音乐专任教师在数量结构等布局上待优化

根据湖南省义务教育队伍的统计资料及对湖南省小学音乐专任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农村小学音乐专任教师在数量结构上待优化,城区学校在专任教师数量结构上优于农村学校。

在一些乡村小学,语文、数学等文化课程教师所占的比例较高,有些学校文化课老师所占比例高达全校教师总人数的85.6%,而音、体、美等美育课程教师所占比例不足全校教师总人数的15%。调查发现有25.7%的农村学校无一名音乐专任教师,34%的学校仅有一名音乐专任教师。随着农村教育、艺术教育越来越被重视,音乐、美术、体育等美育课程的专任教师数量有所增加,但在农村学校音体美等美育课程专任教师仍然比较紧缺。与城里小学教师工作岗位一岗难求的激烈竞争局面形成对比的是,农村地区小学存在教师“招不满,呆不久”的情况,并且农村学校教师存在一定的流动性。农村教师的流动主要呈向上向外单一流动的特点,即是从村小或农村教学点向乡镇小学流动,而乡镇小学则往县城学校流动。小学音乐专任教师不足导致的小学音乐课程兼职教师普遍、教学质量不高的现象,是目前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8400E107-3EEF-473E-A9E3-2F6F0B4E6F25

2.农村地区小学音乐专任教师老龄化问题明显

在对城区音乐专任教师的年龄统计调查结果表明,25岁以下的音乐专任教师占城区教师总人数的26%,而农村音乐专任教师中25岁以下的音乐专任教师仅占总人数的7%,城区学校年轻教师的比重远高于农村地区,;城区学校40岁-49岁的音乐专任教师占城区教师总人数的12%,农村学校这个年龄段教师的占比为23%,在这个年龄区间农村学校的比重略高于城区学校;城区学校50岁-54岁的音乐专任教师占城区教师总人数的9%,而在农村学校这个年龄段教师的占比则高达30%,农村学校中50岁以上老教师的比重远远高于城区学校。调研数据表明,整体而言农村学校教师老龄化问题相对明显,城区学校年轻教师的比重高于农村地区学校,城区学校的教师岗位已经成为很多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农村地区学校虽然师资严重短缺,但很多大学生还是不愿意选择留在乡村学校任教。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统计的相关数据显示:农村地区的大部分学校,在未来十年每年都将会有大批教师面临退休。年轻教师们因为经济条件、交通、待遇及環境等方面的限制,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农村学校教书,造成乡村学校教师补给不及时不充分;每年也会有部分农村学校教师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向外流动,此举也将进一步加剧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的问题。

3.农村地区小学音乐专任教师在学历层次上有待提升

调研结果表明相较于城区小学音乐专任教师教师,农村小学音乐专任教师的学历普遍不高。以农村地区的音乐专任教师学历结构为例进行对比分析,中师或高中学历的音乐专任教师占比为53%,专科学历音乐专任教师的占比是29%,本科学历音乐专任教师的占比仅为14%。而在城区学校音乐专任教师的学历结构中,占比最重的学历层次为本科学历,占教师总人数的49%;其次为专科学历的音乐专任教师,占比为总人数的29%;中师或高中学历的音乐专任教师较少,占比率为20%。调研结果表明,城区学校音乐专任教师的学历普遍高于农村地区的音乐专任教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七成的教师选择通过非全日制在读的形式来获得专科或本科文凭,其形式主要包括有成人高考、电大以及自学考试等。通过与相关教师的访谈了解到,部分老师虽然获得了专科、本科等第二学历,但音乐专业素养及音乐学科教学能力仍旧缺乏系统性的训练和学习,较难适应目前国家美育及新课改要求下的小学音乐教学需求。

(三)本土音乐文化融入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探析

1.注重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开设音乐基础课程及有关本土音乐文化的选修课程

作为专科科层次的“全科+专长”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应加强基本音乐理论及基本音乐技能的学习,以适应未来教学的需要。以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根据学校所制定的三年制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里的课程体系,本专业在校期间所学习的音乐相关课程主要涵盖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以及公共基础选修课程等。如《钢琴基础》这门课程在第一学年开设,共开设两个学期,总学分为2学分;《音乐基础》课程在第一学年开设,共开设两个学期,总学分为2学分;《儿童歌曲弹唱》和《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这两门课程作为专业(技能选修课)开设,分别在第三、第四学期开设,共开设两学期,总学分为4学分。《地方民族音乐赏析与表演》作为公共基础选修课的《文学与艺术》模块,在第五学期开设,总学分为2学分。《地方民族音乐赏析与表演》这一科目,旨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于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及本土文化有系统的了解与认识,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深入贯彻落实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相关精神,将本土优秀音乐(苗族歌鼟、侗族大歌、花瑶、茶山号子等)融入课堂教学,通过课堂视听、教师示范及学生的演唱实践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本土音乐素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传唱与创编本土音乐的能力。

2.本土音乐文化在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精神与校园价值的集中体现。三年制小学专业学生是未来基础教育特别是是广大农村等偏远地区基础教育的中流砥柱和重要支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应积极借助校园文化建设的力量培养学生们热爱乡村、扎根乡村教育的情怀,使学生成为本土音乐传承与发展的参与者与引领者。以湖南怀化为例,怀化位于湖南省西南部,素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称,是中国东中部地区通往大西南的“桥头堡”。怀化地处武陵山片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13个县市区中,有麻阳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等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居住有侗族、苗族、土家族等40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数的40%以上。长期以来,侗族、苗族、土家族人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和民族艺术文化。怀化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丰富,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据统计湖南省怀化市共有15个地方戏曲剧种,其中靖州苗族歌鼟、辰河目连戏、辰河高腔等地方戏曲剧种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外还有麻阳花灯戏、社塘木偶戏等5个被列入省级非遗项目的剧种以及民间社班延续下来的汉戏、祁戏、桂剧等。全市建成新晃傩戏“咚咚推”、溆浦目连戏等21个传统戏剧传习所(基地),共有1000余个文艺团队(含业余文艺团队)。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推广传播本土优秀的音乐文化,如定期邀请民间音乐艺术家、非遗传承人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传播本土优秀音乐文化;通过校园网站、微型公众号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本土民间音乐文化;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定期举办相关实践活动,通过观摩、采风、演出,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本土民族音乐文化的艺术魅力。

音乐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三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提升三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对本土音乐文化的应用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有利于促进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教学质量、教科研水平和专业办学特色,进而有效提升乡村小学美育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易晓明. 新时代学校美育的价值与定位[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1-12(011).

[2]范彦云.农村小学美育现状及策略研究[J].戏剧之家,2020(32):182-183.

[3]山东省夏津县教体局局长 郭长利. 补齐乡村学校美育短板[N].中国教师报,2020-07-15(015).

[4]岳海玲. 综合美育课程建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5]宋天文.农村教学点艺术类课程教学的困境与应对策略[J].甘肃教育,2017(09):32.

[6]刘欣.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六年制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就职现状调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7]王卿蕾.五年一贯制农村定向师范生音乐素质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以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9(06):175-180.

作者简介:吴丹(1985-),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学科教学。8400E107-3EEF-473E-A9E3-2F6F0B4E6F25

猜你喜欢

师范学校音乐教育
王莹作品
高申作品
高申作品
衡士玉美术作品
适趣阅读课程:理念、内容与操作——以福建省宁化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为例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