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干预视角下高校“电信防骗”主题班会有效途径探索
2022-05-31马琳何泽凡
马琳 何泽凡
关键词:电信防骗;主题班会;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04 — 0171 — 03
信息化时代的推进是把双刃剑,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助力了很多不法分子的犯罪手段,尤其近几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几乎肆虐全国。18-23岁之间的高校大学生,由于世界观、价值观尚不成熟,社会阅历少,法律意识不健全等原因很容易成为电信诈骗犯罪分子攻击的目标。高校主题班会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渠道,是辅导员组织班集体、围绕一个特有的主题来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1。面对屡屡频发的高校电信诈骗案件,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者和指导者,理应具有危机意识,积极探索利用好主题班会的有效形式,在大学生的防骗思想政治教育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高校面对屡屡频发的电信诈骗事件,对作为负责学生工作的一线辅导员老师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其中主题班会作为辅导员老师与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交流的有效方式,也逐步与电信网络诈骗事件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当下层出不穷的电信诈骗骗局,提升电信防骗警觉,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但目前,根据笔者了解到,高校“电信防骗”主题班会的开展还有许多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要着力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2。班会作为班级的日常活动,对管理班级学生和进行思想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日常情况下,辅导员由于工作的繁杂,班会的开展往往会遵循学校的统一安排部署,按照既定的要求来贯徹落实工作,缺乏一定的政策、制度的支持,再加上电信诈骗事件本身的突发性、不定期性的特点,导致“电信防骗”班会的开展存在短暂性、间断性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主题班会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有效发挥。
班会按内容可分为事务性班会和主题班会。目前,围绕一定主题举行的班级成员会议即主题班会是新时代班会的重要展现形式。电信诈骗事件作为突发性事件,辅导员们往往表现的有些措手不及,并习惯将其作为一项普通日常事件来开展主题班会,从而对学生进行流程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反而导致主题班会缺乏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整体部署规划,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欠缺长远考虑。如果学生一旦再发生被骗事件,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教育救助处理措施,达不到“电信防骗”主题班会的预期目标。
近几年来,电信诈骗给高校大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可能会一定程度上助力“电信诈骗”事件的蔓延。所以,高校要想发挥好安全屏障的作用,“电信防骗”主题班会将在一定长期内成为一项常规的必要性主题班会。要想通过开展“电信防骗”主题班会来增强学生的反诈意识,提升学生识骗防骗的能力,学校、社会等各方面也应提供和完善相关保障制度,推进“电信防骗”主题班会在一定时期内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危机干预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开普勒认为,当人遇到突发的事件变化却未能及时采取行动来化解的时候,便破坏了平衡状态,进入了危机状态3。布拉默提出的应对性危机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危机:一发展性危机:成长过程中出现了急剧的变化或不同寻常的反应;二境遇性危机:个人无法预测和控制时出现的时间相对比较长的事件;三存在性危机:随着人生阶段推进而产生的问题以及问题内部的冲突和焦点。电信诈骗事件因存在周期长且无法预测可作为一种境遇性危机,不仅打破了高校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平衡,久而久之使高校大学生长期处在一种危机状态下,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为帮助大学生拜托电信诈骗的危机干扰,减轻电信诈骗对学生身心的不良影响,开好“电信防骗”主题班会,笔者依据危机干预理论中的三种理论模式来系统规划设计“电信防骗”主题班会。