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评论的优化路径探究

2022-05-30赖怡昕

新闻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传播策略媒体融合

【内容提要】做好短视频新闻评论是重塑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和公信力的有效路径。近年来,主流媒体加大力度进行短视频新闻评论实践,取得初步成效,但是目前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评论存在部分主流媒体失声失语、记者镜头素养有待提升、内容生产机制仍需优化等问题。因此主流媒体需要加强短视频传播思维,培養记者短视频出镜素养、打造媒体人IP,集纳竖屏短视频,坚持PGC+UGC。

【关键词】短视频新闻评论  媒体融合  传播策略

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在网民中短视频用户使用率为90.5%,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9.34亿。用户转移到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上,这对主流媒体传递资讯和舆论引导工作提出新的挑战。近年来主流媒体加大力度进行短视频新闻评论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比如《主播说联播》的走红;但同时主流媒体在短视频新闻评论的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通过梳理短视频时代下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评论的兴起原因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对其优化路径进行探究。

一、短视频新闻评论兴起的原因

(一)用户习惯:契合用户碎片化可视化阅读习惯

碎片化传播、图像传播的传播生态让用户养成了碎片化、可视化的阅读习惯。不同于文字新闻评论,短视频新闻声画结合、形象生动,能够增强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了学者麦克卢汉所说的整体感官的延伸和感官能力的统合,因此契合了用户可视化阅读习惯。不同于传统电视新闻评论,短视频新闻评论是时长3分钟以内的微小评论,短时间集中输出一个完整的观点,再辅以字幕和关键词提示,使用户能快速获知主要观点;同时短视频新闻评论的“短”更利于传播,因此短视频新闻评论的碎片化内容和碎片化传播契合了用户碎片化阅读习惯。

(二)内容生产:弥合专业理性与用户感性的张力

学者张志安等人提出主流媒体的一种新型内容生产模式“混合情感传播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以情感传播为外在驱动和影响诉求,以传统媒体政论模式、信息模式、故事模式等为内在构成和信息要素。①信息爆炸时代下用户获取有用信息并做出有效认知和信息判断成为挑战。短视频新闻评论以理性输出观点为核心,以情感传播为外在驱动,弥合了媒体专业理性与用户情感之间的张力,从而满足身处信息洪流中用户的舆论引导需求。短视频新闻评论《主播说联播》较传统电视新闻评论而言,情感从理性转向理性与感性并重,情绪从单一转向多元。②

(三)表现形式:口语化表达与平等对话拉近距离

场景化思维,实际上是基于用户场景的服务思维,它的三个主要环节是用户、场景和服务。③抖音短视频平台具有强烈的社交属性,用户可以点赞、评论和转发。人情社交、获取新闻信息、获得休憩和娱乐等是用户刷短视频的动机。④因此从用户的媒介实践场景和使用动机来看,刷短视频时用户通常处于轻松休憩的场景中。短视频新闻评论重视口语化表达和平等对话则迎合这一现实情境,是场景化思维的体现。抖音账号浙江电台主播邹雯@新闻姐面对镜头以口语化表达以及平和尊重的态度与用户平等对话,缓解了传统电视新闻评论的严肃性,从而拉近了与用户之间的心理距离。

二、短视频新闻评论存在的问题

(一)宏观:部分主流媒体失声失语

新闻联播的短视频栏目《主播说联播》将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评论带入公众视野,颇见成效。在抖音平台,福建电视台@新闻启示录关注量达1959万、江苏江阴市融媒体@最江阴评论部粉丝量有821万。但总体而言,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评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还有待提升,截至2022年9月7日,抖音号@人民网评关注量40万,@新京报评论关注量195万。除了已有账号的传播力不足的问题以外,在短视频平台上,包括中央级媒体和省级媒体在内的更多主流媒体,尚未注册独立的评论账号,同时其所属媒体发布评论相关内容极少,处于短视频新闻评论方面的失语状态。以评论著称的中国青年报中青评论、澎湃新闻评论便是如此。

(二)中观:记者镜头素养有待提升

短视频新闻评论意味着出镜,对记者的镜头素养提出挑战。一方面传统纸媒的大部分记者与广播电视记者相比存在更大转型空间,他们往往精于笔耕而出镜能力欠佳,其一是镜头感不足,出镜时整体精气神不佳,难以立马抓住用户眼球;其二是神态较为木讷,难以完成与用户的镜头交流;其三是话语表达没有抑扬顿挫之感,使用户难以及时抓住内容重点。另一方面,短视频新闻评论的传播场景要求记者展现出较为轻松、接地气的氛围,这也对广播电视记者的镜头素养提出新挑战。广播电视记者特别是主播习惯于正襟危坐的状态,一旦进入工作情境中便难以抑制浓厚的播音腔;同时一些广播电视记者的妆造延续原有传统,比如身着西装、妆容正式,与短视频社会新闻评论的画风格格不入。

