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及改革举措
2022-06-02谢良才,南海
谢良才,南海
摘 要: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对公民的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出了愈来愈高的绿色要求,职业教育的绿色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为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当前职业教育急需转变功能定位,改革教育教学实践。在功能定位的调整方面,职业教育应注重传承生态文化,突出培养绿色技能人才,开展绿色社会服务。为此,职业教育应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需求;与绿色职业标准和绿色生产过程对接形成成熟的绿色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从宏观上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职业教育体系的绿色化。
关键词:职业教育;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绿色技能人才;功能定位
基金项目: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职业院校绿色技能培养的国际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9YJC880102);2018年度重庆师范大学校级基金项目“国际绿色职业教育进展与趋势研究”(项目编号:18XWB023)
作者简介:谢良才,男,重庆师范大学职教师资学院讲师,重庆市职业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与政策;南海,男,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重庆发展研究院兼职研究员,重庆市职业教育监测评估与师资培养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2)05-0060-08
我国当前面临着加快绿色发展的紧迫形势和艰巨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國建设目标基本实现”[1]。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动绿色转型,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以及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产业。为了实现上述任务和目标,需要全社会动员起来,尤其是行业企业要把绿色生产、绿色服务落到实处,在产出绿色产品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保证生产过程的生态友好性;与此同时,也需要全体社会公民具有高度的生态文明素养与绿色技能。我国职业教育每年毕业生众多,他们作为即将进入千万家企业一线岗位的劳动者,在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潜在作用不可估量。因此,理顺职业教育助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内在逻辑,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助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作用,是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经济社会绿色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职业教育
众所周知,教育性和职业性是职业教育的两大基本属性。一方面,职业教育要发挥好育人功能。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提升受教育者的科学文化素养与身心素质,塑造合格的社会公民。另一方面,职业教育还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绿色发展新阶段,对公民素质及劳动者的技术技能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绿色期待和要求,需要职业教育不失时机地把握绿色化技能型人才的特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一)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转型需要职业教育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碳排放量的快速增长正对地球生态平衡造成难以逆转的破坏。作为应对,多个国际组织及各国政府纷纷倡议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我国提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是一个相当有难度的挑战。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将绿色发展理念转化为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发展的实现需要包括教育在内的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这也对各个行业的职业人提出了绿色素质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与生态之间关系的日益复杂,人类的生态伦理观念经历了由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生态中心主义伦理观到可持续发展伦理观的转变。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基础即是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可持续发展伦理观认为,人类社会的绿色发展应推动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和谐发展。在宏观上,应推动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物种之间的公平发展;在微观上,要求人类在生产生活各个环节都注重生态的健康、稳定及良性循环。基于此,每个公民都应为这个目标的达成做出贡献。这就需要公民个体首先在理念上认同绿色发展,认同生态文明价值观,具备绿色生产生活的意识,进而主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具体到生产生活实践中,个体应能理解人与自然、现在与未来、自身与社会他人的关系,面对过度排放、资源浪费等问题,主动创新、提升发展积极性,减少盲目性、依赖性,主动从理念和能力上适应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带来的绿色化要求。具备绿色发展理念与能力的现代公民是整个人类社会普遍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和谐发展的前提。作为中国教育的“半壁江山”,作为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教育,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能够培养出具备绿色化特征的现代公民。
