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版课标“学段要求”与2011年版相比有什么变化?
2022-05-30徐艳
徐艳
首先是总的名称发生了变化。2022年版新课标用“学段要求”替换了2011年版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了新课标将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分开表述的新变化。
其次是将2011年版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整合为“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个方面,以这四个方面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
从名称上我们可以看出,“阅读与鉴赏”在原来“阅读”的基础上增加了“鉴赏”;“表达与交流”是将原先的“写话(习作、写作)”与“口语交际”进行了合并,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学习进行了整合;改动最大的是“梳理与探究”,与原先的“综合性学习”完全不同。
仔细辨析学段要求的四个方面在四个学段的具体表述,其实很多内容都没有变化,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延续性。比如每个学段的识字量、写字量都没有变,背诵优秀诗文的篇数、课外阅读总量的字数也都没有变,每学年课内习作的次数也没有变(第二、第三学段每学年16次左右,第四学段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当然,具体的变化也有不少,细细梳理,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条目合并
比如“识字与写字”,将原来第一学段第1、第2条的表述合并为一条:“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第二学段将原来第1、第2、第3条的表述合并为一条:“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二、次序调整
比如第二學段“识字与写字”第2条的表述是:“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这条表述是将原来第4、第5条的表述合并起来,并把第5条目标提到前面,突出了对于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的高度重视。
三、内容新增
这部分内容需要大家多加关注,从中体会新课标是如何凸显出不同学段核心素养发展的新要求的。
1.在“识字与写字”方面的新增。第二学段新增了“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第三学段新增了“感受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体会汉字蕴含的智慧”。
在“梳理与探究”方面,第一学段新增了“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梳理学过的字,感知汉字与生活的联系”。第二学段新增了“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字、写字”。第三学段新增了“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发展独立识字能力和写字能力”。第四学段新增了“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梳理、反思自己语文学习的经验,努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强表达效果”。
由此可见,新课标特别关注汉字学习,将汉字作为语文学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学生逐步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这是新时期语文教育改革在汉字教育领域彰显国家意志、呼应时代要求、摒弃教学积弊的具体体现。汉字教育是语文教育重要的奠基性内容,不仅关乎学生个体语言发展,还关乎他们的文化涵养和精神成长,也是我们传承民族文化与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起点。学生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形成正确规范地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产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情感。
2.在“阅读与鉴赏”方面的新增。第一学段新增了“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第二学段新增了“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学段新增了“尝试使用多种媒介阅读。阅读整本书,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并说明理由”。第四学段新增了“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读整本书、读经典的整本书是中国传统的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有利于学生磨砺耐性,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形成立体的、整体的、深刻的思想认识,防止碎片化、网络化阅读带来的思维的平面化、肤浅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除了强调阅读整本书,新课标也关注了读书要圈点、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边读边想,提出疑问;读书要与人讨论,共同切磋。
3.在“表达与交流”方面的新增。第二学段新增了“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第三学段新增了“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自己的观点”。第四学段新增了“尝试诗歌、小小说的写作”。
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要关注表达对于促进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在文化活动中、在不同的场合里恰当地表达和交流。要乐于与人交流,既要有自信心,又要学会尊重、理解交流对象,在认真、耐心了解别人想法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到第四学段可以尝试运用语言文字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进行诗歌、小小说的文学创作活动,学习创意表达。
4.“梳理与探究”方面的新增。除了前述与“识字与写字”相关的内容,新课标还增加了“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积极思考,增强实践,可尝试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第三学段新增了“感受不同媒介的表达效果,学习跨媒介阅读与运用,初步运用多种方法整理和呈现信息”。第四学段新增了“学习跨媒介阅读与运用,体会不同媒介的表达特点,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媒介呈现探究结果”。
新课标根据时代发展特点,特别强调了跨媒介阅读与运用,学习借助多种媒介来整理和呈现“梳理与探究”的结果。强调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