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任务驱动实现从单篇走向整本书

2022-05-30张增光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周亚夫汪曾祺草木

张增光

统编版教材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重视学生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的培养。教读课文由教师带着学生,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阅读策略完成一定的单篇阅读任务,达成相应的阅读目标,让学生掌握阅读之法。而课外阅读则强调整本书阅读,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拓展,是课堂教学、语文学习的有机延伸和有效补充,是实现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

在不影响单篇教学的背景下,教师应该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发挥课堂精读教学的价值与功能,实现课内引读、课外自读的目的。

“任务驱动”原指将阅读教学内容转化为多个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任务,以任务为驱动,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本文所称“任务驱动”指教师通过为学生提供实践或感悟的问题,以问题任务促使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探究的一种阅读方式。笔者就以统编版教材为例,列举几种任务驱动型阅读方式。

一、评价型阅读任务

评价型阅读任务就是教师设定评价型问题,如对作品的人物形象、艺术架构、语言运用等进行评价,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实现整本书阅读。

教学《周亚夫军细柳》不能绕开对《史记》的阅读。由于《史记》距离学生年代久远,且语言艰涩难懂,学生阅读整本书有较大的难度,也很难提升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周亚夫军细柳》单篇教学时巧妙融入《史记》的相关内容,并设计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阅读并不是一定要一字不漏地阅读完整本书,可以考虑学生阅读现状,在整体感知整本书内容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去阅读。

汉文帝在霸上劳军,感受到了周亚夫治军严谨、恪尽职守、刚正不阿、凛然不可侵犯的大将军形象。从汉文帝的表现凸显其是一位开明的皇帝。周亚夫遇上这样的君主,其将来必定能飞黄腾达。那么,周亚夫以后的人生之路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可引导学生到《史记》里寻找答案。阅读《史记》中《绛侯周勃世家》,更全面地了解周亚夫的性格、人生结局。联系《高祖本纪》《淮阴侯列传》,让学生说说对封建社会帝王有着怎样新的认识?并以《千秋帝王我评价》为题,写一篇评价封建帝王的小短文。

二、探究型阅读任务

这里的探究型阅读任务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给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初中阶段教材中有三篇文章选自鲁迅小说《呐喊》:《社戏》《故乡》《孔乙己》。特别是《孔乙己》让学生首次接触了“看客”形象。鲁迅通过对“看客”的描写,暴露了国民的劣根性以及他决心用文字改造国民思想、重振国民精神的意志。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那个时代的“看客”形象以及鲁迅先生改造旧社会、追求新生活的精神,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去阅读《呐喊》。

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中国留学生“看客”的愚昧麻木强烈刺激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也促使他决定弃医从文。鲁迅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首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可见,那个时代的“看客”是鲁迅心中的痛。课后让学生阅读《呐喊》整本书,看看这部书中哪些文章描写了“看客”,他们各自有怎样的表现。想想鲁迅为何要改变他们的精神。结合现代社会让学生谈谈对“看客”的理解。

三、鉴赏型阅读任务

鉴赏型阅读任务指教师设计鉴别、欣赏型问题激发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增强鉴赏能力。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影响到整个晚清,《范进中举》则是这种艺术的代表篇目。如果要让学生对《范进中举》讽刺艺术和效果有更深刻的体验,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继续阅读《儒林外史》这部书。

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的前倨后恭,众乡邻由冷漠到热心的变化,张乡绅从此前的不屑一顾至中举后的竭力讨好,让我们看到了各色人的本性,他們言行可笑、可气、可叹、可怜。我们在笑声中体味到了人情冷暖,感受到了世态炎凉,认识了科举制度的腐朽、封建社会的黑暗,这正是《儒林外史》的艺术手法高妙之处。请课后阅读《儒林外史》,了解这些封建文人的故事,进一步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来暴露他们的品性和丑恶嘴脸的。选取其中2~3人的典型片段,写一篇鉴赏性的短文。”

四、写作型阅读任务

写作型任务即通过单篇文本的学习,继续阅读与此相关的整本书,并运用阅读的收获进行创作。

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文质兼美、感情细腻、平淡质朴、自然随性,其如话家常般的语言富有张力,充满耐人寻味的魅力,字里行间更洋溢着他对世俗生活的热爱,蕴含着人对自然生活的情趣。汪老“记人事,写风景,说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事物”,平凡而有味道的生活常态成为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其文字无不行云流水般自由流动,平淡中富有韵味和审美情趣,这样的思想贯穿于他的写作创作之中,其著作《草木春秋》即是他散文艺术和审美情趣的体现。学习《昆明的雨》如果不阅读汪先生的《草木春秋》是无法全面领略“一切草木皆有情味”的笔法的。

《昆明的雨》与《草木春秋》虽不能成为真正意义的单篇与整本书的关系,但是其选材和笔法是相似的,可以作为单篇与整本书阅读。教师可以设计写作型的教学任务引领学生走进《草木春秋》,继续品味汪曾祺笔下的草木之味。

四方草木春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感受了昆明的雨,会发现,原来雨也是有生命的,思乡、怀人,品味美好岁月。而汪曾祺先生的《草木春秋》除了可以思乡、怀人,更是一盘舌尖上的美食,令人如饮好酒,品赏再三,流连往复,不忍释卷。教师引导学生课后阅读《草木春秋》,体会汪曾祺先生笔下的一草一木,进一步体会他的选材及运笔风格并让学生选择一种喜欢的草木,仿照或者借鉴汪曾祺先生的写法写一篇短文。

任务驱动只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欲望,促使学生主动进行阅读,后续还要教师以不同的方式检查、反馈:如,开展阅读体验汇报、阅读沙龙、阅读之星评选、阅读小论文评比等活动,让学生在兴趣激发中走进整本书,在问题驱动中思考整本书,在阅读收获中走出整本书。※

[本文系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D/2018/02/21]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梅里中学)

猜你喜欢

周亚夫汪曾祺草木
草木深
看汪曾祺写绝句
情同父女 亲如一家——汪曾祺与“藏妞”央珍
草木皆有
草木深
一双筷子改变前途
施松卿与汪曾祺 云淡风轻走一生
巧问深引 言文交融——以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周亚夫军细柳》教学为例
皇帝赐宴却不给筷子,什么名堂?
当年为汪曾祺治印的两位篆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