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新闻直播在媒体融合中的应用与发展

2022-05-30张宇石磊

新闻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新闻生产媒体融合

张宇 石磊

【内容提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媒体融合的推进,移动新闻直播凭借其即时性、真实性、互动性、便捷性等优势,被广泛运用到新闻生产中,成为主流媒体传递新闻资讯、扩大新闻影响力的重要发力点。本文以央视新闻的移动新闻直播实践为例,分析在媒体融合语境下移动新闻直播的应用现状、生产特点和发展困境,以探索主流媒体移动新闻直播的创优路径,推动新闻生产与传播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移动新闻直播 媒体融合 新闻生产

近年来,在技术和政策的助推下,我国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主流媒体着力探索融合新闻生产的新路径。同时,在信息技术与资本的驱动下,移动互联网直播产业迅速发展,2016年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截至当年6月,全国已有3.25亿网络直播用户,占全国网民总数的45.8%。①网络直播日益兴起,为新闻生产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国内新闻媒体纷纷开始对移动新闻直播进行尝试与布局。2017年2月,中央电视台上线央视新闻移动网,由此开启了移动新闻直播的探索之路。

一、移动新闻直播应用现状

移动新闻直播是以出镜记者或新闻主播为传播主体,网络通信系统为传播媒介,移动通信设备为信息接收终端,实时制作并同步播出的超文本数字新闻报道。作为基于“移动直播+新闻信息”的一种全新新闻传播模式,它既能够满足受众对于信息获取、感官体验的需求,又能为用户提供人际连接、社交互动和价值认同的渠道,是一种全方位的新闻服务。②作为一种融合新闻形态,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推进,移动新闻直播在新闻现场报道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就题材而言,目前的移动新闻直播种类主要包括重大主题报道、突发事件报道、民生热点报道以及泛资讯类报道。

(一)重大主题报道

重大主题报道,是指媒体对国家重要战略部署、重大活动以及大型会议等开展的正面宣传报道,此类报道通常具有较大规模,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能够彰显主流媒体公信力与权威性。③重大主题事件的现场直播报道,历来是主流媒体新闻工作的重要战场,也是传统电视新闻直播的主要题材。当前,我国的移动新闻直播以这类题材为主,具有较强的主题性、仪式性、成就性。以央视新闻为例,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2022年全国两会、北京冬奥会等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央视新闻都在其移动端进行了新闻直播,大型直播场均观看人数超千万。在重大主题报道方面,移动新闻直播可以实时呈现大型主题活动的过程,使云端用户和现场观众共同见证新闻现场,并通过线上互动和社交传播,最大限度实现新闻价值。

(二)突发事件报道

突发事件是指意外发生或者突然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公共事件,例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④作为突发事件中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和渠道,新闻媒体承担着及时发布信息、回应社会关切、稳定公众情绪的重要作用。运用移动新闻直播进行突发事件报道,不仅能够实时播送真实现场,将事件处理的进展传达给受众,而且还能通过记者回应、主播互动等手段安抚群众情绪。例如,2020年初,面对突然来袭的新冠肺炎疫情,央视新闻在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等网络平台开设全天候直播节目《共同战“疫”》,该节目对全国各地抗疫情况进行现场直播报道,并实时公布最新政策和资讯,既安抚民心又制止谣言产生。在东航客机事故、庐山地震等灾难事件发生后,央视新闻记者第一时间赶赴新闻现场进行直播,内容涵盖现场救援情况、灾情通报、亲历者讲述等多个方面,及时呈现现场的真实状况,彰显了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

(三)民生热点报道

除重大主题、突发事件外,移动新闻直播还着眼于民生热点事件。民生新闻报道是以人民大众为对象,以百姓的衣食住行为题材,聚焦群众日常生活的新闻报道。这类新闻报道通常没有重大主题报道的严肃性,也没有突发新闻报道的紧急性,且话题涉及范围较广,选题资源更为丰富,包括教育、住房、出行、医疗等,与群众关系最为密切,是移动新闻直播选材的一大热点。在每年的高考、春运等民生热点事件中,央视新闻都会在移动端推出新闻直播,传递人民声音,关注群众日常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引发观众共鸣。例如,在2020年5月13日,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悬崖村”迎来易地扶贫搬迁,央视新闻在微博进行了《8小时不关机!——全程直击“悬崖村”搬家》的直播报道,用镜头实时记录“悬崖村”31户贫困户在政府帮助下走下大山搬进县城新居的全过程,展现村民乔迁新居的喜悦,让全国人民共同见证了脱贫攻坚“改天换地”的力量。

