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比较策略,培养高阶阅读能力

2022-05-30黄晓红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2年4期
关键词:古典名著原著整本书

黄晓红

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课后题中安排了比较阅读,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不同课文,并学习从文本内容和写作形式进行比较,通过运用比较阅读的策略,指向单元语文核心要素的达成。然而单篇、短篇的练习是有限的,真正掌握比较阅读的策略,需到更宽广的天地——在整本书阅读中锻炼。在阅读指导教学实践探索中,笔者尝试把比较策略运用到多种阅读指导课型中,有效指导学生深入理解内容,学生阅读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一、纵横比较,探析人物形象

探析人物的形象,对深入理解整个作品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果阅读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运用恰当的策略,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主要事件重新梳理、整合、比较,将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形象。

1.同一件事中人物的前后变化比较。作家想要把笔下的人物写活,就离不开变化。然而,主人公的成长线路常被曲折的故事情节掩盖,需要读者在阅读中细细揣摩,前后观照,方能掌握人物全貌。

《亲爱的汉修先生》一书讲述了小主人公鲍雷伊在小学二年级到六年级通过与汉修先生书信往来,实现心灵成长的故事。进行阅读指导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矛盾处”体味人物微妙的变化:

(1)怎么理解“是真话,但不像几个月前那么真”这句话。

(2)对比前面内容提到“我”真的很想念爸爸时的真切感情,从而感受“我”此刻内心发生的变化。

(3)梳理出在“我”经历的几次事件中,“我”说过什么,做过什么,什么在变化,并探究这些变化的缘由。

这样的“矛盾处”不止一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顺藤摸瓜理出一条暗线,将作者的经历与感受对应起来。纵向分析,不难发现小主人公的心路历程,虽然曲折,却能让人看到成长的轨迹:不仅身体在自然成长,心灵也在书信交流的过程中成长。学生通过比较,看到的是鲍雷伊变化的轨迹,而不止是变化后的结果,阅读的感受也丰富起来。

2.同一事件不同人物的表现比较。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在指导学生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片段“煮酒论英雄”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抓住曹操和刘备的对话、动作等细节品味,反复比较。学生联系前文,可以感知刘备能做大事、大智若愚的性格特点,与曹操豪爽进取、敢作敢为的性格特点存在很大差异。人物的性格对比越鲜明,学生的阅读感受越深刻。

3.同一角色在不同故事中的比较。人与事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推动事件的发生,事件养成了人物的性格。学生读《白雪公主》《睡美人》《海的女儿》等故事时,会读到善良又美丽的公主、勇敢又有爱心的王子。这些美好的人物形象在学生脑海中“定格”,并滋养了他们稚嫩的心灵。然而“定格”意味着“定势”,有时不利于拓展思路。特级教师闫学老师和她的团队开展针对儿童的主题群书阅读课程,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童话作品的片段阅读,领略童话里公主角色在不同故事中展现出的不同形象:既有美丽善良的,也有言而无信的,还有冷酷无情的。这种比较形式,是对学生常规认知的突破,让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知也变得丰富起来。

二、虚实比较,深研主题意义

文学作品的深刻主题意义,是作者想要传递给读者的。读者需要厘清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曲折的故事情节。运用比较阅读策略,正好能为理解主题意义搭起思维的支架。

1.写作内容与写作背景对比。整本书阅读要了解全书的写作背景,若脱离写作背景理解整本书的内容,就可能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甚至曲解文本原意。

以《列那狐的故事》的阅读指导为例,作者幽默的笔法、充满趣味的故事情节,读之令人欲罢不能。学生阅读的关注点应落脚在一个“趣”字上。此外,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探究本书的魅力所在。学生通过了解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环境,运用比较阅读,把“诙谐幽默”的故事重新放回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审视,就不难发现:这不是普通的动物小说,它采用了寓言的手法,以兽喻人,描绘了中世纪法国各种社会力量斗争时错综复杂的局面,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幻想与现实的碰撞,对比产生的落差感,让故事深刻的主题意义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激荡。以后再阅读类似的作品时,学生就会主动关注写作背景。

