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的现状和优势
2022-05-30王鹏张璐
王鹏 张璐
【内容提要】互联网产业的迅速发展,新媒体的不断融合,短视频在我国便应运而生,我国短视频自媒体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几年时间便达到了高潮,短视频具有很多的优势,它将长视频内容浓缩简化,吸引了大量用户。短视频行业和内容的创作者形成了良性的循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短视频自媒体的快速发展。
一、短视频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的现状
(一)迎来飞速发展机遇
短视频在我国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奠定用户基础,在第一代短视频APP出现之后,新颖的观看方式以及较短的时间就可以了解更多信息,对于用户而言十分具有吸引力。第二代短视频带有美颜功能,直播带货在网络中也开始兴起。快手、抖音的出现吸引了上亿的用户,短视频初期经过快速的发展,大量收割用户,粗放式经营,使得关注短视频领域的人群越来越多,以及与各大企业相互合作前期的目的逐渐达成,野蛮生长发展的状态逐渐消失,平台采取更加精细化的方式运营。
(二)短视频面临的挑战
短视频在经过了快速发展积累了大量用户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以及挑战。首先内容过于碎片化,有时候信息传播很片面,导致用户流失到其他软件平台。其次,各个软件竞争激烈也给短视频平台带来挑战,对于内容的创作和剪辑的方式没有创新,被其他播放平台不断挑战。随着短视频发展的时间越来越长,人们开始对于这一类的视频出现了审美疲劳,用户的注意力越来越少、越来越不集中,导致点播量不断下降,用户开始流失。
二、新闻短视频的优势及传播特征
(一)新闻短视频的优势
新闻短视频的优势就是对比其他平台新闻真实性和时效性更优,其他短视频平台进行新闻类视频播报的时候只注重了吸引用户眼球,而并不注重真实的新闻呈现,所以我们在短视频平台看到很多新闻发出来没多久就被官方辟谣,真实性比较差。新闻短视频还有一大优势就是可以很快速的让用户了解到新闻信息,这些都是其他类型短视频无法比拟的,时效性、真实性、全面性都是新闻短视频独具特色的优势,此外新闻短视频还具有的一大优势就是新闻时刻具有热点性,随时传播当下最流行的新闻信息,用户点击量很大并且传播力度快,受重视程度高,都是新闻短视频具有的独特优势,这是其他类型视频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新闻短视频的传播特征
1.实时、快速地传播信息
新闻短视频可以让我们快速了解相关信息,而且具有很高的真实性,我们还可以更加细致全面的了解现场的各种信息,快速的了解现场情况这是电视新闻和其他短视频无法比拟的优势,只要用户随时打开手机就可以看到新闻播报,不仅节省了用户的时间,也保证了实时快速的信息有效传达,当下随时出现的热点信息都可以很快速的进行传播,并且我们可以很迅速很全面的了解相关信息。
2.传播内容愈加丰富精彩
很多短视频对于新闻的传播内容是十分简短的,你想要更加深入的了解那就需要进入内容主页,这些制作者目的就是吸引用户眼球,达到赚取流量的目的,但是新闻短视频不需要考虑娱乐属性,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有效性对于现场情况的报道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加精彩,所以制作出品的产品比起其他更加内容丰富并且更加真实有效,对于用户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
3.提升信息传播与接收质量
新闻短视频接收的用户也在不斷的增长,很多人对新闻很有兴趣,但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全面了解各地发生的新闻,偶尔看一眼又不能保证新闻了解的全面性,但是新闻短视频的出现我们可以很快速的了解各地新闻以及制作的质量都是有保证的,《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等新闻短视频,我们可以在其中了解一天发生的事情甚至不到几分钟,这对于用户而言不仅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接收,以及同步还保证了信息接收时的高质量,而不是其他“三无”视频没有真实性只有娱乐属性。
三、短视频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的传播影响
(一)满足人们对于高质量新闻的需求
以前我们从抖音、快手和微博了解当下信息,很多都是经过多重传播在到达我们的视野之内,这样的新闻有时候就被多次篡改,因为博主想要给自己带来不断的流量,这样的新闻让用户产生厌恶感。当然,有些新闻短视频的质量新越来越高,很多新闻都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在短视频和媒体不断融合之下看新闻的方式多了,了解的渠道也多了,我们了解的新闻也更加全面。
(二)提升新闻视频制作的专业化
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各类便携拍摄设备和各种视频编辑工具的使用极大降低了短视频拍摄的门槛和操作难度,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短视频拍摄和制作水准良莠不齐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在PGC模式下制作的专业新闻短视频充分发挥出了其专业的优势,而短视频平台上的视频录制和剪辑功能也为专业新闻短视频的制作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撑,新闻信息的专业性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使得新闻短视频更加具有引领传播作用,采用一些专业化的剪辑设备保证新闻剪辑出来具有很强的专业化,并且增加一些剪辑技巧让用户在观看的时候认为自己视野得到了提升,保证用户的长期观看以及关注。
