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实扣要素,趣教文言文

2022-05-30沈喆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2年11期
关键词:精卫填海精卫文言文

《精卫填海》是节选自《山海经·北山经》的一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经典之作。课文用简短的几句话,讲述了精卫填海的原因和填海的过程,反映了中国古代先民对生命和大自然的认识,使人感受到中華民族面对无情的大自然时所表现出的顽强不屈和坚韧不拔的品格。

《精卫填海》编排在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个单元的“快乐读书吧”也推荐学生阅读神话故事。本单元课文共选了三则中国神话和一则古希腊神话。其中三则中国神话在主题上具有共同点,都能让人感受到中华先民对自然的认识和态度,也都反映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这样的文言文容易激发学生的文化认同,同时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基于语文要素,这篇文言文可以让学生在读通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和老师的讲解,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结合讲故事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神话中的“神奇想象和鲜明人物形象”,可以抓住文本表达来设问,引导学生发现“故为精卫”“常衔”“西山”和“东海”等词句中蕴含的神奇与智慧,从而让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积累语言的同时,思维得到发展,形成文化的认同,发展语文素养。

根据单元要求和教材特点,笔者在教学前确定了这样几个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词,认识“帝、少、曰、溺、返”,读准多音字“少”,正确书写“衔、曰”。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和译文理解文章的意思,感受课文中蕴含的神奇想象,体会女娃化身精卫坚持填海的坚韧不拔的品质。

4.在读懂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神话故事,感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魅力。

一、设疑激趣亲文本

《精卫填海》的故事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且这篇文言文只有短短两句话,学生对学习文本的求知欲并不是非常强。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奠定学好这篇文言文的基础呢?

笔者尝试通过区别于传统教学的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首先,笔者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和未加标点的全文,接着故意问学生有没有听过这个故事。不出所料,大部分学生都听过。随后,笔者描述了一个“出土古籍”的虚构情境,激发学生亲近文本的强烈兴趣。接下来,笔者指导学生小组合作,给文章加上标点,再请小组代表来黑板上标一标,交流心得。这个过程并非要追求理解的准确,而是让学生初读文章后就能调动已有的经验,特别是用句子构成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在共同解决疑惑和阻碍的过程中,学生和这篇文言文的距离一下拉近了。通过设置“出土古籍”的“残破”情境,让学生把字音、字形和字义联系起来记忆,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读书百遍其义见

在经过合作和交流初步解决了生字和标点的问题之后,需要引导学生读通这篇文言文。这一过程中,笔者的教学求简求实,唯“读”而已。

先跟教师读。读的时候,第一遍教师读到一个短句,学生跟读;第二遍教师读一整句话,学生跟读;第三遍教师读全文,学生跟读。再让学生反馈是否做到了读准字音,读通全文。在这个过程中,每一遍的读都发挥着不同的功能。读短句这一遍,学生通过听范读,在潜移默化中明确了停顿,且不刻意。平时教学中,很多教师采取先画停顿符号再读的做法,并不是不可取,但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同时也会让学生把句子读“死”了。读句子这一遍,在第一遍的基础上往前一步,学生会在听和读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模糊理解,领会句子表达的意思。第三遍读全文,笔者在听的过程中就能够感受到学生既把文章读对了,也真正读“通”了。最后小组比赛读,把“读通”夯得更实。

在几分钟的时间里,学生通过简单却不单调的听和读,涵泳文章,无须过多的讲解,文本内容自然而然地在学生心中“生长”。

三、品味语言感神奇

精读之前,笔者先通过一个连线练习来检测学生“读书百遍”的效果,保证学生读懂文章的大致意思。在此基础上,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笔者首先出示要求,组织学生读文章并圈画自己感受到的神奇之处,先在组内交流,再指名反馈。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学生联系生活体会“为精卫”这三字中包含的对人的生死转化的神奇想象;抓住语言体会“西山”和“东海”两词中蕴藏着的古人对自然地理的神奇设定;结合故事的中心意思体会一个“常”字表达出的精卫身上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教材编写将单元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的特征。同时,笔者在交流中还关注引导学生产生文化认同,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和人物品质的审美领悟。

经过比较充分的交流,学生初步试讲这个故事。这不仅是为了照应课后要求,达成教学目标,也是为了检测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学生通过试讲能够紧贴故事内容,同时加入交流中获得的理解,表达出自己对精卫的认同和赞赏。

四、讲好故事悟智慧

在一位学生试讲之后,笔者抓住评价的契机,让学生充分讨论,在交流中发现这位同学讲述的优缺点。接着,教师示范讲故事,再由学生来评价。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获得了教师对文章的拓展补充,在评价中梳理了讲好这个故事的方法。

为了将理解和体悟进一步转化为表达,笔者让学生先在小组内和同学讲一讲故事,在实践中继续发展表达能力。之后,请学生代表再来台前展示,组织学生互评。这一次讲,是对整堂课学习进行较为综合全面的回顾和巩固,不仅能够反馈学习这篇文言文的积累、理解以及体会“神话故事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情况,也引导学生产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笔者在评价中继续启发学生体会女娃化身精卫填海的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品质,感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魅力,由衷产生文化认同。

此时一齐背诵课文,学生才实实在在地在这堂课里从“读通”走到“读懂”,从“读懂”直至“读好”。

课堂总结中,笔者顺着学生的感悟,引出几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题目,点拨他们比较中外神话,感受中华民族在神话故事中描述的祖先勇敢与大自然抗衡的坚强品质。最后,再点课题,通过“精卫”之渺小与“海”之浩渺的强烈对比,加深学生对精卫顽强毅力的深入体会。

《精卫填海》这篇文言文的教学,笔者在设计上力求做到删繁就简,让每一个教学活动都能够有效地为教学目标服务。同时,也尝试将单元要素的落实和这个单元的特点在教学当中得到体现,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沈喆,上海戏剧学院闵行附属学校小学语文教师,上海市闵行区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闵行区小学语文中心组成员,“《七彩语文》杯”第八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获得者。

猜你喜欢

精卫填海精卫文言文
精卫走到我梦中
我和精卫过一天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精卫的烦恼
精卫填海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