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时空维度探讨主题报道的“纵横”之策

2022-05-30胡卡妮钟凤鸣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22年4期
关键词:主题报道

胡卡妮?钟凤鸣

摘要:技术革命突破时空限制,带来了信息的广泛集纳,沟通的无限接近,为做好新闻策划提供了更加厚实的信息基础,以及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新闻策划的时空概念并不只是物理层面意义,而是要随着历史积淀产生厚度,随着空间突破提升广度。主题报道是主流媒体的职责使命,从时空维度进行创新探索,制作“叫好”又“叫座”的新聞作品,有助于传播效果实现最大化、最优化。

关键词:主题报道 时间空间 纵横

“纵横”简单来说就是“横一条,竖一条”。纳入时空概念中,“纵”是时间,“横”是空间。“策”则是指新闻策划。“纵横”之策,探讨的是从时空维度出发的新闻策划。尤其对于重大主题类新闻报道来说,通过深挖新闻事件的发展轨迹,构建更大范围的新闻互动和影响,能够让主旋律更激昂,正能量更强劲。

凡事预则立。主题报道需要加强新闻策划,拿出科学可行的“施工线”和“目标图”。近年来,每逢全国两会时间、重大事件节点,诸多媒体以新闻策划为引领,在时空逻辑上“纵横”驰骋,佳作频现。本文以贵州日报报刊社为例,通过对新闻作品的解读剖析,探讨主题报道的“纵横”之策。

一、纵向的时间逻辑,历史感与现实性的融合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在时间上就给出了一个定义,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的,必须是新鲜的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在时间逻辑上下功夫。比较常见的传统做法是对时间线的梳理。以时间顺序显示一系列相关事件的图表化、图像化报道,比如“大事记”等等。这类报道以时间为顺序,简单明了地呈现或分析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帮助读者对新闻有更加全面、客观的理解。这样的报道方式常见于年底盘点等总结式报道中,更多的是作为新闻背景提供。这只是着力时间逻辑的基础性新闻作品,上升不到新闻策划的高度。

从时间维度出发的新闻策划,应是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有强烈的现实性。尤其是对于主题报道而言,这样的作品更具新闻鲜度和思想深度,能够更好地实现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比如回访类新闻作品就很好地体现了历史感与现实性的融合。

2022年2月,正值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一周年,《贵州日报》推出了主题报道“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奏响贵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时代强音。2月3日起,《贵州日报》头版开设“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专栏,头版头条刊发乾兴平文章《牢记嘱托创新路 满怀信心向未来》,点面结合地反映贵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的思路举措、进展成效。随后,《贵州日报》围绕“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等7个主题展开深度报道和回访报道。特别是“蹲点报告·黔山秀水气象新”栏目,回访总书记视察贵州到过的地方,反映各地干部群众牢记殷切嘱托,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时间的纵深感,被浓缩在一篇篇新闻作品之中,被具象为现实的发展故事,不仅将读者带回一年之前,也充分展现一年来的新举措、新成就、新面貌。

历史感与现实性一脉相承。没有厚重的历史性表达,精彩的现实生活就少了些根基。时间横跨43年,《贵州日报》3个不同年份11月11日的追踪式报道,从时间逻辑上解读了“顶云”的改革故事,折射出贵州农村改革发展的铿锵步伐。1978年11月11日,《贵州日报》头版刊载了《“定产到组”姓“社”不姓“资”》《定产到组超产奖励行之有效》两篇通讯,详细介绍安顺地区关岭县顶云公社(现为安顺市关岭自治县顶云街道办事处)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验。随后,贵州顶云与安徽小岗实行包产到户的首创,得到了中共中央的肯定。

“北有安徽小岗,南有贵州顶云”,这两面大旗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顶云”成为一个中国农村改革不得不说的故事。2018年正值改革开放40年。当年11月11日,《贵州日报》以头版头条的长篇通讯再次聚焦“顶云”,标题一目了然《顶云40年——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踏访记》。从版面设计上看,40年前黑白的版样图片在视觉上呈现出历史感,把读者带回了那段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顶云”时间。从文章内容上看,该文没有仅仅回顾历史,而是着墨于现实的发展,重访当年的生产队长,走访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展现顶云人从“谋温饱”到“谋小康”的豪迈步伐,体现顶云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昂扬斗志。

