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I合成主播在电视媒体中的影响分析

2022-05-30李莉

新闻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电视媒体

李莉

【内容提要】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重新调整媒介格局,尤其是随着智能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但机器人写稿、向用户进行信息的算法推荐等得到了普及,而且AI合成主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视听节目之中。本文认为,对于电视媒体来说,AI合成主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即丰富节目播报场景观众新体验、倒逼真人主播业务水平新提高和构建智能时代人机协同新生态。

【关键词】电视媒体  合成主播  播报场景  节目形态  人机协同

自从新华社与搜狗公司在2018年11月推出全球第一个AI合成主播以来,各级电视媒体也纷纷仿而效之。这既改变了电视节目的生产流程和节目的呈现风格,也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由于AI合成主播在主持或播报节目时,既可以模仿真人主播的语音语调和口型,也可以模仿真人主播的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对此笔者将从三个层面入手,对AI合成主播在电视媒体中的影响作一番分析与研究。

一、丰富节目播报场景观众新体验

2018年11月,新华社联合搜狗公司运用最新人工智能技术发布全球首个合成新闻主播——“AI合成主播”。这是在全球AI合成领域实现的重大技术突破,开创了新闻传播领域实时音频与AI真人形象合成的先河。3个月以后,新华社又推出了升级版的站立式AI合成主播,并于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进行播报,累计发稿236条,浏览量达到1.3亿以上。①从此以后,AI合成主播也频频出现在各类电视节目之中,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

AI合成主播可以通过人工设计与编程,进行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动作识别和逻辑判断,并借助庞大而完善的信息储备系统随时为观众提供相应的数据,解答观众提出的一系列问题。现如今,AI合成主播除了播报新闻资讯类节目外,还被广泛应用于交通信息和天气预报播报等领域。与真人主播相比,AI合成主播还能够利用计算机系统的优势,全面而高效地收集实时信息并进行整理分析,然后进行及时播报。②AI合成主播在主持电视节目时,既是一种数字化演绎,也是一种另类的视听呈现。其在模仿真人主播形象、声音和表情的基础上,创新了播报场景,扮演了独具亲和力与交互性的媒介角色,让观众在收看电视节目时有一种全新的感受。无论是在传统电视频道的大屏产品中还是在新媒体矩阵的小屏产品中,AI合成主播都能够进行跨场景播报,导播则可以非常方便地实时多角度切换,从而丰富了各种电视节目播报场景在观众中的体验。与真人主播相比,AI合成主播改变了原本的单向傳播形态,使信息传递的议程设置和环节明显简化,有效提高了节目内容的视听转换率。

目前,AI合成主播在不断拓展社会场景中的应用。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央视新闻和百度智能云共同推出了AI手语主播,通过语音识别与机器翻译等NLP技术的支持为听觉障碍用户提供手语赛事资讯。此外,AI合成主播还被广泛应用到了电商直播带货之中,如创壹视频推出的虚拟美妆达人IP“柳夜熙”、燃麦科技推出的“超写实数字人”AYAYI等。③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受众在接受信息时的审美意向也在与时俱进地不断变化,其中追求播报场景的新体验已成为受众行为变化的一大趋势。一方面,受众审美体验的瞬间直觉,能够加深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感受与认知;另一方面,AI合成主播出现的虚拟演播室场景可以给受众带来知、情、意相融合的和谐感。

实际上,人工智能技术在播音主持领域的广泛应用也是一种人体的延伸。这既是对真人主播肢体、感官的延伸,也是对真人主播思维过程和精神活动的延伸。AI合成主播在播报电视节目的场景化主要体现在适应性与延伸性两个方面:一是AI合成主播对场景的适应性更强,能够避免主持环境光线、声音等各种要素的影响;二是AI合成主播能够实现节目播报的多场景拓展,通过场景模拟,给观众更多的临场感。④AI合成主播在电视媒体中的应用,既优化了电视节目的生产流程,也给观众带来了电视节目播报场景的新鲜感。AI合成主播播报电视节目,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如果把AI合成主播与真人主播实行有机结合,对各种电视节目实行融合播报,那么观众的视听体验会更加丰富。

