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构建数学人文课堂

2022-05-30李珲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初中数学

李珲

【摘要】积极心理品质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注重人文课堂的有效构建,激活学生积极学习心理,驱动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参与中实现高效率数学课堂学习,打造魅力数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数学;人文課堂;积极心理品质

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素养构建的重要时期,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也要关注这一点,注重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开展教学,营造趣味学习情境,开展积极学习活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更主动地思考探究,以更好地实现高效率数学课堂.

1 注重有效提问,促使学生有效探究思考

问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它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在思考过程中,对数学知识有更全面深入地了解.由此,教师要注重问题的设计[1].而很多时候由于数学内容的枯燥性,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并不感兴趣,也不愿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其趣味性、有效性,以充分激活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推进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1.1 趣味提问,促使主动参与

初中生的注意力不易被集中.而枯燥的数学问题不易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进而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与发展.这就是教师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一些小故事出发,注重对学生进行趣味性提问,可以将枯燥的数学问题,融于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中,以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激活学生思考欲望,让学生能够主动解决问题,并在思考解决的过程中,对数学内容有很好的思考与理解.

例如 在学习因式分解时,教师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有位老父亲共有17匹马,在临终前想要将这17匹马分给三个儿子,给老大其中的二分之一,给老二其中的三分之一,给老三其中的九分之一,在分的时候不允许宰杀这些马.三人在分马的时候实在不知道怎么分,同学们,你们有办法帮他们三个分一分吗?学生也一时之间没有什么思路,老师提示:我现在如果借给他们一匹马,能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很快,学生们经过思考发现18匹马的二分之一是9匹,三分之一是6匹,九分之一是2匹,9+6+2=17(匹),剩下的1匹再还给老师,正好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对这一问题非常感兴趣,并从中很好的体会到“借一还一”的数学思想.此时,教师乘胜追击,又向学生提出问题:将x4+4因式分解.这时,有学生想到是否也可以利用“借一还一”的方法来解决,学生想到x4+4+4x2-4x2,这样就可以借助完全平方公式的知识内容得出最后的结果“(x2+2)2-4x2”,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的知识得出最后的结果“(x2+2x+2)(x2-2x+2)”.学生也借助这一练习对“借一还一”这一思想方法有了很好地掌握.

在这一数学教学案例中,教师借助趣味小故事向学生提出问题,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并从中很好地掌握数学方法,并学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促进了学生有效发展.

1.2 悬念式提问,促使主动思考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思维已经是教师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的思考与发展[2].由此,教师需要作出一定的改变.可以从比较重要的课堂提问这一环节出发,借助问题驱动学生主动思考.教师可以依据具体学习内容,设计一些悬念式问题,以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进一步启迪学生的探索欲望,进而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 在学习负数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有一只小狗上个月称量了一次体重是20斤,今天给它称重发现它变成了18斤,这小狗的重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们立即给出“减少了2斤.”此时,老师又说:“如果我们用+2来表示体重增加了2斤,那么体重减少2斤该怎么表示呢?”很多学生在思考后都不是很确定,既想说是“-2”,又觉得不对.这时,学生们对这一问题充满了好奇,并主动地去分析思考.这时,老师抓住机会,引入“负数”的知识.学生也带着很大的好奇心,主动地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积极且集中精神去听老师的讲解,无形中对“负数”的知识内容有了很深刻的了解.最后,在对负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学生们又想到老师最初提出的问题,想到减少2斤,就可以用“-2”来表示.学生也在解开了开始悬念后,好奇心得到满足,并获得很大的成就感.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伊始,巧妙的设置问题悬念,成功地激活学生好奇心,激起学生探究欲望,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思考,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促进了学生深入发展.

2 组织趣味活动,激活学生学习主动意识

活动教学是教师教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而且现在的课堂学习活动不再是一张令人发怵的考卷,也不再是老师严厉目光下的监督劳动,而是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究的参与过程,是学生认识自己、体验知识的过程.这也体现了新课程中的以人的发展为本.由此,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趣味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并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对数学知识有更全面、深刻地理解[3].

2.1 开展游戏活动,激活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抽象复杂,教师直接的语言讲解并不利于学生的思考与发展.而游戏对学生来讲是一个有趣的事物,学生对它都非常感兴趣.由此,教师可以巧妙的利用这一点,巧妙的设计一些游戏活动,以激起学生的参与兴趣,促使学生主动体验探究.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联系学习内容,巧妙地引导学生开展趣味游戏活动,丰富数学课堂,打开学生思维,让学生可以在玩中体验,在体验中进步.