时间来到2021年,“顶云”有了更加欣欣向荣的发展,《贵州日报》又一次于11月11日推出整版报道《再访“顶云经验”发源地,薪火相传共话发展路 传好乡村振兴路上接力棒》。四个小故事分别聚焦村里的第一个货运司机、第一批养殖户、第一批返乡大学生,以及“95后”驻村第一书记,讲述了新一代的顶云人接过老一辈的接力棒,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在这片热土上接续奋斗的故事。

从温饱到小康,再到乡村振兴。43年是时间逻辑,顶云的变化则是现实逻辑。历史回顾与现实观照交错呈现,展现的不仅仅是顶云的变化,更折射出贵州农村改革的发展成就,以及贵州农民不懈奋斗的精神风貌。

在主题报道的新闻策划中,宏观面的成就要呈现,微观面的发展也要体现,微观的点滴进步让宏观的发展脚步更具说服力。《贵州日报》关于“顶云”的报道,用山村的小视角展现农村的大变化,尤其是在特定时间点推出追踪式报道,更体现出新闻策划的精心走心。从时间维度出发,无论是回访类策划,还是追踪式报道,都需要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增添新鲜的“调料”,新闻作品自然精彩纷呈。

二、横向的空间逻辑,跨域协作碰撞精彩火花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国各地高质量发展的步履铿锵有力。作为记录时代发展、反映现实生活的主题报道自然也要积极融入“全国一盘棋”之中,通过跨省的横向联动,以开阔的思路和视野,谋求受众覆盖面的拓展,作品影响力的增强,共同唱响携手谋发展的“大合唱”。

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做好全国两会报道,任务艰巨、意义重大,不仅进一步壮大主流舆论声音,也是各家媒体策划水平的“试金石”、采编力量的“练兵场”。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各地媒体纷纷推出联动报道。通过媒体之间跨地域合作,围绕同一个主题共享新闻资源,加深作品的厚度、扩展影响的廣度,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进一步地拓展新闻作品的传播效果。期间,《贵州日报》与诸多省市区媒体展开跨省联动报道,同声同气传播好声音,通力协作唱响主旋律,一起实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报道主题精准,聚焦国家战略。3月5日,《贵州日报》联合《四川日报》等5省(区市)党报,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连版推出《高水平对外开放 高质量共赢合作——黔桂渝川陇琼6省(区市)党报共话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畅谈共赢合作、谋划创新发展。3月9日,联动上海、江苏的媒体推出《携手筑牢生态屏障 共谱绿色发展新篇》整版报道,展现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生态答卷。

报道形式创新,可读性强。3月10日,通过黔湘吉苏4省党报联动,《贵州日报》整版推出《一只中华秋沙鸭的迁徙故事》,以小切口反映生态文明建设的大主题,让读者跟随拥有“生态试纸”之称的中华秋沙鸭,飞越绿水青山,纵览华夏生态之美。值得注意的是,这组稿件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从中华秋沙鸭的视角出发,自繁殖地吉林长白山落笔,在越冬地贵州湿地划上句号,讲述中华秋沙鸭迁徙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趣味性十足的同时,版面还刊发了“云对话”栏目,连线采访相关人士,报道四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整组稿件既生动形象接地气,又深入浅出讲举措,以极强的可读性受到读者欢迎。

在新闻策划中,空间不仅仅是地理概念。横向联动的跨地域协作,也形成内涵挖掘的互相补充。为充分展现革命老区和沿边地区的新风貌,贵州日报报刊社组织多路记者开展行进式采访,并根据实际情况与周边省市共同推出联动报道,展示相邻革命老区、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彩故事。2022年5月9日,《贵州日报》整版刊发跨省联动报道《黔湘边区携手共谋振兴》,黔湘两省记者分别采访两个相邻老区——贵州碧江区与湖南凤凰县。《一泓清泉两地饮》从共享水资源切入,报道两地共治共兴、共建共享的故事,重在社会治理。《倒吃甘蔗节节甜》从产业发展出发,讲述两地携手推进乡村振兴的故事,重在经济发展。从个性中看共性,从共性中发现个性,两篇报道切入点迥异,形成相互补充的态势,更丰富地展现了两地携手促发展的生动画面。