(二)经济的绿色化发展需要职业教育持续培养更多的绿色技能人才
根据我国《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所示,我国当前的绿色产业主要有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以及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绿色服务。这些绿色产业目录中的绿色经济行业有的是旨在改善生态环境的专门行业,如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有的是在传统经济行业领域中生发的具有节能环保特性、有明确的绿色标准或规范的新兴行业,如绿色农业、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但无论如何分类,绿色经济行业都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备良好的文化知识、沟通合作能力等通用能力,还要具备从事本行业工作必需的专业技术技能。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应遵守本行业最新的绿色生产标准和规范,扎实掌握工作所需的绿色技术技能,具备应对复杂情境作出绿色创新的意识和行动能力。因此,在绿色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绿色经济行业以及相关绿色生产和服务工作需要职业教育培育出更多绿色技能人才。
(三)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职业教育主动增强其适应性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职业教育增强对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适应性,首要的就是增强绿色技能人才培养能力。提升绿色技能人才培养能力是职业教育绿色化发展的基本目标,其过程主要包含两个维度的工作,即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调整职业教育规模结构。一方面,应在过去职业教育传授必要环保知识的基础上普遍提升学生的绿色素质和创新能力,使未来的技能型人才能够发现生产生活中的可持续性问题,并能创造性地思考破解之策;另一方面,应协调、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强化应对绿色经济行业之需的职业教育规模实力。目前来看,职业教育的诸多要素滞后于绿色经济的快速发展态势。随着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标准的不断应用,绿色经济行业的行业规范和要求更新快,业态变革快,对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要求更新加速,导致其普遍面临较大的人才缺口。例如,据估计,重庆市环保产业2020年的人才缺口约10万人,其中70%为中初级技术技能人才,而当年中职学校相关专业总的毕业生人数不足百人[2]。因此,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社会建设需要职业教育积极主动地快速适应。如不能尽快调整教育教学现状,职业教育将难以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过程中发挥其育人推动作用,就会减弱其应有的社会适应性和发展生命力。职业教育绿色化本质上是我国职业教育调整功能定位、加速自身现代化、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职业教育助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内在逻辑可归纳如图1所示。
二、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中的职业教育功能定位
为适应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新要求,职业教育在功能定位上应做出绿色化的适应性调整与变革,其传统的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功能都应绿色化,即应注重传承生态文化以提升学习者的生态文明素养,突出各行各业绿色发展所急需的绿色技能人才培养,并积极开展绿色社会服务。
(一)傳承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作为一种崇尚、敬畏、亲近自然的先进文化,是在人类拯救工业文明时代所产生的生态危机的现代环境运动中逐渐形成的,是对现代文化中“人类中心主义”批判与反思的产物,是一种追求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相处、协同进化的新型文化[3]。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生态文化的结构也包括精神、物质和制度三个层面,职业教育对生态文化的传承也可以从这三个层面展开。
1.在生态文化的精神层面,应提升职教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绝奢华和浪费,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要倡导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让生态环保思想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4]职业教育传承生态文化,使青年人具备生态文明理念、养成较高的生态文明素养,有助于塑造支撑我国生态文化体系形成的庞大基层群体。为此,应使职教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自身工作和生活方式对整个社会、对他人、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形成积极进行绿色生产生活的生态文化格局。马克思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精华以及西方的生态伦理理论都是进行生态文化教育的素材来源。从人类发展全局来看,贫困、社会冲突是导致环境破坏和不可持续发展的深层原因,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攻克的难题。因此,生态文化教育还应包括引导职教学生具备决胜全面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念。
2.在生态文化的物质层面,要注重提升职教学生改善生态环境的绿色行动能力。技术技能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中改造现实的绿色行动,往往能体现出基于实践的绿色创新。绿色行动能力是生态人格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改善物质形态生态环境所必须具备的。职业院校应通过绿色主题的专题讲座、课题研究、社团活动、专业实践等多种方式教育学生坚定立场、敢于担当,把生态文明思想贯彻到生产生活当中,树立生态文明观,形成知行合一、能够自愿做出绿色行动的生态人格[5-6]。职业教育要把绿色生活能力培养和绿色素养培育作为重要教育内容,帮助青年人成为生态文明社会的理想公民。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应以绿色学校建设和生态文明教育为抓手,推动自身的绿色化、智能化、现代化发展,为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培养一大批支持者和实践者。
