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于捕捉话题 培养表达能力

2022-05-30陈云芳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桑娜课文内容想象

陈云芳

一、从生活情境中捕捉话题

1.解说情境:生活慢镜头。凡看过实况转播的人,无不佩服解说员那惊人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丰富的想象力、极强的表达力。为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教师可把“现场解说”引入说话训练之中,捕捉生活中的慢镜头,引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表达。如 :一天早晨,教师正上着课,外面飘起了白雪,雪花纷纷扬扬,越下越大,别有一番情趣。教师把学生带到室外,让他们尽情欣赏和感受。学生一个个兴趣盎然,他们一边欣赏雪景,一边尝试着组织语言,对眼前的景色进行描述。一个学生是这样叙述的:“早晨,教室外忽然飘起了雪花,那景色实在迷人!微风轻轻地吹着,雪花漫天飞舞,像一个个洁白的小精灵向我们飞来,似乎想和我们做游戏呢!我们来到走廊,雪花更肆无忌惮地向我们扑来。有的钻进我的脖子里,凉飕飕的;有的飘飘然落到我的掌心,还没等我完全瞧清楚,它就調皮地融化了;有的沾在我头发上、眉毛上,似乎想为我戴上白帽、描上白眉……”实景教学,现场表达,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2.复述情境:生活快节奏。由观察到表达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转换过程。由于学生认识理解能力和语言驾驭能力的限制,要他们对生活中节奏较快的场景边观察边表述往往较为困难。对此,教师可要求学生观察时全神贯注,必要时还可以用照片的形式定格观察。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再现生活镜头,进行情景复述。如:运动场上比赛的场面,田间地头劳动的情景,电影中复杂的镜头等。

3.评述情境:生活分镜头。一个镜头,往往透视出一种社会现象。对此,教师可要求学生不仅要描述生活现象,而且要对此现象进行评说,发表看法。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如:值日组长在卫生检查中,发现本班卫生角有一张纸屑,便悄悄地捡起来,而没有扣本班的分数。结果,其他同学发现后报告了老师。教师围绕这件事,以“这一分该不该扣”为题,在全班进行说话训练。学生不仅对事情进行了简单地叙述,而且陈述了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认识。

二、从课堂情境中选择话题

实践表明,创设课堂说话情境不仅能引发学生的说话兴趣,而且能让学生在说话训练中得到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的综合训练,是进行说话训练的好方法。

1.针锋相对的争辩情境。教师可提供针锋相对的观点,引导学生表明观点,讲明道理。如:“要不要玩手机”“要不要带零花钱”“课外书是不是每天都要看”“要不要讲究吃穿”……这些主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理可辩,有话可说,其效果不言而喻。

2.戛然而止的语言情境。教师可设计某一段话的开头,让学生想象续说。如:晚上8点多钟,小明才回到家,爸爸一看,他浑身上下的衣服已经湿透了,马上举起了手……学生就此展开丰富的想象:爸爸刚举起手,小明忙大声喊“爸爸别打”。原来,他是冒雨帮清洁工人搬运垃圾去了,爸爸听了,忙夸奖他……

3.全体参与的交际情境。可根据生活需要,创设交际情境。如:低中年级打电话、购物、问路、迎送客人;高年级辩论、自荐、劝架……这些情境的创设,要分层次进行,分阶段辅导,先同桌,后小组,再全班。在学生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再选择学生代表登台亮相,其他人边看边评,以提高训练效果。

三、从阅读情境中挖掘话题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创设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可以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课文情感。

1.提取矛盾,引发争辩。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差异较大,此时,教师可以抓住他们理解的矛盾点,引发辩论。如教学《穷人》一课时,有人觉得桑娜是一个“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人。有学生提出质疑:“我不认同这个观点,你看她抱回孩子后那么慌张害怕!”这说明该生对桑娜心理、神色的描写还没有真正理解。教师此时可引导:“桑娜帮助西蒙的态度到底坚决不坚决?请联系课文谈谈你的理解。”以此引出 “坚决”与“不坚决”的矛盾点。通过辩论,学生就能明白:桑娜帮助西蒙的态度是坚决的。她想到了生病的女邻居,便立即去看;当她发现西蒙死了,毫不犹豫地把她的两个孩子抱回了家;她觉得“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但却没有后悔自己的做法。那么她神色慌张,心里害怕又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的生活非常艰辛,家里已有几个孩子,现在又抱回两个孩子,加重了家庭的负担。她这么做没有先征求丈夫的意见,所以她很忐忑。文中把桑娜此刻的内心活动描写得非常具体、非常真实,突出了人物的可贵精神。

2.抓住空白,引导充实。针对有些课文中的空白,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补充拓展相应知识,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从而深化学生的理解,升华文章主题。如:学习古诗《示儿》时,笔者引导学生抓住诗眼“悲”,体会诗人情感;接着,补充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加深理解作者的“悲”;再补充学习《题临安邸》,让学生想象权贵们的苟安误国,理解作者的“愤”。三首诗三个画面,引导学生任选一个情境表达:北宋已经沦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度日如年,苦苦盼望,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南宋的权贵们不思收复失地,终日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诗人陆游缠绵病榻,仍然忧国忧民,悲愤交加,你又想对他说些什么?这样,学生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变换角度,想象叙述。在说明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变换叙述的人称,重新组织语言,活化课文内容,这也是训练学生说话的有效措施。如:学习《太阳》一课,可让学生以“太阳”的身份介绍自己的特点和作用;学习《冀中的地道战》时,可让学生想象,如果这一天鬼子来了,老百姓该如何使用地道“保护自己,打击敌人”。

4.拓展空间,创造叙述。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内容上进行创造性的延伸。如:学习《田忌赛马》一课,可这样引导,如果第一场比赛后,齐威王发现了田忌的破绽,他有没有办法取胜?让学生以“看出破绽以后”为题说话。这样创设情境,既有利于学生的表达训练,又是对课文内容的合理推测,能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达到新的境界。

5.变换条件,引导延伸。在学习课文后,教师可变换课文中的某个条件,引导学生想象条件变化对故事内容的影响,进而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如:教学《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时,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教者通过条件变更,创设“假如裁缝和顾客的性格互换”的情境,让学生想象表演他们之间的故事。通过再造形象,可以融故事的创造、语言的表达于一体,提高学生语言训练的实效性。

教育,不是点石成金,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善于捕捉话题,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只要怀着愉快的心情跨入表达自我的大门,必定会欣赏到美丽的风景。※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新市小学)

猜你喜欢

桑娜课文内容想象
穷人
快乐的想象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穷人》梗概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