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法并举,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2022-05-30汪海珍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句段桑娜课文

汪海珍

质疑是学习的最初动因,即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质疑,一般指学生对疑难字词、句段提出疑问,寻求老师或同伴帮助,并借以解惑的交流互动过程。质疑可以调动学生“学、思、疑、问、悟”的结合,并循环往复,不断提高,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提高学生质疑能力,除了创设氛围让学生敢问,培养兴趣让学生愿问,提供时间让学生能问,更为迫切的是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质疑方法,促使学生善问,这需要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本文拟结合统编版教材六年级语文教学实践,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质疑能力的常用方法作粗浅探讨。

1.扣点睛课题时质疑。俗语有云: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如果将整篇课文看作画家妙笔下的龙,那么课文题目就是“画龙点睛”中的“睛”,细品文题对于感悟全文作用不可小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紧扣课文题目,巧妙布设悬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这样既增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推想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意思,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如教学《穷人》时,可引导学生质疑:课文题目是“穷人”,可通篇却没有一个“穷”字。你从哪里看出他们确实很“穷”?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发现从下面四个方面都可以看出桑娜家的“穷”:

①从“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中的“破”,暗示家庭穷困。

②“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天气恶劣,丈夫出海捕鱼很久不回来,生活安逸的话,不会如此辛苦。

③“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不穷不会有这样紧张的心理。

④从“渔夫皱起眉,他的脸色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中的“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可以看出生活的穷苦。

2.解重点疑难时质疑。课文的重点疑难句段往往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内容,深入理解这些句段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疑难句段发现问题,层层递进,巧妙破解,一步步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处,有利于学生更深入理解课文,也有利于将学生思维引向纵深,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出示下面的句子:

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从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句,你能体会到什么?学生之间深入文本品读,抓住关键词句,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加以品味,感受五壮士勇于献身的英雄气概:从“斩钉截铁”的语气和简洁坚定的语言“走”,体会班长面临生死抉择时的坚决果断;从“热血沸腾”体会战士们对班长决定的深深认同以及舍生取义的决心;从“抢前一步”和“夺过”体会班长的当机立断、身手敏捷、有勇有谋;从“嗖”和“用尽全身力气”等动作,体会班长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誓死杀敌的决心。

3.悟矛盾理困惑時质疑。矛盾,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与影响的特殊“对立”状态;困惑,则是让人感到疑惑,不知该怎么办的迷茫状况。有的课文中,往往有疑似矛盾之败笔或令人困惑的隐晦,其实这些“矛盾”或“困惑”正是课文作者匠心所在。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细心阅读、前后联系、冷静思考,通过质疑,用“慧眼”去化解“矛盾”、厘清“困惑”,从而悟出道理,提高认识。如《盼》这篇课文以“新雨衣”为线索,围绕一个“盼”字,以孩子的视角叙述了事情的经过:有新雨衣,盼变天—— 天下雨了,盼出门—— 没法出门,盼雨停—— 盼来雨天,快乐出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思考: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每一次的所想所盼相同吗?随着思路的打开、交流的深入,充满童心童趣的小主人公蕾蕾的心理活动轨迹跃然纸上。随着疑问的获解,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围绕中心意思,选择不同事例来写”和“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的习作方法。

4.析标点符号时质疑。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正确理解书面语言、准确表达思想感情。课文中标点符号的巧妙运用,能帮助学生更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是引导学生质疑的绝佳切入点之一。如教学《穷人》时,让男生和女生分组朗读下面的句子: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省略号,补充想象桑娜的心理,并质疑:作者为什么要连续用省略号?详细刻画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活动,还有她责备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会有损桑娜高尚的形象吗?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感受文章对桑娜心理活动真实而又细腻的刻画,更让人觉得桑娜的想法真实可信。桑娜虽然一度后悔自责,最终却情愿挨揍也要收养两个孩子,反而让人觉得她的形象更加高大。

5.抓写作手法时质疑。写作手法包括表达方式、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等。虽然写作“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但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适当引导,让学生细心品味课文的写作手法,并以此质疑,找出课文的写法和自己作文的写法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教学《桥》时,为让学生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先组织学生朗读下面六句话: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③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④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⑤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⑥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这六句话分别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前两句用了比喻的写法,后四句用了拟人的写法。品读比喻句,想象暴雨的猛、急、大,烘托出令人恐惧、惊慌、紧张的氛围,从而感悟短语成句的表达效果;细读拟人句,抓住“跳舞与狞笑”和“放肆地舔与爬”的对比,感受洪水的可怕,借此体会文中拟人句用“美好反衬可怕”的表达效果。这些环境描写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老支书的光辉形象也在环境变化中变得丰满起来,呼之欲出。※

(作者单位:安徽省绩溪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句段桑娜课文
穷人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穷人》梗概
精彩句段一
精彩句段二
背课文
续写《穷人》
穷人的心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