跨省联动,因地制宜选准主题,在内容上深挖提炼,在形式上创新探索,碰撞出精彩的火花,让新闻作品更加丰富多元,更具深刻的思想内涵。

三、新媒体作品的“纵横”空间广阔

从时空维度出发,新媒体作品凭借与生俱来的优势,展现出更为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以时间的长度来说,新媒体作品突破纸媒的版面限制,展现更长的时间线,从而提供更为丰富详实的信息。2021年6月30日,为庆祝建党百年,贵州日报报刊社“天眼新闻”客户端推出《100图,见证贵州100年》。精选100张图片,寓意建党百年,有力地凸显了主题。通过图文、视频的多元化呈现,让贵州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和贵州人披荆斩棘的奋斗足迹跃然眼前。这样的新闻策划,不仅浓墨重彩地营造舆论氛围,更成为贵州百年发展史的立体记录,同时具有了很高的新闻价值和史料价值。“我家门前看变化”则是“天眼新闻”客户端推出的另一个新闻策划,从2021年6月11日开始至今仍在延续。这一策划广泛邀请摄影师用前后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图片,展现普通贵州人的生活变迁和幸福瞬间。内容涉及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新生活、村寨建设面貌的新气象、交通发展带来的新变革,以及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步伐等等。时间跨度长、内容涉及广,形成了历史与现实的碰撞,折射出贵州大踏步发展的时代背景。

以空间的宽度来说,新媒体作品以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更大范围地延伸作品影响力,实现传播效果的更优化。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全国人民的目光都聚焦这座城市,医疗资源、生活物资源源不断地向武汉奔赴。当代先锋网和“天眼新闻”客户端,则以新媒体作品的特殊方式为武汉鼓劲。“肠旺面为热干面加油”和“酸汤鱼为武昌鱼加油”等海报,以两地传统美食图片拼接的形式,另辟蹊径地体现出风雨同舟、同心抗疫的强大合力。地方美食是城市符号,以美食寓意两座城市,通过对美食符号的拟人化呈现,不仅让“加油”具有地方特色,也更具烟火气,其间也蕴含了对武汉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美好期待。作品一经发布,瞬间引爆网络,在朋友圈热络传递。同时,也引来了各地媒体的纷纷效仿,一时间全国的“美食”都在为武汉加油,体现出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

以时间逻辑梳理发展态势,以空间逻辑展现地方差异,时间和空间的交错穿插,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新闻内容,呈现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宣传效果。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阐述了“中国梦”,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追梦”就此贯穿中国人的生活,追梦路上奔忙的身影、点滴的变化都值得,也理应被新闻作品记录留存。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天眼新闻”客户端与“大象新闻”客户端等10家党媒联动推出《10年,10地,在同一个梦里看见奋进的中国》,以“中国梦”为主题串联,重访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10个地方,聚焦10个人10年的发展故事,引起广泛关注。这一作品的精彩不仅在于延伸时间线的跨区域媒体合作,更在于将镜头对准了平凡的中国人,以农民、工人、高铁驾驶员等普通人的视角,生动而深刻地展现同一个主题:中国梦是追求幸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从时空维度出发的新闻策划,不仅是物理空间的互动,更应追求新闻作品内涵的延伸拓展。

结语

主题报道的新闻“纵横”之策就是从战略高度、思想深度、范围广度入手,提升新闻作品的引导力度。这不是简单的跨时空罗列,而是以更加深度的题材挖掘,更加开放的报道视野,更加丰富多元的报道形式,构建历史感与现实性的融合,形成跨地域的火花碰撞,让主题报道更具鲜活生命力、现实感染力。

(作者单位:贵州日报报刊社)

猜你喜欢

主题报道
新时代电视主题报道的创新与突破
浅析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的困境与突围
《十九大时光》的三点启示
融媒体环境下主题报道的创新
传统媒体重大主题报道的突破和创新
浅谈报纸副刊持续性主题报道的策划与运行
创新主题报道:从宣传到新闻
对电视主题报道的反思与探索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黔东南日报》:地方报纸重大主题报道的选题与采写技巧