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问答(三)

2022-05-30王栋生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2年11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评语竞赛

问题四:我经常发现自己在课堂上精心指导过的习作,最后写出来一看,全班都写得差不多,这是不是指导过度了?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教学不伤害学生的个性表达呢?

答:能注意到这个问题,并有反思意识,很好。解决这个问题也不难。至于目的,可能不仅在于“不伤害学生的个性表达”,更应当注意要让学生的学习个性获得发展。

我很理解这位老师的苦恼。教习作,如果一个老师把学生教得百人一面,他会不会觉得自己的教学像一台印刷机?教师不要总盯住“评价”“过关”“达标”,要尊重差异,注意保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为学生未来着想,重视自由思想的价值,让他们成为“我”。教师的指导与评价会影响学生,适度的指导对学生有積极的作用。评价时的一句肯定、一点惋惜、一个修改建议,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老师要尽自己的努力,保护学生的自由思想,这是一种宝贵的生命源泉,要尽可能让它有更长久的活力。

教学指导有必要,可是,方法单一或是指导过度,会造成学生的思维停滞,出现同质化。教学的“读写结合”,要在选材立意等方面拓展学生的思维,学会借鉴,更注意“我的”生活、“我的”情感态度,让习作成为“我的”自由表达。再就是注意评价的导向。教师的习作讲评可以展示并肯定多样性,要尽可能减少模式的展示,让学生愿意尝试用不同方式表达自我。

既然生活丰富多彩,那么小学生为什么会写得“差不多”?有可能是教学指导过于细致,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过于注意老师选择的“佳作”,不知不觉,也就进了“模子”。在作文讲评中,教师是不是可以多肯定一些学生的特别之处,比如,一个不同的视角,一个别致的段落,一个有意思的句子,等等,让学生获得一些启发—— “我也有那样的经历”“早知道把开头一段删掉就好了”“那个场面,我能比他写得生动”“下回作文要把那件事写出来”“我要是把当时心里想的全部写出来,老师也许更惊喜”。小学生的写作状态,老师们应当会揣摩,不要急,慢慢来,随着年级升高,也许他就能写一点属于“我的”文字了。

儿童作文,往往会借着有限的表达经验写自己的生活。开始时,学生都会“直说”,很快,他们了解并熟悉各种各样的“套路”,往往也就从俗了。有时看小学生代表在各种节庆上的祝词,不但几十人一个样,十几年、几十年竟然也差不多!人们未必喜欢“社会语文”模式,但是它“省事”。可是,如果从人的学习利益去观察,是不是会感到一点悲哀与无奈?很多老师当年是不是也从那条“陈旧的老路”走过?如果我们不觉醒,没有反思,教学也就很难改进。儿童对“社会语文”不会太抵触,毕竟他涉世不深。 教师自身要有抵制腐朽文风的意识,要告诉学生,那些是没有生命力的套话、空话,“那不算作文”。

不能禁锢儿童的思想。如果小学生作文内容或形式有些特别,老师不要大惊小怪,有时要顺其自然,儿童往往有自己的思维与写作逻辑,他一定有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如同儿童绘画,明明是任意涂抹,他能解说:这就是太阳 ,那就是汽车,那就是花……没有规定轮子一定要画得那么圆,没有人规定太阳不能是绿的。就像丰子恺漫画《“西边出个绿太阳,我抱爸爸去买糖”》,新奇无比的儿童思维非常宝贵。再长大几岁,童真、童趣消退,也就意味着人长大了。如果老师是个天生的“匠”,一定要让儿童把轮子画得很圆,合乎“规”,一大堆规规矩矩套在儿童身上、灌进脑中,将想象力和创造力一扫而光,他以后画什么都追求 “像”,世上就没有毕加索了。

写得“太像了”,完全符合要求了,创造思维也就没有了。有天分的儿童往往被磨得循规蹈矩,“匠气”就会伴随其成长。小学生作文不过是练习,应当多尝试,允许自由习作,甚至允许他失败。

问题五:以下三种场景的评价,尺度和着眼点是否有所不同?一是日常习作教学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二是各种作文竞赛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三是中、高考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教学时,我是否要基于这种不同,给予学生分别的指导?