网络时代,视听节目播报的主体正在由专业化到精英化,再到泛众化加智能化的改变,AI合成主播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挑战了“人”作为主播的绝对职业主位。随着计算机拟人能力的提升,人机协同的传播现象会更加普遍。⑤虽然AI合成主播的身份是虚拟的,但它在观众的心目中却有着明显的独立人格特征,尤其是它在电视媒体的新媒体平台亮相后,还突破了单向线性传播的局限,能够向广大用户提供互动性很强的社交场景。

要不断完善AI合成主播的媒介功能,就需要数据可视化技术的支撑,这关系到AI合成主播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传播主体,无论是AI合成主播还是真人主播,其独特的咬字吐音、形体动作和表情达意都是决定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利用“搜狗分身技术”模仿一些电视媒体的知名主播,既可以让观众感到亲切和惊喜,又能够有效拉近传受双方之间的心理距离。⑥

二、倒逼真人主播业务水平新提高

AI合成主播进入到电视媒体的内容生产流程中后,既可以提高节目的生产效率,节约节目的制作成本,还能够倒逼真人主播的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AI合成主播不但吐字更加精准、语态更加规范,对语义的理解更加到位,并且还能够进行多种语言的无障碍播报。AI合成主播在电视媒体中的广泛应用,对真人主播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它们在电视节目中的频频出现,凭借多语种播报和全天候播报等诸多特征,消解了真人主播的职业优势。尤其对那些专业能力不强、业务水平不高的真人主播的冲击会更大,它会迫使许多真人主播转行甚至失去“饭碗”。

AI合成主播在电视媒体中的应用,其优点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可以24小时全天候工作,随时播报信息,还不会出现差错,不会受到各种情感因素的影响;二是能够用多种语言播报新闻;三是只要升级控制程序,就可立即改变其属性,调整节目的播报形态。长期以来,电视节目的播报和主持形态已经固化,AI合成主播虽然能非常顺利地替代这些比较简单的信息传递工作,但AI合成主播的应用功能具有很强的程序性,其视频和音频输出都需要事先设定,由数据库自动生成。实际上,它只停留在有稿播音层面而无法在复杂的情况下进行即兴播报,如许多即时性的突发事件播报、富有创意的现场播报、与嘉宾进行双向互动的灵活播报,AI合成主播如果没有事先的程序设计,往往是无法胜任的。

面对AI合成主播的不断进化和存在的短板,电视媒体的真人主播要以积极的态度来分析,通过守正创新的理念来应对。守正就是要坚守正确的职业理念、工作态度和方法,当好主流媒体的形象代言人;创新就是要不断探索和与时俱进,善于从技术进化角度寻找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播音主持的实践策略,努力构建人机协同演进、共同生长的播音主持生态系统。⑦在以后的日子里,电视媒体的真人主播不能再做只会读现成稿子的“话筒架子”,而是要主动参与到节目的策划、采制、加工和传播的全过程中去,努力朝全能主播方向发展。还有,AI合成主播虽然具有工作的高效性和普适性,但播报时表情僵硬,缺乏亲和力。随着AI合成主播在电视媒体中的应用更加广泛,真人主播要重塑自我,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养,凸显机器人不可替代的固有特性,尤其是在播报和主持各类节目时要注重情感投入,与受众开展深入的交流和互动。

面对AI合成主播的挑战,电视媒体的真人主播要扬长避短,在深度报道和调查性报道方面大显身手。AI合成主播在播报时的情感基调一般是固定的,是事先设计好的,真人主播的情感则可以根据稿件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媒体融合不断走向深入、融合传播成为常态的当下,打造一支全能采编播队伍已成为包括电视媒体在内的各级主流媒体的当务之急。真人主播要顺势而为,积极向记者型主持人和全能型主持人转型,既会播报、主持,又能在报道现场出镜,以此来消解AI合成主播对自身的冲击。

创造性既是艺术的生命,也是真人主播的职业前景所在。真人主播是在固定的、长期的、反复的节目中,与相对稳定的目标受众经常进行交流与沟通的人。为了防止节目老化,杜绝受众的心理厌倦,真人主播只有不断创新播报形态,才能让受众会不断有新鲜感。⑧AI合成主播具有虚拟性与具身性兼而有之的视听特征,它们介入到播音和主持工作中后,使主播的主体实现了多元化。而电视节目播报形态虚实之间的优势互补,又会对真人主播的心理认知产生积极影响。