(四)泛资讯类报道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和网络信息的多元化,新闻资讯的边界进一步突破,以科普、生活、文旅等内容为主的泛资讯类移动直播逐渐兴起。比如,2020年9月,紫禁城建成600年的展览在故宫举行,央视新闻以《紫禁城600年一见如故》为题开启专题直播,向广大观众展现故宫的深厚文化底蕴。2021年3月,四川三星堆遗址发布最新考古发掘成果,央视新闻在其微博、抖音、客户端进行《三星堆新发现》特别直播,带领观众身临考古现场,感受古蜀文明。相比于其他题材,泛资讯类移动直播更能够满足受众娱乐消遣、情感共鸣的需要,在收获受众流量和口碑的同时,拓展了移动新闻直播的内容。

二、移动新闻直播独特优势

与传统的电视新闻直播相区别,移动新闻直播融合了网络直播实时性、互动性、社交性的特点,能将新闻现场第一时间、多角度地呈现出来,让用户以强烈的参与感和代入感沉浸于新闻事件中,在实时观看的同时参与互动,使传受双方共同生产新闻报道成为可能,具有其独特优势。

(一)传播即时性

新闻直播是影像的实时传输,时效性强。但传统电视新闻直播受限于制播流程和制播设备,记者很难在第一时间抵达事件现场开启直播,且电视新闻节目对于时长、画面有所要求,所以常常需要对直播影像进行剪辑、加工后再播出,难以满足受众对即时资讯的需求。而网络直播平台与移动媒体终端的结合,能够弥补这一不足。当新闻事件发生时,记者只需携带手机、摄像机等便携设备即可赶赴新闻现场进行直播,移动端的用户上传功能(UGC)也使得用户可在现场直接传输实时画面,发挥“人人都是麥克风”的优势,尽可能缩短事件发生和新闻播出之间的时差,使得传统采编模式中的滞后播出被消解,从而达到即时传播的效果。⑤

(二)真实再现性

长期以来,新闻的现场感是新闻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新闻媒体借助移动直播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真实记录新闻现场,实时呈现真实的新闻场景,让观众能够真切体会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AR和VR等新技术的运用,能够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等,进一步刺激用户想象,带给用户沉浸式的观看体验。如2022年4月,央视新闻在“巅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系列直播节目中,运用“5G+4K+VR”等高科技手段带领观众云登珠峰,在高清的直播画面中,珠峰的雪山与云海仿佛近在咫尺,给人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

(三)双向互动性

传统的新闻发布方式存在着信息反馈不充分、以单向传播为主的缺陷,受众被动地接受信息,难以将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反馈给传播者,而网络新闻直播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受众可以通过评论、弹幕、表情包等直播间互动功能表达对新闻内容的看法,主播或采访对象可对评论中关注度较高的问题进行回答,从而使传播形式由单向向互动转变。比如疫情期间,央视直播雷神山、火神山建设时,上亿网友化身“云监工”在留言区评论、答疑、互相打气、表达对疫情严重地区的关心。镜头语言与民间正能量话语实时相融,形成热烈反响。

(四)时空便捷性

传统的新闻报道由于报道时长、篇幅和体裁等方面的限制,难以做到随时随地传播,所能呈现的新闻信息量有限,通常只能筛选一些关键信息,挑出具有代表性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而移动新闻直播以遍布全球的互联网为媒介,能在网络所能到达的任何地方进行传播,具有便捷性、交互性和易操作性的特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5G网络技术的发展,直播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越来越小,传播主体可以随时随地开启直播,用户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和互动,还可以通过视频回放功能回顾直播内容,新闻资讯的获取进一步打破时空界限,更加便捷。