(三)实现新闻信息的精准推送
新闻信息的准确推送对于用户的吸引力度是很大的,在大数据十分方便的当今社会,用户浏览了什么?长期观看了哪些内容?对哪一领域有兴趣?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对相关人群做到有效的精细化划分,人群进行归类以及新闻推送,那么就能保证这类人群长期对新闻具有比较高的关注度以及热情,愿意长时间对新闻进行观看以及了解。
四、短视频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的传播策略
(一)聚焦主题,承载优质内容
短视频目前已经成为各大媒体常用的新闻信息传播载体,如何在短小且信息载量有限的短视频中传播优质的内容、吸引观众注意力,已成为了媒体创新传播形式的主要目的。因此,首先应做好新闻策划以及主题的选择,抓紧新闻热点,切入要点进行信息挖掘。同时,新闻短视频还要强化担当,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万众一心共促发展的良好局面,切实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二)传递价值,切入微观视角
当今青年人已成为短视频平台的主力军,他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已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获取。因此,作为新闻媒体应主动去了解年轻人接受信息的方式和对信息的需求,加快适应移动化传播新闻的方式。做到既有宏大叙事视角,又有聚焦生活的微观视角。对于新闻媒体来讲,这就要求应利用好短视频平台的优势,聚焦不同视角,才能够更加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与引导力,新闻短视频不仅仅要注重新闻内容以更加宏观的角度传播,有时候我们在制作的时候对于一些细微的角度以及微观的视角,我们都需要考虑进去做到新闻宏观以及微观视角共同传播给用户,这样才能实现新闻短视频的长期发展。
(三)赋予张力,创新表现手法
新闻短视频的快速发展极大提升了新闻传播的效率,但同时也存在着新闻短视频质量良莠不一的情况。因此,新闻媒体在做好传播新闻事实,讲好新闻故事的前提下,还要合理运用拍摄技术、视频剪辑技巧,做好每一个新闻短视频。例如,南方新闻网在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推出的《粤澳同心逐梦湾区——主播看点》系列VLOG短视频就通过不同视频技术的融合运用,实现了新闻短视频中传播与技术、宣传价值和可观赏性的高度融合,得到了网络受众的一致好评。利用当下流行的创作模式还有剪辑手法进行创新,新闻不只是需要严肃性,适当的增加一些感染力强的内容。
(四)对原有的内容生产方式加以创新、优化
人们对于严肃刻板的新闻是没有过多的兴趣以及关注度的,注重内容传播形式上的创新,对原有内容加以提炼并且用更加符合大众审美要求的方式传播给用户,那么对于用户就是极具吸引力的,比较死板和刻板的新闻内容,对于当代年轻用户吸引力是十分不足的。只有不断尝试内容上的创新,才能促进新闻视频的吸引力,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增强传播的力度。
(五)确保新闻内容的真实客观
不论是传播什么样的新闻,首先就是要保证新闻具有真实性,这也是吸引用户的重要途径,很多用户之所以关注新闻短视频,就是因为内容真实客观,相对于其他类型短视频新闻更加的真实有效,所以对于新闻真实性的把控,是新闻类视频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有不少的用户就是因为其他博主播放的视频太过娱乐性,把新闻都扭曲播报甚至真实性缺乏,对新闻事件过多主观评价,造成了不良的舆论传播,所以一定要保证视频的真实有效。
(六)关注民生,切合受众心理
我國大部分关注新闻的群体其实就是普通群众,他们关心的不是世界上随时发生着什么事情的新闻,关注最多的时间段是关于国内的新闻播报,所以在新闻短视频制作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对国内民生类的短视频播报,要十分切合受众的心理,选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播报,一定会促进用户的增长。
(七)利用大数据,提高新闻热度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对于各类人群的划分也更为明确,我们可以根据这一大特点,分析各类人群对哪一类视频热情度更高更为喜爱,精细的划分、推送,可以保证我们的客户长期的进行观看,我们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发现当下热点然后播放相应的新闻,不断提升新闻的热度,都是十分有效的传播策略。
五、结论
总而言之,网络时代的不断来临,推动了短视频应用的发展。视频经过几个阶段的推广与发展之后,逐步向更加成熟的方向迈进。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广泛地扩展思维,不断了解当下的发展状况,以最快的速度解决出现的问题。短视频发展也是当下的一大趋势,利用短视频不仅能够让人们了解世界各地各种各样的内容,并且能够消化人们碎片的时间,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所以,融合背景下短视频的发展也是未来的一大趋势与方向。
参考文献:
[1]曹素妨,刘文清.2016:找准VR视频发展的突破口[J].中国传媒科技,2016(4).
[2]何苗.借势发展:以视频新闻探索纸媒融合之路[J].江苏教育宣传,2015(8):43-45.
[3]张新宝,林钟千.互联网有害信息的依法综合治理[J].现代法学,2015(2):53-66.
[4]方楠.VR视频“沉浸式传播”的视觉体验与文化隐喻[J].传媒,2016(10):75-77.
作者简介:王鹏,内蒙古日报社全媒体视觉中心记者;张璐,内蒙古日报社全媒体,传播中心记者
编辑: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