3.在生态文化的制度层面,应注重开展生态法制教育和行业绿色规范教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我国“十四五”规划也提出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保障。有调查显示,职业院校学生能够意识到生态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生态危机感,但由于较少接受到与生态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他们对生态法规缺乏了解[7-8]。因此,应通过加强思想政治课中的生态法规教育、开设专门公共课程、开展生态法规专题讲座和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宣传活动等形式,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生态法规意识和生态责任感。此外,职业院校还应加强对行业绿色标准、绿色规范的教育。各行业标准和规范中的绿色条款或专门制定的绿色标准是行业绿色发展的标志,职业院校应在专业教学中把这些绿色标准和规范很好地传授给学生。
(二)培养绿色技能人才
在国际上,一般将有利于生产生活绿色发展的意识、技能和价值观统称为绿色技能。具备绿色技能的个体能够认识和评估自身活动对环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及对其他人生活和工作条件的影响,并尽可能地避免负面影响[9]。各个行业都有绿色的部分,如农业有绿色农业、制造业有绿色制造、建筑业有绿色建筑。相应地,职业教育的各个专业也应根据产教融合的办学规律突出绿色元素,为行业企业的绿色发展培养具备绿色知识、技术技能和绿色意识、态度、价值观的绿色技能人才。当前,很多行业在绿色转型发展中出现了大量绿色技能人才缺口,职业教育绿色化的首要目标就是弥补这些缺口。
职业教育强调学以致用,对绿色技能的培养也应强调其能用于职业工作实践。从数量上来看,中小企业在企业总数中所占比例最大,他们对员工提出的绿色技能要求常常并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而他们通常不会主动地将环境政策要求落实到经营活动中[10],而通过广泛开展绿色化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则有助于他们将有益环境的行动落实在行业实践之中[11]。职业教育要通过对绿色技能的培养,促使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掌握绿色技能,促进各行各业的生产和服务活动绿色化,减少产品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应将国际上开展已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经验应用到职业教育中来,结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育人特点,提升职业教育的绿色技能人才培养能力。
(三)开展绿色社会服务
职业教育开展绿色社会服务,即指职业教育机构积极参与到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社会实践中来,如职业院校师生参与企业绿色生产和服务工作、到社区开展绿色宣传、培训和志愿服务等。开展绿色社会服务使职教师生既能够直接为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作出贡献,又能及时了解行业企业的绿色发展需求、最新的绿色技术和工艺,从而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提升职业教育的“绿色质量”。积极开展绿色社会服务,将行业企业最新的绿色技术反映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中,能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助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能力。
在开展绿色社会服务过程中,应注重加强校企合作、信息互通,尤其应注意双向互动的质量。一是搜集、汇总行业方面的绿色技能需求信息,调研一线工人岗、技术岗、管理岗等不同类型岗位对绿色技能的需求。二是将职业院校的绿色技能培养信息分享给行业企业,便于企业界了解绿色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可用的教育资源,同时争取、利用行业企业资源发展职业教育。这既有利于职业教育更多地了解企业的绿色技能需求,使职业教育的绿色技能培养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也能为职业教育绿色化发展争取到更多的社会支持。
三、适应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职业教育改革关键举措
职业教育绿色化是我国职业教育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提升职业教育助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能力,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文件要求,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绿色化改革应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一)主动適应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需求
1.要深入挖掘绿色产业需求,建设好绿色职业教育专业。职业教育应反映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绿色化需求,根据行业的绿色化进程及对绿色技能人才的具体需求制定职教专业绿色化的目标。不同行业的绿色化程度不同,对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影响也不同。对绿色技能人才需求较多的行业或职业,依据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理论和规律,应开设对应的绿色职教专业;对应用绿色技能较集中的岗位应开发绿色专业方向或课程模块。例如:对于节能环保、绿色能源等自身就具备很强绿色特征的典型绿色行业,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增设了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环境卫生工程技术等环保类专业以及新能源发电工程类专业;在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旅游等传统行业绿色化后形成的新绿色行业方面,对应专业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磁悬浮列车运用与检修方向)、电动汽车运用与维修、供热通风与空调施工运行、康养休闲旅游服务等。此外,其他行业中的绿色职业如果对绿色技能人才有较大量的需求,职业院校也应建设相关绿色专业,或通过开发相关课程促使现有专业的绿色转型。
2.应注重设计和推广绿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当前职业教育推行1+X证书制度的背景下,通过设计和推广绿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利于引导职教学生掌握绿色技能、取得绿色证书、毕业后到绿色职业岗位就业。在证书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筛选本行业绿色发展较好的标杆企业牵头,使证书的设计尽可能地反映行业的绿色发展实践趋势;同时,要将开发全新的绿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促使已有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绿色化同步进行。如果现有证书制度设计能充分反映行业绿色实践就不必推出新证书,而是应及时研讨和定期检查该证书的技能考核是否充分反映了行业绿色发展的实际技术技能需求,从而保证证书的“绿色”含金量。
