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短视频的脱贫攻坚主体传播路径探微

2022-05-30王悦魏崇辉

新闻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脱贫攻坚短视频传播

王悦 魏崇辉

【内容提要】2020年底,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中国脱贫攻坚的成就如何实现对外传播,成为当前巩固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和谱写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个重要议题。回顾脱贫攻坚的传播实践,挖掘其采取积极言说方式、搭建理性言说平台、彰明特定关涉价值的经验,是对这一议题的有效回应。致力于建构传播空间,在倡导对现实空间回归的基础之上,笔者面向脱贫攻坚传播的政府、媒体机构和农民个体的主体视角,试图探索短视频在这三个层面的实现路径:一是动态互文,政府主体引入短视频,实现官民话语的融通;二是意见彰显,媒体机构引入短視频,构建广泛认同的畛域;三是破壁之思,农民个体引入短视频,丰富传播结构的样态。

【关键词】脱贫攻坚  主体视角  传播  短视频

2020年底,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 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①,绝对贫困问题的历史性解决,成为百年建党史上荣光的记忆。中国脱贫攻坚的成就如何取得,这些成果的获取过程如何在宏大叙事中建构国民的记忆,并实现对外传播,成为当前巩固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和谱写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个重要议题。回顾脱贫攻坚的传播实践,挖掘其建构与呈现的经验:采取积极的言说方式、搭建理性的言说平台、彰明特定的关涉价值,是面对历史记忆巩固这一命题的可能方案。脱贫攻坚传播以传统媒介为显流。2020年11月,被一名摄影师意外拍到的丁真,因其纯真朴素、自然羞涩的笑容走红网络,成为理塘县旅游大使,并为家乡拍摄名为《丁真的世界》的宣传片,为当地旅游发展贡献力量。短视频的入局打开了脱贫攻坚传播的新视野。

一、引言:脱贫攻坚传播研究现状

脱贫攻坚具有国际传播的共通议题。聚焦当代学术版图,不难发现,脱贫攻坚传播的研究并未实现由自发性向自觉性、由散在性向系统性的转化。从中国期刊库全网检索(截至2021年12月31日)发现,在研究总量上看,关于主体视角下中国脱贫攻坚传播的研究成果不多。以“脱贫攻坚传播”与“主体”为主题检索有8篇文献;以“脱贫攻坚传播”为主题,检索到443条结果且包含前面的文献。从研究方法上看,多数文献采用案例言说方式。以媒体系列报道或典型作品为例,通过总结典型作品的特点以证分析讲好“中国故事”对脱贫攻坚事业的功用,抑或阐述传播扶贫思想的现实必要和路径指向。以“脱贫攻坚传播”和“短视频”为主题,检索到24条结果。但是在日常传播情境中脱贫攻坚对外传播中,短视频的实践诠释及作用进路的反思与凝塑尚显不足。

二、主体向度及其问题指向:脱贫攻坚传播的现实描述

当前脱贫攻坚事业的信息传播以政府作为建设主体推动信息流动,媒体机构传播、农民个体传播和短视频平台传播等进路也是分庭并立。

(一)脱贫攻坚传播的主体向度

政府是脱贫攻坚传播的基本主体。同时,媒体机构、农民个体承担了信息化时代传播的基本角色。

第一,政府。中国的减贫议题涉及生态、教育、妇女儿童、科技文化、产业发展等领域,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生态扶贫、非遗扶贫等多个主题,②政府以政策为指导,从国家叙事来组织专人进行推广、普及和传播等,以期通过政策宣传发挥在传播谱系中的托底作用。

