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历史“‘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局面形成”及“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局面延续”的理解
2022-06-01俞博
俞博
摘要:关于“五代十国”与藩镇割据的内容,有学生会问到两个问题:“安史之乱后,可以看到叛乱已经结束,为什么还会导致藩镇割据局面进一步形成?”以及“为什么说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呢?”
关键词:节度使;宦官势力;藩镇;五代十国;兵变政移
一、藩镇割据的核心——节度使
说到藩镇割据,不得不说“节度使”,他们势力不断扩张,膨胀无度,最终形成与中央分庭抗礼的局面。那“节度使”是怎么发展而来并且不断壮大的呢?这又得提到,唐中后期周边少数民族的问题。边疆少数民族在看到唐朝内部争权夺利、派系林立的状况也乘机抬头,民族关系也逐渐开始走向紧张。“吐蕃不仅控制了西藏、青海和四川西部,而且向新疆、甘肃一带伸展势力。”不仅如此,契丹等少数民族也乘势而起,逐渐威胁到唐朝的北方及东北地区,由此可见,边防危机已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公元710年(景云二年)唐朝开始设立节度使,掌管地方军事与政治。与此同时,因为募兵制的实行,边疆的将领逐渐开始出现将领专兵的现象,而且在边疆地区,往往节度使权力很大,身兼数职。“多兼按察使、安抚使、度支使”等职务,很快在地方发展起自己的势力。
随着节度使势力的扩张,中央认识到藩镇地方势力需要进行控制,于是又扶植了另一股政治势力——宦官来与之抗衡。这一时期的宦官权力巨大,掌管枢密,担任监军使。安史尾期,更有军阀不入朝的现象,因由“藩镇皆切齿”,避免与宦官发生矛盾。看似是宦官与军阀藩镇势力的矛盾,实则是唐廷对日益膨胀的军阀势力长期猜忌和防范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冲突。
除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还出现崛起的宦官势力与中央皇权的矛盾,在这里就不过多进行赘述了,总之此时的唐廷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朝野上下政局复杂、矛盾重重。
二、“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局面进一步形成的原因”
“安史之乱”的出现,与地方节度使势力不断扩张有莫大的关系,但是为什么“安史之乱”平定之后,藩镇势力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最终形成巩固与扩张的局面呢?结合史料总结如下:
第一,从中央而言已没有足够的精力和势力去消灭日益膨胀的地方割据势力,只能自求多福。例如,“唐代宗不仅对参加叛乱的’东京及河南、河北受伪官者一切不问’”,“而且‘瓜分河北地付授将’”。由此可见,代宗时对待平叛军阀的态度非常“友好”,实则反映出中央政权日益衰败。
第二,面对戍边藩镇尤其是西北戍边之藩镇,更是敢怒不敢言,因为吐蕃、党项对邠、泾一线威胁巨大,进而威胁到长安,所以即使西北地区骄藩林立,也不敢采取强硬措施。这一点很好理解,御边力量,不能减,反应增。例如,平定“安史”同年,吐蕃再次进犯,立广武王承宏为帝,几乎再次颠覆唐王朝,一直到大历末年,吐蕃兵锋还时常威胁到京师。
第三,统治阶级内部错综复杂,无暇顾及地方藩镇。“安史之乱”后的“河朔三镇”(成德、魏博、卢龙三镇)当属势力最为强大,表面看似是国之栋梁、忠良之臣,实则是天高皇帝远的“土皇帝”,“虽奉事朝廷而不用起法令,官爵、甲兵、租賦、刑杀皆自专之”。由此看出,河朔力量,是四股割据势力(河朔型、中原型、边疆型、东南型)中割据力量中较为强劲的一支,足以与中央对抗。
第四,唐后期的皇帝在镇压地方藩镇叛乱或者是想要进行削藩的时候仍然需要依靠其他藩镇的势力来进行强力的支持。如此行事能看得出来实际上皇帝及中央对地方藩镇有很大的依赖,不管在政权巩固还是在经济发展都已经无法彻底脱离地方藩镇。
虽然在德宗(李适)及宪宗(李纯)先后进行过镇压藩镇,甚至于元和十三年(818年)藩镇割据形势大为好转,出现了“元和中兴”局面。但是,藩镇割据好比大树盘根,早已根深蒂固。“宪宗死后,河朔三镇复叛”,割据局面再次出现,一直持续到唐朝灭亡。
三、藩镇割据延续至五代十国说法的解释
进入到五代十国时期,从北方的后梁开始,一直到后周灭,能看到兵变政移的现象,而且在五代更替中地方节度使叛变夺权时有发生,例如后唐、后晋、后汉等政权都是鲜活的例子。这些皇帝大多是垄断地方经济,手握重兵的割据势力,这与唐末时期的情形如出一辙。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进入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政变夺权也成为“家常便饭”。所以,针对课本中提及“‘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的说法就了然于胸了。
四、教学感悟
初中的历史教育教学,我们可以通过由浅入深的方式,便于初中阶段尤其是刚刚接触历史不久的学生直观深刻地了解历史的知识点。随着中考的不断改革,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方向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有必要在教师引导下深入探究和理解。避免初、高中的历史学习出现断崖式地拔升。
参考文献:
[1]赵毅 赵轶峰.中国古代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魏璐璐.试论唐朝藩镇长期割据的原因[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07.
[3]贾黎静.试论唐代藩镇割据的社会条件[J].考试周刊,2021.
[4]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