进入融合传播时代后,真人主播的工作平台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广播电视,而是拓展到了微博、微信和客户端,跨媒体和跨平台播报已成为真人主播提升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创建视听新形象是当下电视媒体真人主播应对AI合成主播挑战的制胜之道。这需要真人主播更加注重内涵建设,即在知识结构、文化底蕴、艺术涵养、心理素养、人格魅力和个性风格等方面进行优化,在AI合成主播无法涉及的领域施展才华。

现如今,对事件性新闻的现场直播报道正在逐渐常态化,尤其是融合转型后的电视媒体正在实施移动优先、传统媒体跟进的传播策略,使许多出鏡记者实际上成了活跃在现场的“新闻主播”。正是由于大量出镜记者在现场的即兴主持、描述、采访和评论,才让现场直播报道名副其实。为了与AI合成主播开展差异化竞争,真人主播要朝全能型、多面手方向发展,尤其要能够在各种新闻现场扮演好出镜记者的角色,对突发事件进行直播报道。“新闻事件的发展脉络具有不可预测性,使得新闻直播报道必须根据事件的发展而展开。”⑨对于突发事件的现场直播报道,AI合成主播如果没有事先设计,无论是现场的描述还是对当事人和目击者的采访,往往都是无法随机完成的,因此无法适应现场复杂的情况变化作出即时而到位的准确报道。

播音员和主持人既是电视媒体的门面,也是直接与观众进行沟通交流的人际传播者。无论是传统媒体时代还是融合传播时代,播音与主持人都是观众高度关注的对象。播音主持工作既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又充满着强烈的艺术美感和丰富的人文色彩,电视媒体的真人主播要在AI合成主播的倒逼下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在多向度融合传播的语境下更加注重新闻认知能力、情感沟通能力、语言调控能力、文化发现能力和现场驾驭能力的增强。

三、构建智能时代人机协同新生态

大数据、云计算、5G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了人机关系的变化,人类正在越来越多地享受机器给工作和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媒介智能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人机共生。在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传播领域的当下,人机协同与人机互动的现象也更加多元化。AI合成主播既是智能时代人机协同的新生态,也是虚拟与现实交融的新事物。它既有计算机构建的虚拟性,又有现实生活中电视主播的真实性和具象性。与观众见面的许多AI合成主播,一般都是根据观众熟悉的真人主播的形体、动作和神态,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图像合成的,然后再通过模仿真人主播的声音自动生成新闻语音,让其从事新闻播报。⑩也就是说,AI合成主播不是动漫化或者拟人化的虚拟主播,而是对在现实中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真人播音员或主持人的形象与声音经过“克隆”而来的。

根据马歇尔·麦克卢汉“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的观点,所有技术都是人的肉体和神经系统的延伸。就AI合成主播而言,其也可以被看成是真人主播身体的延伸,是一个虚拟的人体。这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一是媒介系统的自身在不断进化;二是媒介在起到与人体神经系统相类似的信息沟通作用;三是所有媒介革命,包括大数据、物联网、智能技术和虚拟现实等,实际上强化的都是类似于人与人之间那样的联结。11为了顺应智能技术在传播领域的不断普及,构建人机协同的媒介新生态,各级各类主流媒体都必须处理好全新的人机关系。在构建智能时代人机协同新生态的过程中,真人主播既要明晰与AI合成主播的业务边界,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取长补短。同时,又要坚持由人来主导AI合成主播的播报,而不是异化为由智能技术来控制人。

AI合成主播与真人主播都是“万物皆媒”的具体标志物,其区别在于前者代表新兴媒体,后者象征传统媒体。无论AI合成主播如何升级换代,其本质仍然是播音主持工作在智媒时代的新形式。虽然AI合成主播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真人主播的职业困境,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话语关系目前已经完成了由博弈到共赢的转向,取长补短、合作联动的实践策略已经为AI合成主播与真人主播的协同优化展示了前景。12

