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时代情感 重视熏陶渐染

2022-05-30马慕菡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匠心母语教材

马慕菡

认知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语文课程的三大教学目标。语文作为母语,对引导学生构建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更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激发和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总结语文教材的编排规律,勤于归纳语文课程的情感线索,在时代发展大背景下,以时代情感链接文本教学,以课堂的熏陶渐染展示母语魅力。

一、篇篇亲情遮不住—— 语文母语教学中的家庭情感教育

家庭是社会最小的单位,是一个人成长学习的最初起点。教材中,关于亲情主题的文章分布较广、数量颇多。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积极利用,提倡以文促情、以情化人,让学生从教材中体味亲情的伟大,从小懂得感恩,懂得尊亲敬长,以营造长幼有序、家和亲睦的良好家庭氛围,进而实现语文作为母语教学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家庭情感教育的熏陶作用。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里聚集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三篇优秀文章,用以歌颂或赞扬父母之爱。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精读重点句段,体会文章浓浓深情。以《慈母情深》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思考:作者在“母亲说完之后”,用了四个“立刻”的动作描写,体现了母亲当时什么样的想法?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除了引导学生在教材中感受父母之爱,教师还可以将这种爱进行升华,引导学生从“被爱”到“自爱”,进而开启发奋崛起的自我反省之旅。如,在《父爱之舟》的课堂教学中,笔者这样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认为自己“唯一的法宝是考试,并且从未落过榜”?从这篇文章中,你得到什么样的启示?现在的你,觉得自己回馈父母之爱的法宝是什么?教师通过层层启发,让学生从浓浓父母之爱中觉醒并自强,进而唤醒自己发奋读书、努力成材的积极意愿。

另外,隔代亲情也是当前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这样的隔代之爱有多篇涉猎,值得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梳理。如,在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一文中,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儿时在祖父园子里度过的快乐时光,映射出令人动容的祖孙情。《梅花魂》一文教学主旨虽然是对海外侨胞眷恋祖国、期盼回归的赤子深情的赞颂,但文章通过外祖父与作者日常交往的细节描述,侧面展现了祖辈爱孙的浓浓情谊。《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建设要重视优良传统的继承,关注社会发展的所需,课堂应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教师细致梳理语文教材中有关亲情的章节,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引导,会使优良传统得以弘扬,凸显母语教学的情感熏陶。

二、一草一木尽乡情—— 母语教学中的乡村情感熏陶

“乡村乡土”是文学作品集中的选材地,乡村题材的文章也是语文教材编排的重要组成。我国有九亿农民,乡村题材拥有广阔的受众。近年来,国家实行乡村振兴战略,体现了我国绿水青山、共同富裕的发展潮流。语文教材在文章选排中紧贴国家宏观发展战略,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选文特色。纵观课本,我们不难发现:教材文本选取了多篇乡土佳作,以不同角度、不同时代、不同体裁,展示了乡村的绝美风光,体现了浓浓的乡情乡意。这些内容,是宏观背景下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乡村的精神鼓励,是对号召学生努力學习文化本领、未来投身乡村建设的情感引领。

在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就以淳朴的乡村、独特的风景与和谐画卷为单元主题,编选了《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等多篇佳作,通过描写精美的田园风光,来展现乡村的和谐之美。实际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做好教材文本的文章段落理解、写景抒情手法等课堂指导外,更要留意对学生在关注时代发展,关心农村发展等方面进行积极引导,启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家乡、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情感培育。如,在《乡下人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1.《乡下人家》描写了一幅浓浓绿茵、自然和谐及独特迷人的乡村美景,对于这样的乡下人家,你们喜不喜欢?2.学习了《乡下人家》,再对比一下你的家乡,你觉得自己的家乡美在哪里?举例说说你的家乡有哪些迷人的风光。3.家乡迷人的自然风光跟生态环境保护有着莫大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使乡村的美景常在?4.教师向学生普及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知识,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乡近年来发生的那些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上面提到的多篇课文外,四年级上册的《走月亮》,六年级上册的《草原》《少年闰土》等文本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地域的田园风光与乡村生活,体现了语文作为母语在大时代背景下对乡村振兴教育的情感熏陶作用。

三、咫尺方寸显匠心—— 母语教学中的工匠精神浸染

步入21世纪,我国国力逐日增强,国家发展渐入佳境。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社会大变革背景之下,对匠人的呼唤,对匠心精神的弘扬,正逐步成为当前最迫切最紧要的时代需求。教材编者精心编排了多篇反映匠人匠心的文章,与时代同频,与社会共振,体现母语教学“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鲜明特点。

如,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一文,通过描述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史实,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明创造、工艺改进对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赵州桥》一文,通过对一座千年石桥精湛工艺、千年不倒的细致描述,体现了古代工匠的心血与智慧,表达了对古代匠人的真情讴歌和赞美;《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画卷精细传神的描写,体现了我国古代画师的高超水准和精湛工艺,表达了对绝世画匠传世技艺的由衷赞美……匠人匠心,不仅需要精神传承,更需要投身实践。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向教材学知识,更要向教材学精神;不仅要在文本上体味匠人匠心,更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工匠精神,以切身体会、实际行动来响应这个伟大时代。在《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课文教学中,笔者通过课堂引导,让学生逐渐意识到:日常做到“字迹工整、书写认真”与《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里面的古代匠人,精神一致。通过小组讨论方式,在班级内组建“认真写字监督小组”,开展“匠心作业工程”,以“每日质量监督”“每周集中反馈”“每月集体评优”等活动,鼓励学生认真书写,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去践行当代工匠精神。

总之,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资源。母语,不仅要坚守传统,更要面向未来;不仅要继承优秀文化,更要传递时代精神。在倡导“家风家教”的时代背景下,在“乡村振兴”的宏观战略中,在“中国智造”的匠人精神呼唤里,教师要善用母语资源,精心梳理教材中“家庭”“乡村”“匠心”等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积极引导,以呈现语文课堂熏陶渐染的作用,体现母语教学的正确价值取向,培养学生与时代同步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云兴小学)

猜你喜欢

匠心母语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母语
教材精读
三生 致敬匠心
致敬匠心
匠心,一种倔强的坚持
母语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