例如 在学习“代数式”的内容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伊始,教师让学生们四人一组,四个人一起做传数游戏.第一名同学任意地报出一个数传给第二名同学,第二名同学把自己接收到的数字加1再传递给第三名同学,第三名同学再将自己接收到的数字平方再传给第四名同学,然后第四名同学再将自己接收到的数字减2再报出最后的数字.在每一组的第四名同学说出最后的数字后,其他组一起来分析一下他们组第一名学生报出的数字是多少.学生们在老师说完游戏规则后,每个小组轮流为大家表演报数字,其他小组也都很积极去思考配合.学生们就这样主动地做这些游戏,这时,有一小组的第四名学生给出的数字是“7”,其他小组的学生试着列出式子“(x+1)2-2”并使这一式子等于7,进而得出x的值为2或者-4.学生们在玩了几轮这一游戏后,发现每一组都可以运用这一式子.此时,教师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学生也从这一游戏活动中对代数式有了非常好的理解,并对这部分知识内容的学习非常感兴趣,很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在这一数学学习过程中,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为数学内容增添了趣味性,成功地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并让学生在游戏中更好地体验学习,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2.2 动手操作活动,促使积极探究

皮亞杰曾经说过:“真正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脱离动作和体验去谈思维,是不科学的.”数学学习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动手体验学习,扮演好促进者的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习,帮助学生将内容形象具体化,知识内容简单化,促使学生更好的思考分析,对知识有更深刻地认识[4].同时,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使学生有效体验.

例如 在学习“一次函数”时,教师在和学生学习一次函数表达式y=kx+b中,k值对图象的影响时,并没有直接向学生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先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x、y=-2x的图象,并让学生观察这两者的区别.随后又让学生画出y=3x,y=4x,y=-3x,y=-4x的图象,并让学生观察分析.学生也通过观察自己画出的图象,发现当k的值大于0时,图象是一条y随x增大而增大走向的直线;当k小于0时,图象是一条y随x增大而减小走向的直线.学生们就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对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内容有了很好的思考与分析,从中感受到这一知识内容的有效生成过程,成功地加深了学生的记忆.随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们操作观察,分析k值的大小对图象的影响.在学生们对k值的相关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操作探究b值的内容.学生们也在操作中对知识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

在这一数学教学案例中,学生们通过动手操作,使数学内容变得形象具体,更易理解,对一次函数图象性质内容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同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由于数学知识的枯燥性,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动力.而实际上很多数学知识都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两者相互渗透.由此,教师可以适当地改变创新,适时地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巧妙的联系学生实际,为学生营造一个熟悉的学习氛围,并有效的简化数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思考[5].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联系学生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例如 在学习“概率”时,教师从学生的生活选材,创设了一个熟悉的学习情境:某商场举办大型促销活动,在本商场只要购满100元,可以获得一次转盘抽奖的机会,转盘有红、黄、绿三个区域,相对应的优惠券是20元、10元、5元,这一转盘分为了20等份,红色区域占3份,黄色区域占5份,绿色区域占6份.如果小强购物130元,获得20元优惠券的概率是多少?他中奖的概率是多少呢?学生们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非常感兴趣,并迫不及待地进入到思考解决中.学生发现这些实际问题可以利用数学中的概率知识来解决.于是,学生主动地探究概率的知识内容.这时,有学生想到红色区域为20元的优惠券,并占了3份,所以他获得20元优惠券的概率是320.学生们就这样主动地思考,利用数学概率知识解决了生活实际问题,从中对概率的知识有了很好的理解与认识,并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这一数学教学案例中,生活情境的有效创设,将学生带到一个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并让学生学以致用,成功地锻炼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理解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4 结语

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开展人文课堂,关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依据具体学习内容,以及学生的性格特点,因势利导,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不仅对知识有很好的掌握,在心理上也得到很好的健康发展,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

【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学科德育专项课题《基于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初中数学人文课堂的构建研究》(课题立项号:DY2020084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玉萍.育人为本,快乐学习——在合作学习中打造人文课堂[J].数学教学通讯,2021(17):20-21.

[2]蒋月兰.生本课堂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学生试讲”的实践[J].求学,2020(20):29-30.

[3]杨牛扣.例谈初中数学人文课堂的构建与实施[J].数学教学通讯,2018(08):72-73.

[4]陈锦凤.返璞归真,创建初中数学人文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32):110-112.

[5]罗益萍.展现数学魅力,打造高品质课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36):47-49.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品质初中数学
大学生党员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对策分析
特区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研究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析初中生政治教学中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