第二,媒体机构。其脱贫攻坚传播的范围较广,按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以脱贫攻坚成效为报道对象的信息传播。当前扶贫的传播业已彰显出其自身的多元维度和言说方式,且以信息的传递或知识的扩散为显流。如“侗族七仙女”为主题的报道;二是涉及脱贫攻坚模式的传播,如线上短视频征集公益助农等形式将中国发达地区定点帮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企业与社会组织参与帮扶的模式直观地呈现出来;三是对脱贫攻坚经验的传播,如发挥非遗扶贫的典型示范,致力于非遗的深耕与传承以促进人口就业带动增收的经验分享等。

第三,农民个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已达2.84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7.6%,较2020年12月提升1.7个百分点,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较2020年12月缩小0.2个百分点。③可见,农村网民增长量约为城镇网民的5.45倍,可以推断,农村介入互联网的程度越来越高。农民个体是脱贫攻坚信息的到达方与反馈方,亲缘和地缘关系成为农民群体信息传播的动因,农民在人际交往中分享最新信息与方案,推动信息在农村场域中的流动。

(二)主体向度中的问题指向

脱贫攻坚传播的主体丰富且多样,但主流传播方式是单向输出,传播内容较为概化。于受传者而言,信息的象征与价值并非自主自觉探知,而是被动“灌输”或接受,双方形成了“传者-受传者”二元结构,整个传播过程缺乏反馈与流动,进而导致传播机制的封闭化,掌握信息的传播者把持意义的建构与价值的取向,遑论秩序的共建以及效果的共享。

第一,内容传播机械化。互联网中的信息资源占有不平衡,代表政府的官方媒体把握传播的主动性。受信息资源获取渠道的限制,一部分脱贫攻坚信息传播主体在内容传播上呈现传统路径依赖,即将官方媒体已发布的信息作为传播内容的主要来源,成为官方媒体的附庸,仅承担了民间“转播”的功能,且在传播方式上没有适时跟进互联网的技术更新迭代,秉承着从线下照搬到线上、从纸媒照搬到互联网端的传播路径,以致传播内容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必要的信息需求,却难以兼顾到农民群体在信息价值上受益程度和在情感注入间的信息反馈。

第二,叙事维度扁平化。大众对脱贫攻坚的了解多通过间接的、被建构的二维叙事形式。以他者的叙述为始,以不同时间节点串联而成的信息线为轴,最终形成的平面图景或多或少难以祛除他者性的痕迹。以传播中“标签化”为例,传播主体惯用“标签”对内容和受众进行划分,虽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行为主体的身份特点,但该身份是以传播主体的衡量标准为依据的,带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形态性,以致存在部分真实不能完全反映整体真实的情况,缺少多主体的多角度叙事,从而导致受众对脱贫攻坚结果的想象停留在表面。

第三,解读模式单一化。对外传播是脱贫攻坚传播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年来,对外传播的内容和范围也在不断调整扩大,同时借此形式有针对性地向世界展现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当前脱贫攻坚在我国新时代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却非国家叙事的主流方向。一方面,脱贫攻坚虽具有国际传播议题的共通性,但其核心议题的复杂多元解释使得中国议题融入全球减贫传播话语体系步履维艰;另一方面,西方关于“中国威胁论”“中国阴谋论”的论调始终在场,西方传媒叙事通过意见气候的营造,对中国脱贫攻坚的传播带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忽视中国对人类减贫史的贡献而恶意强化中国崛起导致其他国家衰落的必然性。诚然,这与西方的认知结构相关。在西方现代性的认知框架中,一个国家从逐渐强大到称霸世界是自然的因果关系,中国所走的“和平崛起”道路并不符合西方现代性的逻辑。此外,当前我国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仍然没有构建完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是‘道。不要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要把‘道贯通于故事之中,通过引人入胜的方式启人入‘道,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人悟‘道。”④因此,脱贫攻坚对外传播必须要丰富解读模式,构建属于中国的话语体系。