三、移动新闻直播现实困境

移动新闻直播是在“网络直播+新闻信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兼具两者的特点。移动新闻直播出现时间较短,目前尚未明确建立起一套既符合新闻生产规律又符合网络传播规律的生产标准和制作流程,仍然面临一些现实的发展困境。

(一)技术缺陷影响观看体验

流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移动新闻直播的兴起提供了技术条件。从当前的直播环境来看,直播的硬件、平台、流量资费等诸多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直播的流畅度、清晰度、直播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但直至今日,能够完全做到没有卡顿、延迟,全程保持流畅清晰画面的移动新闻直播还不是很多。移动新闻直播依赖网络环境和移动设备,主播端硬件性能差、网络信号不佳或者服务器传输压力过大,都会导致画面卡顿、画质不清晰、直播中断等技术故障,影响用户观看体验。

(二)内容可控性差引发直播事故

传统的新闻报道具有严格的审核与把关机制,能够通过对新闻材料进行选择性删减、重组来确保新闻内容质量,避免出现新闻失误情况。而移动新闻直播是现场实况转播,不具备传统新闻直播中事先录制、后期剪辑等条件,现场作业指导和质量把控体系也不够完备,且有些新闻事件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预知性,在现场报道中可能会面临一些意想不到的状况,造成现场失控、中断直播等事故。此外,直播的互动功能也可能导致直播间出现争论、直播现场氛围混乱等情况,直接影响直播效果。

(三)报道题材受限造成新闻同质化

移动新闻直播的报道模式对新闻主题的选择造成了一定的制约,容易导致直播内容的同质化。目前,移动新闻直播的题材以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为主。此类新闻事件的社会影响大,容易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在此类报道中,由于一些新闻的主题相近、视角单一、内容不够新颖等原因,往往会使直播画面与内容呈现出千篇一律的特点,产生大量重复的直播画面,直播内容趋于同质化,对新闻传播效果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比如,2020年初,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媒体都报道了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施工现场,在直播中出现很多相似画面,区分度不高,影响受众观看直播的选择和体验。

(四)信息泡沫导致观众注意力下降

移动新闻直播弊端之一是由于没有时间限制、节奏难以把控导致的信息泡沫。从直播时长来看,目前大多数直播超过两个小时。互联网时代,用户注意力是极其有限的,当感到无聊或出现疲惫感时,就会离开当前关注的内容。长时间直播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新闻直播体量大、信息分散,也使受众难以捕捉到新闻的关键性要素。在长时间直播中,如果事件没有新进展,没有出现有价值的信息,新闻节奏松散,那么就会流失用户注意力,导致用户中途退出直播,传播信息达不到良好的预期效果。

(五)互动不佳影响直播效果

在移动新闻直播中,主播或者记者通常需要一直向观众介绍现场情况直到直播结束,但一些从业人员由于缺乏专业培训,或者对现场信息的掌握程度低,往往会出现冷场、信息重复介绍等尴尬的状况。移动新闻直播不同于电视新闻直播的单向播报,若是主播不能及时注意到受众的信息需求,回应受众在直播中提出的疑问,与受众互动不佳,就会导致用户观看兴趣降低,或者直播间氛围不佳,影响直播效果。

四、移动新闻直播优化路径

(一)内容融合:拓展内容来源,促进直播内容增值

新闻行业的竞争,最终还是要归结于内容质量。高质量的内容是用户一直以来的刚性需求。移动新闻直播要解决内容同质化的问题,一方面要拓展新闻选题,挖掘新闻素材。除了对重大事件、突发新闻进行实时直播,还应自主策划、探索开发一些具有较高新闻价值和较高话题性的新闻直播。另一方面,要发挥传统媒体优势,传播优质内容。利用好新闻与网络直播相结合的优势,做到二者有机融合,而非简单相加,在通过移动传播确保新闻时效性的同时,要發挥传统媒体在内容输出上的专业性,深耕优质内容。