答:是有不同,日常作文教学中的评价是教学任务,竞赛与中高考作文的“评价”功利性强,教学价值极其有限。

学生学写作不是为了参加竞赛,中高考作文的评价有很多偶然性,不足为训。再说,中高考作文的底子在“日常”,无论如何,作文教学不要过早考虑中高考,语文教师倒是应当思考中高考作文评价的改革。

单元教学有既定的习作学习目标,评价要针对学生习作是否合要求。中年级的习作和练笔,要考虑大部分学生的实际状态,只要“合格”,即应肯定。讲评时,教师可注意在“合格”的前提下,对有特色、有独创性的习作予以鼓励。

作文竞赛不同于平时的作文,要排出名次,是“争夺”;在竞赛命题范围内,没有“统一规格”,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扬长避短,表现个人最好的状态。但是,小学作文最好少搞竞赛,防止滋生学生的功利写作意识。

中高考作文,是“不自由”状态下的写作,是在规定的时间按照规定的要求作文,和日常作文教学的能力要求有比较大的差距,评价方面也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我有高考作文阅卷复查工作的经历,在全部试卷中,所谓“满分作文”只有万分之一(甚至三万分之一),所以不宜看得很重要。有些作文能力很强的学生,在中高考作文时并没有什么明显优势。考试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那些“比武”得胜者,往往采取“不在乎”的态度,或是别出心裁,让阅卷人佩服。很多高考作文得高分的学生,并不以此为傲,得高分,未必反映思维与表达水平。以此为教学依据,会导致学生作文过早应试化,不利于思维表达的发展与提升。

不仅小学教学,中学教学也不要瞄准中高考作文,重要的是让学生“不怕作文”,爱写、会写,积累经验。当然,也应当指出,那些平时作文能力强的学生,中高考时一般不会被埋没,好的作文底子,会受用一生。

日常作文的批改评价,教学要讲分寸,要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比如“小组推荐”,让学生推荐不一般的、让他们感动的、有趣味的作文。评价交流中,引导小学生能“说出一点好处来”,比如“他选取的材料和大家不一样”“这一段特别让我感动”“他写了大家没有发现的细节”,等等,这是重要的教学契机,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

借这个话题,也说一点观念问题,即,教师的作文评语,究竟是为谁而写的。

评语的对象是“这一位”,是特别为这一位同学的作文而写的,至于他是否拿去和他人分享,是另外一回事。这篇习作很感人,构思有新意,表达有讲究,还有几个好句子,结尾的收束干净利落,等等,总之,有值得肯定之处;或者还有些遗憾,某个方面可能需要修改,某个段落能否再充实点内容,某句话能不能说得委婉一些,等等,都是为“这一位”思考的。在“这一位”同学能接受的范围之内,教师写了评语,当然有用。至于竞赛作文评语,甚至中高考作文评语,往往是从社会传到学校当作“范例”的,是不是有教学价值,是不是能对你的“这一位”甚至“我的班”有什么用,我没有把握。坦率地讲,我以前也写过竞赛和高考作文评语,我也用心地写了,但只是出于阅卷组、评审组或是主办单位给的“任务”,我认为和自己的日常作文评语有很多不同,毕竟我在教的是自己的学生,一个个的“这一位”。

教师了解自己学生的作文水平,这和“竞赛”“中高考作文”不同。我改自己学生的作文,我了解这位学生平日的习作状态(我甚至在布置作文题时,就能想象他会怎样写),我知道他需要什么样的引导和启发,我了解他需要什么样的题目才能激发灵感,我甚至能想到“写哪一句话”的评语,能让他兴奋或深思。比如,我在某同学作文的某一段旁批了个“可惜了!”—— 其他同学即使用心揣摩,也可能不得要领,但“这一位”则醍醐灌顶,马上就明白缺失了什么,什么地方大意了,心有靈犀一点通。

那么问题也来了:“教学常规评比”“作业质量抽查”“业务考核”……别人看到学生作文本上“可惜了”三个字评语,会作何感?或又有好事家长发帖举报“学生辛辛苦苦写一篇作文,老师只批三个字,不负责”,不明真相的路人遂群起攻之讥之……我们一些老师,往往就是这样被压制成平庸之辈的。人们可不知道那有感而发的“可惜了”三个字,远远胜那中规中矩的三百字废话评语!

当然,也有学生不太了解教师的意图,他需要多一些指导,然而这也不是评语写得长能完全解决的。

老师通过教学与学生沟通,学生也会逐渐了解老师,有时,一个赞赏的表情会让学生回味无穷。我上大学时,有位代课老师为我的作文写了八百多字评语,极尽赞美,我很感激他那么用心地看我的作文。但有位老师在另一篇作文后批了句:“失望。比你以前的作文差。”—— 她没教过我,只是帮助我的老师改作文(唯一一次),可她竟然看过我以前的作文!我当时觉得,她那样直说也很好,也就是说,她认为我“以前”写得好,我也因此沾沾自喜。

小学生也会这样。即使写的作文评语比较简洁,只要学生能明白教师的意思,只要学生能保持习作的愉快就行,其他人看不懂没关系。

教育教学管理者,有些是行家,有这方面的经验;有些善于学习,一点就通。最怕的就是妄图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些管理者非要老师们“作文评语不少于一百字(或二百字)”,有必要吗?※

(未完待续)

(王栋生,江苏省特级教师、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原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评语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流沙河语录及诸家评语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怎样为作文写评语
作文评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