AI合成主播以文本、语音、图像三个元素为技术搭建基础,通过声音数字化转换、智能语音对话、多模态交互三个技术维度,构建新闻编辑室的外化、类型化和个性化的进化路径。所谓声音的数字化转换,就是声音被技术赋予了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从而在制作环节实现了声音的“自动化”;所谓智能语音对话,就是智能语音可以实现信息发布和语音交互的整合,进一步提升语音识别、口语理解和对话管理等技术;所谓多模态交互,就是AI合成主播通过技术模仿真人主播,实现肢体语言的微表情的表达、识别与回应。13

智能传播效应的具体表现有:一是构建自由度与安全性协同的智能传播环境;二是催生人类与机器协同的智能传播主体;三是取得多样化与精准度协同的智能传播效果。总而言之,未来智能传播效应将以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互联与耦合发展为最终目标,试图打造自由而不失秩序、理性而不失人性的智慧社会。14随着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广泛运用,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智能媒体将出现在受众面前。除了AI合成主播外,机器人采集信息、机器人写作稿件、机器人剪辑片子、机器人导播切换、机器人精准推送等手段将进一步完善,并在技术层面实行进一步融合。

进入智能化时代后,人类将与机器共存,如何把握好人机关系以促进人机协同会逐渐成为常态。在这个进程中,人类为了让机器更好地服务自身,将通过信息方面的机器数据分析协同人类专业信息处理、内容创作方面的智能内容产生协同人类具身审美体验、分发机制方面的算法智能推荐协同人際渠道传播等,以机器作为人体的延伸,使人的能力在机器的协助下得到进一步提升。15人机协同未来将成为新闻生产与传播的重要形态,AI合成主播是智能技术对播音主持工作的技术赋能,目前已有部分AI合成主播开始活跃在网络社交平台上。

四、结语

播音主持是通过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从而凸显视听媒介守望环境、协调关系、传承文化和提供娱乐的功能。AI合成主播加入到电视节目的播音和主持中后,对电视媒体的影响是多元的,既有积极作用,也有其他作用。电视媒体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在人工智能技术为传播手段带来颠覆性变革的当下,要依然坚持“以人为主、技术为辅”的理念,不断借助各种新技术来为促进自身的发展服务,进一步发挥好作为主流媒体的党和人民喉舌的作用。

注释:

①何强.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应用的新突破——从全球首个“AI合成主播”谈起[J].新闻与写作,2019(05):93-95.

②杨娜.试析人工智能主播在媒体中的发展[J].电视研究,2017(02):35-37.

③何苑,张洪忠,张尔坤.基于自然语言技术的智能传播应用与风控分析[J].传媒,2022(05):48-51.

④潘颖.智媒时代AI合成主播的进阶演化、技术反思与发展进路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1(18):15-18.

⑤喻国明,张珂嘉.重识主播:试论媒介化视域下主播符号内涵与影响力触达[J].中国出版,2021(11):11-18.

⑥梁亚宁.AI主播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研究[J].新闻爱好者,2021(09):47-50.

⑦王秋硕.表征辨析与价值反思:播音主持艺术新现象透视[J].中国电视,2022(01):69-73.

⑧吴洪林.主持艺术[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6:23.

⑨宋晓阳.出镜记者现场报道[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15.

⑩栾轶玫.AI主播的媒介应用及伦理风险[J].视听界,2022(02):126.

11邬建中.身体、遮蔽与新中区:对AI合成主播技术具身的反思[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01):98-103+125.

12王秋硕,鲁昱晖.智媒时代播音主持艺术的创作嬗变与价值考究——以“AI合成主播”为例[J].中国电视,2021(04):86-91.

13周勇,郝君怡.建构与驯化:人工智能主播的技术路径与演化逻辑[J].国际新闻界,2022(02):115-132.

14赵静宜.人机协同与虚实互联:论智能传播效应的表现形式及发展目标[J].编辑之友,2022(03):62-68+74.

15高嘉琪,解学芳.从人机相竞到人机协同:AI时代创意阶层进阶路径研究[J].出版广角,2021(22):35-41.

猜你喜欢

电视媒体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如何突破“重围”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做好高校电视媒体宣传工作
基于电视媒体的中原文化旅游对外传播路径探究
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探讨
地方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
老龄化社会电视媒体惠老服务的反思与对策
自媒体对传统电视媒体的挑战
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融合研究
浅析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对主流舆论的引导力
浅析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对主流舆论的引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