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教学传承文化的“法”与“度”

2022-05-30张静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司马光现代文讲故事

张静

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方面,语文学科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相较于以前各教材,统编版教材增加了古诗文篇目,增添了文言文教学内容。小学阶段十四篇文言文的学习,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到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与现实生活距离较远,学生用什么方法学习、学到什么程度最为适宜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文言文教学值得所有语文教师潜心研究。

《司马光》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也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从传承文化的角度琢磨文言文教学的“法”与“度”,也许能激发更多教师对文言文教学进行深入思考。

一、文化有源,读文有“趣”

师:(出示图片)请大家看一幅图,谁一下子能看出是什么故事?

生: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师:发言正确又完整,真棒!这个小朋友复姓司马,单名一个光字,应当这样读:“司马/光”。(师用白话文讲述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完整故事)这个故事大家很熟悉,最早是用文言文写的,记录在《宋史》里。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文言文。古文和我们现在的白话不太一样。大家能借助书上的拼音把它读通顺吗?都来试一试吧。

(生自主朗读,师指名三人展示读并纠正读音,指导学生把句子读通顺)

师:大家都能读正确了,老师也想读一读。仔细听一听,和你们读得有什么不一样。(师范读,读出文言文语句中的停顿)

生:老师的停顿很明显,听起来有节奏,有的意思我都听懂了。

生:老师在“足跌没水中”中间有停顿。

师:你们也学着老师一起有节奏地朗读一下吧,同桌之间互相听听,看谁学得更像。

(生第二次通篇自主朗读,目标指向有韵律,重点指导“光/持石/击瓮/破之”一句)

师:读了这么多遍,你们发现文言文正文下面的内容了吗?它们有什么用呢?

生:这是注释,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也看到过。

生:文言文中有读不懂的地方,我们可以看这些注释的意思,就能明白了。

生:注释的序号和文言文语句中的序号是对应的。

师:你们真会学习,有这么多发现,说得都对。那我们就借助这些“小拐杖”,试试说说文言文每句话的意思,小组里可以商量。

(生自主学习,然后集体交流,师根据意思再次指导朗读,读出每句话的韵律)

师:司马光从小就机智聪颖,勤奋好学,长大后主持编写了一部了不起的史书,叫《资治通鉴》。这本书里面有许多有意思的故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青少版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文言文学习有难度,首先是朗读不易读准确,其次是语句不易理解。这个板块的教学从听教师讲故事入手,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激起兴趣的同时缓解畏难情绪,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理解内容和最后说故事做铺垫。《宋史》的引入让学生初步产生文化渊源深厚的印象,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趣味,从而愿意去学习。在深度感受人物形象部分的教学时,教师引入了《资治通鉴》,通过大致介绍激发学生阅读青少版的欲望,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优秀作品的认识。文言文的朗读难点,其一在于读正确,其二在于读准停顿,其三在于读出韵味。这一环节很紧凑地通过借助拼音读、教师示范读、借助注释理解读、重点语句指导读等方式突破难点,教师要特别注重让学生自主尝试、互相学习、展示个体,用正向激励的方式达成教学目标。

二、删繁就简,内容有“意”

师:玩耍时遇到突发情况(配乐创造危急情境,引读“众……,光……”),这里的“众”就是在场的其他孩子,他们的表现会是什么样的呢?

生:有的孩子吓哭了,跑着去喊大人。

师:是呀,这就是“弃去”。

生:有的孩子可能跑去找绳子,好回来救小伙伴。

生:有的孩子可能去找棍子之类的,可以站在假山上让落水的孩子抓住,救他上来。

师:大家想得真好,这些孩子都走开了。他们的办法好不好呢?

生:办法是有用的,应该能救人。

师:有没有人认为这些办法不好?

生:办法可能有用,但也有可能没等他们回来,小伙伴就淹死了。

师:是啊。情况紧急,时间就是生命。司马光是怎么做的?(生读原句)“持石”会是怎么持?(生做出各种拿着石头的動作)

师:(指名问一名双手抱石头举过头顶的学生)你为什么认为司马光会这样“持石”?

生:双手能拿大一点的石头,举起来砸才最有力,能把缸砸破。

师:他说得有道理吗?(学生纷纷点头)我们一起举起大一点的石头,“持石”“击瓮”。(师生一起做动作)真有力量啊,所以击瓮的结果是——“破之”。

师:小朋友们都想了办法,司马光这个办法哪里好?

生:石头方便找到,花园里应该有不少。

生:时间紧,砸破缸的办法救人最快。

师:是呀,其他小朋友“众皆弃去”,司马光却在最短的时间里“持石击瓮破之”,这就是对比呀。谁来夸夸他?

(生发言,师相机板书“对比”“沉着冷静”“机智聪颖”。)

【设计意图】教师采用“直击重点”的方法解决感受人物形象特点这个难点。原文只有一句话,创设情境加上适当想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在比较谁的方法更有效的过程中,学生对司马光这一人物的特点产生了更深刻的印象,对文言文当中对比的表达方法也有了认识。

三、转换承接,学习有“梯”

师:文言文短小,可一句话就把司马光的特点表现出来,写得很妙。这个流传了近千年年的故事,每句话你都懂了吗?

