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教,你怎么看?

2015-09-10何捷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5年3期
关键词:试教教案学情

何捷

近日辅导一青年教师的公开课,试教了三次。我很担心青年扛不住,毕竟在完成原有工作后增加高强度的磨课,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容易的。可是,他却说:我很喜欢这样的过程,每一次试教都感觉自己在进步。

多好的感受啊。他的话,让我回想起自己二十多年的试教经历。

1994年,我走上讲台,第一年就遇到福州市教学大赛。清楚地记得课题是《蛇与庄稼》。这一课我试教了十二次,把年段中的六个班对半拆分,逐一试教。结果是,做梦都感觉在上课,梦话喊出的都是“蛇吃田鼠,田鼠毁坏庄稼……”那样昏天黑地试教,目的只有一个——背熟教案,直到每一个细节。悄悄说一句实话:课文我没有背下来,但教案中哪一处有什么标点,我闭着眼睛都能知道,且二十年过去还历历在目。结果自然不错,还没有转正的我就获得福州市教学比武一等奖,代表福州市参加福建省的教学大赛。

十二次试教,每次都一样,就是为了熟悉教案的操作流程。这样的试教,对于新手而言具有价值。但很明显,这不是正道。那个年代,我们没有学情观念,心里只有“教案”,只有教师该怎么执行教案的意识。不过,这可能是一个新手必须经历的过程吧。

直接跳到2010年,我代表福建省参加全国教学大赛,课题是《匆匆》。赛前试教多达十四次。与众不同的是,这十四次试教,每次都不一样。我写下十四稿教案,做了十四种方案,预设了无数的儿童学情。结果还是那样让人欣慰,我获得了全国大赛特等奖。赛后应邀到全国各地讲《匆匆》,我也能上出几种不同版本。其中两次带着这一课参加千课万人的大型教研活动,两次都得到在场听课的数千名教师的好评。大家感叹:他好厉害,一节课两种不同上法,没想到都很好。大家哪里知道,我还有十几种上法呢!

这样的试教,无疑是一种历练、考验,还是一种最为有效、快速的能力提升。首先,锻炼的是设计思维力,处理同一文本,多种思维多种结果,每一次思考都是耐人寻味的心灵体验过程。其次,锻炼的是课堂应变能力、控制力。虽然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这样的能力被好多专家批判——“课堂怎么能被教师控制”?但课堂把控能力的的确确是一线教师教学必备的能力,也是课堂教学的有力保障。专家不会直面课堂中儿童的顽皮,不需要监测教学的效果,我们不能抛开这魂牵梦萦的成绩因素而空谈教育理想。所以,我宁愿自己俗一些,实在一些。其三,锻炼的是一种发现能力,发现设计与儿童对接时的弊端、缺损,做出补丁,增强教学效果。有时候彻底颠覆自己的想法,从头再来。那不正是对自己的挑战吗?这样的试教让我发现:一厢情愿的设计是多么可笑!忽略学情的设计必然遭遇惨败。儿童的纯真就在这里给我启迪。同时,全过程锻炼自己的毅力:完成优质的教学设计,教师要不遗余力,要勇于探索,要不怕失败,要为儿童量身定制。

如此试教非常适合大型公开教学的准备,也适合磨炼青年教师。

经历这样的淬炼后,我发现可以不用试教直接上课了。之后的一两年,我基本上处于试教空白期。最先听说能够具备这样“裸教”实力的是祖庆老师。他也是因为受朋友邀请,应急情况下“铤而走险”。但大哥的豪气让我有了模仿的念想。尝试后,留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对儿童的了解就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近二十年对儿童的观察和亲密接触让我有了一个本事,能比较迅速地了解儿童,能轻松地走进儿童群体,和他们亲密互动。这本事让我的课有一种“接地气”的感觉。不过,遗憾也是明显的:每一次因为考虑不周而带来的教学缺损,留给自己深深的愧疚,留给儿童无法弥补的缺憾。实话说,那个时期我更多有一种自豪感:仿佛自己是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有散发风中、笑傲江湖的豪气。人,一旦骄傲就如同竖起了尾巴还不知道自己依旧是猴的模样……没有这样的功力却做这样的事,失败是难免的。

一句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后来,在几位名师的帮助下,我走回了正道,又开始新的试教模式。我无法接受儿童经历我的课堂后带回遗憾。我喜欢精致和细腻的教学,我心里确实把课堂教学当作艺术去追求。我尝试“两遍试教法”。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我用较长的时间构思,并不断在大脑中做好“思维预演”,之后试教两遍。第一遍,主要看看这样的设计学生是否喜爱;他们感觉难在哪里。发现问题是主要目的。调整之后是第二次试教,还是观察学情,看看学生是否通过教学突破了难点,获得了学习增效。两次试教后,我基本有执教的把握,能从容应对各种学情了。每当执教后从讲台返回,我都无比感谢自己二十多年一线班主任的工作经验。正是那样“浴血”的经历让我的课实现了与儿童的无缝对接。“二次试教法”也保障了我的教学特质能在优质的设计中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让设计越来越为儿童服务,凸显课堂上儿童的学习主体地位。

如今,我还有一种独特的试教方法——“微调试教法”。一节课,往往应邀在全国各地讲,每一次讲都看作一次试教,都做出微小的调整,这样不断趋于完美。完美,多么扎眼的词,多少人高呼:不要追求完美。可,我喜欢完美地呈现,完美地执教,让儿童完美地留存学习的经历。关乎教学的一切,原本就是美的。没有享受过完美,无权对完美投去鄙夷的话语。完美应当成为教师的教学预期;不完美应当成为一种提醒——继续努力;不完美不能成为失败的托词。在每一次微调后,我都会写下反思。于是,一节课衍生出无尽的教学资源,发表出来,大家共享。以这样的特殊方式试教,对于名优教师的再成长作用是巨大的。首先,全国各地不同的学情都接触,让教师的学生观更加丰富而周全,教学设计更符合儿童的心理需要,满足不同层次发展的需求;其次,形成更为缜密的设计思维,应对更加让人意外的突发情况,合理处置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第三,留下更多的反思结果,让设计在教学之后不断增值,而不是变成僵死的文案。教师也能在反思中日益革新,思想获得永久存活。

不同形式的试教,养成习惯的反思,将伴随你的教学人生不断迈向高端。

(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    350001)

猜你喜欢

试教教案学情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触摸春天》教案
《立定跳远》教案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一堂好课,需要反复“打磨”
试教次数宜少不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