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不动产登记”风险防控探讨
2022-05-31王艳红
王艳红
关键词:互联网+;不动产登记;风险防控
一、“互聯网+不动产登记”模式的应用价值
“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是指企业和群众在线通过不动产登记网上大厅,申请相关不动产登记业务,上传所需登记材料,不动产登记机构通过内网进行受理审核,以“外网申请、内网审核”的模式完成不动产登记。在此模式下,可以借助互联网实现“不见面”办理,为企业和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有效节省了时间成本与人工成本。作为全新工作模式,其在落实过程中需有效监控运转流程,构建统一的不动产登记管理信息平台,建造出全新完善的服务体系,促使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登记模式得以有效落实,有效提升不动产登记工作的效率。
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模式的风险防控建议
(一)加强网络材料审核把控,避免过分依赖网络办公
“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模式应用过程中,互联网平台能够有效提升材料审核与办理速度,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工作人员开始依赖网络工具,忽略对材料与具体业务工作的严格审核与把关。对此,相关工作人员要强化对相关制度标准的了解,按照各项规范标准开展业务工作,要求合作银行将不动产抵押相关材料进行整合,定期送至不动产登记结构进行审核与检验。申请材料对业务办理工作与后续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其检验工作必须落实到位,避免出现形式主义情况,主要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对材料的审核,未经过深刻材料不能登薄与制证。二是推广云登记平台,加强对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上传业务所需相关证件材料,包括房屋平面图、网签合同等,尽量减少纸质材料的使用,提升网上办理效率。
(二)健全不动产登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职责
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全面实施涉及民事、行政等多种法律关系,在登记工作中存在较大风险。在不动产登记过程中因业主提供虚假材料或因技术手段、工作人员能力等因素限制,极易造成登记错误,在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的全面实施需要用明确各方职责,进一步规范登记程序,细化登记错误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信息共享联动机制,规范登记程序,申请人要确保登记材料的真实与完整,不动产登记机构和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工作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合理推进受理工作、审核工作等。各方要加强对内部工作人员的管理,一旦出现违反协议规定,私自泄漏登记信息时,应承担起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功效,提升登记信息安全程度
不动产登记业务所涉及的流程较为复杂,对此相关工作人员可将信息技术引进关键环节,以充分发挥其效用,以此简化登记工作流程,提升业务办理效率。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可结合业务环节需要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在系统平台促进信息协同共享。各地应根据国家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加强信息平台在网络,服务器,数据系统等方面安全防护,做好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在技术层面确保不动产登记信息安全,同时应按照要求做好信息异地备份和容灾建设,不动产登记信息安全防护应包括人防,技防,物防等各方面,严格禁止外网非法互联等,实行专人负责,协调好技术支撑,避免出现黑客攻击、数据丢失、数据泄密等,在技术层面确保数据安全性,以此减少登记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模式的有效应用需要明确的法律条例、规范的登记程序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作为支撑,做好相应的风险防控工作,不断优化管理业务流程,加强信息安全防护,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潜在的风险,有效提升不动产登记业务效率,为企业与民众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品禄.数据多“跑路” 群众少“跑腿”——淮南市加快推广“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政银合作[J].中国房地产,2021(28):75-76.
[2]张文娜.基于“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的档案管理策略分析[J].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1(15):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