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双减”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三要素”
2022-05-30尤维霞
尤维霞
面对“双减”要求,如何在当前的语文教学形式中有效“突围”,找到合适的途径来实现“提质增效”呢?我们要找到当前常态下小学语文教学中高耗低效的根源,这样更有利于“对症下药”。 笔者认为,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备课不精,实施统编版教材后,一些语文教师对教材解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碎片化解读,字词句篇、修辞逻辑、听说读写……面面俱到却不够深入,缺少重点。二是课堂不活,不少课堂教学中,仍以知识点传授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语用能力没有真正得到训练和提升。三是作业不实,作业依赖于统一下发的各类教辅材料,缺少语文老师自身独有的思考,作业设计实效性不强,流于形式。
针对上述高耗低效的“三不”现象,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提质增效的关键是要从三个层面进行探究思考。
一、备课要精,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1.精心备教材。教材是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只有用好这个支架,才能事半功倍。当前的语文教学,教师在备课中要聚焦单元语文要素,有“大单元意识”,把单元语文要素放在一个单元的学习中进行逐步落点,重锤敲击,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例如,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成长的故事”,安排了三篇长文章,《小英雄雨来》属于精读课文,后面两课都是略读课文。如果教学三篇长文章时不关注单元语文要素,依次教下来,耗时长又抓不住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重点,导致高耗低效。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这个单元的重点,教学时要侧重落实。因此,在教学《小英雄雨来》时,可以引导学生用序号标注每一部分,运用“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的方法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然后再进行串联,這就提升了学生概括长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教学《我们家的男子汉》时,可以运用前文的方法换一换小标题,进行再思考与再运用。教学《芦花鞋》时,每部分之间既没有序号也没有标题,而以空行间隔,在学习前面两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概括训练。教学时,教师还可以进行“短文主要内容的回顾与思考”与“长文章概括主要内容”对比教学,更为深入地掌握这项语文能力。只有指向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核心素养的备课,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课堂实效。
2.精心选教法。在备教材时,教师除了要认真、用心研读教材之外,还要关注教法的有效运用。在精选教学方法时要关注课文的类别,不同类别的课文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时的侧重点也不同,讲授方法、教学要求自然有区别,会呈现灵活性、多样性的特点。比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编排了一组写景散文,在品读时感受自然之美是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了落实这个语文要素,教学《观潮》时,教师可以运用“读一读”“画一画”“品一品”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观潮时的雄伟壮观;教学《走月亮》时,可以通过“画一画”“写一写”“读一读”,一边阅读一边批注,感悟月下之美,理解母子亲情。教师要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把握单元语文要素,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有效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双减”之下,学生减负,作业量减少,而提质增效的关键是教师从备课开始抓实。指向核心素养,指向单元语文要素的备课,才是高效、务实课堂的前提,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二、课堂要活,聚焦提升语用能力
课堂是教师、学生双向成长的基地。没有高效、幸福的课堂,教师、学生都会失去成长的动力与平台。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点的讲授,却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年级越高,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越多,学生害怕出错,往往会选择沉默,课堂上缺少思维的有效交流与碰撞,学生对课堂的兴趣点自然就缺失了。
“双减”之下的提质增效,要向40分钟的课堂要质量,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锤炼学生独立思辨的能力,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要实行任务驱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时间完成相应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语文学习的锻炼,让每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都得到提高。
1.灵活设计学习单。语文课堂学习单是有效的课堂学习支架。教学前,每位教师都要对每篇课文进行深度思考与斟酌,教研组集体备课时再进行共同探究,为每一篇课文进行学习单的设计。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这一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动作的描写,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学习单在课堂上有连续教学的作用:第一课时完成学习任务一、二,侧重字词和主要内容的教授;第二课时完成任务三、四、五,突破重难点,在关注翠鸟外形及捕鱼特点的同时,有效训练学生的语用能力,提升学生当堂思辨的语言文字能力。任务三侧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先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作者观察的顺序、观察的重点,然后迁移训练观察丹顶鹤进行仿说,学以致用。学习第4自然段“翠鸟捕鱼”,再进行丹顶鹤觅食片段的仿写,最后抓住连续动作进行仿写,当堂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一课一得,聚焦语用。
2.灵活应对生成。教师在教学中精心备课后,往往喜欢跟着备课内容走,一环扣一环,循着既有的思路走完流程。但学生在课堂中往往会突破既有的环节,我们要善于有效运用学生创造的“突发生成”。如教学四年级《金蝉脱壳》一文,让学生说说蝉是怎么脱壳的。学生读语言文字进行思考,一位学生用手势展现“金蝉脱壳”的过程,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表现得非常形象生动。面对这样的独特生成与精彩思考,教师要及时肯定表扬,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师生一起重构共建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有生命活力,学生才有语文能力的提升。
“双减”之下,把学习单引进课堂,任务驱动式教学时效性更高,针对性更强,避免了少数优秀学生的表现掩盖全体学生学习状态的弊端,有利于教师把重心转到全体学生层面,以全体学生为中心,进行全面的评估。只有每一个学生学扎实了,语文课堂教学才有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三、作业要实,凸显有效作业设计
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提升所学知识,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后作业,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发展。
在當前的常态之下,一些教师布置的学科作业往往依托于配套的教辅材料,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尤为凸显,这样的作业增加了学生的压力与负担,对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没有太大的作用。
“双减”之下要减负增效,教师不能再以量变引起质变的思维引领作业管理。要进行有效作业设计,提升作业的品质,教师需落实“四减四增”,即“减少机械,增加体验;减少统一,增加分层;减少书写,增加阅读;减少单科,增加融合”,在作业中充分体现学科性、体验性、多维性,让更多的学生在体验与融合中快乐成长。
1.作业关注学情。以“学科作业单”推进作业的有效分层,增强作业的体验性和融合性。“学科作业单”是各年级教师针对班级学生,对每篇课文有针对性地进行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时关注学生间的差异,分年级、分层级进行思考,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得到发展,吃得饱;让学习基础弱一点的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题型后评测自己的学习能力,对“学科作业单”的“课后真提升”部分各自从实际出发选择做。一、二年级侧重设计看图写话及课外小短文的练习;三至六年级侧重安排浅显文言文及课外阅读理解,选择的短文片段都和课文有相近的主题,可以进行同类型知识点的拓展和归类。“学科作业单”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进行设计,有侧重、有层次。
2.作业体现特色。“学科作业单”仅仅只是知识层面的呈现,教师还要进行“特色作业单”的设计,凸显语文作业设计的体验化、融合化和大单元化。设计“单元主题特色作业”,应贴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低年级开展“画说汉字故事”“我喜欢的故事人物”等活动,中高年级根据单元特色设计“语文小报”“快乐悦读 书海拾贝”等活动。如在三年级以“可爱的生灵”“奇妙的想象”“多彩的童年”等为主题进行手抄报设计,促进学生对单元中课文及人物的深入认识与思考;五年级可设计以“古典名著单元”为主题的思维导图,对古典名著中的人物、故事进行思考与回顾,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梳理等。学生在兼具体验性、实践性的特色作业中提升语文能力,融体验性、实践性为一体。
“双减”政策的落实,是推动教育回归育人“初心”和铸魂“本真”的工作。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基础工程,面对“双减”,解决小学语文教学当前高耗低效的问题,需要每位教师不断地在备课、课堂、作业三个层面进行探究,深入分析,向内发力,才能实现提质增效这一美好愿景。※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东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