2.预测结果与文本内容对比。预测策略是指读者在阅读中对故事文本相关内容进行自主假设,后续阅读需要对照文本内容验证假设,以推进阅读。这正好形成了比较阅读——读者对阅读内容的自主假设和后续阅读的验证,预测为虚,文本为实,虚实相对,凸显特性。

再以《亲爱的汉修先生》为例,通过阅读目录,读者能推测出书中有大量的书信内容。学生根据目录大胆预测信的内容,由此推测本书的主题。学生的预测越新奇古怪,后面的对比就越强烈。等学生阅读完全书,可以自行比较看到目录后做的预测内容和书中描写的内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从而思考书中的写法为何更加合理。这样的比较,更增添了阅读的新鲜感,学生也能从中体会作者设计主题和选择素材的独特视角。

3.虚构与真实对比。当阅读与生活联结,读者阅读后获得的智慧和力量才有了施展的地方。虚构类文本教学要与学生生活联结。

《毛毛》是一本关于时间的幻想小说。开展阅读分享时,师生围绕时间的话题讨论。教师抛出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你认为时间到底是什么?你对時间有什么看法?”学生对时间的描述可谓天马行空。这时,教师出示书中对时间的描述和学生的发言进行对比。

(1)谜语:时间的“三副面孔”——家有三兄弟,住在一屋里……老大不在家,正往家里走,老二不在家,刚刚出门去,只有老三在家里。老三排行虽然小,至关重要不可少。(谜底:老大——未来,老二——过去,老三——现在)

(2)“时间花”的描写:星星一样的闪亮的钟摆越来越靠近水池边沿,这时从幽暗的池水里便浮现出一颗巨大的花蕾。钟摆离池边越近,花蕾绽开越大,直至完全绽放……它像是由纯粹闪亮的色彩构成的……那钟摆慢慢渐渐远离了,那美丽的花朵也随之枯萎。花瓣一片片落下,沉入褐色的深渊里。

文字的细腻描述,让学生看到时间的色彩,看到时间的绽放与消逝,看到时间被切割成的每一个瞬间,此起彼落,生生不息。原本时间在学生心中模糊的那一块,瞬时清晰可触。文字在心灵渲染的画面,轻巧地陈述着时间的美好与易碎,却又深深地撞击着读者的灵魂。“时间”的形象和意义从看不见、摸不到的概念一下转化为物化形象。学生顿悟,原来作者是在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三、创意比较,品悟表达秘妙

1.影视改编与原著故事对比。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编排了四篇由四大名著相关情节改写或节选的课文。本单元还安排了“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整本的中国古典名著,意在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本单元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延伸阅读,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古典名著故事结构宏大复杂,加上年代久远,语言形式、遣词造句等超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间接导致学生阅读兴趣锐减。教学时,教师可借助视频、电影等手段,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和理解故事。而影视作品的介入,容易造成学生的错觉——只要看完电影,就等于阅读完了原著。阅读指导课上,教师运用比较策略指导学生在影视作品和整本书阅读之间进行切换和比较:你觉得电影中哪些故事拍出与原著一样的描述?你发现电影中哪些情节是被忽略或删掉的?你觉得电影和原著的最大差异在哪里?……诸如此类的提问,把学生引向原著文字的探秘,发现一闪而过的画面与精准的文字描述之间的差异,以此避免学生过度依赖影视作品而不能深入理解故事和人物。

2.创编仿写与原著语言比较。名著中的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从外貌、语言的描写手法就能窥视一角。字斟句酌地考究典型的描写手法,比较迁移,运用内化,对理解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有显著效果。如在《紅楼梦》整本书阅读分享课上,笔者设计了四个环节:

(1)朗读并品味人物的典型描写(以语言为主);

(2)根据人物的身份、性格、当时的环境等要素,为人物设计对话;

(3)观照原著写法,相互评价。

A.说一说平时听到老师、妈妈、小贩等生活中的人物的经典语言。

小贩:________

妈妈:________

老师:________

B.还能想到哪些熟知的人物的典型语言?

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仿写—内化”的过程,层次渐进,悟言得法。

猜你喜欢

古典名著原著整本书
读原著学英语(三)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漂流瓶
初中语文古典名著教学探讨
关于研读古典名著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指导运用研究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拔牙
阅读古典名著在中心校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