(二)加强绿色技能人才的培养
1.形成绿色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为满足社会绿色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应逐步形成成熟的绿色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所谓绿色技能(或绿色职业技能),其本质属性就在于其对人、生态环境与其他物种无害或有利于改善生产、生活对环境所造成的有害影响的能力系统,包括绿色意识、知识、技术、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12]。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都应绿色化,要能培养出具备高级知识和技能水平的绿色技能人才。非学历职业教育也须绿色化,要促进职业培训的绿色化,以及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培训内容绿色化,从而满足社会大众通过培训获取绿色技能的需求,与此同时也丰富终身教育的绿色技能教育资源。
2.与绿色职业标准对接,实施课程内容的绿色化。职业教育应将绿色知识和技术技能作为特色教育内容,在开发绿色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注重与绿色职业标准的对接。行业的绿色生产标准、职业标准、专门制定的绿色生产或服务规范是行业绿色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也是职业教育绿色化的基本参照。职业院校在教育教学中应把这些绿色职业标准和规范很好地教授给学生,尽可能地保障学生对绿色技能的达标掌握、学以致用。随着清洁能源、绿色农业、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领域绿色标准的制定和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相关的教学内容也应注重及时更新。可以把有关标准和要求中的标志性用语做成标语展示在教室、实训室或校园中;可以把代表性产品或生产设备摆放于教学楼、实训室或校园显要位置,时刻提醒学生。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在学习和实习实践中发现行业企业中存在的绿色发展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尤其是节能减排及资源节约高效循环利用问题的能力。
3.与绿色生产过程对接,搞好教学过程绿色化。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突出绿色主题,注意将绿色生产、清洁生产、绿色服务过程纳入其中。活动课程是职业教育倡导的主流课程类型,应设计多种形式的项目课程、理实一体化课程,促进职教学生的技术技能学习与训练活动真实反映职业的绿色工作过程实践;应建设完善实训场、教学车间、项目工作室等,使实训场所的实训、维护流程甚至电力、温控、通风等的运行过程都尽可能地反映相应行业的绿色生产过程,并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这些绿色化运维过程之中。尽管一个专业的教学难以反映所有相关企业的绿色生产实践,但通过与生产过程良好对接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对通用绿色技能、基础性的专业绿色实践尤其是对专业绿色标准和技能规范实现良好掌握是可以达到的。此外,还应通过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方案的完善以及项目化教材的开发,保障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尽可能地与行业企业的生产过程对接;要注意充分反映行业企业的绿色生产和服务实践,以及注重培养职业人形成绿色生活习惯。
(三)优化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
绿色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维度,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高质量的现代职业教育必定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绿色职业教育。这就要求我们优化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以及加强建设职教本科等优质职教资源的力度,以更高效地培养高水平的现代绿色技术技能人才。为此,有必要从教育现代化的角度思考职业教育的绿色化概念及其作用问题,把职业教育乃至现代教育体系自身的资源高效、集约利用作为工作要点。
社会各个生产和服务行业都存在资源是否集约高效优化配置的绿色化问题,职业教育也不例外。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在资源配置上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应通过行动研究、专家诊断、第三方评价、绩效管理等措施,持续评估和改善职业教育资源利用状况,提升职业教育效果、效益和效率。例如:评价职业教育面向社会办学的效益,是否充分满足了社会人士对职业技能提升的培训需求;在使优质职教生源成为高技能人才及满足其升学发展需求等方面是否达到了理想效果;对照人才培养目标,评估其是否实现了应有的教学效率。基于此,需进一步推动基于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改革。(1)避免职业教育机构同质化。应推动多样化办学,引导各职业教育机构根据自身软硬件条件和办学基础明确自身培养目标,进而针对各自生源设计办学路径,满足社会各类别职教生源的多样化需求。(2)避免职业教育机构办学模式的单一化,通过实施多种办学模式满足职业院校学生的多元发展需要。(3)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政校企行等多方面的资源,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减少职业教育资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4)做好普职对接,在满足职教学生转学或升学需求时避免普通教育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
從更宏观的教育资源节约优化利用角度来看,为发展高水平的职教本科教育,应考虑将过剩的普通高等教育资源调整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目前,日益严重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凸显了某些普通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够合理或说存在局部冗余、不够绿色化的问题。其根本原因之一是,作为学科教育,其培养目标是科学研究型人才,但目前相应的社会岗位数量不够充分,而对社会上大量技术技能型岗位急缺的人才他们又没有进行专门培养。因此,应鼓励就业率偏低、市场结合度不高的普通高等教育机构转变人才培养目标,转向为对工程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本质上向职教本科转型。随着高等教育生源的日益减少,高职教育的生源减少会更加明显,社会对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则更加难以满足,普通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于高职教育过剩的问题会日益明显,这种转型需求会越来越必要,越来越紧迫。而职教转型既是推动普通高校的生存和发展,也是减轻高等职业教育投入压力、落实新职教法第十五条有关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实施的规定,以及优化高等教育资源整体配置的需要。普通高校有良好的办学基础,这种转型对保障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是很有益的。