(二)形式融合:创新直播形式,打造间断性、轻量型直播

移动新闻直播如果时间较长,内容可控性差,则容易产生信息泡沫。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可以采用间断性直播形式,提前做好策划,把握重要节点,在新闻信息较丰富时发起直播,直击新闻现场,抓住用户注意力,而在确认没有关键信息出现时,则可以关闭直播间,从而达到更好的信息传播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新闻事件的时间线,结合图文、3D动画、微视频,丰富直播形式,提高直播效率,打造轻量型的移动新闻直播,便于用户实时观看与传播分享。

(三)场景融合:搭建多元场景,开发互动社交功能

不同于传统媒介与观众之间的关系,移动新闻直播通过场景的设定,使人与媒介、人与信息、人与人在不同时空、不同情境中建立了连接。因此,在移动新闻直播中,情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可以让使用者在理解新闻资讯的过程中获得观感体验和思想共鸣。为提升直播效果和用户体验,直播主体可以根据用户的观看情境和心理期待来调整直播方式和现场氛围,在题材合适的轻直播中构造多元的娱乐、营销、服务式场景,使用户在观看直播的过程中获得交互式体验,增强用户黏性和趣味感,激发用户的分享欲望,形成直播的社交传播。

(四)资源融合:整合采编资源,培养“全能型记者”

传统媒体具有专业化、强有力的新闻生产团队,高品质的采编资源使其能够全面、深入地挖掘各种新闻事件,保证新闻的质量和调查的深度。而移动新闻直播的优势在于实时传播、交互社交和临场体验,能够满足新闻报道的时效性、真實性要求。因此,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采编资源有机整合,打造一支既能适应新媒体传播又具有优秀采编能力的专业化队伍,既能满足广大用户即时获取信息的需求,又能为受众提供更优质和丰富的新闻内容。融媒体时代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更高,要实现移动新闻直播行业的转型升级,就要培养兼具网络信息技术驾驭能力、深刻的新闻解读能力和突发情况应变能力的“全能型记者”。

(五)技术融合:借助新技术手段,丰富新闻产品形态

技术变革是推动媒体转型和融合的关键动力,先进技术的运用能够为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提供强大支撑。为了更好地发挥时效性、互动性等优势,移动直播新闻必须与其它新媒体技术结合,寻求一条融合、创新的发展道路,克服目前移动直播中存在的各种技术问题。5G时代的来临以及近年来不断涌现的大数据、虚拟现实、传感设备、无人机航拍等新技术,为未来移动直播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这一趋势下,新闻媒体可以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和媒介,将其应用到新闻生产中,通过创新直播方式、丰富直播内容,用新的玩法来吸引用户,为受众提供更好的感官体验。

五、结语

在媒体融合深度发展的背景下,“直播+新闻”的新闻报道模式在不断摸索实践中,为新闻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移动新闻直播是媒体融合的典型形态,它打破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和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主流媒体的新闻生产观念,有效地推动了信息传播、舆论引导、文化推广等目标的达成。传统媒体应当抓住移动新闻直播的发展契机,发挥好移动新闻直播即时性、沉浸式、互动性等独特优势,积极顺应新闻传播方式变革的新态势,从内容、形式、场景、资源、技术等方面推动移动新闻直播和传统媒体业务深度融合,以促进移动新闻直播的转型升级。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媒介新变迁与新消费主义”(项目编号:18BXW085)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16-08-03).https:// cnnic.cn/n4/2022/0401/c88-1096.html.

②詹晨林,陈洁.移动新闻直播报道:定义、特征与趋势[J].电视研究,2018(03):35-37.

③朱胜伟.重大主题报道的表达创新[J].新闻战线,2017(19):121-123.

④聂书江.新媒体背景下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具象传播——以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例[J].当代传播,2020(04):106-109.

⑤邓年生,李奥.社会空间视域下移动新闻直播空间的多重转向[J].编辑之友,2019(06):69-73.

作者简介:张宇,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石磊,本文通讯作者,成都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

编辑:孟凌霄

猜你喜欢

新闻生产媒体融合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网络新闻生产中的道德绑架现象与规避
新闻传播语境中道德绑架的内涵与规避
今天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有了哪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