生:(齐)都懂了。

师:(分列出示文言文和现代文)同样的故事,文言文只用了30个字,现代文用了141个字。老师读现代文,你能说出相应的文言文句子吗?

(师读现代文句子,生自由读相对应的文言文句子)

师:老师说了这么长,你们说几个字就表达了同样的内容。你有没有发现文言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生:字很少,句子比较短。

生:文言文表达得很精妙。

师:说得有道理。我猜你们是想说表达精练,是吗?

生:对,是精练,也可以说简洁。

师:你用词很准确。这个优秀的小故事,如果让你用自己的话说给低年级弟弟妹妹听,你会说吗?同桌之间试着说一说。

(生自主说故事。师指名让一名学生说故事,其他学生点评)

生:他说得基本完整,语句比较通顺。

师:为什么说基本完整呢?

生:我觉得他重点的部分说得太短了,不够吸引人。

师:明白了,故事要说完整,重点部分要说具体。谁再来说说?

(师再请一位学生起立说故事)

生:他说得好,救人的部分说得具体,还有动作。

师:我也觉得他说得不错,讲故事时也用了对比的方法,会学习。加上动作更吸引人。这则文言文故事,我们是怎么学懂的呀?

生:先把句子读准确,读好节奏,然后借助注释理解,把节奏读得更准确了。接着读重点部分,我们知道了司马光的特点,最后就会用自己的话说故事了。

【设计意图】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想要使学生感受传统文言文表达的特点,用一定的方法自主阅读是关键。“文白对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简练,也为后面自主说故事打下基础。

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是拉近学生和传统文化的距离,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感兴趣的文言文内容,拓宽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设计思维下的语文教学要遵循目标设计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寻得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教学反思

一、学法习得有策略

1.重视文化来源。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相关文章进行延伸,如《司马光》故事的源头《宋史》,这能让学生知道这本书里有许多有意思的故事,为课后阅读指明方向。感受到司马光的特征后,教师出示《宋史》中对司马光的一段介绍,深化学生对司马光幼时机智勤奋、长大后学有所成的了解。对《资治通鉴》的浅显介绍,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阅读范畴。

2.重视理解抓手。文言文要读懂内容才能理解表达。小学教材中的文言文提供的注释比初中要多,目的就是降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难度。教学中教师用注释、商量说、大致说,再到集体交流说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解内容方面形成一个自下而上的阶梯。

3.重视诵读韵律。古诗文的诵读对促进学生理解有较大作用,准确的理解也能让诵读更有韵律,更能表现传统文化的特色。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对于正确、流利、读出韵律这三个层次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的范读适时出现,既起到巩固读音的作用,又引导学生关注老师的断句,从而学着老师的样子读。在逐句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后,整篇文章的节奏韵律就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

4.重视内化外显。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目的不是用文言文表達,而是了解传统文化。在导课环节,教师讲故事给学生听,给学生示范了该如何讲故事。在理解语句的教学中,教师带着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理解“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的画面,为后面讲故事做铺垫。文白对读的设计用处良多,学生感受到了文言表达言简意赅的特点,现代文的故事也进一步将故事内容内化。最后学生在准备之后讲故事,有层次的评价促使学生将学习内化的理解通过讲故事外显表达出来。

拓展环节的设计也是一个内化走向外显的过程。师生一起回顾学习文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学生阅读其他文言文时可以借鉴理解,再用讲故事的方法进行交流,方法内化的成果由此得到外显。

二、适度教学显高效

好的教学设计还应当重视方法运用的“适度”问题。有的教师讲究逐字逐句的教学,想要学生对于文言文中每个字的理解都准确;有的教师则是担心学生不能理解,用课件直接出示每句话的意思,让学生朗读记忆,代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的教师则要求把注释当工具,学生大致理解,能用自己的话大概说出意思即可。三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重点在得“法”、得“趣”,很显然运用第三种方法促进理解更有效。

文言文篇幅虽小,内容却完整,在教学中如果每句话都仅限于梳理关系,教学就陷入了“僵硬”。笔者采用的抓住重点句、直接突破人物特点的感悟方法就比较有效果。“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文中其他孩子和司马光面对危急情况的不同表现,凸显了司马光的机智。这比将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果四个部分都讲一遍,再看人物表现的教学设计要省时省力得多。在之后学习第二篇文言文《王戎不取旁道李》时,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教学方法。将文言文和现代文对比着读,师生分句子配合着读,这种对比朗读的方法在此处就是“适度”,易于学生感悟,化难为易。

故事讲到什么程度才是适度?教师在第一篇文言文的教学中就要有定位。文言文虽短但情节完整,所以把故事讲完整是第一要求。文言文的表达中精妙的重点句,在讲故事时最好也能用上,所以让故事有重点是第二要求。学生有了想象更具画面感,但想象不宜太多,不要让其他部分冲淡了故事的高潮,这是第三要求。综合起来,完整地说、有重点地说、加上想象说,结就能把文言文的故事说生动。※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

猜你喜欢

司马光现代文讲故事
清官廉吏(二)
——司马光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司马光砸缸之谜
听冬神讲故事
司马光砸缸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
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
司马光“警枕”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