一危机干预理论中的认知模式:该模式认为危机导致心理伤害的主要原因在于受害者对危机事件和围绕事件的境遇的错误思维,而不在于事件本身或事件有关的事实,故辅导员老师可在电信诈骗发生前利用该模式,做好对学生不合理认知的纠正,需要帮助受害者认识到存在于自己认知中的非理性和自我否定的成分,从而重新获得理性和自我肯定,及时防范电信诈骗的侵袭;二危机干预理论中的心理社会模式:该模式认为在分析受害者的危机时要从内外两方面入手,既考虑受害者的心理情绪和应对能力,还要了解其同伴、家庭、社区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辅导员老师在学生遭遇电信诈骗时,要及时掌握相关信息,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帮助学生意识到和应用好自己的内外部资源,以便帮助学生解决和度过危机;三危机干预理论中的平衡模式:该模式认为在危机发生的早期阶段,受害者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都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从而导致受害者处于一种心理情绪的失衡状态,因此,辅导员老师要利用好集体和个人心理主题班会,在危机发生时,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稳定学生情绪上,使他们重获以往的平衡状态。
一要提升辅导员素质能力。辅导员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统筹策划能力是开展好“电信防骗”主题班会的必要条件。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秉着“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发展理念,为辅导员老师提供充足的线上、线下学习平台,帮助辅导员老师系统的掌握电信诈骗危机处理理论和方式方法,了解电信诈骗最新的诈骗方式,形成常学常新的知识储备,为学生们提供最新最全的知识普及。同时,高校要组织“电信防骗”主题班会经验丰富的辅导员老师,开展专题讲座和经验分享交流会,定期给大家分享相关的实操经验,帮助一些新老师或者缺乏经验的老师提升能力,为开好“电信防骗”主题班会做充分的准备;二调研找准学生需求。开展“电信防骗”主题班会前,辅导员老师要广泛开展调研,做好电信诈骗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们目前的电信诈骗知识掌握情况、被骗情况、心理状态,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做好学生管理分类、主题班会知识普及教育和重点学生情况关注等工作;三做好效果监督反馈。“电信防骗”主题班会开展后,要定期通过问卷回访、谈心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们在开完主题班会后对电信诈骗知识和工具的掌握应用情况,叮嘱学生们随时做好警醒,及时防止学生们被骗以及重复受骗,建立好长期有效的安全防护网罩,不给电信诈骗犯罪分子任何机会。
1.开展价值观主题班会,做好事前预防工作
高校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发展的时期,思想和心理方面还不大成熟,所以,大学生成为了电信诈骗犯罪分子重点攻击的对象。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者,需要在电信诈骗发生前,做好预防工作,应用危机干预理论的认知模式纠正大学生不合理认知,开好价值观主题班会。一开展消费观主题班会,倡导理性合理消费。到大学阶段,周围增加了很多新事物,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攀比和不合理消费,学生们开始采取兼职、贷款等手段补充自己的消费亏空,很容易被犯罪分子抓住机会。辅导员要带领学生们开展好消费观主题班会,教育引导学生理性合理消费,纠正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的错误观念,倡导消费不奢靡不攀比,远离诈骗圈套;二开展信息安全主题班会,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高校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薄弱,经常在不经意间泄露自己的个人身份信息和金融信息,落入电信诈骗的圈套。辅导员老师要开展信息安全主题班会,教会学生安装和使用信息安全使用工具,如下载国家反诈APP和地方性反诈工具,教导学生们树立起信息安全的思维理念,让他们学会在现代化的社会中保护自己的信息财产安全;三开展案例警示主题班会,识破最新诈骗手段。电信诈骗与传统的诈骗手段不同,其诈骗模式是基于信息化时代和身份信息实时更新、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高校辅导员老师要经常关注了解最新的电信诈骗手段,开展案例警示主题班会,保证第一时间让学生了解最新的诈骗手段,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做好危机预防工作,看清看破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段,保护好自己的人生安全和金融安全。
2.开展维权主题班会,做好事中干预拯救