展望未来,绿色化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通过职教资源的优化配置、培养绿色技能人才,夯实绿色人力资源基础,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是现代职业教育应有的功能和价值所在。各职业教育机构应继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充分了解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现状和技术技能需求,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其绿色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同时也推动职业教育自身的绿色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2020-10-29)[2022-03-21].http://www.gov. cn/xinwen/2020-10/29/content_5555877.htm.
[2]谢良才,邱德丽.区域环保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2):48-54.
[3]赵美玲,滕翠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建设的战略选择[J].理论学刊,2017(4):102-108.
[4]新华社.习近平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全文)[EB/OL].(2019-04-28) [2022-03-25]. http://www.gov.cn/xinwen/2019-04/28/content_5387249.htm.
[5]刘湘溶,罗常军.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与生态化人格[N]. 光明日报,2015-07-15(14).
[6]骆清,刘新庚.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思想理路[J].广西社会科学,2017(12):197-201.
[7]艾丽容.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培育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8):76-78.
[8]张琼,陈颉.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评价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8(1):77-84.
[9] Federal Ministry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TVET for a Green Economy[R/OL].Bonn:GIZ,2013:12-18.[2022-03-25].http://www.eldis.org/go/home&id=74403 &type= Document.
[10] REVELL A, BLACKBURN R. The Business Case for Sustainability? An Examination of Small Firms in the UK's Construction and Restaurant Sectors[J]. 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07, 16(6):404-420.
[11] ROBINSON N,BADEN D. Embedding Sustainability in the Practice of Trainee Entrants to the Hairdressing Industry [EB/OL].(2016-02-29)[2022-03-26].http://tvet-online. asia/issue/6/robinson-baden/.
[12]南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四个问题[J].当代职业教育,2021(3):4-9.
[责任编辑 曹 ; 稳]
On the Function Orientation and Reform Measur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s Green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XIE Liangcai,NAN Hai
Abstract: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puts forward higher and higher green requirements for citizen's literacy and competence of workers.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In order to meet the new social needs, vocational education needs to change its functional orientation and reform its teaching practice. For the adjustment of function orientation, the focus should be on inheriting ecological culture, cultivation of green skilled talents, and green social services.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actively adapt to the green development needs of economy and society, dock with the green vocational standards and green production process to form a green 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optimize and integrate education resources from a macro perspective to realize the greening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tself.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green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green skills talents; function orien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