三、困境突破:短视频价值的实现路径

对话是沟通对立观点与接受差异的园地。⑤基于前文论述,脱贫攻坚传播依旧是以传统独白式传播为主,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已远未能满足传播的需要,亟待对对话式传播的纳入以取代当前的主流样态。例如,2020年5月19日受聘为首批“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之一的李子柒,在短视频平台宣传“三农主题”的成果斐然,获得国内、国际网友的一致点赞认可,为脱贫攻坚对外叙事贡献力量;曾任甘孜州文广旅局局长的刘洪,在网络走红后,注册短视频账号利用工作间隙为家乡的旅游资源做宣传,通过唯美的故事和舒缓的讲解赢得了网民的大量关注,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贡献力量。由此可见,短视频已在我国乃至世界获得了极强的存在感,为脱贫攻坚传播提供了可能。

(一)动态互文:政府主体引入短视频,实现官民话语的融通

在深度媒介化的社会,媒介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延展性”……在这种传播环境中,社会系统中的微观和宏观力量,均被媒介赋能,彼此勾连成为联结的社会网络,⑥新闻话语已经不再局限于文字,而是逐渐成为多模态话语方式。短视频是多模态话语方式之一,政府主体对短视频传播方式的引入,彻底打破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之间的藩篱,一改从前互相独立、自说自话的局面,以取长补短的合作逻辑取代静态封闭逻辑,共同为“讲好中国故事”献策出力。

2020年11月23日发布在抖音号@贺县长说昭苏上的一则女副县长策马扬鞭的视频火遍全网。一时间“这怕是《卧虎藏龙》里的玉娇龙吧”“像武侠小说里走出来的”等评论成功使得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中国天马之乡”旅游团排期已到元旦。⑦面对采访,贺蛟龙表示,网友对自己的支持映射着对扎根边疆所有履行脱贫攻坚职责的基层干部的认可,而自己作为公职人员,“爆红后要更冷静”。因而,她始终胸前佩戴党徽,深根于基层工作岗位,不忘扶农助农的初心。首先,骑马飒爽英姿的女性形象,采用小切口的形式进入到大众视野,见微知著,有利于消解人们对县城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劣的刻板印象;其次,作为官方形象的代表,女县长借助骑马的民间形象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和共情;最后,其“保持冷静”的自白表明了脱贫攻坚一线工作人员的立场和决心,完美地展现了脱贫攻坚实现路径上每一个一线工作人员的付出和努力,完成了从官方话语的“宣讲”到民间话语的“讲述”的亲民转化。

(二)意见彰显:主流媒体引入短视频,提升广泛认同的基础

在当前传播的过程中,传受双方共同的意义空间并非完全契合,因而构建认同是传播的前提,兴趣是传播的触发点。由于广袤领土所带来的地缘差异及文化差异、现代化进程中所不可避免的城乡差异以及传播的官方话语和民间话语之间的壁垒等一系列客观或主观原因,导致脱贫攻坚传播在当前的语境下很难获得广泛认同。讲故事不是件容易的事,讲好故事更是难上加难。⑧为增强传播的认同点,提升脱贫攻坚叙事的吸引力,需要自觉地用各种途径创造更大的共同意义空间。

以抖音账号“人民扶贫”为例,在脱贫攻坚“网络扶贫在路上”的活动中请演员胡歌出演纪录片“中国最后一个原始村落在哪”。镜头中,胡歌在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翁丁村穿梭在村落的草房与现代化建筑的强烈对比之中,映照在代表着古老文明的老年人的沧桑和代表着现代文明的孩童的笑靥之中,将脱贫攻坚的结果以画面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迅速收到了131.9万点赞,4.6万评论,1.7万转发。其一,相对于传统社交媒体主要用到文字、图片等传播形式,短视频用更直观的形式给传播过程带来了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更少的时间成本,更容易被受众接受。其二,短视频在传播过程中更好地使用意见领袖,以其自带的文化标签、优质的内容制作团队、广泛的粉丝基础等,在最短的时间内建构认同,吸引广泛关注。