近几年,电信诈骗因其速度快、范围广、手段新,往往防不胜防,导致其越来越猖狂。要想做好高校电信防骗的防护网,在基层一线的高校辅导员老师就要积极关注学生们的动态信息,一旦发生电信诈骗案件,要及时帮助学生联系警方,提供案件过程信息,积极进行维权,同时利用危机干预的心里社会模式,帮助学生整理使用自己的内外部资源,带领全班学生开好维权主题班会,让学生们知道发生电信诈骗危机时,自己面临哪些困境,拥有哪些资源,以便及时利用,阻止上当受骗,防患于未然。
3.开展心理辅导班会,做好事后修复安稳。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电信诈骗的频频发生,犯罪分子骗取金钱的同时也极大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导致学生们产生自卑、退缩、焦虑等心理问题。辅导员要及时关注全体学生尤其是受害学生的心理状态,利用危机干预中的平衡模式,积极开展心理辅导班会和个人心理咨询,不仅要帮助全体学生做好正确应对电信诈骗危机的心理情绪准备,对电信诈骗高度警惕,而且要教导学生保持对生活的乐观,以平常心来看待生活中电信诈骗事件,同时多加关注受害学生的心理调适,帮助其正确认识电信诈骗的实质,恢复其之前的日常生活状态。
1.学校层面,主题教育常态化,营造“电信防骗”校园文化
大学生生活相对比较独立,当他们面对电信诈骗危机时,往往也习惯以自己自身的判断力和社会经验处理此事,但因为社会经验缺乏和自我防范意识较差,非常容易落入电信诈骗的圈套。高校作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园地,有必要做好大学生的电信防骗主题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防诈氛围。一推动电信防骗主题班会的常态化。电信诈骗犯罪活动愈演愈烈,手段方式不断更新,主题班会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需要做好长期常态化教育工作,将电信防骗主题班会作为每年辅导员开展班会的必要主题,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更新内容和表现方式,时刻给高校大学生敲响电信防骗的警钟;二开好校园文化活动,带动校园文化建设。高校要利用好校园社团文化活动,将电信防骗相关知识、金融理财观念、理性消费观念等融入到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社团活动形式当中,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表演、参与,增强对电信诈骗知识的深入了解,渲染健康积极的校园氛围,远离电信诈骗4。
2.社会层面,净化网络运行环境,严惩非法买卖个人信息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作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生活氛围。一要加强警校联系,建立长效防控机制。高校要加强与公安部门的联系,邀请其为高校师生宣讲电信防骗知识讲座,及时分享最新的案例案件,同时公安部门要及时摸排学生可能陷入电信诈骗的线索和轨迹,及时做好预警预测,切断一切受骗的可能5;二要做好网络安全维护,营造健康网络环境。政府和互联网相关企业要加强电信诈骗防控系统和软件的开发,提升诈骗危机发生时系统的识别和截杀能力,加强对相关犯罪信息的跟踪和追查,破获更多的电信诈骗案件,进而长效快速的解决电信诈骗危机;三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惩相关犯罪分子。针对个人信息泄露、买卖等问题,相关部门要完善法律法规,做好法律层面的限制规范,同时,加强对学生信息数据库的监管,对泄露、买卖个人信息的相关人员依法依规进行严查严惩2。
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助长着电信诈骗态势。高校要抓好主题班会这一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时刻保持危机意识,不断扩充“电信防骗”主题班会的新形式、新内容,完善“电信防骗”主题班会规划设计,加强与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联系,建立长效防护机制,给高校学子一个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和生活环境。
〔参 考 文 献〕
[1]操龙德.新时代高校主题班会育人的现实困境及对策分析——以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主题班会为例[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20,34(03):25-30.
[2]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Z].2004.10-15.
[3]文军.西方社会工作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78-83.
[4]应相恩.关于加强高校电信诈骗预防治理工作的对策思考[J].法制与社会,2021(22):127-129.
[5]趙艾,田方燕,何育,耿涛,陈出.高校诈骗案件类型及防范措施研究——以C大学B校区为例[J].法制博览,2021(26):147-149.
〔责任编辑:丁 冬〕
收稿日期:2022 — 04 — 09
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利用重要契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班会的研究”(项目编号:2020zsszsx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