(三)微观:内容生产机制仍需优化

首先是内容深度与时长之争。短视频的时长“短”压缩了评论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容量,加上口语化表达需包含冗余信息,这让短视频新闻评论面临内容深度与时长之争的挑战。特别是当新闻事件较为复杂、频繁反转时,短视频新闻评论难以兼顾观点明确和论述全面,这将加剧观点的碎片化传播。其次是画幅横屏与竖屏之争。纵观短视频平台,竖屏更符合用户手机刷短视频的从下往上“刷”这一习惯,且满屏更具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但目前不少短视频新闻评论是横屏录制或者直接截自横屏视频,后期制作时在横屏上下黑屏处填充文字加工成竖屏,但此竖屏非彼竖屏,因此产生了横屏与短视频传播之间的断裂感。再者是制作粗糙导致精品少。表现为:第一,视频画面由相关素材拼接而成,没有记者专门录制视频,在略显敷衍的同时也缺失了记者与用户的镜头对话感,导致传播效果不足和用户黏性不强。第二,有些视频枯燥却无配乐,有些视频配乐与内容不符。第三,创新性不足。目前短视频新闻评论模式固化,需进一步探索创新之道。

三、短视频新闻评论的优化路径

(一)理念层面:加强短视频传播思维

短视频传播思维本质是媒体融合纵深发展下的一种新型媒体思维。纸媒与短视频的融合不仅仅只有短视频一种形式,应融合直播、视频内容片段等,構建短视频内容矩阵。⑤主流媒体还需加强短视频新闻评论内容建设和深化短视频传播思维。主流媒体树立、加强短视频传播思维,一是从理念上要重视新闻评论内容的短视频传播,重视短视频技术,积极创立和常态化运营独立的短视频新闻评论账号;二是树立场景化思维,制作视频要充分考虑用户短视频媒介实践的场景;三是在具体实践中学习并运用短视频制作逻辑与手法。

(二)记者转型:培养短视频出镜素养,打造媒体人IP

短视频新闻评论要求记者加速转型。一方面,除了成为能采写编拍剪和新媒体运营的复合型人才之外,记者还要培养并加强新媒体短视频出镜素养。传统纸媒记者需要培养镜头感、播音主持的神态管理和话语表达素养、新媒体网感素养等;广播电视记者则需要加强肢体语言表达、放松面部肌肉、适当摒弃播音腔、妆造适当生活化。另一方面,媒体和记者还需合力打造媒体人IP、培养网红记者。目前一些媒体人IP的短视频新闻评论传播力、影响力效果显著。以抖音平台为例,截至2022年9月7日,浙江电台主播@新闻姐关注量1908万、凤凰卫视评论员@宋忠平粉丝量1359万、广东广播电视台@小强快评粉丝量739万。

(三)内容生产:让短变长、短长相加,坚持PGC+UGC

要做到让短变长、短长相加。一方面要让短变长,将短视频新闻评论制作成系列视频合集。随着事件发展,连续制作多个短视频新闻评论并将之集纳成短视频合集,方便用户查找和观看,从而实现短变长。另一方面要短长相加,将短视频新闻评论与中长视频新闻评论相结合。首先制作中长视频新闻评论,其次从中凝练出核心论点制作成独立的短视频新闻评论,类似于长篇新闻的摘要,最后将中长视频链接到短视频简介中,通过短视频新闻评论的有效传播来提升中长视频新闻评论的传播力,从而兼顾有效传播和内容深度。

要坚持以人为本、PGC+UGC。第一,短视频新闻评论在制作时要尽量让记者出镜,竖屏拍摄,以出镜记者上半身范围填满竖屏的形式拍摄最佳。第二,对于记者出镜的硬性条件不佳的情况,在配以与内容相符合的音乐之时,可以在不遮挡人脸处加上文字关键词提示,并辅以相应音效,通过后期制作来填充出镜记者言语表达上的不足。第三,坚持将PGC+UGC相结合,主流媒体要在坚持专业伦理道德、利用好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吸收UGC的优质内容。比如学习UGC后期剪辑,首先可以通过缩放和移动画面的方式改变前期拍摄的固定画幅,提高画面与记者话语的情感匹配度,从而增强画面的趣味性和情感表达;其次适当补充相应的图片素材,使画面的表达更丰富;再者利用音乐的停顿和切换来营造氛围和加强情绪表达。

四、结语

做好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评论,是短视频勃兴背景下媒体融合的手段之一,是主流媒体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重塑引导力和公信力的有效路径。应对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评论传播力、影响力不足的困境,主流媒体需要在思想层面深化短视频传播思维,在主体层面打造媒体人IP,在内容层面做到短视频集纳、坚持竖屏制作、坚持以人为本和PGC+UGC,从而加强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评论的建设,最终实现有效引导舆论、弥合社会意见割裂的效果。

注释:

①张志安,彭璐.混合情感传播模式:主流媒体短视频内容生产研究——以人民日报抖音号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9(07):57-66.

②强月新,梁湘毅.短视频新闻评论话语方式的四种转向——以央视《主播说联播》为个案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04):61-67.

③王军峰.场景化思维:重建场景、用户与服务连接[J].新闻与写作,2017(02):97-99.

④陈龙,陈小燕.刷短视频何以成为一种媒介实践——基于短视频用户群体的民族志研究[J].新闻与写作,2022(04):33-45.

⑤毕翔,唐存琛.纸媒与短视频融合发展策略研究[J].传媒,2021(15):29-31.

作者简介:赖怡昕,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编辑:文  言

猜你喜欢

传播策略媒体融合
试论中国主流媒体重大事件报道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电视新闻节目借力微信平台的传播策略研究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品牌传播
探析公益节目《等着我》的传播策略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