(三)破壁之思:农民个体引入短视频,丰富传播结构的样态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无论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积淀都异常深厚。与西方现代主义的社会发展模式截然不同,中国社会环境的特殊性要求历史的建构必须获得农民支持才可能完成。脱贫攻坚的目标主体本身就以农民为主,脱贫攻坚与精神文明相结合,迸发出鲜有的火花。村庄与农民的实践是脱贫攻坚政策落实的直接场域,短视频的制作加速了影像表达权与信息传播权下沉,即使脱贫攻坚的对象也可以广泛参与到传播环境的建构中,以容易“上手”的短视频的形式对外描绘贫困乡村的环境与生活状况,在社会空间及网络空间中向内体察文化积淀、技术迭代和社会变迁,更加明确自身的脱贫信息需求与行动目标,从自身处境出发,拓宽传播思路,打造文化矩阵,推进了脱贫攻坚传播。

与上文提及的“李子柒”类似,“陕北霞姐”“大山里的秘密”“我爱种菜”等一大批农村生活短视频博主的粉丝量达数百万。他们在努力刻画现代中国农村的图景,记录着农村每时每刻发生的变化,描绘着农民的平淡生活和农村的亲切真情。⑨其一,短视频平台将相同类别的视频内容进行标签化,借助大数据推送的优势以话题等形式打造文化矩阵,向不同文化群體系统性地、有针对性地推送相关内容,唤醒和激活当代人的文化记忆;其二,短视频平台通过定期发布特定视频主题的形式,以“拍同款”等模块引导用户拍摄相类似的视频内容,从而形成凝聚规模复现并深化文化的底蕴;其三,通过自建的专业视频团队,系统化地打造文化矩阵,在脱贫攻坚传播中逐渐迭代我国文化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也大大加强了用户对我国脱贫攻坚形式的认知和优质内容的黏性。

显而易见的,以李子柒为代表的农民个体在脱贫攻坚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一种有着跨越民族、习俗、地区的传播能量的文化现象,短视频传播突破了语言障碍和文化迥异的局限,应鼓励更多农民个体加入传播行列,培养其媒介使用能力,以更好地挖掘植根于乡村文化中的情感共鸣触发点,发挥在脱贫攻坚行动中的主动性。

四、结语

人们可以通过媒介维度和文化维度来识别和理解地方。⑩明乎此,对脱贫攻坚传播现实困境的突破需要从传播主体的视角发力。面向传播的政府主体、媒体机构主体和农民主体引入短视频,从官民话语融通角度实现动态互文,从认同畛域向度达成意见彰显,从传播结构层面达成破壁之思,试图探索短视频的实践诠释和作用进路,更好地搭建脱贫攻坚的信息环境和传播空间。

注释:

①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2-26(002).

②栾轶玫.新时代中国国家叙事脱贫攻坚的对外传播[J].编辑之友,2020(09):5-14.

③CNNIC发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gywm/xwzx/rdxw/20172017_7086/202202/t20220225_71724.htm,2022-03-11.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C]//.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12.

⑤陆晔,潇湘.传播学的多元视角与多维框架——99年国际传播学会第49届年会述评[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9(04):19-26+32.

⑥姜华,张涛甫.传播结构变动中的新闻业及其未来走向[J].中国社会科学,2021(08):185-203+208.

⑦新疆女副县长雪地策马为家乡代言走红,旅游团排期已到元旦[EB/OL].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212880,2022-03-11.

⑧胡范铸.中国新闻言语行为构成性规则的演绎分析[C]//.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353-365.

⑨农村生活短视频唤醒中国人“田园梦”[EB/OL].https://new.qq.com/omn/20200827/20200827A0Q3NG00.html,2022-03-11.

⑩邵培仁.地方的體温:媒介地理要素的社会建构与文化记忆[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6(05):143-148.

猜你喜欢

脱贫攻坚短视频传播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天柱县整合涉农资金的实践与思考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